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联合单侧与双侧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沈晓龙 张海龙 +3 位作者 顾昕 顾广飞 周旭 贺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单侧内固定技术与联合双侧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并获得随访... 目的:对比分析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联合单侧内固定技术与联合双侧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因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并获得随访的65例患者。采用METRx-MD辅助下MIS-TLIF手术,其中31例患者采用MIS-TLIF联合单侧内固定技术(单侧组),男性17例,女性14例,平均57.3岁;34例患者采用MIS-TLIF联合双侧经皮内固定技术(双侧组),男性16例,女性18例,平均58.9岁。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术前、术后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分。结果: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6.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单侧组手术时间80~145min,平均(101.4±27.2)min,术中出血30~100ml,平均(52.5±39.7)ml,术后住院3~7d,术后平均住院(4.4±1.5)d,1例患者硬膜囊撕裂,1例患者术后腰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延迟愈合,术后随访期间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与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双侧组手术时间120~165min,平均(143.1±22.5)min,术中出血40~200ml,平均(106.3±53.8)ml,术后住院4~10d,术后平均住院(6.6±2.1)d,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但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单侧组优于双侧组。术后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MIS-TLIF联合单侧或双侧内固定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方面,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单侧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融合 单侧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2
作者 姜超 张永远 +8 位作者 王晓晖 陈喆 王仝昊 王致远 田方 卢庆 尹思 杜恒 郝定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3-719,共7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术中置钉准确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A组应用RA-MIS-TLIF,共33例,MIS-TLIF组应用MIS-TLIF,共36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症状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准确率、伤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融合率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 d、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下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肢痛VAS评分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结果RA组与MIS-TLIF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14.82±1.83)月vs.(15.11±1.6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的术中出血量[(116.67±18.48)min vs.(128.06±22.53)min]、术中透视次数[(12.42±2.28)vs.(15.67±2.46)]、置钉准确率(93.18%vs.84.03%)、伤口引流量[(73.03±23.52)mL vs.(88.33±28.54)mL]、伤口引流管拔除时间[(39.76±9.34)h vs.(44.97±10.84)h]、住院时间[(6.45±1.52)d vs.(7.69±1.85)d]均小于MIS-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腰痛、下肢痛VAS及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之间同一时间点各指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融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MIS-TLIF和MIS-TLIF的临床效果均良好,但前者可减少术中出血、术中透视次数、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应用前景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盘突出症 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置钉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置钉准确度及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钟文杰 廖文鳌 +3 位作者 刘希麟 李亭 胡豇 王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的置钉准确度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目的:探讨手术机器人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robot-assisted 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RA-MIS-TLIF)的置钉准确度并分析其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6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n=80)和徒手组(n=80),两组患者均根据手术日期的先后进行排序并编号(1~80号),并分别分为4个亚组:1~20号为1组,21~40号为2组,41~60号为3组,61~80号为4组。统计分析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出血量、规划及置钉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d以及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种术式的总手术时间、出血量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并采用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术后CT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分级进而评估置钉准确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组总手术时间162.9±5.7min,出血量91.4±9.5mL,规划及置钉时间42.1±1.3min;徒手组总手术时间169.1±6.6min,出血量101.0±9.2mL,规划及置钉时间57.0±6.3min。机器人组共置入320枚螺钉,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7%(311/320);徒手组共置入320枚螺钉,螺钉置钉准确率为92%(295/320),且两组均无C、D级螺钉。两组总手术时间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减少,机器人组:[y=-5.894×ln(x)+183.891,R2=0.576,P<0.05],在2、3组间达到相对稳定;徒手组:[y=-4.424×ln(x)+184.221,R2=0.376,P<0.05],在3、4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两组出血量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减少,机器人组:[y=-9.480×ln(x)+125.361,R2=0.547,P<0.05],在2、3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徒手组:[y=-3.868×ln(x)+114.183,R2=0.148,P<0.05],在2、3组之间达到相对稳定。VAS评分,机器人组术后1d由术前6.9±1.1分降至2.4±0.9分(P<0.05),术后6个月降至1.1±0.4分(P<0.05);徒手组术后1d由术前7.0±0.9分降至2.4±0.9分(P<0.05),术后6个月降至1.4±0.6分(P<0.05)。ODI,机器人组术后1d由术前(59.5±7.1)%降至(20.0±4.1)%(P<0.05),术后6个月降至(10.8±3.0)%(P<0.05);徒手组术后1d由术前(57.7±6.9)%降至(19.6±4.6)%(P<0.05),术后6个月降至(11.3±3.4)%(P<0.05)。随访期间160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相较于传统徒手置钉MIS-TLIF,RA-MIS-TLIF的螺钉置钉准确率更高,其学习曲线在大约20例时趋于平稳,学习曲线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经椎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小切口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秋水 刘延 +3 位作者 石志才 白玉树 张秋林 陈自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目的:探讨双侧小切口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O-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O-TLIF或... 目的:探讨双侧小切口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O-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0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O-TLIF或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的62例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37例,女25例,年龄68.0±5.5岁;其中MO-TLIF组32例,MIS-TLIF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节段、病程、随访时间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切口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植骨融合率等方面的差异;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明显手术相关并发症。MO-TLIF组与MIS-TLIF组的术中出血量(80.3±25.1mL vs 72.3±21.8mL)、术后切口引流量(30.7±10.2mL vs 29.3±9.0mL)、住院时间(5.4±0.9d vs 5.4±0.8d)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MIS-TLIF组相比,MO-TLIF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90.8±8.8min vs 98.3±8.0min,P=0.001)、术中透视次数更少(4.7±0.7次vs 7.2±1.4次,P<0.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01),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发现断钉、断棒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植骨均融合。结论:双侧M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MIS-TLIF相比可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微创经椎融合术 经皮置钉 Wiltse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后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庞大明 杨晋才 +3 位作者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尹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5-594,共10页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 目的:比较后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旁肌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研究纳入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2例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PLIF组22例,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60.2±10.3岁;PE-TLIF组30例,女性14例,男性16例,年龄60.4±12.3岁。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术前与术后1d及1周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多裂肌(multifidus,MF)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FI)评分及肌肉CT密度等椎旁肌评估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1周、6个月及12个月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ow back pain,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on leg pain,VAS-L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术后12个月根据Bridwell标准评估两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与PLIF组手术时间(211.2±38.5min vs 98.9±31.6min,P=0.000)、术后卧床时间(25.9±8.3h vs 52.4±14.8h,P=0.001)、术中失血量(112.8±79.6mL vs 232.5±122.5mL,P=0.002)、术后引流量(46.5±28.2mL vs 283.6±142.1mL,P=0.000)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目标节段MF CSA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目标节段MF CSA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 FI评分较PE-TLIF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3.0,4.0)vs 3.0(2.8,3.0),P=0.031];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FI评分组内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257),而术前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0(2.0,3.3)vs 3.0(3.0,4.0),P=0.016]。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F CT密度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PLIF组目标节段MF密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E-TLIF:34.2(31.8,36.9)HU;PLIF:30.5(28.5,32.1)HU,P=0.000]。组内比较,PE-T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12个月目标节段MF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目标节段MF CT密度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P=0.516),术后12个月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4.6(30.5,36.4)HU vs 30.5(28.5,32.5)HU,P=0.017]。PE-TLIF组与PLIF组术前CK值无明显差异(P=0.712)。术后1d、7d,PE-TLIF组CK值低于PLIF组(P<0.05)。PE-TLIF组与PLIF组患者术后随访VAS-LP、VAS-LBP评分以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7d,PE-TLIF组VAS-LBP评分表现优于PLIF组(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LBP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AS-LP评分以及ODI在随访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79),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融合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77)。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与传统PLIF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且减小了对椎旁肌的影响,可减轻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融合术 旁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中长期疗效和椎旁肌及相邻关节突关节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庞大明 尹鹏 +3 位作者 杨晋才 海涌 范哲轩 黄继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2-379,共8页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 目的:探究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TLIF)的临床疗效和手术节段术后椎旁肌及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8例行PE-TLIF治疗的L4/5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58.0±8.7岁(41~79岁),随访40.7±3.6个月(36~58个月)。收集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BP)、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P);术前和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CT检查,测量多裂肌(MF)横截面积(CSA)和脂肪浸润(FI)评分,并根据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比较术后MF CSA、FI评分、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评分与术前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前VAS-LBP为7(7,8)分,术后1周为3(2,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2)分,末次随访为1(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VAS-LP为6(5,7)分,术后1周为2(1,3)分,3个月为1(1,2)分,12个月为1(0,1)分,末次随访为0(0,1)分,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ODI为61%(55%,67%),术后3个月为23%(19%,31%),12个月为12%(8.5%,17.5%),末次随访为7%(4%,15.6%),术后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术前MF CSA:557.06±46.72mm^(2),术后12个月547.12±53.31mm^(2)、术后24个月558.35±52.37mm^(2)、末次随访时531.21±56.12mm^(2),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FI评分:2(2,3),术后12个月3(2,3)、术后24个月3(2,3)、末次随访时3(3,3),术后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上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术后12个月手术5(4,6)分、术后24个月5(4,5)分、末次随访时5(4,6)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手术下节段关节突关节评分:5(4,6)分,与术后12个月5(4,5)分、术后24个月5(4,6)分、末次随访时5(4,7)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且对手术节段多裂肌以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中长期不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经皮内镜下经椎融合术 旁肌 关节突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椎体间融合钉棒固定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添乐 陈瑜恒 +3 位作者 顾宇彤 车武 张亮 王毅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43-1154,共12页
目的:评估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斜侧方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钉棒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创经椎... 目的:评估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下减压(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ery,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斜侧方椎体间融合(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钉棒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治疗的伴有神经症状的68例单节段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治疗(PTES+OLIF,A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59.4±8.0岁;L3/44例,L4/529例);35例采用MIS-TLIF治疗(B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61.2±7.5岁;L3/44例,L4/5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和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即刻、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的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2年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高度(intervertebral space height,IS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手术节段前凸角(surgical segment lordosis angle,SLA)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采用Bridwell融合分级评估腰椎融合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并发症。A组局麻下PTES手术时间为49.5±7.6min,全麻下OLIF手术时间为75.3±13.1min;B组全麻下手术时间为103.9±17.6min。A组术中出血量30mL(15~110mL),B组80mL(50~310mL)。A组PTES切口长度8.0±1.2mm,OLIF切口长度39.0±3.3mm;B组切口长度41.5±2.8mm。A组PTES透视6次(5~8次),OLIF透视7次(5~10次);B组透视7次(6~11次)。A组住院时间4d(3~5d),B组7d(6~10d)。术后两组均随访2年。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各时点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均显著性下降(P<0.05);术后即刻A组腰痛VAS评分显著性低于B组(P<0.000),其余各时间点两组间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即刻ISH及SLA均显著高于B组(P=0.018,P=0.002),术后2年随访时A组ISH显著性高于B组(P=0.004)。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LL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中Ⅰ级融合25例(75.8%),Ⅱ级融合8例(24.2%);B组中Ⅰ级融合21例(60.0%),Ⅱ级融合14例(40.0%),两组间融合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126)。A组1例术后发生屈髋疼痛和无力,在术后3d时缓解。B组2例发生硬膜撕裂、脑脊液漏,不伴神经症状,术后7d伤口愈合后拔除引流管。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永久性神经损伤、大血管破裂、内置物松动以及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8%vs 5.7%,P=0.590)。结论:与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相比,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创伤更小、出血更少、全麻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腰痛缓解更快、ISH和SLA恢复更好,PTES联合侧前方小切口OLIF钉棒固定是治疗需要直接减压腰椎不稳患者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 经皮 斜侧方融合术 经椎融合术 钉棒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昌盛 周全 +4 位作者 李源 吴非燃 李俊青 孔凡国 朱卉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61,共7页
目的:评估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应用电磁导... 目的:评估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应用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的34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3~73岁(58.4±9.4岁),体质指数24.6±2.9kg/m2;L2/31例,L3/45例,L4/517例,L5/S111例(电磁导航组)。以同时间段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5~73岁(58.1±10.2岁),体质指数26.5±3.8kg/m2;L1/21例,L2/31例,L3/43例,L4/512例,L5/S13例(C型臂透视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电磁导航组和C型臂透视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0.4±3.3min、3.6±1.0次、173.8±23.9min和44.1±6.1min、22.8±4.9次、190.2±12.5min,电磁导航组均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置钉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97.1%vs 95.0%,P>0.05);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行翻修手术。随访6~27个月(平均17.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背痛、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临床效果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97.1%vs 95.0%,P>0.05)。结论: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性较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经椎融合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电磁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胜东 成鹏 +2 位作者 杜少文 刘翔 叶凯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2-807,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OLIF+侧方钉板固定(33例)和TLIF+后路椎...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O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OLIF+侧方钉板固定(33例)和TLIF+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住院日及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H)、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前凸角(FSL)、椎间孔高度(FH)、滑脱角(S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关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日,OLIF组均少于TLIF组(均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均显著好转,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DH、F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L、FSL、SA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LIF组有6例(18.2%)出现并发症,TLIF组5例(14.3%)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和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同样安全、有效,但OLIF联合侧方钉板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日短及康复时间快等优势,是一种更加微创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斜外侧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微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5
10
作者 郑扬 李危石 +6 位作者 陈仲强 齐强 郭昭庆 曾岩 孙垂国 韦峰 刘忠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4-1071,共8页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pen 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pen 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椎间融合率及临床疗效,评价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8例,22例采用MIS-TLIF治疗,其中男7例,女15例,手术时年龄26~65岁,平均49.4±12.1岁;26例采用open TLIF治疗,其中男11例,女15例,手术时年龄27~70岁,平均50.7±11.8岁。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采用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并采用X线及CT三维重建比较两组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BMI、手术节段均无显著差异。术前MIS-TLIF组VAS腰痛评分、VAS腿痛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分别为4.9±2.5分、6.6±2.4分、23.3±10.2分和14.7±5.8分;open TLIF组分别为5.4±2.2分、6.0±2.8分、23.8±9.0分和3.6±4.8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MIS-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35.8±46.3min、198.6±81.6ml和115.7±74.5ml;open TLIF组分别为127.8±45.8min、350.0±143.6ml和494.7±243.9ml。MIS-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open TLIF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MIS-TLIF组均明显低于open TLIF组(P〈0.05)。平均随访时间1年(6个月~2年),术后3个月内腰痛VAS评分MIS-TLIF组改善较明显,3个月以后VAS评分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ODI、JOA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行CT三维重建判定椎间融合率,MIS-TLIF组椎间融合率81.8%(18/22),open TLIF组椎间融合率为92.3%(24/2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无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可获得与open TLIF相同的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率,并且出血量、引流量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微创 经椎融合术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茅剑平 张琦 +8 位作者 范明星 韩晓光 肖斌 行勇刚 刘波 胡临 袁强 孙宇庆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1-484,489,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2016年6月~2018年6月TLIF...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2016年6月~2018年6月TLIF手术116例,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RA 57例,FH 59例。比较置钉准确性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根据Gertzbein-Robbins量表和小关节侵犯,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辐射暴露和是否翻修等。结果在RA组234枚螺钉中,A级220枚,B级10枚,C级3枚,D级1枚;在FH组的278枚螺钉中,A级244枚,B级20枚,C级10枚,D级2枚,E级2枚。RA组螺钉位置优秀(A级)率高于FH组[94. 0%(220/234) vs.87. 8%(244/278),χ^2=5. 837,P=0. 016]。RA组螺钉的临床可接受(A+B级)率高于FH组[98. 3%(230/234) vs. 95. 0%(264/278),χ^2=4. 145,P=0. 042]。RA组螺钉侵犯近端小关节更少[1. 7%(4/234) vs. 6. 5%(18/278),χ^2=7. 016,P=0. 008]。RA组辐射剂量更低[(33. 3±24. 4)μSv vs.(56. 8±30. 9)μSv,t=-4. 563,P=0. 000]。FH组2枚螺钉需要二次手术翻修,RA组无螺钉需要翻修(P=0. 503)。结论与徒手置钉相比,骨科机器人辅助TLIF腰椎置钉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徒手 弓根螺钉 经椎融合术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云生 陈荣春 +3 位作者 郭朝阳 游辉 钟红发 张树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9-1085,共7页
目的:探讨Pipeline可扩张通道辅助下行后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问融合术(minimall y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6月.共有46例老年腰椎退... 目的:探讨Pipeline可扩张通道辅助下行后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问融合术(minimall y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2年6月.共有46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经椎间iL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24例采用Pipeline可扩张通道辅助下行MI—TLIF,男15例,女9例;年龄60—79岁,平均66-3岁;病程6~60个月.平均18.5个月,设为观察组;22例采用传统开放TLIF(conventional open TLIF,CO—TLlF),男10例,女12例:年龄62—75岁,平均67.0岁;病程6~84个月,平均22.6个月,设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Suk标准对椎间融合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2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和3个月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的ODI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统计学意义(P〉O.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植骨融合率为87.5%(21/23例).对照组为82-8%(18/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TLIF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能获得与传统开放TLIF手术相似的早期临床疗效,而出血量和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融合术 微创 退变性疾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 被引量:24
13
作者 高益 王斌 +3 位作者 彭立波 蒋涛 沈鹏飞 瞿玉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比较,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0月,采用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减压联合经皮椎... 目的:通过与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比较,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open 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10月,采用经Mast Quadrant通道下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19例,传统开放手术治疗24例。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及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vement,ROM)。结果:本组所有病例都得到5~12个月随访,平均8.9个月,其中,微创组手术出血量为50~380mL,平均177mL,开放组手术出血量为400~1240mL,平均7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一周及末次随访时微创组腰痛VAS评分较开放组更低(P<0.001),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角及腰椎活动度均大于开放组(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下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Sextant)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小、手术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更好的保留腰椎曲度及活动度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经椎融合术 盘突出症 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建华 夏虹 +3 位作者 李树林 赖正 刘启宇 尹庆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65-76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术的解剖要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在40套正常腰椎MRI片上测量与TLIF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学参数,包括:手术切口旁开中线距离(m)、手术路径长度(n)、手术通道倾斜角(α)。根据测量结果在5具人尸体标...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LIF)术的解剖要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在40套正常腰椎MRI片上测量与TLIF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学参数,包括:手术切口旁开中线距离(m)、手术路径长度(n)、手术通道倾斜角(α)。根据测量结果在5具人尸体标本上模拟微创通道下TLIF,切除上下关节突后显露硬膜囊及上位出口神经根,用卡尺测量硬膜囊边缘以外的椎间盘宽度(a)及神经根下缘到人字缝顶点的距离(b)。结果:手术切口距中线距离为3.78±1.38cm,手术通道内倾斜角平均15.8°±3.3°,不同腰椎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路径长度为5.89±2.14cm(4.98~7.62cm)。在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存在疏松软组织肌肉间隙,通过该间隙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微创通道放置到小关节突附近。在微创通道下切除小关节突进入椎间孔获得的"矩形区域"可显露椎间盘的有效宽度分别为:L3/411.3±3.1mm,L4/513.1±2.6mm,L5/S114.1±3.8mm;各腰椎上位出口神经根下缘与同节段腰椎人字缝的距离分别为:L3/417.7±3.5mm,L4/516.7±3.8mm,L5/S115.6±4.0mm。结论:在椎膀肌存在一个天然的组织间隙,可以很容易将工作管道放置到小关节附近,在上下小关节下方有一个安全的椎间盘"矩形区域",在该区域内切除椎间盘和置入融合器时不需牵拉硬膜囊和神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融合术 微创手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长昇 林建华 +2 位作者 许卫红 张立群 陈荣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设计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探讨在此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9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30例,在脊柱微... 目的设计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探讨在此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9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30例,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TLIF。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JOA改善率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5.9±20.8)min,术中失血量(170.6±30.5)ml,术后引流量(110.6±25.5)ml,术后下地时间(4.5±1.1)d。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腿痛VAS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65.0%~92.0%,平均81.81%;植骨融合率96.7%(29/30)。均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及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TLIF,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内窥镜 经椎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24
16
作者 康辉 蔡贤华 +1 位作者 徐峰 黄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8-203,共6页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3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3~62岁,平均53.2岁;L4/5 18例,L5/S1...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0年3月采用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3~62岁,平均53.2岁;L4/5 18例,L5/S1 13例,L4/5和L5/S1双节段4例。复发时间为初次手术后8~70个月,平均38.2个月。均经椎旁肌间隙在Quadrant可扩张管道系统下行微创TLIF。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d和术后1年的疼痛情况;采用腰椎JOA功能评分(29分法)对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按改善率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05~21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量210~580ml,平均335ml;术后引流量90~230ml,平均140ml。术中均无脑脊液漏及神经根损伤。术前VAS评分为7.63±0.81分,术后3d为2.46±0.92分,术后1年为1.14±0.69分,术后3d与术前比较、术后1年与术后3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为14.26±1.36分,术后1年为25.06±1.19分,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时JOA评分改善率为41%~90%,平均78%,优21例,良10例,可4例。随访19~41个月,平均20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5个月,随访期间无椎弓根螺钉断裂、融合器移位。结论: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复发性 经椎融合术 QUADRANT通道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Cage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颜文涛 赵改平 +4 位作者 方新果 柏磊磊 王晨曦 马童 凃意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2-768,共7页
摘要:探究单枚融合器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植入位置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人体腰椎L4-5节段融合器不同植入位置的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式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比较分析各模型在前屈、后伸、... 摘要:探究单枚融合器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植入位置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人体腰椎L4-5节段融合器不同植入位置的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式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比较分析各模型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工况下,腰椎活动范围、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应力分布等生物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各术式模型中融合节段的活动范围均较无损模型至少降低82%,融合节段稳定性显著提高。椎间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的应力分布随工况和融合器放置位置不同而存在差异,融合器距离椎弓根螺钉系统越远,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的等效应力值就越大。因此,从腰椎融合稳定性及内固定应力峰值来看,融合器入路侧植入时融合器和椎弓根螺钉两者结合达到相对较好的术式效果。关键词: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融合器位置;单侧椎弓根螺钉系统;生物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中图分类号R318.01;R687.3文献标志码D文章编号0258—8021(2013)06—0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融合术 融合器位置 单侧弓根螺钉系统 生物力学特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4
18
作者 姜宇 袁磊 +7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盘切除术 经椎融合术 经椎入路经皮内镜盘切除术 经椎入路经皮内镜盘切除术 复发性腰盘突出症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薛文 王栋 +4 位作者 管晓鹂 刘林 王增平 杨阳 钱耀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LIF技术治疗1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在椎间孔镜系统下完成突出椎间盘切除,确认神经根走行,在套管下行椎间融合,经皮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1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4.8±33.5)min,术中出血量(156.4±46.1)ml。术后随访(15.6±3.9)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order index,OD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00),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2%。结论微创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系统 盘突出 微创经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植骨融合前后应力分布差异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杰 王洪岗 +1 位作者 尚进 周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49-1454,共6页
目的建立人正常L3~S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椎间植入物融合前后固定节段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人正常L3~S1节段的CT扫描数据,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人正常L3~S1三维有限元模型(INT),并构建L4~L5节段经椎间... 目的建立人正常L3~S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椎间植入物融合前后固定节段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人正常L3~S1节段的CT扫描数据,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人正常L3~S1三维有限元模型(INT),并构建L4~L5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模型,进一步建立未融合未固定模型(M1)、未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M2)、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模型(M3)、融合后去固定模型(M4)。在L3上表面施加500 N预载荷,再施加7.5 N·m的力矩模拟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观察不同工况下L4~L5节段角位移、椎弓根螺钉及融合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M1模型L4~L5节段ROM值较INT增加,其中左旋状态最明显。M2、M3和M4模型的ROM值接近并且较INT明显减少。M3模型中内固定应力峰值较M2模型明显降低,M1椎间植入物应力峰值显著高于其他模型而M2、M3和M4模型的应力峰值相近。结论成功构建人正常L3~S1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双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可以有效控制节段稳定性并减少椎间植入物承受载荷,植骨融合后其承受的应力峰值将会减少。融合后去除后路内固定对节段生物力学获益有限,考虑到二次手术的创伤和费用,建议保留内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融合术 生物力学 应力分布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