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1
作者 张国腾 王毅 +2 位作者 张志达 周沛 周剑鹏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59-465,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医院骨科采用改良mis-TLIF术治疗的3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28...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医院骨科采用改良mis-TLIF术治疗的39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5例,女24例,年龄28~90(66.08±13.95)岁;接受改良mis-TLIF术的患者12例,接受改良mis-TLIF术结合ULBD术的患者27例。收集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周、3月及末次随访的腰腿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以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8(17.49±5.05)月。手术时间76~190(106.67±33.01)min,术中出血量110~447(225.38±87.90)mL,术中发生1例硬脊膜撕裂,行可吸收脑脊膜修补片修复硬脊膜后无脑脊液漏,术中无神经损伤,术后37例伤口I期愈合,1例切口出现表浅感染,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及对症清创处理后伤口愈合,1例出现切口缝线反应,单纯进行对症清创处理后伤口愈合,2例均未发生深部感染。术中术后所有患者无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术前及术后1周、3月、末次随访的腰痛VAS评分分别为8.27±0.76、2.49±0.76、1.46±0.64、0.94±0.48,腿痛VAS评分分别为8.69±0.68、1.91±0.63、1.16±0.54、0.78±0.43,ODI评分分别为81.98±10.07、27.47±9.31、18.98±7.37、14.66±5.54。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腿痛VAS评分术后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cNab标准优20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2.31%。结论改良mis-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其远期临床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腿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发生非症状侧肢体疼痛的原因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游 张超 张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后对侧肢体疼痛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后对侧肢体疼痛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5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9例,女21例,年龄33~72(65.30±7.13)岁,其中22例采取单侧减压,28例采取双侧减压。记录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疼痛发生的侧别(患侧或对侧)和部位(腰部、臀部、下肢),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各时间点患者的疼痛程度。再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对侧疼痛进行分组(对侧疼痛组8例,无对侧疼痛组42例),分析发生疼痛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5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至少3个月随访,术前症状侧(患侧)的疼痛均获得改善,VAS由术前的(7.00±1.79)分降低至术后3 d的(3.38±1.32)分,以及术后3个月的(1.98±1.17)分,8例术后3 d内出现术前非症状侧(对侧)的疼痛症状,占16%(8/50),疼痛部位分布包括腰部1例,臀部6例,下肢1例。术后3个月随访,对侧肢体疼痛均较术后减轻。结论:单侧减压MIS-TLIF术后发生对侧肢体疼痛的比例较高,可能的原因包括对侧椎间孔狭窄、脊神经后内侧支压迫等。通过适当恢复椎间隙高度、横置融合器、少量退钉等操作可能有助于减少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经椎腰椎融合术 对侧肢体疼痛 孔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曹梅杰 徐淑华 +3 位作者 周锐 周贤娅 韩美玲 谢伦芳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究相对腹部按摩与三维呼吸锻炼,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预防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TLIF)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常规护理干预外,A组给予腹部按摩法,B组给予三维呼吸训练,C组给予三维... 目的:探究相对腹部按摩与三维呼吸锻炼,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预防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TLIF)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常规护理干预外,A组给予腹部按摩法,B组给予三维呼吸训练,C组给予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训练,比较3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前及术后3 d和5 d患者的便秘总积分差异,患者锻炼的依从性及护理成本。结果:C组患者便秘发生率(48.83%)低于A组(75.86%),P<0.05;C组首次排气时间早于A组,C组排便时间早于A、B组(P<0.05);相对B、A组,C组患者的依从性较高(P<0.05);C组相对B组的护理成本更低(P<0.05);3组便秘症状评分比较,与A组比较,C组术后3 d和5 d治疗的效果更好(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5 d治疗的效果更好(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3 d和A、B组术后5 d症状更严重(P<0.05);与术后3 d比较,3组术后5 d症状更好(P<0.05)。结论: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锻炼可改善TLIF术后患者便秘症状、降低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及缩减护理成本的效果更加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呼吸 生物压力反馈仪 经椎孔入路腰椎融合术 腹部按摩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崔新华 林东 +1 位作者 司天福 贺伟阳 《淮海医药》 202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效果及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某院112例LD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MIS-TLIF组(n=56)和TLIF组(n...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效果及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某院112例LD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MIS-TLIF组(n=56)和TLIF组(n=56)。TLIF组接受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MIS-TLIF组接受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比较2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影像学指标、组织创伤指标[血清磷脂酶A2(PLA2)、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IS-TLIF组手术耗时为(198.81±17.42)min,长于TLIF组的(169.62±14.65)min,住院时长为(9.52±1.74)d,短于TLIF组的(13.25±2.28)d,术中失血量、切口引流量分别为(129.62±10.81)mL、(38.77±4.56)mL,低于TLIF组的(366.74±27.26)mL、(168.16±13.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MIS-TLIF组ODI、VAS评分、腰椎冠状面Cobb角低于TLIF组,椎间隙高度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 MIS-TLIF组血清PLA2、6-keto-PGE1α水平分别为(29.66±5.37)%、(25.53±4.27)%、(69.24±8.45)μg/L、(59.48±7.32)μg/L,低于TLIF组的(35.54±7.19)%、(30.06±5.85)%、(78.16±10.09)μg/L、(71.96±9.7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TLIF组的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LDD患者相比,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可进一步优化手术指标,促进伤椎解剖结构恢复,减轻疼痛感,提升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更具有微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旁肌 经椎腰椎融合术 疼痛 组织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比较
5
作者 汤三泉 王文博 +2 位作者 文王强 李国军 陈焕雄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计... 目的观察计算机导航辅助与透视下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辅助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计算机导航组(n=27)和透视组(n=41),计算机导航组患者给予计算机导航辅助下OLIF治疗,透视组患者给予C臂X线透视下OLIF治疗,两组术后均连续随访18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和住院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疼痛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置钉准确率)、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计算机导航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透视组,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透视组(P<0.05);术后1周和1、3个月计算机导航组VAS评分均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且透视组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计算机导航组置钉准确率高于透视组(P<0.05);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计算机导航组ODI评分和JOA评分均低于透视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透视下OLIF治疗相比,计算机导航辅助下OLIF更有利于促进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椎间隙高度损失;同时对提升患者置钉准确率,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导航 透视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微创与常规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袁灵恩 亢军义 曹臣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98-100,共3页
目的 观察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与常规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收集了淮阳楚氏骨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随机对照数字表,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50)... 目的 观察微创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与常规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们收集了淮阳楚氏骨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的10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根据随机对照数字表,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比较了两组患者在以下手术观察指标方面的差异: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同时,我们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来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腰部和腿部疼痛程度以及腰椎功能情况。我们还统计了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持续时间均多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腰腿VAS评分,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腰腿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拆(P=0.617)。结论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具有创口小、恢复周期短的优势能显著提升腰椎的功能性,缓解腰腿部的疼痛,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孔入路腰椎融合术 常规孔入路腰椎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马唑仑对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静 仲蓉 +2 位作者 张进 蒋鹏 吴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6期118-122,136,共6页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对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12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6... 目的探究瑞马唑仑对行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12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63例。丙泊酚组使用丙泊酚进行全麻诱导和维持,瑞马唑仑组使用瑞马唑仑进行全麻诱导和维持。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 d 15项恢复质量(QoR-15)评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出血量、尿量及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两组全麻诱导前1 min(T_(0))、诱导后1 min(T_(1))、插管后1 min(T_(2))、手术开始后1 min(T_(3))及内固定植入时(T_(4))时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驻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拔管后5 min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1 d恶心、呕吐,低氧血症,低血压及术后7 d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出血量、尿量及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时HR低于T_(0)时;T_(2)时高于T_(0)~T_(1)时;T_(3)时低于T_(0)、T_(2)时;T_(4)时高于T_(1)、T_(3)时,低于T_(2)(P<0.05)。两组各时间点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时MAP低于T_(0)时;T_(2)时高于T_(1)时;T_(3)时低于T_(0)~T_(2)时;T_(4)时低于T_(0)~T_(2)时,高于T_(3)时(P<0.05)。T_(3)~T_(4)时,瑞马唑仑组MAP高于丙泊酚组(P<0.05)。瑞马唑仑组术后拔管时间、PACU驻留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RASS、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低氧血症,低血压,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时间点QoR-15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瑞马唑仑组QoR-15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单边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 术后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郑连生 李学民 李玉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5-241,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42例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采用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 目的:探究不同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术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142例行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的LDH患者,均采用通道下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植入cage类型及数目不同分为单枚解剖组、2枚解剖组和单枚香蕉组。单枚解剖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39~65(53.74±5.6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62~28.13(22.08±2.15)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4.0(2.7±0.8)年;L3,45例,L4,535例,L5S111例;植入单枚解剖型cage。2枚解剖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37~66(54.15±6.02)岁;BMI为18.25~28.44(21.74±1.83)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7±0.9)年;L3,44例,L4,532例,L5S110例;植入2枚解剖型cage。单枚香蕉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38~65(54.49±6.45)岁;BMI为18.85~28.20(21.63±1.59)kg·m-2;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0.5~5.0(2.6±1.0)年;L3,43例,L4,536例,L5S16例;植入单枚香蕉型cage。观察并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前凸曲度及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腰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组患者均获得至少6个月随访,无病例脱落。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枚解剖组、单枚香蕉组术后6个月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11.08±1.78)mm、(10.95±1.62)mm]、前凸曲度[(12.05±1.86)°、(11.63±1.57)°],高于单枚解剖组(10.14±1.54)mm、(10.9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枚解剖组、单枚香蕉组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95.65%、95.56%),高于单枚解剖组(78.43%);3组术后1、6个月腰部VAS、ODI较术前下降(P<0.05);3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融合器治疗LDH术后复发均能取得显著效果,但植入2枚解剖型cage和单枚香蕉型cage更有助于维持LDH术后复发患者椎间隙高度、前凸曲度,可获得良好椎间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腰椎盘突出症 隙高度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失稳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9
作者 许梅辛 李雪弘 +2 位作者 冯瑶 孙艳娟 刁文杰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目的比较腰椎间隙植入单枚与双枚融合器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该院诊断为L4、L5或S1节段Ⅰ°至Ⅱ°滑脱,采用椎间孔镜行椎间融合器植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和钉棒系统固定的患... 目的比较腰椎间隙植入单枚与双枚融合器在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失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该院诊断为L4、L5或S1节段Ⅰ°至Ⅱ°滑脱,采用椎间孔镜行椎间融合器植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和钉棒系统固定的患者101例(101个椎体),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A组(单枚融合器组)和B组(双枚融合器组)。其中,A组51例,51个椎体滑脱,B组50例,50个椎体滑脱。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9个月和术后15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滑脱距离、椎间隙高度、椎间隙融合情况、椎体沉降率、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腰椎Oswer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的差异。结果101例患者均获得全程随访,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VAS评分为(7.32±0.57)分,B组为(7.14±0.61)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ODI为(27.44±9.52)%,B组为(21.89±8.4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9和15个月随访时,A组椎间隙融合率分别为11.76%、68.63%和90.20%,B组椎间隙融合率分别为18.00%、80.00%和96.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个月随访时,A组椎间隙高度为(0.45±0.07)cm,明显小于B组的(0.58±0.06)cm,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A组术后椎体滑脱距离为(0.33±0.18)mm,与B组的(0.28±0.2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结论植入双枚融合器可以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和更佳的稳定性,缩短椎体融合时间,增加椎体融合率,减少椎体沉降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孔镜 腰椎失稳 比较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杨蓉蓉 徐兴国 +1 位作者 张红玲 黄新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1-387,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诱导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麻腰椎手术的173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方案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n=42)、低剂量瑞马... 目的探究不同诱导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麻腰椎手术的173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方案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n=42)、低剂量瑞马唑仑组(n=45)、中剂量瑞马唑仑组(n=46)、高剂量瑞马唑仑组(n=40)。麻醉诱导期丙泊酚组予以丙泊酚1.5mg/kg静脉推注,低、中、高剂量瑞马唑仑组对应予以瑞马唑仑0.2、0.3、0.4mg/kg静脉推注,均给药1min。比较四组麻醉诱导开始前2min(T_(0))、麻醉诱导至BIS值≤60时(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麻醉诱导后30min(T_(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指标[T_(0)、T_(2)、T_(4)(术后24 h)时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及T_(0)、T_(4)时刻TNF-α、IL-10水平,比较麻醉诱导起效时间、苏醒质量、补救镇静例数、不良反应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结果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T_(1)、T_(3)时刻的HR及T_(1)时刻的MAP高于丙泊酚组(P<0.05);T_(3)时刻,低、中剂量瑞马唑仑组MAP高于丙泊酚组,低剂量瑞马唑仑组HR低于高剂量瑞马唑仑组,MAP高于高剂量瑞马唑仑组(P<0.05)。四组麻醉诱导起效时间由快至慢依次为丙泊酚组、高剂量瑞马唑仑组、中剂量瑞马唑仑组、低剂量瑞马唑仑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低剂量瑞马唑仑组需补救镇静(11.11%)。丙泊酚组、高剂量瑞马唑仑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低、中剂量瑞马唑仑组(P<0.05),丙泊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最高(P<0.05)。仅高剂量瑞马唑仑组出现低氧血症(7.50%)。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T_(2)和T_(4)时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低于丙泊酚组(P<0.05)。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T_(4)时刻TNF-α、IL-10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组,中、高剂量瑞马唑仑组低于低剂量瑞马唑仑组(P<0.05)。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术后3d MMSE、MoCA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麻醉诱导中,瑞马唑仑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弱应激反应、降低TNF-α和IL-10水平及减轻认知功能损伤方面优于丙泊酚,且最佳使用剂量为0.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诱导剂量 后路腰椎融合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曹立颖 姜明静 +5 位作者 林斌珍 尹小锋 钟南 陈春香 吴清华 陈开明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3期46-52,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L4/5节段LDH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和传统组(42例)。传统组...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L4/5节段LDH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42例)和传统组(42例)。传统组行传统开放入路治疗,试验组采用PEI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腰部和下肢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满意度的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透视次数明显多于传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和下肢疼痛VAS评分、ODI、IL-6和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传统组优良率分别为88.10%和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ID治疗LDH,能有效地缓解神经压迫,减轻患者腰部和下肢的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LDH) 经皮内镜下入路盘切除(PEID)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入路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刘美富 吴秀锋 +2 位作者 丁思齐 陈彪 何从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3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入路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8例,其中实施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入路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8例,其中实施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低于术前,腰椎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Cobb角、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手术指标,缓解疼痛度,提升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 微创通道 开放经椎腰椎融合术 疼痛度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固定 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凯 范喜荣 +2 位作者 赵常春 许广慧 薛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2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2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47~73(58.5±8.1)岁,病程2~12(6.6±2.8)个月,手术节段L4,516例,L5S110例。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TLIF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Brantigan-Steffee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5~109(150.8±24.1) min,术中失血量35~88(55.5±16.4) ml,切口长度1.4~3.5 (2.3±0.8) cm,术后引流量15~40(28.5±7.8)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5~30(22.8±4.5) h,术后住院时间3~7(4.2±1.3) d。26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6(14.0±1.3)个月。VAS和ODI术后1周[2.96±0.72)分、(41.63±4.79)%]、术后12个月[1.27±0.60)分、(13.11±2.45)%]较术前[6.69±0.93)分、(59.12±5.92)%]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椎间隙高度(11.95±1.47) mm和腰椎前凸角(57.46±7.59)°较术前[(6.67±1.20) mm、(44.08±7.79)。]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及融合器的移位,椎间均成功融合。根据Brantigan-Steffee分级:D级17例,E级9例。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TLIF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早期随访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微创脊柱外科 经椎腰椎融合术 骨科机器人 腰椎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移位的发生特点与处理策略
16
作者 曾忠友 赵兴 +10 位作者 何登伟 张玙 陈平泉 吴宏飞 俞伟 宋永兴 范顺武 裴斐 范时洋 宋国浩 王海峰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164-1172,共9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移位的特点、处理策略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OLIF治疗的12例腰椎病变术后出现融合器移位患者的...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移位的特点、处理策略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疗中心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采用OLIF治疗的12例腰椎病变术后出现融合器移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53~81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例,腰椎管狭窄症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3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3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T值>-1 SD 1例,T值-1~-2.5 SD5例,T值<-2.5 SD 6例;单节段融合9例,2节段融合1例,3节段融合2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9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例。分别于发生融合器移位时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DI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痛、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随访时影像结果观察融合器沉降或再移位、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以及椎间融合情况,测量并比较发生融合器移位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再次手术的10例患者术后切口皮肤无坏死、无感染,1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腰痛VAS由融合器移位时的3~8分降至末次随访时0~2分;ODI由发生融合器移位时的31%~51%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5%~13%。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11例采用融合器植骨患者均出现融合器沉降,融合器无进一步移位。椎间隙高度由发生融合器移位时的9.0~12.7 mm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8.0~11.8 mm。末次随访时除1例没有影像结果外,其余均获得椎间融合。结论:OLIF可用于腰椎病变的融合,术后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特别是多发生于术前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术中出现终板损伤,以及采用Stand-alone方式病例,且多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对于初次手术采用Stand-alone OLIF方式所发生的融合器移位需要采取手术干预。虽然融合器移位经及时发现,确切处理,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但仍要强调术前病例的精准选择、OLIF方式的合适应用、术中的精细操作等预防融合器移位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固定 融合 并发症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观察
17
作者 张文辉 豆洋洋 +6 位作者 杨风光 何宗儒 杨玉平 范立真 程晴灏 刘杰 台会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9期893-898,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腰椎特异性感染患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7~61(43.0±...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中长期疗效。方法:自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采用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4例腰椎特异性感染患者,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7~61(43.0±15.0)岁;病程6~24(14.0±7.0)个月;L_(2)-L_(3)7例,L_(3)-L_(4)12例,L_(4)-L_(5)5例;结核感染19例,布氏杆菌感染5例。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24(13.0±6.0)个月。手术时间(132.5±21.4)min,术中出血量(227.3±43.1)ml。ESR、CRP分别由术前的(82.34±18.62)mmol·h^(-1)、(53.08±21.84)mg·L^(-1),降低至术后1个月的(33.52±17.31)mmol·h^(-1)、(15.48±8.36)mg·L^(-1)(P<0.05)。VAS由术前的(7.52±1.36)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1.74±0.87)分(P<0.05)。JOA评分由术前的(17.86±3.95)分提高至术后1个月的(24.72±3.19)分(P<0.05)。术前4例有神经症状,ASIA分级为D级,术后1个月全部恢复为E级。术后1例出现腰大肌受损,3周后恢复正常。1例出现腹胀,排便困难,予胃肠减压、灌肠后缓解。所有患者未出现腹腔脏器损伤、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结论:OLIF联合椎体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特异性感染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方式,特别是病灶位于中段腰椎,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操作方便、病灶清除彻底、安全有效的优点,对于腰椎特异性感染具有良好的中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融合术 腰椎感染 微创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外侧入路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结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静晔 葛腾辉 +3 位作者 李观清 敖进涛 徐忠宁 孙宇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2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9月OLIF(46例)和TLIF(45例)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2年随访资料,融合范围1~2个腰椎节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2年影像学参数、椎间融合、融合器沉降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OLIF和TLIF术后2年腰痛VAS[2(2,3)vs.2(2,2),P=0.943]、下肢痛VAS[2(2,2)vs.2(2,2),P=0.988]和ODI[17%(10%,22%)vs.14%(10%,22%),P=0.417]差异均无显著性。OLIF术后2年椎间高度优于TLIF[(11.9±1.5)mm vs.(9.2±2.0)mm,P<0.001],节段前凸角度优于TLIF(15.7°±7.2°vs.12.5°±5.9°,P=0.029),且融合器沉降率低[19.6%(9/46)vs.40.0%(16/40),P=0.037]。2组术后2年融合率[93.5%(43/46)vs.87.5%(35/40),P=0.562]和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4.3%(2/46)vs.6.7%(3/45),P=0.98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滑脱,短节段OLIF和TLIF术后2年在症状改善和融合率方面表现相似,但OLIF椎间高度和前凸角度恢复更显著,且融合器沉降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术 斜外侧入路融合术 腰椎滑脱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对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白细胞与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19
作者 郝申申 安晓龙 +5 位作者 董胜利 刘帅 李洪珂 王鹏程 张韶民 康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78-984,共7页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讨围术期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讨围术期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趋势。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采用双节段PLIF治疗了4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34~80(60.24±10.68)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61.04±9.0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3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18例,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7例;在全身麻醉后切皮前15 min开始一次性静滴TXA(1 g/100 ml)。对照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59.00±13.04)岁;LDH 5例,LSS 9例,LS 4例;不使用TXA。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术后住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后第1、4、7天和末次测量的WBC、ESR和CRP。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均无DVT。46例患者获随访,时间3~6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0.0(300.0,500.0)ml、术后引流量260.0(220.0,450.0)ml,低于对照组600.0(400.0,1000.0)ml及395.0(300.0,450.0)ml(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APTT、PT、TT、FIB、PLT、RBC、HB、HCT,术后不同时间WBC、ESR和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次给药法静滴TXA可减少双节段PLIF失血,且对术后的WBC、ESR和CRP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后路腰椎融合术 氨甲环酸 失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20
作者 杨鸿川 黄应钟 +1 位作者 刘焱杰 黄豪杰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75-82,共8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继发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UBE-TLIF组...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继发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UBE-TLIF组(39例)和TLIF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血红蛋白、术后3 d硬脊膜囊截面积(DSCA)改善率、不同时间点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UBE-TLIF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UBE-TLIF组DSCA改善率明显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和7 d,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但UBE-TLIF组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和ODI明显低于术前,且UBE-TLIF组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TLIF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TLIF治疗继发性LSS的临床疗效较TLIF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实现腰椎充分减压,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经椎腰椎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