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眼内窥镜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瑾 孙慧敏 +1 位作者 李筱荣 林锦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比较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CP)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的睫状体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了解ECP的降眼压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青紫蓝兔30只,选择1只眼行ECP,对侧眼行TSCP,另取2只兔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后的第1、3、5、7、14、28、42... 目的比较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CP)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的睫状体组织病理学改变特点,了解ECP的降眼压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青紫蓝兔30只,选择1只眼行ECP,对侧眼行TSCP,另取2只兔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后的第1、3、5、7、14、28、42、56天行裂隙灯及眼压测量。术后第7、14、28、42、56天分别随机抽取6只实验兔处死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光镜下观察2组光凝术后睫状体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邻近组织的损伤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与TSCP组相比,ECP组术后眼部炎症反应轻微但晶状体混浊。ECP组术后各时间点降低眼压的幅度大于TSCP组(P<0.01)。ECP组术后早期睫状突水肿、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破坏明显,42 d后光镜下可见睫状体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及睫状突萎缩;TSCP组睫状突水肿、出血、结构破坏,而睫状体上皮细胞层破坏不充分,42 d后可见睫状体萎缩、色素上皮和无色素上皮细胞不规则增生、巩膜变薄及睫状体基质瘢痕化。结论与TSCP相比,ECP对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的破坏更彻底,对邻近部位组织损伤轻微,但可引起晶状体混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睫状体凝术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睫状体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梁亚 嵇芳芳 +2 位作者 帅捷 Sucijanti 袁志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semiconductor diode laser transscleral photocoagulation,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TSCPC治疗的难治性青... 目的回顾性分析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semiconductor diode laser transscleral photocoagulation,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TSCPC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病因、激光能量、视力、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用药种类和炎性反应、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4例(54眼),随访时间为(13. 7±4. 2)个月,使用的激光能量为(112. 7±31. 0) J。TSCPC术后1a手术完全成功率为72. 2%,相对成氉功率为85. 2%;眼压由术前的(42. 4±10. 0) mmHg(1 kPa=7. 5 mmH g)降至术后的(13. 3±5. 8) mmH g,用药种类由术前的(2. 68±0. 83)种减少至术后的(0. 15±0. 43)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眼压和用药种类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TSCPC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优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5眼(9. 3%)发生了并发症,其中持续的炎性反应2眼(3. 7%)。结论TSCPC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并且减少用药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难治性青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CPC和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莹 居东彬 付汛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评价对比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ylophotocoagulation,TSCPC)和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晚期NVG患者60... 目的评价对比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ylophotocoagulation,TSCPC)和睫状体冷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晚期NVG患者60例(60眼),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SCPC组(32例,32眼)和睫状体冷凝术组(28例,28眼)。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眼球疼痛缓解率、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TSCPC组治疗有效率为84.4%(27/32),睫状体冷凝术组为78.6%(22/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8,P=0.601)。TSCPC组眼球疼痛缓解率为93.8%(30/32),睫状体冷凝术组为85.7%(24/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8,P=1.333)。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736、10.898,均为P=0.000),2组间术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423,P=0.000),TSCPC组低于睫状体冷凝术组。两组均不同程度发生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渗出、前房出血、晶状体混浊加重等并发症,其中TSCPC组前房纤维素渗出和角膜水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睫状体冷凝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与睫状体冷凝术相比,TSCPC是治疗晚期NVG更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 半导体二极管激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睫状体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被引量:8
4
作者 徐建峰 李学喜 潘栋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3期177-178,共2页
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 (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长期效果。方法  2 3例 (2 3眼 )均为药物和手术无法控制的青光眼患者 ,采用 810 nm波长激光、G-探头行巩膜睫状体光凝 ,激光功... 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 (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长期效果。方法  2 3例 (2 3眼 )均为药物和手术无法控制的青光眼患者 ,采用 810 nm波长激光、G-探头行巩膜睫状体光凝 ,激光功率 2~ 3W,脉冲时间 1.5~ 2 .0 s,除颞侧象限外 ,做 2 70°范围、共 18点光凝。结果 术后随访 3~ 2 4m o,平均11mo。 2 3眼术前眼压平均为 6 .10 k Pa± 2 .34k Pa,术后眼压平均为 2 .5 5 k Pa± 1.2 2 k Pa,眼压下降幅度为 3.5 5 k Pa± 2 .12 k Pa,经 t检验 P<0 .0 1。其中术后眼压低于 2 .80 k Pa者 2 0眼 (86 .9% ) ,2 .80~ 4.5 0 k Pa者 2眼 ,眼压 >4.6 0 k Pa者 1眼 ,最终检查视力时 ,除无光感者外 ,术后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改善 ,且术中痛苦小 ,并发症少 ,术后无眼球萎缩发生。结论 半导体激光 TSCPC治疗能使药物无法控制、严重的青光眼眼压得到长期改善 ,且能使部分眼保存视功能 ,并有低眼压发生率低、无眼球萎缩、对结膜和巩膜影响小、能避免冷冻引起的疼痛及炎症反应 ,患者容易接受 ,可重复操作及门诊治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激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启珍 罗顺利 王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4-786,共3页
目的观察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ylophotocoagulation,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NVG患者46例... 目的观察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ylophotocoagulation,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NVG患者46例(46眼),均采用TSCPC治疗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一般疗效、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6眼中手术完全成功38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2眼,手术成功率为95.7%。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1个月、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眼压为(38.9±3.2)mmHg(1 kPa=7.5 mmHg),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眼压分别为(18.2±1.2)mmHg、(17.8±1.6)mmHg、(17.2±1.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形成功能性滤过泡39眼(84.8%),非功能性滤过泡7眼(15.2%);术后6个月形成功能性滤过泡42眼(91.3%),非功能性滤过泡4眼(8.7%)。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前部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等。结论 TSCPC联合改良小梁切除术能显著控制NVG患者眼压,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 半导体二极管激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改良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挫伤性前房出血65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7
6
作者 赵龙君 李秋明 王元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70-971,共2页
关键词 挫伤性前房出血 药物治疗 视功能 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