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术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探讨
1
作者 项春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8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术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某院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术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目的:探讨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术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某院收治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术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手术结束后,比较这些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后其Cobb角、椎管狭窄和伤椎前缘压缩的发生率,并统计其进行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这些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进行手术的时间为119~200 min,其术中的出血量为127~851 ml,其术后住院的时间为8~52 d。在进行手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的并发症,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与进行手术前相比,进行手术后,这些患者的Cobb角较小,其椎管狭窄和伤椎前缘压缩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术联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十分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术 短节段弓根钉内固定 胸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2
作者 李忠 尹祖昌 +3 位作者 闫菁辉 王铁铸 孟宪卿 王清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137例,L223例,L1121例,L123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Magerl法)定位椎弓根钉。观察组患者给予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钉。对比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骨代谢、骨愈合、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9.8±2.9)°vs(13.5±3.0)°。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高于观察组[(14.2±3.4)%vs(8.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骨钙素(BG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19.23±6.34)μg/L vs(182.54±5.17)μg/L、(112.72±2.18)μg/L vs(93.67±2.69)μg/L、(7.52±0.36)μg/L vs(4.21±0.14)μg/L。P<0.05]。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07.58±4.25)μg/L vs(92.12±4.19)μg/L、(296.57±8.04)μg/L vs(237.28±7.82)μg/L。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20±0.27)μg/L vs(1.52±0.51)μg/L、(1.06±0.14)μg/L vs(1.35±0.28)μg/L、(0.98±0.27)μg/L vs(1.19±0.42)μg/L。P<0.05]。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第20天两组患者的肿胀程度及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除第1天观察组肿胀程度高于对照组外[(3.88±0.54)分vs(3.31±0.43)分。P<0.05],其他不同时间对照组疼痛评分及肿胀程度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降低患者的伤椎高度、Cobb角,提高骨代谢,降低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促进骨愈合,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 代谢 COBB角 棘突与板外缘定位 弓根 胸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郭瑞清 李雪娟 +2 位作者 刘玉耆 雷亮 苏广志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3期197-198,共2页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联合使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腰椎前缘的高度比、胸腰椎后缘的高度比、脊椎的Cobb角(头侧端脊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脊椎下缘垂线的交角)和疼痛症状的评分。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胸腰椎前缘的高度比和胸腰椎后缘的高度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脊椎的Cobb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使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伤椎内植骨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脊椎功能和形态的恢复,缓解其疼痛的症状。此联合手术方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 经后路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内 联合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固定术在腰椎滑脱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怀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536-3539,共4页
目的研究后路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固定术在腰椎滑脱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腰椎滑脱患者96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接受椎弓根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 目的研究后路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固定术在腰椎滑脱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腰椎滑脱患者96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接受椎弓根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后路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丢失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eaujon功能评分(BFS)、椎间隙高度和滑脱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复位丢失率低(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VAS评分低、BFS评分高(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椎间隙高度高、滑脱率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5/48)]与对照组[6.25%(3/4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植骨融合术联合椎弓根固定术在腰椎滑脱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虽然操作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但能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恢复患者腰椎功能,降低复位丢失率和滑脱率,且并发症较少,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后路融合 弓根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董文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给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伤椎影像指标(椎体前缘高度比值、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两组手术指标,观察组切口长度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P>0.05)。(2)手术后,观察组伤椎后凸畸形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P<0.05)。(3)手术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手术治疗中,应用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效果优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背部功能及伤椎影像学指标,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 Wiltse入路弓根螺钉内固定 置钉 单节段胸腰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脊柱侧弯患者炎症-应激因子、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6
作者 李楠 段伟利 袁海胜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脊柱侧弯患者炎症-应激因子、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信臣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侧弯患者,电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脊柱侧弯患者炎症-应激因子、腰椎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阳信臣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侧弯患者,电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联合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应激因子[血清肌酸激酶(CK)、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腰椎功能[胸腰段后凸角(TLK)、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结果联合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ODI、VAS评分明显降低,其中联合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 Cor、NE、CK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联合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两周TLK、TK、LL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后路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在治疗脊柱侧弯患者中,能改善腰椎功能、减轻应激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后路弓根内固定 3D打印技 后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78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振 齐建军 董明岩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3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7个月对伤椎及上下椎体进行X线检查,计算伤椎前...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7个月对伤椎及上下椎体进行X线检查,计算伤椎前、中、后缘及伤椎高度值、伤椎Cobb's角,观察伤椎愈合恢复及并发症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和7个月伤椎前中后三线高度较术前均有满意恢复,Cobb's角无明显矫正丢失,无切口感染、神经症状加重、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患者神经功能得到较好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均有1~2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移植及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同时可防止骨折缺损及脊柱平背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 弓根 自体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附13例报告)
8
作者 包肖肖 潘强强 +3 位作者 苏锴 张振辉 梅伟 王庆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86-89,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 目的观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PVP术后椎体感染的患者13例,均接受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感染指标(ESR、CRP)、疼痛评分(VAS)、神经功能分级(ASIA)。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无切口感染、窦道形成、神经症状加重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对症处理后痊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等情况。13例患者术前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48.9±21.4)mm/h、(40.2±33.9)mg/L、(8.1±1.2)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分别为(14.2±2.9)mm/h、(2.8±1.2)mg/L、(2.2±0.7)分,末次随访时ESR、CRP和VAS评分与术前相比,P均<0.05。13例患者中,有神经损害症状的5例患者的ASIA分级由治疗前的D级恢复至E级,无神经损害症状的8例患者的ASIA分级未发生变化。结论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PVP术后椎体感染的临床效果较好,术后椎体感染指标得到控制、疼痛评分下降、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病灶清除融合内固定 经皮体成形 后并发症 体感染 病灶清除 融合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万小彬 徐启飞 赵广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腰椎功能及硬膜囊面积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鲁山县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单节段LS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每组47例。常规组予以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微创组予以小切口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TILF)。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 d、3 d免疫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腰椎功能评分(ODI评分)、疼痛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低,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较短(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4.26%)与常规组(12.7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3 d两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降低,且微创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MPQ评分、硬膜囊横截面积改善,且微创组改善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总满意度(95.74%)显著高于常规组(80.85%)(P<0.05)。结论同传统PLIF相比,TILF治疗单节段LSS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引流时间,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椎管形态恢复,改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融合内固定 管狭窄症 硬膜囊面积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炎 张文志 +7 位作者 胡业丰 许翔 贺瑞 李旭 李钟奇 于洋 孔雷 马锐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结核患者60例,病变位于腰椎25例、胸椎25例、胸腰椎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组... 目的探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胸腰椎结核患者60例,病变位于腰椎25例、胸椎25例、胸腰椎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组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评价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其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时,采用脊柱X线片、CT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计算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术后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Cobb角矫正丢失率;采用ODI标准评价术后脊柱功能状态;采用Frankel标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VAS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Cobb角矫正丢失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后ODI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ODI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较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伤椎高度矫正丢失,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单侧弓根入路 病灶清除 内固定 脊柱结核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2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继荣 王兴盛 +1 位作者 邓强 赵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42例胸腰椎骨采用X线透视引导下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透视复位良好后取出伤椎螺钉和连接棒,用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后...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42例胸腰椎骨采用X线透视引导下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和连接棒,透视复位良好后取出伤椎螺钉和连接棒,用植骨漏斗进行伤椎植骨后再次置钉,安装连接棒固定。比较术前与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影像学结果。结果 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均=0.000)。术后3 d、3个月、12个月、24个月ADL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均=0.000)。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伤椎楔变角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均=0.000),术后3 d与24个月比较,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高海拔地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徽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椎管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27例患者实施术前评估,术后采用各种护理措施和功能锻炼。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椎管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对27例患者实施术前评估,术后采用各种护理措施和功能锻炼。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恢复,伤椎内植骨未引起神经、血管损伤,促进了骨折愈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诊8个月,椎体内植骨融合良好,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结论采用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高海拔地区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伤椎高度,重建稳定前中柱,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全部病例经完善的护理和治疗后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弓根 高海拔地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奋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5期2767-2768,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后...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促进触觉、运动觉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段脊柱折合并脊髓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永涛 沈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1795-1796,共2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提升骨折复位效果,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 经后路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晓雪 薛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9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103例,对照组47例予以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术式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103例,对照组47例予以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术式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脊髓功能优良率。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腰背部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椎管侵占率、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结果术后随访24~48个月,观察组脊髓功能优良率(67.86%)高于对照组(42.22%),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均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术前(P均〈0.01);观察组术后椎管侵占率和Cobb角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内固定 弓根 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展鹏 胡奕山 +1 位作者 刘伟军 林本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3期37-38,共2页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9例。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复位内固定与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 目的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39例。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复位内固定与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优良率为89.7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伤椎前高压缩比为(92.65±4.12)%,高于常规组的(81.65±3.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弓根置钉内植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4期62-63,共2页
目的对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8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观察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无一例患者... 目的对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8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观察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无一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或者内固定松动等情况,患者的伤椎恢复良好,Cobb's角矫正无明显异常情况。结论采用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联合使用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性 弓根 自体 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自体骨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蔡国强 孔祥清 +4 位作者 赵晓伟 吴同申 查玉梅 高峰 吴彬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5名椎弓崩裂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病人全部为峡部断裂型,腰4滑脱20例,腰5滑脱25例,术后卧床两个月,戴支具下...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45名椎弓崩裂腰椎滑脱症病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病人全部为峡部断裂型,腰4滑脱20例,腰5滑脱25例,术后卧床两个月,戴支具下床活动6个月。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6个月,椎体间融合率为99.6%,无断钉,复位无丢失,JOA评术后改善率为92.5%,椎间高度平均由术前3.5mm恢复至9.3mm。结论后路减压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自体骨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方法,复位内固定是基础,椎管彻底减压松解神经根粘连是关键,椎间隙植骨融合是手术效果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弓根内固定 体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椎植骨植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续胜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7期98-99,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伤椎植骨植钉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两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病历共60例,根据患者的固定术分成观察组(伤椎植骨植钉固定组)和对照组(跨节段椎弓根... 目的对比分析伤椎植骨植钉和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两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病历共60例,根据患者的固定术分成观察组(伤椎植骨植钉固定组)和对照组(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每组30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术后Cobb角、矫正率、远期丢失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及内固定失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的末次回访中检测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植骨植钉固定术能够更好的矫正角度的丢失和重建椎体高度,并且内固定更加牢固,能有效的维持矫正角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节段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对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亚洲 王祥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889-890,共2页
目的探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对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植骨融合联合后路... 目的探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对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2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观察组接受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治疗前及1 a后两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采用简易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55%(29/31)]比高于对照组[70.97%(22/31)],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后1 a,两组患者ODI和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患者ODI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3%(1/31)]低于对照组[25.8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后路经短节段弓根钉固定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