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制气道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宋立强 吴昌归 +1 位作者 邓莉明 王高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自制内塞式支气管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支气管镜引导下于靶位支气管置入1或2枚自制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个月的肺功能、动脉血... 目的探讨自制内塞式支气管封堵器在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例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支气管镜引导下于靶位支气管置入1或2枚自制的镍钛合金封堵器,比较患者术前、术后7个月的肺功能、动脉血气、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胸部CT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评价BLVR的疗效。结果置入的封堵器无一脱落或移位;局部黏膜仅见轻度肉芽组织增生;被封堵的靶位肺组织出现不张或膨胀不全。术前和术后7个月,病例1、2的静态肺容积(VC)分别从3.08L上升至3.57L,2.19L上升至2.58L;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从2.87L上升至3.57L,2.60L上升至2.58L;SGRQ调查显示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显著改善,分值分别从62降低至26,48降低至23;但动脉氧分压提高均不明显。2例患者均未发生阻塞性肺炎、气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本课题组自行研制的封堵器在两例重度COPD患者中初步应用已显示出其置入简便、稳定性好、封堵效果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能够达到肺减容及改善肺功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慢性阻塞性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气肿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伶俐 李毅 潘频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5-672,共8页
肺气肿是一种可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肺部疾病表型,发病机制复杂,与吸烟、感染、基因突变及空气污染等密切相关。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伴有气道壁的破... 肺气肿是一种可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肺部疾病表型,发病机制复杂,与吸烟、感染、基因突变及空气污染等密切相关。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伴有气道壁的破坏是肺气肿的典型病理状态。随着COPD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肺气肿的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针对肺气肿的药物治疗疗效有限,目前主要依靠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肺减容术)的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经美国国家肺气肿治疗实验证实其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和提高运动耐力,但创面大、病死率高和花费昂贵等问题使其临床获益降低。近年来联合支气管镜技术的肺减容术,包括支气管镜单向阀技术、支气管镜线圈、生物胶封堵、经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术等,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具备微创、病死率低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总结肺气肿的介入治疗技术现状,归纳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特点和适用人群,可为患者尽早转诊和临床医生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肿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单向阀 线圈 热蒸汽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系统疾病的非血管介入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季洪健 陈丽萍 +1 位作者 王辉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复习近年文献中有关呼吸系统疾病非血管介入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气道内金属支架植入可以迅速解除患者的气道阻塞、改善呼吸,由于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良性疾病是否采用金属支架植入疗法仍持慎重态度。与传统的肺减容术相比... 复习近年文献中有关呼吸系统疾病非血管介入治疗的技术和方法。气道内金属支架植入可以迅速解除患者的气道阻塞、改善呼吸,由于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于良性疾病是否采用金属支架植入疗法仍持慎重态度。与传统的肺减容术相比,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支气管瘘,为该类患者提供了除外科手术以外的有效治疗手段。B超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肺部一些良、恶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气道狭窄 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 支气管 经皮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