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巩膜扣带术与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新争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9期64-69,共6页
目的 比较改良巩膜扣带术(RSB)与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诊治的RRD患者110例,分为RSB组和PPV组各55例。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 目的 比较改良巩膜扣带术(RSB)与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PV)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诊治的RRD患者110例,分为RSB组和PPV组各55例。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脉络膜厚度(SCT)、轴向长度(AL)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初次手术解剖成功率、最终解剖成功率、术后BCVA、IOP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时,PPV组白内障进展率高于RSB组(P<0.05)。术后3个月,RSB组SCT高于PPV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RSB组AL高于PPV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B和PPV对RRD患者具有相似的疗效,RSB术后白内障进展情况低于PPV,外科治疗RRD时建议优先考虑RSB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巩膜扣带 扁平玻璃体切除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睫状体平坦部四通道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
作者 黎铧 李娟娟 胡竹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253-2253,共1页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 睫状体平坦 治疗 四通道 玻璃体切除 导光纤维 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OCTA评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微血管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纪风涛 王慧 +4 位作者 魏科 李永蓉 戴维 王志敏 廖荣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09/2022-07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眼PDR并接受23G PPV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09/2022-07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眼PDR并接受23G PPV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所有患者均行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SS-OCTA)检查,采用系统内置分析软件测量黄斑区3mm×3mm范围内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并分析其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1~22(平均9.72±6.67)mo,末次随访时,纳入患者PPV术眼鼻侧旁中心凹区域中层毛细血管层(ICP)灌注面积(FA)(0.31±0.06mm^(2))较对侧眼(0.38±0.05mm^(2))明显减少,颞侧旁中心凹区域深层毛细血管层(DCP)FA(0.19±0.08mm^(2))较对侧眼(0.27±0.07mm^(2))明显减少(均P<0.05),除颞侧旁中心凹区域,PPV术眼其他旁中心凹区域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均较对侧眼显著降低(P<0.05)。PPV术眼术后BCVA与视网膜中、深层血管密度和灌注面积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严重PDR患者患眼PPV术后较对侧眼可能更易出现旁中心凹区域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血流灌注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SS-OCTA)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 灌注面积 血管密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无菌空气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8
4
作者 程育宏 吉梦 +3 位作者 齐赟 谢安明 王华 刘思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0-363,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上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11/2019-10在我院收治的,经历过一次或多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的由上方裂孔(3∶00~9∶00水平线以上)引起...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上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11/2019-10在我院收治的,经历过一次或多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的由上方裂孔(3∶00~9∶00水平线以上)引起且未合并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PVR-C级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施行经平坦部入路玻璃体切除术,充分切除残留玻璃体后,行气液交换复位视网膜,确保裂孔周围视网膜下液充分排出后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使用无菌空气行玻璃体腔填充。术后患者严格俯卧位24h。主要观察指标为视网膜初始及最终复位成功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次要观察指标为并发白内障及高眼压比率。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且术后随访时间≥6mo患者31例31眼,脱位范围6.7±3.8个钟点位,裂孔数1.2±0.7个,脱离累及黄斑23眼(74%),人工晶状体18眼(58%),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者6眼(19%)。入组患者Ⅰ期视网膜复位成功率87%(27/31),最终视网膜复位成功率100%(31/31),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者5眼(16%)。术后6mo时BCVA(LogMAR)由术前2.17±1.27改善至0.53±0.25(P<0.001)。结论:对于具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的不合并严重PVR的上方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空气填充,可取得较高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且具有术后俯卧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上方视网膜裂孔 玻璃体视网膜手 平坦玻璃体切除 空气填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部造瘘术联合小梁切除术+MM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6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月霄 王丽芳 +2 位作者 邹莎莎 任越 王青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160-1161,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4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扁平部造瘘术联合小梁切除术+MMC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0.5~1a。结果:眼压控制在12 ̄21mmHg之间41例;2例经点降眼压眼药水或口服降眼压药,眼压能够...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46例(4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扁平部造瘘术联合小梁切除术+MMC的手术方法,术后随访0.5~1a。结果:眼压控制在12 ̄21mmHg之间41例;2例经点降眼压眼药水或口服降眼压药,眼压能够控制在12~24mmHg范围;2例眼压再次升高,做了第二次手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例眼球不全萎缩。成功率达89.1%。结论:扁平部造瘘术联合小梁切除术+MMC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扁平造瘘 小梁切除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颜坚 郑丹莹 梁小玲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探讨在曾做过玻璃体切除手术眼再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时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症和视力预后。方法回顾研究作者3年内对曾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并发白内障的32例(32只眼)患者再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资料包括术前特征、术中发现、... 目的探讨在曾做过玻璃体切除手术眼再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时的临床特征及其并发症和视力预后。方法回顾研究作者3年内对曾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并发白内障的32例(32只眼)患者再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资料包括术前特征、术中发现、术后并发症,还对比分析了最终视力与术前测定的激光视网膜预测视力。结果在所有做过玻璃体切除的术眼,均可发现术中有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前房加深及前房波动大和瞳孔变化大。在12只硅油眼中有3只眼在术中有少量硅油进入前房。未见有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出现,最后视力较术前多有明显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玻璃体切除术后眼的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必须注意小心处理一些特殊情况,包括丧失玻璃体支持、后囊膜不稳定及悬韧带脆弱、前房深度异常波动、玻璃体填充硅油进入前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睫状体平坦玻璃体切除 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次气液交换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闫爱民 陈凤华 彭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观察在经赤道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除手术中,进行两次气液交换的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9收治的74例74眼经赤道部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广角镜下行标准三通道23G玻璃体切除手术,随机选取37例37眼... 目的:观察在经赤道部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切除手术中,进行两次气液交换的手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9收治的74例74眼经赤道部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在广角镜下行标准三通道23G玻璃体切除手术,随机选取37例37眼进行单次气液交换,37例37眼进行两次气液交换,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1wk,1、3mo视网膜复位成功率。结果:两次气液交换组术中手术并发症几率小于单次气液交换组,术后1wk、1mo两次气液交换组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次气液交换操作简单,有利于初学者掌握,术中避免单次气液交换引流不完全需在后极部或周边部视网膜造孔引流,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提高视网膜复位成功率,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交换 赤道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视网膜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玻璃体切除术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8
作者 石一宁 王煊 史虹 《临床眼科杂志》 1993年第2期95-96,共2页
玻璃体切除术的发展使以往认为无法治愈的玻璃体病变开创了有效的疗法。自1989年我们采用美国MVSXX型玻璃体切除机开展全玻璃体切除术以来,收治了210例各种玻璃体病变患者,其中84%效果显著,恢复了有用视力,其余16%在术后一月内又发生... 玻璃体切除术的发展使以往认为无法治愈的玻璃体病变开创了有效的疗法。自1989年我们采用美国MVSXX型玻璃体切除机开展全玻璃体切除术以来,收治了210例各种玻璃体病变患者,其中84%效果显著,恢复了有用视力,其余16%在术后一月内又发生视网膜脱离,既使再次手术亦难复位。为解决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治疗这一难题,笔者创用联合手术方法,并获成功,迄今尚未见有文献报导,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除 视网膜脱离 联合手 玻璃体 赤道 增殖性 冷冻 玻璃体 界膜 文献报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严重前房积血反复冲洗2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兴育 雷春灵 陈曦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45-145,共1页
例1 女性,60岁。以“左眼进行性视力下降20余天”主诉入院,入院查体:全身无异常.眼部检查:左眼玻璃体血性混浊,眼部B超提示:左眼视网膜脱离,见图1。入院诊断:(1)左眼玻璃体积血,
关键词 硅油填充 玻璃体切除 前房积血 左眼玻璃体积血 冲洗 反复 眼视网膜脱离 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症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周来 戴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5期417-417,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玻璃体切除 囊肿切除 视盘 左眼 苏醒 检查 手动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G和25G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华 高晓明 王作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05-2108,共4页
目的:探究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疗效研究。选取2014-01/2016-12于我院眼科治... 目的:探究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疗效研究。选取2014-01/2016-12于我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0例6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8例28眼设为对照组,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2例32眼设为观察组,经术后3mo的随访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OCT检查结果、舒适度,并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8~25(平均20±2.1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2~35(平均28±2.07)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无视力下降。观察组视力提高患者比例为69%,显著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7,P<0.05),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31.34,P<0.01;F_(组别)=17.43,P<0.01),术后7d,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OCT检查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3mo OCT检查两组患者黄斑前膜均消失,黄斑厚度较术前比较均减少,黄斑水肿消退或者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黄斑前膜复发。术后7d,1、3mo两组间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对照组患者均存在异物感、肿胀、流泪、疼痛等眼部不适,其中20眼有结膜充血、水肿,考虑结膜缝线造成眼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观察组中有12眼轻度结膜充血水肿,4眼切口处点状出血,5眼出现低眼压,眼压为6~8mmHg,未做特殊处理,术后7d出血均自行消除,水肿减轻,眼压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异物感,肿胀等眼部不适症状。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医源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相当,但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患者舒适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玻璃体切除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 特发性黄斑前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部造瘘术治疗角膜葡萄肿
12
作者 邱四可 秦军 +1 位作者 胡爱华 黄长东 《临床眼科杂志》 2001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 探讨睫状体扁平部造瘘术治疗角膜葡萄肿的效果。方法  16例 16眼角膜葡萄肿施行了扁平部造瘘术 ,并对术后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 经随访观察 3个月~ 1年 ,16眼中 15眼角膜葡萄肿消失 ,4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12眼眼... 目的 探讨睫状体扁平部造瘘术治疗角膜葡萄肿的效果。方法  16例 16眼角膜葡萄肿施行了扁平部造瘘术 ,并对术后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 经随访观察 3个月~ 1年 ,16眼中 15眼角膜葡萄肿消失 ,4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12眼眼压保持正常范围。结论 扁平部造瘘术是治疗角膜葡萄肿、保留眼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葡萄肿 睫状体扁平造瘘 次全玻璃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保留晶体前囊膜临床观察
13
作者 张晓丽 张晋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1期916-917,共2页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手 晶体切除 前囊膜 临床观察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后并发症 睫状体平坦 后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燕 李永平 +3 位作者 王丽丽 柳晓辉 丁运刚 刘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4-536,542,共4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治,并送病理科检查的12例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抗青光眼手术情...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治,并送病理科检查的12例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抗青光眼手术情况、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治疗前后的情况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病理涂片检查及培养的病原体总检出率为66.7%,迟发性眼内炎者真菌检出率为22.2%。使用抗感染药物联合早期前房冲洗注药、经扁平部后段玻璃体切割术及玻璃体内注药可有效控制感染,治疗后所有患者前房积脓消失,房水闪辉阴性。44.4%的迟发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后视力提高,最佳矫正视力达到0.2。所有患者治疗后眼压均正常。结论对于小梁切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取材行病理涂片检查可早期诊断并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经扁平部后段玻璃体切割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其预后与发病时视力、病原体种类及其毒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 感染性眼内炎 经扁平后段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丽 关新辉 易湘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mg(0.05m L),待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再行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0.5mg(0.05m L),待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再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眼内激光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最好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IOP)、虹膜新生血管(NV)及并发症的变化情况。结果:入选患者19例19眼,随访6mo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平均IO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术前60.00±6.98mm Hg降至术后1wk 9.68±2.11mm Hg、术后1mo 13.32±2.38mm Hg、术后3mo 16.37±3.42mm Hg、术后6mo 18.32±2.14mm Hg。术后所有IOP均控制〈21mm Hg,其中3眼用1种降眼压药物,2眼用2种降眼压药物。所有眼3~8d内NV消退,仅有1眼在术后36d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眼内激光联合手术可有效、安全地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闭角型青光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闭角型青光眼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 小梁切除 经睫状体平坦玻璃体切除 眼内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手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桂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112-211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住院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11例11眼,采取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住院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11例11眼,采取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患者11例11眼术后,眼压得到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提高,随诊3mo以上(平均5mo)眼压持续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经睫状体平坦晶状体切除 玻璃体切割 联合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控式眼玻璃体注吸切割器及其应用
17
作者 陈银庆 俞丽和 +4 位作者 华正清 李培德 俞道义 丁仁根 姜节凯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1979年第2期1-8,共8页
眼玻璃体疾病的治疗,长期以来是眼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因为玻璃体是一种无血管的胶状体,药物治疗难以奏效,而手术治疗也怕造成玻璃体流失,产生严重后果,因而被列为手术的“禁区”。为突破这个“禁区”,国外研制了特殊的器械。一九七一... 眼玻璃体疾病的治疗,长期以来是眼科临床上的一个难题。因为玻璃体是一种无血管的胶状体,药物治疗难以奏效,而手术治疗也怕造成玻璃体流失,产生严重后果,因而被列为手术的“禁区”。为突破这个“禁区”,国外研制了特殊的器械。一九七一年美国医生Machemer和Peyman相继研制成功玻璃体注吸切割器,开展了玻璃体手术,成为七十年代眼科手术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许多国家开始开展眼玻璃体手术。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这一器械还在继续研究、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 振荡器 电子设备 玻璃状体 睫状体扁平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切除 切割器 球内异物 玻璃体疾病 晶状体切除 流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科手术
18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1997年第3期169-170,共2页
9711284 多发性后极部色素上皮病伴大泡状视网膜剥离的玻璃体切除术[日,英摘]/横井匡彦//眼科手术.-1995,8(4).-676~680 医大图9711285
关键词 玻璃体 视网膜剥离 玻璃体切除 巨大裂孔 后极 玻璃体视网膜 多发性 放射状角膜切开 眼科手 视网膜色素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分析
19
作者 李敏 赵昕 +1 位作者 钟海彬 吕明良 《临床眼科杂志》 2009年第4期328-330,共3页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12只眼)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显微直视下冷凝术及全氟丙烷气体或硅油注入术。结果随访6~36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 目的探讨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2例(12只眼)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扣带术、显微直视下冷凝术及全氟丙烷气体或硅油注入术。结果随访6~36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周边裂孔封闭,黄斑裂孔闭合,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盲目率有显著性下降(χ2=10.971,P=0.001)。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扣带术、显微直视下冷凝术及全氟丙烷气体注入术治疗黄斑裂孔合并周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可靠,具有手术时间缩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周边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 显微直视下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