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一种人生智慧叫权变——孟子经权之辨的生存哲学阐释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海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孟子的经权之辨包括两种权变智慧:一是"激进权智",一是"温和权慧"。对不符合人之常情的礼仪规定行使否定性的做法,这种权变就是"激进"的;当他人不遵守礼仪规定,而自己却对礼经行使肯定性的做法,这种权变... 孟子的经权之辨包括两种权变智慧:一是"激进权智",一是"温和权慧"。对不符合人之常情的礼仪规定行使否定性的做法,这种权变就是"激进"的;当他人不遵守礼仪规定,而自己却对礼经行使肯定性的做法,这种权变就是"温和"的。发人深思的是,行使"激进权智"所支付的成本有时可能是较"温和"的,而行使"温和权慧"所付出的代价有时可能是很"激进"的。对这一经权之辨进行生存哲学阐释,可以为现代人生提供某种智慧的支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经权之辨 权变 激进权智 温和权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择宜的中国哲学智慧
2
作者 潘小明 杜启达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34,共6页
教师择宜是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命题,其本质是教育主体在复杂情境中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动态平衡的智慧。从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教师择宜是融合儒家“时中”智慧与道家“顺应自然”理念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也是体现了中庸之道的实践智... 教师择宜是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命题,其本质是教育主体在复杂情境中实现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动态平衡的智慧。从传统哲学的角度来看,教师择宜是融合儒家“时中”智慧与道家“顺应自然”理念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也是体现了中庸之道的实践智慧。具体而言,教师择宜作为一种实践智慧包含经权之辨、感通之道、参赞化育三重维度。研究表明,教师择宜的中国哲学智慧不仅有助于教师在动态情境中做出恰当的选择,而且有助于教师从传统哲学层面思考、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和发展。教师择宜的哲学审视要求教师在规范与创新、理性与情境的张力中构建教育实践的包容性范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择宜 经权之辨 感通之道 参赞化育 中庸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