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被引量:
19
1
作者
张啟维
路奎元
+1 位作者
王强
孙常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65例患者在我院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其中行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5例。分别统计...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65例患者在我院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其中行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5例。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行组间比较。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5±10min,手术出血量64±25ml,术后出现皮下血肿3例,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传统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25min,手术出血量220±100ml;术后发生皮下血肿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传统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
弓根螺钉
取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7
2
作者
胡慧敏
王哲
+6 位作者
郭云杉
刘志恒
杜俊杰
陶惠人
李新奎
杨柳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4-809,共6页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经椎旁肌间隙人路(A组)、14例经后正中入路(B组),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节段分布、VAS评分和ODI均无显著性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腰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采用ODI评估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采用i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0~140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80~150m1.平均124ml,术后引流35~85m1,平均54ml;B组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3min,术中出血120—210ml,平均197ml,术后引流53~122ml,平均80m1。A组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P〈0.05)。术后3d时A组患者VAS评分(6.31±0.9分)明显高于B组(4.79±1.1分)(P〈0.05).但3个月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及ODI(VAS:1.13±1.2分、1.07±1.4分;ODI:0.135±0.099、0.137±0.041)低于B组(VAS:2.93±1.7分、2.36±1.3分;ODI:0.187±0.1120.179±0.029)(P〈0.05),12个月及2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三维CT重建两组各有13例峡部裂处形成连续骨桥,植骨融合率均为92.8%,均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植骨融合钉钩内同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较经后正中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裂症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
入
路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15
3
作者
田炳方
周忠良
+2 位作者
吴云龙
程涛
汪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93-1596,共4页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研究组(4...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研究组(49例)则采取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后7 d患者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术后3个月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骨折愈合评分系统(RUS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5.71%),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ODI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相当,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RUSS评分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2.04%)低于对照组(14.29%),治疗满意率(93.88%)高于对照组(77.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骨折愈合好,胸腰椎功能恢复好,且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椎
爆裂性骨折
补肾活血汤
电针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固定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的肌肉损伤、炎症反应及骨代谢评估
被引量:
26
4
作者
张锦
佘青
王新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082-2085,2089,共5页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的肌肉损伤、炎症反应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接受不同入路下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及手术后1、3天时...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的肌肉损伤、炎症反应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接受不同入路下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及手术后1、3天时,采集血清并检测肌酶、炎症反应分子、骨代谢指标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1、3天时血清中Myo、CK、LDH、TNF-α、MCP-1、HMGB-1、CRP、IL-1β、OC、OPG、PICP、PIN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TRACP5b、RANKL、CTX、NT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椎旁入路组患者手术后1天、3天时血清中Myo、CK、LDH、TNF-α、MCP-1、HMGB-1、CRP、IL-1β、TRACP5b、RANKL、CTX、NT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经皮微创组,OC、OPG、PICP、PIN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经皮微创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较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更为有效地减轻肌肉损伤及炎症反应,同时改善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椎
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微创经皮
入
路
炎症反应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被引量:
19
1
作者
张啟维
路奎元
王强
孙常太
机构
卫生部北京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1月~2011年5月,65例患者在我院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取出,其中行传统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5例。分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行组间比较。结果: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45±10min,手术出血量64±25ml,术后出现皮下血肿3例,无脑脊液漏和神经、硬膜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传统入路组平均手术时间73±25min,手术出血量220±100ml;术后发生皮下血肿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脑脊液漏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传统入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具有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损伤较小的术式。
关键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椎
弓根螺钉
取出
Keywords
Paraspinal muscle approach
Pedicle screw
Removing
分类号
R687.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
7
2
作者
胡慧敏
王哲
郭云杉
刘志恒
杜俊杰
陶惠人
李新奎
杨柳
罗卓荆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04-809,共6页
文摘
目的:比较经椎旁肌间隙人路与后正中入路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青年峡部裂症患者28例,其中L34例,L48例,L51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峡部植骨融合钉钩内固定治疗,其中14例经椎旁肌间隙人路(A组)、14例经后正中入路(B组),术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节段分布、VAS评分和ODI均无显著性差异。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后3d、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腰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采用ODI评估腰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采用i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100~140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80~150m1.平均124ml,术后引流35~85m1,平均54ml;B组手术时间120~160min,平均133min,术中出血120—210ml,平均197ml,术后引流53~122ml,平均80m1。A组较B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P〈0.05)。术后3d时A组患者VAS评分(6.31±0.9分)明显高于B组(4.79±1.1分)(P〈0.05).但3个月和6个月时A组VAS评分及ODI(VAS:1.13±1.2分、1.07±1.4分;ODI:0.135±0.099、0.137±0.041)低于B组(VAS:2.93±1.7分、2.36±1.3分;ODI:0.187±0.1120.179±0.029)(P〈0.05),12个月及2年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三维CT重建两组各有13例峡部裂处形成连续骨桥,植骨融合率均为92.8%,均未见内固定松动、脱出。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人路植骨融合钉钩内同定治疗青年峡部裂症较经后正中入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关键词
峡部裂症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后正中
入
路
有效性
Keywords
Spondylolysis
Wihse approach
Midline approach
Effectiveness
分类号
R681.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15
3
作者
田炳方
周忠良
吴云龙
程涛
汪娟
机构
六安市中医院骨伤一科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三科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93-1596,共4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2011zjxk020)
文摘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9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研究组(49例)则采取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术后7 d患者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术后3个月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骨折愈合评分系统(RUS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5.71%),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ODI评分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相当,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RUSS评分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2.04%)低于对照组(14.29%),治疗满意率(93.88%)高于对照组(77.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骨折愈合好,胸腰椎功能恢复好,且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患者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
胸腰
椎
爆裂性骨折
补肾活血汤
电针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固定
骨折愈合
Keywords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
Bushen Huoxue Decoction
electric acupuncture
fixation by intervertebral interstitial approach
fracture healing
分类号
R245.97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R274.13 [医药卫生—中医骨伤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的肌肉损伤、炎症反应及骨代谢评估
被引量:
26
4
作者
张锦
佘青
王新虎
机构
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5期2082-2085,2089,共5页
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K11-03-06-10)
文摘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的肌肉损伤、炎症反应及骨代谢情况。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9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接受不同入路下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及手术后1、3天时,采集血清并检测肌酶、炎症反应分子、骨代谢指标的含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1、3天时血清中Myo、CK、LDH、TNF-α、MCP-1、HMGB-1、CRP、IL-1β、OC、OPG、PICP、PIN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TRACP5b、RANKL、CTX、NT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且椎旁入路组患者手术后1天、3天时血清中Myo、CK、LDH、TNF-α、MCP-1、HMGB-1、CRP、IL-1β、TRACP5b、RANKL、CTX、NT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经皮微创组,OC、OPG、PICP、PINP的含量均显著高于经皮微创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较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更为有效地减轻肌肉损伤及炎症反应,同时改善骨代谢。
关键词
胸腰
椎
骨折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微创经皮
入
路
炎症反应
骨代谢
Keywords
Thoracolumbar fracture
Paravertebral muscle space approach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ap-proach
Inflammatory response
Bone metabolism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张啟维
路奎元
王强
孙常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青年峡部裂症的疗效比较
胡慧敏
王哲
郭云杉
刘志恒
杜俊杰
陶惠人
李新奎
杨柳
罗卓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补肾活血汤联合电针及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田炳方
周忠良
吴云龙
程涛
汪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经椎旁肌间隙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的肌肉损伤、炎症反应及骨代谢评估
张锦
佘青
王新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