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与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对无反应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蒲德利 何艳 +3 位作者 潘晓杰 潘自贤 刘宇峰 陈雪英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76-679,共4页
目的 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和经支气管透壁镜肺活检对无反应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无反应性肺炎患者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CT引导下经... 目的 比较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和经支气管透壁镜肺活检对无反应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无反应性肺炎患者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获取的肺组织部分经革兰染色及抗酸染色后涂片,部分进行培养及病理检查。对照组患者先行常规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的肺泡灌洗液经革兰染色及抗酸染色后涂片及培养;再行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获取的肺组织处理与观察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肺组织标本中病原阳性检出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80.77%(21/26),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56.0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46%(10/26),其中气胸6例,出血4例(肺内出血3例,痰血1例);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00%(9/25),其中气胸3例,出血6例(肺内出血1例,痰血4例,咯血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无反应性肺炎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病原阳性检出率高于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而并发症相当,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经皮穿刺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无反应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E在肺部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田智丹 常立功 +1 位作者 王粮 赵有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3-16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及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联合细胞学现场快速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及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联合细胞学现场快速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在肺恶性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进行的TBLB和EBUS-TBNA的患者174例,根据有无进行ROSE,分为两组,ROSE组106例,非ROSE组68例。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对肺恶性肿瘤细胞学诊断的灵敏度,并评估两种方法对肺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价值是否有差异。结果:ROSE组和非ROSE组的总确诊率分别为88.7%和77.9%,诊断肺部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0.1%和71.4%,ROSE组的总确诊率及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高于非ROSE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E组二次检查率小于非ROSE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E组的活检时间大于非ROSE组,出血发生率小于非ROSE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SE组标本满意度(96.2%)高于非ROSE组(86.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ROSE可提高TBLB和EBUS-TBNA在取样过程中的标本满意度,提高肺部病变的确诊率,尤其是提高恶性肿瘤细胞学诊断的灵敏度,在肺肿瘤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现场快速评估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中心气道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航 卫栋 +6 位作者 张稷 周敏 刘东 范立 陈静瑜 毛文君 吴波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0-245,共6页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发生中心气道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接受肺移植的155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中心气道狭窄的发生情况,将受者分为狭窄组(36例)和对照组(119例),总...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发生中心气道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接受肺移植的155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中心气道狭窄的发生情况,将受者分为狭窄组(36例)和对照组(119例),总结肺移植术后中心气道狭窄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移植术后中心气道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155例肺移植受者中,36例发生中心气道狭窄,发生率为23.2%,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53±13)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肺移植、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3级、气道真菌感染、冷缺血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长是肺移植术后发生中心气道狭窄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气道真菌感染、冷缺血时间长、机械通气时间长是肺移植术后发生中心气道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肺移植术后气道存在真菌感染及冷缺血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肺移植术后中心气道狭窄。应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密切监测,以改善肺移植术后受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中心气道狭窄 危险因素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 泡灌洗液 气道真菌感染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