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导管接触溶栓与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剑 顾建平 +6 位作者 高立兵 公茂峰 钱成 刘亮 汪涛 倪国庆 陈国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 目的比较导管接触溶栓(CDT)和手动经导管抽吸血栓清除术(mPAT)治疗急性肢体缺血(ALI)技术成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两中心接受CDT或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的73例AL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1例(41条患肢),mPAT组32例(33条患肢)。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30 d内临床疗效、术后及随访期患肢踝-肱指数(ABI)值、术后1年保肢率和无截肢生存率。结果 CDT组、mPAT组初始技术成功率分别为51.2%(21/41)、27.3%(9/33)(P=0.037),分别有11条、17条患肢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技术成功率分别提高至78.0%(32/41)和78.8%(26/33)(P=0.939);术中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分别为0例和4例(13.8%)(P=0.036);术后患肢平均ABI值分别为0.72±0.08、0.72±0.10,较术前0.31±0.11、0.32±0.08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12个月内均保持稳定(P>0.0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4%(35/41)、81.8%(27/33)(P=0.681),其中亚组RutherfordⅡb级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4.5%(6/11)、70.6%(12/17)(P=0.64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2个月保肢率分别为92.7%、90.9%(P=0.767)。结论 CDT和mPAT作为首选方法治疗ALI的临床疗效相似。CDT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mPAT,初次mPAT后多数患者需要辅助其他血管内技术。mPAT术中可能发生动脉夹层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动脉栓塞 动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经导管血栓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综合性介入治疗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曲涛 李镝 王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腔静脉滤器 深静脉 静脉血栓 血栓 经导管血栓抽吸术 髂总静脉 介入治疗 导管溶栓 溶栓治疗 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