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9
1
作者 楚磊 陈亮 +4 位作者 汪洋 柯珍勇 陈富 程昀 邓忠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患者实施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性9例,女性14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15例、C6/...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短期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对23例患者实施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男性9例,女性14例。C4/5节段3例、C5/6节段15例、C6/7节段6例。单节段22例,双节段1例。相应症状均表现为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根性疼痛。全麻下患者取俯卧位,在直径6.3 mm经皮内窥镜直视下,采用磨钻去除相应节段上下关节突内侧部分及部分椎板,呈"钥匙孔"样显露,去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减压神经根。记录术前及术后1 d、1周、1月、3月、6月、1年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末次随访Macnab评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VAS分别为(7.35±1.05)、(2.87±0.84)、(1.85±0.42)、(1.72±0.64)、(1.40±0.75)、(0.75±1.58)、(0.77±1.08)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可1例。结论:后路经皮内窥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 摘取术 颈椎病 后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邵睿 祝斌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9-462,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3.7%~5.1%[1],有0.5%~1%的患者需手术治疗[2],其不仅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且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与误工率[3]。自Yeung提出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4]和Hoogland提出TESSYS(transf...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为3.7%~5.1%[1],有0.5%~1%的患者需手术治疗[2],其不仅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而且会导致较高的致残率与误工率[3]。自Yeung提出YESS(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4]和Hoogland提出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5]以来,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逐渐兴起,其不仅能取得和传统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早期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术式等优点[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摘除术 早期治疗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医疗资源 传统术式 内窥镜 椎间盘突出症 传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被引量:24
3
作者 吴小涛 陈辉 +2 位作者 卜星平 齐新生 王宸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54-355,共2页
目的 分析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 487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 结果 术中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早期开展的 5 0例中。并发症包括 ... 目的 分析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总结 487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并发症。 结果 术中并发症大多发生在早期开展的 5 0例中。并发症包括 :术中硬脊膜撕裂 8例 (占 1.6 4% ) ;马尾神经损伤 1例 (占 0 .2 1% ) ;脊神经根损伤 1例 (占 0 .2 1% ) ;镜下止血困难改开放手术 3例 (占 0 .6 2 % ) ;椎间盘炎 1例 (占 0 .2 1% )。 结论 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与术者经验有直接关系 ,早期并发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 ,而后期并发症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板间隙入路 内窥镜 摘除术 并发症 预防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症 被引量:3
4
作者 林海滨 牛素生 +4 位作者 郑晓晖 吴献伟 代建辉 李荣议 陈金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48-648,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椎板间隙入路 显微内窥镜 黄韧带 摘除 椎间盘 并发症 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朱召银 黎庆初 +6 位作者 杨洋 陈志旭 刘则征 黄彬 闫慧博 吕海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 :评价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受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的290例单节段LDH患者,男160... 目的 :评价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受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的290例单节段LDH患者,男160例,女130例,年龄20~66岁(38.1±12.1岁)。其中172例单纯行MED(对照组),118例行MED联合纤维环缝合术(缝合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体重指数、手术节段、突出类型及随访时间无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利用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及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手术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4~32个月(28.35±5.08个月),两组组内ODI评分、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8.29±1.43mm)较术前(10.34±1.74mm)降低19.83%,缝合组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8.94±1.35mm)较术前(10.46±1.55mm)降低14.53%,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同节段复发14例,复发率为8.14%,再手术患者6例,再手术率3.49%;缝合组术后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54%,再手术患者1例,再手术率为0.85%。两组复发率和再手术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纤维环缝合术治疗LDH操作简便、安全可行,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条件下,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再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 纤维环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3
6
作者 黄东生 李春海 +2 位作者 刘尚礼 丁悦 马若凡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 :总结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6月采用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共治疗 137例、15 3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间隙突出者 12 1例 ,双间隙突出者 16例 ,合并侧隐窝狭窄者 6 1... 目的 :总结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6月采用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共治疗 137例、15 3个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间隙突出者 12 1例 ,双间隙突出者 16例 ,合并侧隐窝狭窄者 6 1例。突出间隙 :L3/4 2 1个 ,L4/5 6 9个 ,L5 /S16 3个。突出位置 :后外侧型 12 7间隙 ,中央型 2 1间隙 ,极外侧型 5间隙。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 2~ 18个月随访 ,平均 7 5个月。优良率 93 4%。术后椎间盘炎 1例 ,同间隙椎间盘突出复发 1例。结论 :显微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的特点 ,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内窥镜 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41
7
作者 赵学军 左玲 +1 位作者 傅志俭 宋文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确诊为单间隙、特殊类型(突出物巨大、脱垂、部分钙化、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确诊为单间隙、特殊类型(突出物巨大、脱垂、部分钙化、极外侧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MacNab标准评估疗效,并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结果:NRS由术前8.65±1.21降至术后3个月的2.01±0.53(P=0.00)和术后6个月的1.86±0.25(P=0.00)。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4.0%和87.5%。术中发生渗血1例、术后足下垂1例,均经积极对症处理获满意效果。结论:在严格适应证、选择最佳入路和精细操作的前提下,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某些常用微创技术难以奏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侧隐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随诊观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学明 刘亚东 +5 位作者 许崧杰 崔利宾 朱旭 于振山 沈秀芝 关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44-649,共6页
目的:观察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1990~1998年我院经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对其中术后10年以上来门诊随访且资料完整的3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观察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1990~1998年我院经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对其中术后10年以上来门诊随访且资料完整的35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10例,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25例。随访内容包括:询问病史、骨科查体、摄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行腰椎MRI检查及ODI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5例无腰腿疼痛症状,26例偶有腰痛及下肢酸痛,4例有明显腰腿痛。X线检查手术节段椎间隙变窄22例,占62.9%,手术节段残存活动度5.0°±3.2°,均未显示脊柱不稳定,依据U-CLA标准8例(22.9%)手术节段头侧相邻节段存在退变。MRI检查6例患者原手术节段可见椎间盘突出(占17.1%),其中4例有明显腰腿痛症状;依据改良Pfirrmann椎间盘退变分级,头侧椎间盘1~5级27例,6级及以上8例;12例手术节段存在终板信号改变,占34.3%,其中ModicⅠ型4例,Ⅱ型8例。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狭窄与无狭窄患者的OD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术式患者ODI、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和手术节段活动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单纯髓核摘除术后10年以上手术节段能保留一定活动度,无脊柱不稳发生,但手术椎间隙变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较高,其与腰部功能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摘除术 磁共振成像 远期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邓毅勇 辛自刚 +4 位作者 许云龙 郭子龙 高月 王珏 郭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15-318,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此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也多样化,如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胶原酶或臭氧溶盘术、椎间盘射频热凝术、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旋切术等)、开放...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此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也多样化,如保守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胶原酶或臭氧溶盘术、椎间盘射频热凝术、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旋切术等)、开放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扩大术 椎间盘突出症 开放性手术 摘除术 人口老年化 成形术 微创介入治疗 突出物 治疗应用 椎间盘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单节段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永刚 韦继南 +4 位作者 陆军 王宸 吴小涛 何仕诚 滕皋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ED)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单节段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应用MED治疗23例,应用PLD治疗40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适应证范围,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MacNab评分。用配对t检验κ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ED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1±0.6)年,PLD组平均随访期为(6.6±0.7)年。MED组的远期ODI、MacNab评分要好于PLD组,而MED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则明显长于或多于后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MED组3.49%,PLD组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MED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长期疗效好的特点,PLD临床普及率广,而MED相对学习曲线长,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风险较大,但MED的临床远期疗效高于P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镜下摘除术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远期疗效报告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福扬 谭军 +2 位作者 朱冬承 赵楷生 王培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02-504,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10年以上的病例,运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并摄X线片与术前对比。结果:48例病人术前JOA评分平均为5.7分,最后一次随访检查时平...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10年以上的病例,运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并摄X线片与术前对比。结果:48例病人术前JOA评分平均为5.7分,最后一次随访检查时平均为12.6分,平均恢复率为74%,76%的病人残留下腰痛,12.5%的病人有严重下腰痛。术后再突出3例,其发病年龄均在40岁以下。结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确切,但残留下腰痛仍是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摘除术 远期疗效 手术方法 X线检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 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12
作者 贺宪 黄东生 +2 位作者 梁安靖 彭焰 孔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7-1012,共6页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 目的 :比较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月因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单节段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需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椎体间融合术组(A组)和单纯髓核摘除术组(B组)。A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6-58岁,平均40.77±10.27岁,病变节段L4/5 17例,L5/S1 14例,采用后路单侧开窗、椎间盘切除、椎间cage植入融合内固定术(简称椎体间融合术)。B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5-56岁,平均38.48±9.77岁,病变节段L4/5 15例,L5/S1 16例,采用传统的后路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简称单纯髓核摘除术)。两组病例数、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及病变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6、12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并完成术后6、12个月的Macnab疗效评估。结果:术后共54例患者(A组28例,B组26例)获得随访,腰腿痛均明显减轻。每组术后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前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A组的腰痛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B组(P〈0.05),但腿痛VAS评分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Macnab标准评价,术后6个月,A组优20例、良6例、可2例,B组优10例、良12例、可4例;术后12个月,A组优22例、良5例、可1例,B组优13例、良10例、可3例;A组优良率大于B组(P〈0.05)。结论: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合并ModicⅡ型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ModicⅡ型改变 椎体间融合术 摘除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L5S1髓核摘除术的“外科化”术式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万祥 黄民锋 +5 位作者 李枝发 王丹 闫乾 张鸿升 黄中飞 陈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点[1,2],脊柱内镜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3]。L_(5)S_(1)腰椎间盘突出时,往往因为椎间孔小、高髂嵴、横突肥大等客观条件,造成从椎间孔入路... 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优点[1,2],脊柱内镜是近年来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3]。L_(5)S_(1)腰椎间盘突出时,往往因为椎间孔小、高髂嵴、横突肥大等客观条件,造成从椎间孔入路完成手术的难度增大[4],反复的透视穿刺、关节突打磨成形会增加术中出血的机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除术 椎间盘摘除术 关节突 脊柱内镜 脊柱微创 髂嵴 椎间盘突出 椎间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L_5/S_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髓核摘除术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24
14
作者 刘丰平 赵红卫 +3 位作者 董军峰 陈海丹 刘扬 罗茗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后外侧入路完成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的髓核摘除术操作技巧。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48例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实施经后外侧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采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7.27±0.73)分降为(1.88±0.28)分,无感染、硬脊膜损伤及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6个月,平均16.2月。椎间盘突出复发或下肢疼痛加重9例。术后3个月[(1.82±0.32)分]、末次随访[(1.80±0.32)分]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00),术后各时点腿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2.28±1.62)分]、末次随访[(11.88±1.5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较术前[(31.13±2.45)分]显著降低(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可、差分别为118、16、5、9例,优良率90.5%(134/148)。结论 L5/S1椎间盘突出伴高髂嵴患者通过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行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在导杆再置和偏心环锯等改良方法的基础上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间孔镜摘除术 高髂嵴 椎间孔成形术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5
作者 郁凯 杨忠 +3 位作者 李爱民 李响 朱本清 张殿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0-22,共3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0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LDH患者3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PTED组和Micro组,各19例,分别行PTED和Micro.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的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采用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椎间高度变化.结果 不同时间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8.996、214.279,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1、3、12个月的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住院时间、出血量均少于Micro组(P<0.05).PTED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0,P=0.854);Micro组不同时间的DH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6,P=0.854).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腰椎动力位X线活动度>10°者3例,其中PTED组1例,Micro组2例,术后随访过程中未见进一步加重.结论 PTED和Micro治疗LDH的效果均良好,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为治疗LDH的选择方案.PTED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术 显微镜下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_5骶_1椎间盘前入路髓核摘除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延波 刘胜 +2 位作者 刘丰春 邵旭建 生琦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4期601-603,共3页
目的 为L5/S1椎间盘经腹穿刺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L5/S1椎间盘前方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结果 ①L5/S1椎间盘前方仅见部分下腔静脉 [(3 .3 3± 3 .2 8) %]和左髂总静脉 [(6.67± 4.5 6) %]... 目的 为L5/S1椎间盘经腹穿刺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L5/S1椎间盘前方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结果 ①L5/S1椎间盘前方仅见部分下腔静脉 [(3 .3 3± 3 .2 8) %]和左髂总静脉 [(6.67± 4.5 6) %]的主支走行 ,骶正中动脉位置恒定 ,骶正中静脉变异较大 ;②回肠和乙状结肠加压时可推移至穿刺靶区以外。结论 在L5/S1椎间盘前方尤其在其正中偏右侧区域存在着穿刺入路的安全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经皮穿刺 摘除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脊柱内镜下经椎板打孔髓核摘除术治疗重度向上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唐永超 刘腾 +7 位作者 郭惠智 李海山 莫国业 袁凯 李永贤 詹晨光 杨志东 张顺聪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35%~72%存在椎间盘向上或向下移位,常因保守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1-3]。经内镜下椎间孔或椎板间隙入路治疗椎间盘向上移位超过上终板下缘3mm以上的重度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igh-grade up-migrated lumbar...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35%~72%存在椎间盘向上或向下移位,常因保守治疗无效而需要手术治疗[1-3]。经内镜下椎间孔或椎板间隙入路治疗椎间盘向上移位超过上终板下缘3mm以上的重度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high-grade up-migrat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HUM-LDH)存在着一定的技术困难,常因移位的髓核残留导致疗效不佳,建议接受开放手术[4-6]。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自2017年6月~2021年7月采用全脊柱内镜下腰椎板环锯打孔髓核摘除术治疗20例重度向上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除术 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移位型 环锯 椎间盘 常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敏感度用于预测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效果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益鸣 张丽思 +3 位作者 吴鸥 李君 冯艺 张挺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198,共7页
目的:观察疼痛敏感度对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效果的影响。方法:10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术前完成以下量表:疼痛敏感度... 目的:观察疼痛敏感度对经皮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效果的影响。方法:10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术前完成以下量表:疼痛敏感度量表(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P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疼痛灾难化量表(pain catastrophizing scale,PC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6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腰腿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ODI和Mac Nab评估。结果:98例病人完成随访。PTED术后症状显著缓解,根据Mac Nab评估结果将病人分为两组:优良组(83.7%)和中差组(16.3%)。优良组的PSQ评分显著低于中差组;PSQ评分与手术前后的ODI差值之间显著相关,但与手术前后NRS差值之间无明显相关。HADS和PCS评分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且与手术前后的ODI、NRS差值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PSQ或许可用于预测PTED术后早期的整体功能恢复,但无法预测手术后的疼痛缓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敏感度量表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何玉宝 徐执扬 +1 位作者 王洁颖 刘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9810-9815,共6页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 为观察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经皮椎间孔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通过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行PELD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研究不同类型LDH行PELD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不同分组,分别为中央型、旁中央型、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1周、3个月和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表明: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责任突出节段、Pfirrmann分级、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三组PELD手术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椎间孔和远外侧型神经损伤发生率最明显(P<0.05),中央型术后复发率(11.5%)最高;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VAS和ODI评分明显下降(P<0.01),各组VAS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各组ODI评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中央型相比,椎间孔和远外侧型术后1周ODI评分下降明显(P<0.05);随访半年时,三组患者无论是VAS评分还是ODI评分均没有明显不同。可见PELD治疗不同类型的LDH,并发症少,缓解疼痛及远期功能恢复效果肯定。椎间孔和远外侧型LDH患者要警惕PELD术中神经损伤情况,而中央型LDH患者要重视PELD术后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下摘除术 临床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文进 生琦瑞 +4 位作者 郑延波 宋雪鹏 刘胜 孙博琳 王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评价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2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压腹定位仪腹部施压避开肠管及血管,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前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 目的评价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22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压腹定位仪腹部施压避开肠管及血管,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前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术后随访6~48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2例患者中520例完成TALD,2例因严重肠粘连无法压开肠管而放弃手术,1例术后并发乙状结肠损伤及椎间盘感染。手术穿刺成功率99.4%,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有效率93.3%。结论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直接摘除突出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达到直接减压的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TALD可作为L5~S1椎间盘突出的常规术式,为L2~L5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补救方式,L1~L2椎间盘不宜行TAL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摘除术 经腹穿刺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