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后不同卧床时间对早期康复的影响
1
作者 陈胜 王苹 +2 位作者 代丽 何丽 甘雪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37-37,39,共2页
目的 探讨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行MIS-TLIF... 目的 探讨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骨科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60例,按入院日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24h;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48h,统计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2、3d及术后1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术前和术后1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2组患者术后伤口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前和术后1d及1月腰、腿痛VAS评分、术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2d及3d腰、腿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ODI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床时 经椎孔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mis-tlif) 早期康复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曹正霖 陈逊文 吴增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32-837,共6页
目的:比较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7年3月收治31例腰椎术后综合征... 目的:比较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的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7年3月收治31例腰椎术后综合征患者,其中14例行ALIF,17例行TLIF,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模拟疼痛评分(VAS)、椎体间高度、椎体间角度,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融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ALIF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10ml,TLIF组分别为160min、620m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LIF组出现2例腹膜撕裂,予缝合后愈合;3例发生腹膜后血肿、麻痹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完全恢复正常。TLIF组出现2例硬膜撕裂,予缝合后愈合;2例神经根牵拉伤,经脱水、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物治疗完全恢复正常。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每组术后1年时ODI和VAS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椎间高度、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1年ODI、VAS、椎间高度、椎间角度无明显差异(P>0.05);ALIF组疗效优良率为85.7%,TLIF组为82.4%,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椎间融合率均为100%。结论:ALIF和TLIF治疗腰椎术后综合征均可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和临床效果,ALIF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综合征 前路 经椎孔入路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钟远鸣 张翼升 +2 位作者 梁梓扬 李嘉琅 陈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13-1817,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ELLDH患者的临...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脊柱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EL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的患者24例(A组),采用TLIF治疗的患者21例(B组)。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期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B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出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住院费用大于A组(P<0.05)。时间与手术方式在VAS、ODI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在腰椎功能JOA评分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手术方式在VAS、腰椎功能JOA、ODI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A、B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期随访时的VAS、ODI评分均小于术前,腰椎功能JOA评分均大于术前(P<0.05);B组术后即刻、术后1周的VAS、ODI评分均大于A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均小于A组(P<0.05)。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有效代替TLIF治疗ELLDH,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且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技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盘切除 经皮 疗效比较研究 经椎孔入路腰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闫长红 时莉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ERAS团队,基于文献调研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ERAS干预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快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多学科ERAS团队,基于文献调研及循证医学证据,制定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ERAS干预方案。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66例为ERAS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7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护理方案有助于降低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病人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加速腰椎后路融合术病人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腰椎后路手 植骨融合内固定 住院时 住院费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伟铭 林定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2-464,共3页
退行性腰椎疾病是常见的骨科疾患,手术治疗多采取减压、融合、内固定方法.1992年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Kabins等[1]首先报告了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对于腰椎融合理想的内固定刚度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学者对单侧椎弓根螺... 退行性腰椎疾病是常见的骨科疾患,手术治疗多采取减压、融合、内固定方法.1992年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Kabins等[1]首先报告了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对于腰椎融合理想的内固定刚度目前尚不清楚,国内外学者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否既可促进固定节段融合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邻近节段退变进行了许多探讨.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在近年来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笔者对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固定 融合 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侧 退行性腰椎疾病 腰椎退行性疾病 邻近节段退变 内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与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5
6
作者 尹鹏 海涌 +5 位作者 杨晋才 周立金 许春阳 高海峰 邹聪颖 庞大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3-221,共9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和传统后入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伴有腰椎不稳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因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在我院行腰椎减压融合手术患者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E-TLIF组(15例)和PLIF组(21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通过术前、术后1d及术后7d的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评估椎旁肌肉的损伤情况。通过术前1d、术后7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前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最终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6个月行CT检查,采用Bridwell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PE-TLIF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6.4±4.7个月,PLIF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7.4±4.9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TLI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小于PLIF组患者,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LIF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7d的CK明显低于PLIF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及ODI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PE-TLIF组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时的腰痛VAS评分显著低于PLIF组患者(P<0.05)。PE-TLIF组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腱反射亢进;PLIF组有2例出现表浅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P>0.05)。术后6个月时,PE-TLIF组Ⅱ级融合7例,Ⅲ级融合8例;PLIF组Ⅱ级融合12例,Ⅲ级融合9例,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时,PE-TLIF手术能够达到与传统后入路减压融合术相似的手术疗效,且接受PE-TLIF手术的患者术后椎旁肌肉损伤更少,术后腰部疼痛程度更轻,术后康复更快,但PE-TLIF组手术时间相对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手 经皮内镜下经椎孔减压融合 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4
7
作者 郝定均 温世明 窦榆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2年5月间8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固定组(B组),均行后外侧植骨。对二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2年5月间8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固定组(B组),均行后外侧植骨。对二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滑脱率、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89例平均随访22个月(12~52月),二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A组椎间隙、椎间孔高度改善优于B组(P<0.05);B组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明显丢失,10.3%的患者植骨融合失败或滑脱复发,3.4%的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或松动。JOA评分A组优良率为93%,优于B组(P<0.01)。结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优于单纯椎弓根系统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弓根钉系统 内固定 植骨 治疗 腰椎滑脱症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锐 张仁赞 +2 位作者 刘正蓬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9-604,共6页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 目的 探讨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不同融合方式对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LSS)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多节段LSS合并LDH患者8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n=43)、B组(n=42)。A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取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情况、术前、术后1 d、3 d血清应激反应有关指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肾素(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疗效、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周、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费用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1 d、3 d血清AngⅡ、R、hs-CRP、IL-6水平均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A组术后1 d、3 d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植骨融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12个月、24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本组术前提高(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节段椎管减压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或椎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多节段LSS合并LDH值得肯定的术式,临床疗效满意,而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费用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管减压 横突植骨融合内固定 植骨融合 多节段 腰椎管狭窄 腰椎盘突出症 植骨融合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 被引量:24
9
作者 梁海峰 陆顺一 +4 位作者 刘书豪 张键 姜晓幸 董健 费琴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5-712,共8页
目的:探讨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的39例8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8例;年龄80~90岁(82.4±3.1岁)。术前13例伴有... 目的:探讨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的39例8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8例;年龄80~90岁(82.4±3.1岁)。术前13例伴有一种合并症,12例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合并症。按相关科室会诊意见处理合并疾病,应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状态分级评估患者可耐受全麻下手术。12例根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症状为主、无明显腰椎不稳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术(单纯减压组);27例明确存在腰椎不稳/腰椎滑脱或术中需要手术切除小关节突、椎板范围较大发生继发性不稳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融合内固定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12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单纯减压组3例(肺炎1例,尿路感染1例,肺炎合并术后贫血1例),融合内固定组9例(肺炎3例,硬膜撕裂、尿潴留、心律失常、术后贫血、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各1例,尿路感染合并认知功能障碍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纯减压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0.8±2.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9.0±4.8分,融合内固定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1.8±2.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1.8±3.4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单纯减压组3.2±1.7分和3.5±2.1分,融合内固定组3.0±1.2分和2.9±1.2分)与术前(单纯减压组7.4±0.9分和7.8±1.0分,融合内固定组7.4±1.7分和7.7±1.1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积极处理合并疾病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确定责任节段及致病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高龄患者 板开窗减压 经椎孔入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