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马志舟 李琳 +1 位作者 王辉 杨静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 目的:分析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总数为100例,选择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观察组50例,选择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ADL评分、NIHSS评分、神经因子指标水平、生活质量)。结果:(1)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6.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NIHSS评分、ADL评分:治疗前,两组ADL评分、NIHS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NIHSS评分相比对照组而言,分别上升与下降,P<0.05;(3)神经因子指标水平:治疗前,两组BDNF、NGF、GFAP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NGF均高于对照组,GFAP低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的临床疗效较好,便于调节神经因子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4期4532-4533,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AC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AC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治疗前及治疗7、14 d患者的神经功能(NIHSS)。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7、14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采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ACI,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建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5期2734-2735,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民权县中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接受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高压氧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文斌 吴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4期4544-4545,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经导...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高压氧辅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使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联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动脉内介入溶栓 高压氧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超选择性介入溶栓术的护理
5
作者 张天美 张建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梗死患者 介入溶栓 选择性 护理体会 动脉 瘫痪肢体肌力 溶栓适应证 临床资料 发病时间 闭塞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继明 赵虹 +2 位作者 范遵兰 孔庆云 李祖红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0期29-30,共2页
对16例脑梗死患者术前行充分的评估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做好留置溶栓导管的护理。结果闭塞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示动脉溶栓具有创伤小、溶栓... 对16例脑梗死患者术前行充分的评估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点做好留置溶栓导管的护理。结果闭塞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均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提示动脉溶栓具有创伤小、溶栓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的优点,手术前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选择性动脉溶栓 放射学 介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7
作者 任成臣 刘涛 王运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调节脑损伤标志物和脑氧代谢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研究组采取双...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调节脑损伤标志物和脑氧代谢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4年2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研究组采取双微导管技术血管内栓塞,对照组采取自我膨胀型支架结合弹簧圈。比较2组治疗效果、预后、精神状态恢复情况、脑损伤标志物、脑氧代谢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完全栓塞、次全栓塞和不完全栓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完全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4.2%vs 55.0%,P=0.019)。2组治疗后记忆能力、回忆功能、计算能力、注意力的集中能力、定向功能、语言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治疗后记忆能力、回忆功能、计算能力,注意力的集中能力、定向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1 d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颈内静脉氧分压、颈内静脉氧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后1 d比较,2组治疗后6个月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1 d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静脉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颈内动脉静脉球部氧差值、脑氧摄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氧分压、颈内静脉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脑梗死、血管痉挛、血管再狭窄、短暂性脑出血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微导管血管介入术可以通过调节脑损伤标志物和脑氧代谢指标,进一步提升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 双微导管血管介入 损伤标志物 氧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梁山元 曾文 杜德坤 《华夏医学》 1999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时机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不同发病时期脑梗塞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法,介入性超选择插管至脑动脉内,用尿激酶(Urokinase,UK)25~100万IU溶栓治... 目的:探讨脑梗塞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疗效、时机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不同发病时期脑梗塞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法,介入性超选择插管至脑动脉内,用尿激酶(Urokinase,UK)25~100万IU溶栓治疗,观察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障碍恢复程度。结果:闭塞血管再通率达91.9%,临床总有效率达87.1%。发病时间<6h组基本治愈80.0%,显效20.0%;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在其它各组分别为:6~24h组33.4%、37.5%、21.9%、6.2%;24~72h组18.2%、27.3%、27.3%、27.2%;3~21d组0%、50.0%、25.0%、25.0%。发病时间<6h组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与其它各组比较P值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急性超早期患者疗效十分显著,对亚急性或慢性患者亦具有一定疗效。患者预后与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开始时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尿激酶 动脉内溶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