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三维结构模式构建经导管接触性溶栓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1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2 位作者
尹媛媛
何娟
牟凌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0-1015,共6页
目的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经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评价工具。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基...
目的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经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评价工具。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基于文献回顾、临床实践研究、小组反复讨论结果,形成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指标的初稿,通过2轮德尔菲法确定指标内容和权重。结果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共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58个。2轮函询分别发放并回收问卷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专家积极性较高,第1轮函询有28名(93.3%)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第2轮函询有15名(50.0%)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权威程度:专家判断的依据系数(Ca)0.93,专家对条目熟悉度(Cs)0.90,专家权威系数(Cr)0.92。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0.18~0.26(P<0.05),各维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5。结论构建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导管接触性溶栓
出血风险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玉斌
徐克
+1 位作者
冯博
苏洪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57-459,共3页
目的 探讨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 ,应用经颈静脉髂 股静脉血栓清除术、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等多种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介入治疗。结果 滤器...
目的 探讨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 ,应用经颈静脉髂 股静脉血栓清除术、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等多种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介入治疗。结果 滤器置入成功率为 10 0 % ,7例患者经上述综合性介入治疗后有 5例患者血栓完全清除 (71.4% ) ,1例血栓部分清除 (14 .3 % ) ,1例无效 (14 .3 % ) ,5例血栓完全清除患者术后随访 2~ 5 3个月 (中位随访期 2 9个月 ) ,临床无症状复发。 1例血栓部分清除患者术后症状减轻 ,随访期内症状反复。 7例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肺动脉栓塞 ,6例随访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 经颈静脉髂 股静脉血栓清除术、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及PTA等介入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简便、实用、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馆股静脉血栓清除术
经导管接触性溶栓
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三维结构模式构建经导管接触性溶栓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1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尹媛媛
何娟
牟凌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0-1015,共6页
基金
南京市卫生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ZKX23033)
南京市第一医院星火培育计划。
文摘
目的构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经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评价工具。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基于文献回顾、临床实践研究、小组反复讨论结果,形成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指标的初稿,通过2轮德尔菲法确定指标内容和权重。结果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共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58个。2轮函询分别发放并回收问卷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专家积极性较高,第1轮函询有28名(93.3%)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第2轮函询有15名(50.0%)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专家权威程度:专家判断的依据系数(Ca)0.93,专家对条目熟悉度(Cs)0.90,专家权威系数(Cr)0.92。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0.18~0.26(P<0.05),各维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5。结论构建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CDT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导管接触性溶栓
出血风险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Keywords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bleeding risk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evaluation index
分类号
R473 [医药卫生—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价值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玉斌
徐克
冯博
苏洪英
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4期457-459,共3页
文摘
目的 探讨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性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 ,应用经颈静脉髂 股静脉血栓清除术、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等多种血管介入技术进行综合性介入治疗。结果 滤器置入成功率为 10 0 % ,7例患者经上述综合性介入治疗后有 5例患者血栓完全清除 (71.4% ) ,1例血栓部分清除 (14 .3 % ) ,1例无效 (14 .3 % ) ,5例血栓完全清除患者术后随访 2~ 5 3个月 (中位随访期 2 9个月 ) ,临床无症状复发。 1例血栓部分清除患者术后症状减轻 ,随访期内症状反复。 7例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肺动脉栓塞 ,6例随访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 经颈静脉髂 股静脉血栓清除术、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及PTA等介入技术的综合应用是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种简便、实用、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
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馆股静脉血栓清除术
经导管接触性溶栓
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Keywords
Radiology,interventional
Venous thrombosis
Leg
分类号
R658.3 [医药卫生—外科学]
R815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三维结构模式构建经导管接触性溶栓出血风险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李燕
葛静萍
尹媛媛
何娟
牟凌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价值
周玉斌
徐克
冯博
苏洪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