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晨宇 钱邦平 +2 位作者 俞杨 邱勇 乔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目的: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矢状面平衡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脊柱截骨术且随访超过1年的55例AS胸腰椎畸形患者.仅有矢状面畸形的AS患者采用PSO,双平面畸形患者采用APSO.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l angle,OVA)、融合节段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由患者填写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量表和 Osweste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结果:55例患者中20例接受APSO,35例接受PSO.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融合节和截骨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7.3±8.1个月(12~48个月),APSO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 18.9°±7.8°、7.3°±3.6.和 9.5°±4.4°,CBD 分别为 64.7±24.8mm、26.7±13.4mm 和 27.4±15.3mm,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LL、S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显著性减小(P<0.05),LL、SS显著性增大(P<0.05);两组SVA、GK、PT、LL、SS矫正量均相似(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PSO组和PSO组末次随访时OVA和AFS均无明显改变(P>0.05),APSO组OVA显著大于PSO组(P<0.05).APSO组1例截骨椎脱位,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PSO组2例截骨椎脱位,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62).结论:APSO在矢状面畸形矫正效果上与PSO一致;APSO能够同时恢复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冠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侧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经椎弓根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关节突切除椎间隙松解矫形术与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创伤后僵硬性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陈志科 张浩 +6 位作者 刘浩 黄康康 张建 阳俊杰 张鹏鑫 李广州 王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9-597,共9页
目的:探讨双侧关节突切除、椎间隙松解(spinal joints release,SJR)矫形术与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形术治疗创伤后僵硬性胸腰椎后凸畸形(rigid post-traumatic thoracolumbar kyphosis,RPTK)的早期临... 目的:探讨双侧关节突切除、椎间隙松解(spinal joints release,SJR)矫形术与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形术治疗创伤后僵硬性胸腰椎后凸畸形(rigid post-traumatic thoracolumbar kyphosis,RPTK)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2016年1月~2022年6月应用SJR或PSO矫形术治疗的45例RPTK患者,根据矫形技术不同分为SJR组(25例)与PSO组(20例),SJR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顶椎分布:T114例,T1210例,L110例,L21例。PSO组男性9例,女性11例;顶椎分布:T114例,T126例,L17例,L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随访时间、顶椎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资料,包括:内固定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数据。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4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通过术前和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SF-36量表生理总评分(physical component score,PCS)和心理总评分(mental component score,MCS)评估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收集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整体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GK矫正率、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SJR组及PSO组均各出现1例硬脊膜破裂及1例肋间神经痛,无其他并发症发生。SJR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61.2±43.5min、446.0±144.1mL、292.3±99.0mL,PSO组分别为326.5±68.4min、1166.0±390.1mL、505.8±99.2mL,SJR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P<0.001)。两组内固定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4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PCS、MCS均较术前显著性升高,SJR组术后3个月的PCS较PSO组高(51.3±3.9分vs 46.2±5.0分,P<0.001)。两组术前GK、TLK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4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GK、TLK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且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GK矫正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JR与PSO矫形术治疗RPTK均能取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SJR矫形术较PSO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早期SF-36量表评分改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僵硬性胸腰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 间隙松解技 矫形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重建双平面平衡的手术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韩静 芮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4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APSO)重建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双平面平衡的手术配合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35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在全麻下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重建双平面平衡;术前...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APSO)重建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双平面平衡的手术配合要点,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35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在全麻下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重建双平面平衡;术前行护理体检评估,将器械物品、弓形架及体位架准备调整到位;术中配合麻醉医师及术者,将患者安置于安全适宜的手术体位,在术者的指导下完成脊柱矢状面与冠状面的双平面失平衡矫形护理。结果 3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1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 520.0mL。术后GK矫正至(32.0±14.8)°,Cobb角矫正至(8.2±3.5)°,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重建满意。术中1例患者出现硬脊膜破裂,立即予严密缝合,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中未发生截骨相关神经损害、大血管及神经损伤,无臂丛神经损伤和皮肤损伤等体位相关并发症,术后无感染或死亡病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手术步骤,掌握弓形架的特点和手术器械及仪器的性能,术中密切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 双平面平衡重建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改变 被引量:15
4
作者 郭鸿飞 付君 +7 位作者 张永刚 宋凯 刘超 郑国权 张国莹 王征 崔赓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前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A... 目的:评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前和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影响术后肺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2例AS后凸畸形行PSO脊柱矫形术患者的资料。男性27例,女性5例;年龄36.4±7.8岁(22~52岁)。随访时间为2年,随访的内容包括:肺功能检查,静息状态下憋气时间(breath-holding time,BHT),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后凸Cobb角(T1~S1)。比较术后及术后2年随访时肺功能较术前是否有变化,并分析肺功能变化与性别、年龄、病程和脊柱矢状面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29例(男性25例,女性4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9.3%。手术前BHT为32.5±10.1s,2年随访时增加至43.1±8.6s。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2例正常,17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中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2年随访时肺功能检查结果:19例正常,10例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量预测百分比(Pred VC%)术前为68.4%±9.5%,2年随访时为79.4%±6.1%;用力肺活量预测百分比值(Pred FVC%)术前为75.5%±6.4%,2年随访时为81.0%±6.9%。后凸Cobb角术前为63.0°±20.3°,术后为15.3°±10.3°,术后2年随访时为17.1°±10.9°。且Pred VC%和Pred FVC%的改善与AS后凸Cobb角的矫正成正相关性(r=0.6328和0.8612,P〈0.01)。结论:AS后凸畸形PSO术后2年肺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且肺功能的改善与T1~S1后凸Cobb角的矫正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肺功能 经椎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5-87,共3页
目的:评价胸腰椎结核应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参照入组标准,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评价胸腰椎结核应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参照入组标准,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和观察组(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Cobb角和术后神经恢复有效率,以评价手术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术时间[(238.41±65.82)min]、术中出血量[(559.33±345.67)ml]、住院时间[(15.02±4.51)d]、植骨融合时间[(6.79±1.68)月]、术后1周Cobb角[(8.33±1.85)。]均与对照组[分别为(232.14±48.17)min、(577.41±320.18)ml(、15.17±7.02)d(、6.92±1.94)月(、8.51±1.93)。]基本相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观察组术后引流量[(415.94±351.55)ml]、术后6个月的VAS[(3.08±0.33)分]和ODI评分[(20.08±7.24)分]及Cobb角[(4.15±0.8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22.84±348.53)ml、(4.24±0.81)分、(26.29±9.15)分、(5.58±1.02)。],而神经恢复有效率[73.68%(28/38)]明显高于对照组[36.84%(1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胸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时,采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可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结核 病灶清除 内固定 后路手 经单侧弓根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心功能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付君 张永刚 +7 位作者 王征 宋凯 刘超 郑国权 张国莹 崔赓 张雪松 王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患者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有36例行PSO的AS患者纳入本研究,男31例,女5例;年...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后凸畸形患者应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共有36例行PSO的AS患者纳入本研究,男31例,女5例;年龄21~50岁(39±10岁);病程5~27年(17±6年),术前后凸Cobb角45.5°~108.8°(63.8°±22.4°)。术前和术后1年时评测患者静息心率、活动能力评分(active capacity score,ACS),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峰)、舒张中晚期血流峰值速度(A峰)、E/A比值、E峰减速时间(deceleration time,DT)、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etric relaxation time,IVRT),根据美国和欧洲超声学会指南评估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随访至术后1年,共有32例完成了随访,失访率为11.1%。术后后凸Cobb角5.1°~34.5°(18.1°±10.9°),矫正率43.8%~94.4%[(74.8±15)%]。术前静息心率为85.9±12.5次/min,术后1年随访时降低至71.8±9.7次/min(P=0.0000);术前ACS为47.4±18.2分,术后1年随访时增加至78.3±12.6分(P=0.0000)。术前14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术后1年随访时25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其中2例术前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为左心室舒张功能轻度障碍,临床改善率为72.2%(13/18)。E/A比值术前为1.02±0.36,术后1年随访时增加至1.24±0.27(P=0.0075),术后1年随访时DT由术前234.84±32.46ms缩短至211.56±26.74ms(P=0.0027),术前IVRT为102.50±19.86ms,术后1年随访时减少至87.92±13.12ms(P=0.0010)。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时LVEF和LVFS均正常,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S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1年随访时心功能较术前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心功能 静息心率 经椎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出血情况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兴勇 钱邦平 +3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0-69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中各操作阶段的出血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2年11月行单节段PSO治疗,并有完整术前、术后临床...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中各操作阶段的出血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2年11月行单节段PSO治疗,并有完整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21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7±12.7岁(18~65岁)。所有患者均记录术前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固定节段数及截骨部位;术中操作分为暴露、置钉、PSO截骨、复位、安装矫形棒及植骨闭合切口6个阶段,分别记录各阶段的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术中无神经并发症发生。手术过程总出血量1869.2±378.5ml,暴露阶段出血116.6±52.5ml,置钉阶段出血236.4±91.1ml,PSO截骨阶段出血832.1±223.5ml,复位出血210.9±61.8ml,安装矫形棒阶段出血244.7±42.0ml,植骨闭合切口阶段出血228.5±46.1ml。其中暴露、置钉、PSO截骨、复位、安装矫形棒及植骨闭合切口6个阶段出血量分别占总出血量的6.2%、12.6%、44.5%、11.2%、13.0%及12.5%。结论:PSO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出血主要在截骨阶段,此阶段应保证足够的血液灌注,以减少因脊髓低灌注而产生的神经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后凸 经椎弓根 出血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路 陈银河 +6 位作者 杨庆国 申才良 尤涛 张银顺 李伟 王磊 贾金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2-1184,共3页
回顾性分析后路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SO)治疗2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Frankel分级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 回顾性分析后路单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SO)治疗2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通过Frankel分级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Cobb角、VAS评分和ODI评分分别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获得较大改善。后路单节段PSO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创伤性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6
9
作者 冯乐玲 刘观燚 马维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6期56-57,78,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2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通过2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各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功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恢复,缩短了卧床时间,提高了自理能力。结论对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形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围术期的系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 脊柱后凸畸形 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经椎弓根双椎体截骨手术的体位护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芮琳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0期55-56,共2页
对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手术顺利,无体位护理不当相关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准确充分评估患者的体态,肩、肘关节功能,颈椎活动度,膝、髋关节功能等,术中及时应对体位调整,方能满足手术需求,保证... 对1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椎弓根双椎体截骨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手术顺利,无体位护理不当相关并发症发生。提出术前准确充分评估患者的体态,肩、肘关节功能,颈椎活动度,膝、髋关节功能等,术中及时应对体位调整,方能满足手术需求,保证手术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弓根 融合 体位护理 前评估 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重塑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腰椎前凸曲线的效果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耀 钱邦平 +3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孙旭 乔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3-991,共9页
目的:分析单节段和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80°)患者中重塑其腰椎前凸曲线的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方法:... 目的:分析单节段和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80°)患者中重塑其腰椎前凸曲线的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PSO手术治疗的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44例接受单节段PSO治疗,24例接受双节段PSO治疗,随访时间为36.50±15.07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填写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将68例分别接受单节段和双节段PSO患者对比分析后,根据患者术后腰椎前凸顶点的位置分为两组,腰椎前凸顶点在L3或L4组(30例),腰椎前凸顶点在L5或其他腰椎组(38例),比较两组腰椎曲线的大小及形态。将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定义为术后腰椎前凸顶点位于L3或L4水平,进一步筛选出30例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的患者,再将其分为单节段PSO组(20例)和双节段PSO(10例)组,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这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术前影像学参数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值)。结果:在68例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中,接受单节段PSO组与双节段PSO组患者术后腰椎前凸顶点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双节段PSO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更多、固定节段更长(P<0.05)。术后腰椎前凸顶点在L5或其他腰椎组患者术后的LL和SS均显著小于L3或L4组(P<0.001),而两组患者术后的GK、SVA、TK和P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截骨水平及截骨术式对术后腰椎前凸顶点的分布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30例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的患者中,术后除TK外的所有脊柱骨盆参数较术前明显改善,ODI、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过程中也未见明显的矫正丢失;其中,双节段PSO组术前的GK、SVA和LL明显大于单节段PSO组(P<0.05),其余的术前参数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GK的cut-off值为94.50°,SVA的cut-off值为19.35cm,LL的cut-off值为12.00°。单节段PSO组并发症包括2例截骨椎脱位、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和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双节段PSO组并发症包括2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1例截骨椎脱位和1例随访期间内固定棒断裂。结论:单节段和双节段PSO均能为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术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术前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对于GK<94.50°、SVA<19.35cm及LL<12.00°的患者,首先考虑单节段PSO以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相反地,对于脊柱矢状位失衡更严重(GK≥94.50°、SVA≥19.35cm及LL≥12.00°)的患者,双节段PSO是重塑良好腰椎前凸曲线的更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重度胸腰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 前凸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宋晨宇 钱邦平 +2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俞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术后机械并发症与GAP(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且随访超过2年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在术前、术后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下腰椎前凸角(lower lumbar lordosis,LLL)、整体倾斜(global tilt,GT),计算GAP评分。根据患者GAP评分分为3组:矢状面协调组(GAP评分0~2分)、中等不协调组(GAP评分3~6分)、严重不协调组(GAP评分7~13分),记录随访过程中发生的机械并发症,包括近端交界性后凸/失败(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PJK/PJF)、远端交界性后凸/失败(distal junctional kyphosis/failure,DJK/DJF)、断棒,比较不同组之间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融合节段、后凸分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截骨水平,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3例患者,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8例,年龄35.8±10.0岁(17~63岁),术后随访38.6±16.9个月(24~96个月),26例发生机械并发症,其中断棒16例,PJK 10例。矢状面协调组、中等不协调组、严重不协调组机械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5/26)、16.1%(9/56)和14.8%(12/81),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87,P=0.86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36)和BMI(P<0.001)与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46)和BMI(P<0.001)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GAP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和BMI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后凸畸形 GAP评分 经椎弓根 机械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正楠 钱邦平 +3 位作者 黄季晨 邱勇 王斌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8-33,共6页
目的:分析合并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评估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分析合并食管裂孔疝(hiatus hernia)的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评估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对此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行PSO治疗的301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的资料,其中5例合并食管裂孔疝,男2例,女3例,年龄54.6±7.2岁(48~67岁),2例患者存在术前吞咽困难,术前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呼吸功能,发现4例患者存在轻度呼吸功能受限,1例患者合并重度呼吸功能不全伴肺动脉高压。PSO术中未对患者食管裂孔疝进行特殊处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在患者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和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术前和术后在矢状位CT上测量食管裂孔疝入物高度、在横断面CT上测量食管裂孔疝面积,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影像学参数。结果:5例患者随访3~24个月(12.6±7.5个月)。术前GK为103.2°±19.9°,术后改善至48.2°±15.0°,末次随访时45.0°±11.9°;术前SVA为213.4±90.6mm,术后改善至68.2±36.0mm,末次随访为63.0±50.3mm,术后GK、SVA与术前比较有均显著性差异(P>0.05),而末次随访时GK、SVA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疝入物高度为9.1±1.7cm,面积为73.0±39.3cm^(2),术后分别降至6.4±0.9cm和42.4±19.5cm^(2),术后疝入物高度和面积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并发症及浅表或深部感染,且无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在PSO术后脊柱畸形得以矫正的同时,食管裂孔疝也能获得一定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后凸畸形 食管裂孔疝 经椎弓根矫形 麻醉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多节段Ponte截骨与经椎弓根椎体截骨矫形手术治疗胸腰型休门氏病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大伟 郭继东 +6 位作者 李利 尹欣 杨亚锋 黄伟 张子程 郑扬 王华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3-681,共9页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多节段Ponte截骨术(multi-segment Ponte osteotomy)与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胸腰型休门氏病后凸畸形(Scheuermann's thoracolumbar kyphosis,STLK)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对比分析后路多节段Ponte截骨术(multi-segment Ponte osteotomy)与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胸腰型休门氏病后凸畸形(Scheuermann's thoracolumbar kyphosis,STLK)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21年6月于我院诊断为休门氏病后凸畸形、分型为胸腰型(顶椎位置低于T10椎体)并行多节段Ponte截骨或PSO矫形内固定手术患者的资料,共纳入18例患者,随访26~55个月(35.83±8.41个月),Ponte组共10例患者,均行3节段截骨,PSO组共8例患者,均为单节段截骨.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顶椎位置、病变节段、固定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随访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SRS-22(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问卷评分;测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整体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T1-L1骨盆角(T1-L1 pelvic angle,TLP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PI-LL及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计算GK矫正率、GK矫正丢失率,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影像学参数及功能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Ponte组出现2例浅表手术部位感染,PSO组出现1例,均经伤口换药处理后二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的年龄、性别、BMI、顶椎位置分布、病变节段、固定节段及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onte组比PSO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且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ODI较术前明显降低而SRS-22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Ponte组相对PSO组在末次随访时的ODI更低而其SRS-22评分中的功能状况及自我形象两项评分更高(P<0.05).两组术后的TK、GK、TPA、TLPA、LL及SS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末次随访时上述参数较术后1周升高(P<0.05);两组术后PT、PI及PI-LL均明显升高(P<0.05),且末次随访时上述参数较术后1周降低(P<0.05),两组术后SVA同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均存在矫正丢失,Ponte组GK矫正丢失率为(4.3±1.3)%,PSO组为(4.9±2.4)%,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影像学参数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路多节段Ponte截骨或PSO联合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STLK均能得到优良的后凸矫正效果;多节段Ponte截骨比PSO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中期ODI及SRS-22评分改善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门氏病 后凸 Ponte 经椎弓根 矫形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式选择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琨 杨操 +6 位作者 杨述华 郜勇 吴星火 张宇坤 李帅 刘伟 宋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观测经椎弓根截骨(PSO)与Smith-Petersen截骨(SPO)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方法:2006年3月~2014年12月,对47例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了截骨矫形手术。其中男30例,... 目的:观测经椎弓根截骨(PSO)与Smith-Petersen截骨(SPO)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矫形效果和临床疗效,探讨截骨矫形术式选择。方法:2006年3月~2014年12月,对47例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进行了截骨矫形手术。其中男30例,女17,年龄22~69岁,平均42.5±15.5岁。均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导致的创伤性后凸畸形。47例患者主诉均为腰背部疼痛。针对不同病理特征和畸形程度,32例行PSO矫形,15例行SPO矫形。PSO手术在病椎行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SPO手术在病椎上下及相邻间隙做2~3节段SPO截骨矫形。通过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后凸畸形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SVA),分析两种方法矫形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两种方法临床疗效。结果:47例中有42例获得随访,其中PSO手术29例,SPO手术13例。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9.4±7.8个月。42例均获得骨性融合。后凸畸形Cobb角PSO组术前为41.8°±10.5°,术后为2.6°±1.2°,末次随访时为3.2°±1.3°,矫正率92.3%;SPO组术前为40.2°±9.6°,术后为4.9°±2.3°,末次随访时为5.3°±3.5°,矫正率86.8%。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O组SVA术前为5.0±4.1cm,术后为-0.6±2.2cm,末次随访时为1.2±1.5cm;SPO组SVA术前为3.5±2.2cm,术后为0.8±0.6㎝,末次随访时为1.3±1.1cm。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SVA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O组VAS术前为6.46±1.72,末次随访时为0.91±0.59,ODI术前为(69.4±12.1)%,末次随访时为(23.7±11.5)%;SPO组VAS术前为6.51±1.87,末次随访时为2.08±0.75,ODI术前为(68.1±16.3)%,末次随访时为(33.1±12.5)%,两组随访VAS和OD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病理特征和畸形程度的胸腰椎陈旧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选用PSO或SPO矫治均可取得良好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 Smith-Petersen 胸腰段脊柱 创伤性后凸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9
16
作者 齐鹏 宋凯 +2 位作者 张永刚 王岩 崔赓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75-780,共6页
目的 :比较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VCD)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3月共有3... 目的 :比较单节段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ertebral column decancellation,VCD)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矫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探索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2007年1月~2013年3月共有33例需行40°~65°截骨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矫形术后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1例,女2例,年龄19~56岁(35.2±8.9岁),后凸畸形以胸腰段后凸为重,脊柱胸腰段后凸Cobb角42.3°±15.2°,腰段前凸Cobb角4.4°±16.4°。A组15例行单节段VCD,B组18例行双节段PSO,记录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垂直轴、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截骨角度、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22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及其变化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A组截骨部位分别为T12 1例、L2 6例、L3 8例,截骨角度46.7°~64.2°(53.6°±6.7°);B组截骨部位分别为L1、L3 13例,T12、L2 4例,T12、L3 1例,截骨角度45.1°~63.9°(55.6°±6.0°)。固定节段于截骨部位近端及其远端延伸至少2个椎体,B组截骨部位之间椎体均固定。A、B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A、B两组术后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矢状面垂直轴、ODI、SRS-功能评分、SRS-疼痛评分、SRS-外观评分、SRS-心理评分、SRS-满意度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术后胸椎后凸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胸椎后凸角与术前相比变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指标对比,除胸椎后凸角变化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行40°~65°截骨角度的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单节段VCD可取得与双节段PSO相似的矫正效果,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在重建矢状面平衡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单节段脊柱去松质 双节段经椎弓根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椎体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志明 杨滨 +4 位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谭荣 陈阳 袁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6-332,共7页
目的:观察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7岁,... 目的:观察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7岁,平均34.8岁。术前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70°~108°(82.6°±17.5°),顶椎均位于胸腰段;胸椎后凸角46°~67°(55.2°±15.3°),胸腰段后凸角25°~43°(32.4°±12.6°),腰椎前凸角-37°^-11°(-19.5°±10.3°);站立位颌眉角43°~130°(67.2°±21.9°);侧位X线片上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的距离为11~35cm(18.3±14.8cm)。采用Bridwell-Dewald脊柱疾患疼痛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为5.3±1.0h(3.7~6.9h),术中出血量1887.5±850.9ml(600~3000ml)。术中硬膜破裂4例,术后伤口表浅感染1例,一侧下肢神经症状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随访24~48个月,平均33.5个月。术后1周时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矫正到21.3°±4.2°,颌眉角改善到9.3°±12.8°,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的距离改善到3.0±4.7cm;术后1周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颌眉角和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患者能平视行走,末次随访时疼痛、工作限制情况及社交限制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应用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较好地恢复脊柱矢状位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 矢状面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头部体位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后路截骨矫形时唤醒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涛 钱邦平 +6 位作者 邱勇 蒋忠 马正良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蒋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0-683,69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头部体位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时唤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行PSO的35例AS... 目的:探讨术中头部体位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时唤醒时间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12年11月在我院行PSO的35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分为头部抬高体位组(抬高组)和头部未抬高体位组(未抬高组)。两组患者麻醉方式、麻醉诱导用药和维持用药均相同,同时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麻醉深度使其保持一致,比较抬高组和未抬高组患者PSO术中唤醒时间及苏醒质量(采用Imani等分级标准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唤醒试验均成功。抬高组患者的术中唤醒时间为24.9±5.13min,未抬高组为39.8±9.41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唤醒试验中,抬高组1例、未抬高组5例患者突然睁眼,并伴有四肢不自主活动,苏醒质量为2级,其余29例患者苏醒质量均为1级。抬高组患者术后颜面部及球结膜水肿的外观表现均较未抬高组轻。结论: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术中头部抬高体位可以缩短术中唤醒时间、提高患者的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经椎弓根 头部体位 唤醒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位导向器在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钱邦平 邱勇 +5 位作者 季明亮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蒋军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93-798,共6页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采用复位导向器预防截骨椎脱位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矫形...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后凸畸形术中采用复位导向器预防截骨椎脱位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12月在我院行单节段PSO矫形内固定术中应用复位导向器的27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在矢状面上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和矢状面平衡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随访观察神经并发症及截骨椎脱位情况,以截骨水平的头侧与尾侧脊椎间,截骨椎在矢状面上移位(sagittal translation,ST)大于5mm定义为截骨椎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5.2±2.4个月(3~12个月),术前TK为43.2°±10.6°,GK为72.6°±15.1°,LL为2.3°±13.5°,SVA为12.8±4.2cm;术后分别为42.9°±11.8°、38.2°±12.4°、-38.6°±13.0°和3.2±5.8c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2.7°±10.5°、38.8°±15.2°、-38.4°±11.6°和3.3±6.4cm。除TK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TK、GK、LL及SVA的矫正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患者出现术中截骨椎脱位,除1例短暂性右下肢麻木外,无其他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术中应用复位导向器械能有效预防截骨椎脱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 经椎弓根 脱位 复位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病灶清除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治疗腰骶段陈旧结核伴后凸畸形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奇 唐晓军 +5 位作者 唐国军 陈亮元 廖雄 杨铁军 陈小明 颜学亮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25-829,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内固定治疗腰骶段陈旧结核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10年6月我院采取一期病灶清除、PSO技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及髂骨钉内固定治疗14例腰骶段陈旧结...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经椎弓根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内固定治疗腰骶段陈旧结核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10年6月我院采取一期病灶清除、PSO技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及髂骨钉内固定治疗14例腰骶段陈旧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45.2岁。术前及术后分别测量脊柱腰椎前凸角、腰骶角、后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偏移距离,并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定,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4h,术中出血平均2045ml。随访6个月~3年,平均23.4个月。术前腰椎前凸角、腰骶角、后凸Cobb角及躯干矢状面偏移距离分别为17.0°±8.4°、10.0°±6.1°、11.0°±4.7°、5.3±0.5c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8.0°±7.9°、25.0°±7.6°、4.1°±3.5°、-3.2±0.8cm,矫正率分别为(52.0±4.2)%、(61.3±5.7)%、(68.3±3.6)%、(58.0±1.4)%。术前合并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 C及D级各2例,末次随访时1例C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术前VAS评分平均8.7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52分,疼痛改善率71.2%。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死亡或神经损伤并发症,2例窦道形成、1例血肿形成,对症治疗后愈合;平均7.3个月植骨节段骨性融合。结论:一期病灶清除PSO内固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清除脊柱结核病灶,并同期完成后凸畸形矫正,可重建腰骶段稳定、恢复躯体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结核 结核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 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