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晚期前列腺癌合并严重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实施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palliativ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 TUR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1月至2015年1月所...目的:评估晚期前列腺癌合并严重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实施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palliativ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 TUR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实施p TURP的16例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这16例患者的肿瘤分期为Ⅲ期或Ⅳ期,均伴严重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内分泌治疗后仍有尿潴留、大量残余尿及合并上尿路积水)。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以及术后随访情况,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计算病例的肿瘤特异生存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3.8岁(63~81岁),其中前列腺癌Ⅲ期5例、Ⅳ期11例;手术指征为12例反复发生尿潴留,4例大量残余尿伴尿路积水;手术前平均前列腺体积43.2 m L(28~78 m L),术前平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48.2μg/L(ng/m L,2~107μg/L),残余尿量166.4 m L(50~450 m L),术前平均尿流率为3.6 m L/s(0~6 m L/s,n=7)。手术时间62.9 min(35~94 min),出血量126.9 m L(30~263 m L),手术切除组织14.1 g(10~22 g),无输血病例。术后PSA平均20.5μg/L(1~41μg/L),残余尿量平均43.4 m L(0~400 m L),平均尿流率为10.1 m L/s(7~16 m L/s,n=7);1例出现术后持续血尿,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6例患者延迟排尿,1例需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2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切除。与术前相比,患者p TURP术后血清PSA下降(P〈0.001),残余尿量减少(P〈0.001),平均尿流率增加(P=0.001)。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86个月),3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的进展,患者p TURP术后2年、3年及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1%、78%、58%。结论:p TURP对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有效,但组织切除量少、术后延迟排尿及二次手术率高,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手术对生存率的不良影响,但术后相对较高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提示p TURP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术式。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目的系统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样本量27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3,95%CI(1.24~3.00),P=0.003]、糖尿病[OR=2.83,95%CI(2.34~3.44),P<0.001]、手术时间[OR=3.22,95%CI(1.39~7.44),P=0.006]、术前使用抗菌药物[OR=2.14,95%CI(1.12~4.12),P=0.022]、术前行导尿术[OR=4.06,95%CI(2.81~5.85),P<0.001]、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OR=4.08,95%CI(3.34~4.99),P<0.001]、术者初学经验[OR=2.17,95%CI(1.69~2.77),P<0.001]、一般常规护理干预[OR=2.66,95%CI(1.31~5.42),P=0.007]、尿液密闭引流系统断开[OR=24.17,95%CI(8.28~70.62),P<0.001]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术前评估,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医生应提高技术水平,注意把控手术时间;术后护理人员应重视导尿管留置的适应证,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预防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探索引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患者持续膀胱冲洗堵管的影响因素,为防范术后膀胱冲洗堵管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泌尿外科194名T...目的探索引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患者持续膀胱冲洗堵管的影响因素,为防范术后膀胱冲洗堵管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泌尿外科194名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堵管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TURP术后患者持续膀胱冲洗堵管的影响因素。结果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共发生堵管34例(17.53%)。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糖尿病病史、不同膀胱冲洗速度、术前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在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堵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膀胱冲洗速度、术前凝血酶原时间为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堵管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针对TURP术后膀胱冲洗堵管的影响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制订针对性防范措施,有计划地降低堵管事件的发生。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晚期前列腺癌合并严重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实施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palliativ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 TUR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实施p TURP的16例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这16例患者的肿瘤分期为Ⅲ期或Ⅳ期,均伴严重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内分泌治疗后仍有尿潴留、大量残余尿及合并上尿路积水)。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以及术后随访情况,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计算病例的肿瘤特异生存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3.8岁(63~81岁),其中前列腺癌Ⅲ期5例、Ⅳ期11例;手术指征为12例反复发生尿潴留,4例大量残余尿伴尿路积水;手术前平均前列腺体积43.2 m L(28~78 m L),术前平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48.2μg/L(ng/m L,2~107μg/L),残余尿量166.4 m L(50~450 m L),术前平均尿流率为3.6 m L/s(0~6 m L/s,n=7)。手术时间62.9 min(35~94 min),出血量126.9 m L(30~263 m L),手术切除组织14.1 g(10~22 g),无输血病例。术后PSA平均20.5μg/L(1~41μg/L),残余尿量平均43.4 m L(0~400 m L),平均尿流率为10.1 m L/s(7~16 m L/s,n=7);1例出现术后持续血尿,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6例患者延迟排尿,1例需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2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切除。与术前相比,患者p TURP术后血清PSA下降(P〈0.001),残余尿量减少(P〈0.001),平均尿流率增加(P=0.001)。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86个月),3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的进展,患者p TURP术后2年、3年及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1%、78%、58%。结论:p TURP对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有效,但组织切除量少、术后延迟排尿及二次手术率高,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手术对生存率的不良影响,但术后相对较高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提示p TURP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术式。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样本量27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3,95%CI(1.24~3.00),P=0.003]、糖尿病[OR=2.83,95%CI(2.34~3.44),P<0.001]、手术时间[OR=3.22,95%CI(1.39~7.44),P=0.006]、术前使用抗菌药物[OR=2.14,95%CI(1.12~4.12),P=0.022]、术前行导尿术[OR=4.06,95%CI(2.81~5.85),P<0.001]、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OR=4.08,95%CI(3.34~4.99),P<0.001]、术者初学经验[OR=2.17,95%CI(1.69~2.77),P<0.001]、一般常规护理干预[OR=2.66,95%CI(1.31~5.42),P=0.007]、尿液密闭引流系统断开[OR=24.17,95%CI(8.28~70.62),P<0.001]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术前评估,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医生应提高技术水平,注意把控手术时间;术后护理人员应重视导尿管留置的适应证,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预防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讨术中沉浸式虚拟现实(VR)对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早期焦虑和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2—8月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TURP的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80岁,BMI 18~28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虚拟现实组(VR组),每组40例。C组接受标准化麻醉方案。VR组接受标准化麻醉管理的同时佩戴PICO Neo3 VR一体机,进行沉浸式视听体验。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焦虑亚量表(HADS-A)于入室后和PACU转出前评估焦虑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入室后、PACU转出前血浆5-羟色胺(5-HT)浓度。采用意识模糊法(CAM量表)评估术后3 d POD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硬膜外追加局麻药和咪达唑仑使用情况、术中低血压、低氧血症及体动发生情况。采用局部/区域阻滞麻醉评估量表(EVAN-LR)评价围术期患者满意度情况。记录术后补救镇痛、术后恶心呕吐(PONV)、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中不良回忆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PACU转出前VR组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血浆5-HT浓度明显升高,术后3 d POD发生率明显降低,术中硬膜外追加局麻药和使用咪达唑仑的比例明显降低,术中低血压和体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EVAN-LR量表中患者舒适度和疼痛感满意度升高,术后补救镇痛率和PONV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中沉浸式VR体验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早期焦虑,降低POD的发生。
文摘目的探索引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后患者持续膀胱冲洗堵管的影响因素,为防范术后膀胱冲洗堵管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泌尿外科194名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堵管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TURP术后患者持续膀胱冲洗堵管的影响因素。结果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共发生堵管34例(17.53%)。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有糖尿病病史、不同膀胱冲洗速度、术前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在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堵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膀胱冲洗速度、术前凝血酶原时间为TURP术后持续膀胱冲洗堵管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01)。结论针对TURP术后膀胱冲洗堵管的影响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制订针对性防范措施,有计划地降低堵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