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入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韩雪更 徐亚伟 +2 位作者 陈滟清 李伟明 杨海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9年第3期271-271,281,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患者 经桡动脉入路 临床观察 急性 经桡动脉途径 心脏导管术 I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玉丹 高丽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3期2421-24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5例)。将经股动脉...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5例)。将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X线曝光时间、穿刺至置管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至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DD、LVESD均缩小,LVEF均升高(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1%(2/35)]较对照组[27.27%(9/33)]低(χ^(2)=5.822,P=0.016)。术后3个月,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等SA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等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心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支架植 冠状动脉造影 经桡动脉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臧君仁 侯国锐 +2 位作者 成瑞博 王百浩 王建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3期4260-4261,共2页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长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观察组接受经桡动脉入... 目的探究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长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观察组接受经桡动脉入路PCI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心功能指标[短轴收缩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5.00%(38/4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7.50%(39/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FS、LVEF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两组FS、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股、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改善心功能,但经桡动脉入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 支架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孔杰 占大权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0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优缺点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9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经股动脉组(53例)和经桡动脉组(44例)。经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经桡动...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入路和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优缺点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9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经股动脉组(53例)和经桡动脉组(44例)。经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经桡动脉组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栓塞事件、穿刺处大血肿、假性动脉瘤、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经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100.00%高于经桡动脉组的90.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100.00%高于经股动脉组的9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经股动脉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路径均能很好地完成全脑血管造影术,经股动脉入路穿刺难度较低,易于掌握,但并发症较多。经桡动脉入路并发症较少,但穿刺成功率较低,对术者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术 经股动脉 经桡动脉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后前臂血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邓芸 陈宝峰 +3 位作者 唐良秋 肖雨雄 陈锦峰 张子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3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加压包扎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TRI)术后前臂血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26例TRI术后出现非穿刺点前臂血肿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超声指导下改良加压包扎组和单纯改良加压包扎组,比较其临床情况和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加压包扎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TRI)术后前臂血肿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126例TRI术后出现非穿刺点前臂血肿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超声指导下改良加压包扎组和单纯改良加压包扎组,比较其临床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临床情况匹配。与单纯改良加压包扎组比较,超声指导下改良加压包扎组在一次性止血成功率(96.8%vs.85.7%,P=0.027)和张力性水疱发生率(4.8%vs.17.5%,P=0.023)均有显著的优势,并且没有病例需进一步行CTA检查(0 vs.6.3%,P=0.127)或介入止血(0 vs.3.2%,P=0.476)。两组均没有病例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超声指导下改良加压包扎操作简单经济,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TRI术后非穿刺点前臂血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治疗 经桡动脉入路 前臂血肿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护理体会
6
作者 强彩芹 曹治叶 +2 位作者 周玮 杨丽华 范百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 经桡动脉入路 护理 动脉 检查手段 脑血管病 压迫止血 动脉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元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4期4462-446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A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路方式分为A、B两组,各59例。A组采取...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A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路方式分为A、B两组,各59例。A组采取经桡动脉入路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B组采取经股动脉入路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PCI术成功率、术后出血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时间和术后1 d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各维度情况。结果A组术后出血发生率[1.69%(1/59)]、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39%(2/59)]低于B组[15.25%(9/59)、13.56%(8/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总住院时间、入住CCU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 A组EQ-5D中行动能力、疼痛/不适有困难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STEMI患者,能降低术后出血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 替罗非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
8
作者 张国栋 陈刚 +1 位作者 陈海波 孙志超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9期1337-1339,1342,共4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30例病理证实FIGO分期为I B3~III 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化疗药物选择顺铂、紫杉醇,栓塞物选择微球颗粒或明胶海...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30例病理证实FIGO分期为I B3~III 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化疗药物选择顺铂、紫杉醇,栓塞物选择微球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以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瘤体变化情况评价宫颈癌经TRA与TFA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行2次介入治疗9例,仅行1次介入治疗21例;TRA组16例,TFA组14例。栓塞后外科手术20例,其中行1次化疗栓塞16例、行2次化疗栓塞4例。动脉栓塞或外科手术后行放疗26例。介入治疗后,除1例因术中腹痛不能耐受中止手术,其他患者症状均有缓解,复查MR病灶均有缩小,有效率为63.3%。介入治疗后行外科手术者Ⅰ期4例,Ⅱ期16例。TRA组与TFA组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辐射剂量(2543±92.71 mGy VS.2458±64.40 mGy)、手术时间(102.4±3.53 min VS.99.3±62.51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微创操作,可多次进行,且并发症少,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相比股动脉入路,桡动脉途径同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 化疗 栓塞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