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嵴内型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的经导管封堵治疗 被引量:24
1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4 位作者 吴弘 王尔松 郑兴 丁继军 曹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 (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VSD患者 ,其中IVSD 2 2例 ,SVSD 6例。封堵器由 2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 ,腰部长 2mm ,两侧盘...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 (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VSD患者 ,其中IVSD 2 2例 ,SVSD 6例。封堵器由 2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 ,腰部长 2mm ,两侧盘片呈不对称型 ,左心室侧的盘片呈偏心型 ,靠主动脉侧的边缘为 0mm ,与其相对的边缘为 6mm ,右心室的盘片比腰部直径大 4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 ,经 7~ 10F鞘管通过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的缺损直径 2~ 12mm ,平均(4 .4 5± 1.93)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0~ 1mm ,平均 (0 .35± 0 .5 )mm。 2 2例IVS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 ,6例SVSD中 4例封堵治疗成功 ,1例合并微量主动脉瓣返流。 2例因缺损大而放弃封堵治疗。未发生其他并发症。X线曝光时间 9~ 4 0min ,平均 (14 .1± 5 .2 )min ,操作时间 4 0~ 15 0min ,平均 (5 9.8± 17.8)mm。结论 国产偏心型VSD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和部分SVSD ,近期疗效佳 ,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封堵 肺动脉瓣 室间隔缺损 VSD 经导管封堵 患者 并发症 腰部 随访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预防脑的矛盾栓塞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广义 郭军 +4 位作者 王峙峰 智光 盖鲁粤 李越 温朝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预防脑的矛盾栓塞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本组共32例,年龄15-68(50.2±8.1)岁,体重40-72(53.7±4.3)kg。均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为PFO合并右向左分流伴脑... 目的:经导管封堵卵圆孔未闭(PFO)预防脑的矛盾栓塞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本组共32例,年龄15-68(50.2±8.1)岁,体重40-72(53.7±4.3)kg。均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证实为PFO合并右向左分流伴脑缺血事件、单纯PFO、PFO合并房间隔瘤或房间隔瘤合并多孔房间隔缺损(房缺)。32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头痛,不明原因的晕厥22例,用力性晕厥3例,短暂性语言障碍3例,缺血性脑梗塞4例。20例声学造影显示微泡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PFO合并房间隔瘤、房间隔瘤合并多孔房缺的患者在TTE或TEE下测量房间隔的伸展径,选用房缺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对单纯PFO的患者选用PFO封堵器经9-12F的鞘管置入,进行介入治疗。 结果:本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患者均能成功置放封堵器。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TTE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术后1个月复发偏头痛患者1例,1例房间隔瘤患者术后3个月用力时发生头晕症状。 结论:经导管封堵PFO是一种较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可用于预防脑的矛盾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 经导管封堵 卵圆孔未闭 对照组 患者 适应证 不明原因 矛盾 文献 严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经导管封堵冠状动脉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杨舟 陈智 +3 位作者 黄希勇 王祥 向金星 曾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6-757,共2页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s,CAF)属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多主张早期干预。既往的干预方法主要为外科开胸手术,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型心脏中心采取介入封堵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至201...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s,CAF)属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多主张早期干预。既往的干预方法主要为外科开胸手术,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型心脏中心采取介入封堵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至2013年应用ADO-Ⅱ封堵器封堵小型冠状动脉瘘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AMPLATZER 经导管封堵 介入封堵治疗 封堵 心脏中心 心腔 临床观察 湖南省儿童医院 开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越 王广义 +1 位作者 王峙峰 侯海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归纳分析。方法3例本单位和37例散在报道的RSVA封堵资料,年龄7~74岁,女21例,男19例。归纳分析超声心动图在RSVA封堵的术前诊断,术中引导监护,术后随访方面的规律和特点。结... 目的对超声心动图主动脉窦瘤破裂(RSVA)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归纳分析。方法3例本单位和37例散在报道的RSVA封堵资料,年龄7~74岁,女21例,男19例。归纳分析超声心动图在RSVA封堵的术前诊断,术中引导监护,术后随访方面的规律和特点。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对37例RSVA作出了正确诊断。2例误诊,1例漏诊。40例RSVA位于右冠窦31例,位于无冠窦9例。其中两例为多发破孔。位于右冠窦者多破入右室,位于无关窦者多破入右房。RSVA破口直径2~12 mm不等。术中均需超声心动图引导监护,7例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其余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多数根据超声与造影测量的破口直径毫米数+1~4选用封堵器型号,需要注意术中当导管/鞘管通过破口后,超声所测直径较术前可能有不同程度增加。40例患者采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30个,室间隔缺损封堵器4个,Rashkind伞3个,Coil弹簧圈2个,房缺封堵器2个。封堵即刻超声心动图在少量残余漏与主动脉瓣反流的鉴别方面优于心血管造影。术后随访依赖超声心动图。1例因少到中量残余漏合并溶血而转外科手术,1例因进行性心衰死亡。余38例效果良好未见并发症。结论在熟练掌握VSD、PDA介入治疗基础上,可成功开展RASA封堵治疗。超声心动图在RSVA封堵术前是诊断和鉴别诊断RSVA的首选方法;在术中有助于更准确选择封堵伞型号;在封堵后即刻辨别残余漏和主动脉瓣反流优于心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破裂 经导管封堵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体会 被引量:5
5
作者 宋治远 何国祥 +6 位作者 舒茂琴 胡厚源 张平 郭燕丽 仝识非 冉擘力 刘建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通过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探讨多孔型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孔型ASD,后在局部麻醉下用测量球囊进行试封堵,同时用心脏超声检测试封堵时两ASD闭合情况及孔间距,并... 目的:通过对多孔型房间隔缺损(ASD)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探讨多孔型ASD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方法:先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为多孔型ASD,后在局部麻醉下用测量球囊进行试封堵,同时用心脏超声检测试封堵时两ASD闭合情况及孔间距,并确定置入封堵器数量及大小,术后用心脏超声进行随访观察。 结果:全组6例双孔型ASD患者中2例分别置入2个封堵器,4例置入1个封堵器。术后随访1个月至2年,4例无残余分流,1例随访2年虽仍有少许残余分流,但自觉症状好转,心影缩小。另1例术后1个月因残余分流而被迫手术取出。 结论:经导管封堵成人多孔型ASD安全、有效,对两ASD相距较远者应放置2个封堵器,对两ASD相距较近者则可用1个封堵器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D 封堵 孔型房间隔缺损 置入 经导管封堵 心脏超声 术后 用心 结论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治疗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朱振辉 刘延玲 +4 位作者 蒋世良 王浩 徐仲英 吕秀章 胡海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TC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拟行室问隔缺损(VSD)封堵术100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筛选病例,多部位多切面探查,精确测量VSD大小及周边残端长度,封堵术中以经胸超声心...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TC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拟行室问隔缺损(VSD)封堵术100例患者,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筛选病例,多部位多切面探查,精确测量VSD大小及周边残端长度,封堵术中以经胸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例)实时全程监测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引导封堵术的操作过程,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评价疗效。结果:4例术中放弃封堵,5例封堵失败,共91例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94.8%(91/96)。83例即时完全封堵(室水平分流完全消失),即时完全封堵率91.2%,8例(8.8%)术后少量残余分流,随访1年后仅1例仍存在少量残余分流。左心房、左心室内径及容积指数术后明显减小,随访中无封堵器移位脱落、瓣膜穿孔关闭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严格地选择病例和封堵VSD近、中期疗效良好。超声心动图在TCVSD术前筛选病例、术中指导操作和及时评价疗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TCVSD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外科术后心脏瓣周漏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文志 周达新 +1 位作者 管丽华 葛均波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8期6-10,共5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封堵外科术后心脏瓣周漏(PV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本中心2009~2012年行经导管试封堵的PVL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入选12例患者,包括7例主动脉瓣PVL及5例二尖瓣PVL。其中,9例男性和3例女性,平均年龄(60±... 目的评估经导管封堵外科术后心脏瓣周漏(PV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本中心2009~2012年行经导管试封堵的PVL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入选12例患者,包括7例主动脉瓣PVL及5例二尖瓣PVL。其中,9例男性和3例女性,平均年龄(60±10)岁;9例有1个PVL,3例有2个PVL;7例PVL(最大的)为新月形,3例为椭圆形,2例为类圆形。操作成功率为83.3%,临床成功率为66.7%,10例操作成功的患者中有8例病例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提高1级以上。术后1个月,操作成功的患者PVL程度由术前平均3.1级降为1.3级(P=0.007),NYHA分级由平均2.9级降为1.8级(P=0.007),左室舒张末内径由56 mm降为52 mm(P=0.005),左房前后内径由69 mm降为60 mm(P=0.005),肺动脉收缩压由58 mm Hg降为43 mm Hg(P=0.01), NT-proBNP由1697 ng/L降至1066 ng/L(P=0.02),左室射血分数改变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25)。病例8术前有慢性肾功能不全,术后出现造影剂肾病,给予床旁血液透析1周,肾功能无明显改善,后出现心功能恶化,最后死亡。病例6出现溶血,及肾功能一过性损害(肌酐最高至136 mmol/L)。结论初步结果显示,经导管介入封堵外科术后PVL虽然有一定并发症发生风险,但成功率及效果可以接受,可以在有经验的中心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周漏 经导管封堵 成功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向前 周胜华 +4 位作者 方臻飞 胡信群 祁述善 陈干仁 王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2-785,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封堵器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结果。方法:体检及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TTE)诊断为PDA的儿童,用原所报道过的方法作心导管检查、降主动脉造影及PDA... 目的:观察不同封堵器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结果。方法:体检及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TTE)诊断为PDA的儿童,用原所报道过的方法作心导管检查、降主动脉造影及PDA封堵术。0.7~14岁的儿童行封堵术者78例,其中行螺旋弹簧(coil)治疗者16例;行Amplatzer duct occluder(ADO)治疗者9例;行国产PDA封堵器治疗者53例。结果:78例封堵成功,术后次日TTE检查,76例PDA完全堵塞,2例用coil堵塞者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前64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者术后明显缩小。用ADO和PDA封堵器堵塞的62例无残余分流。3月末TTE检查,77例PDA完全堵塞,左室内径完全正常,1例用coil堵塞者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且持续4年以上。追踪3—80[平均(30±8)]月,77例PDA完全堵闭,左室大小正常,降主动脉、左肺动脉口无明显狭窄,无封堵器械脱落。结论:用ADO,国产PDA封堵器和coil可安全有效地治愈儿童PDA。因创伤小,并发症少,远期无不良反应,可替代开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经导管封堵 二维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对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脑钠素的影响及其药物干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永华 张志辉 +7 位作者 冉擘力 景涛 钟理 张倩 柴虹 仝识非 刘建平 宋治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术对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 ary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e peptide,BNP)浓度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肺动脉收缩压(...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术对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 ary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e peptide,BNP)浓度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肺动脉收缩压(SPAP)≥50mmHg的CHD患者119例,分为3组:A组(依那普利组,0.3~0.4mg.kg-1.d-1,n=44),B组(美托洛尔组,0.8~1.0mg.kg-1.d-1,n=39),C组(无药物干预,n=36)。分别于封堵术前当天及术后第4天、2个月、6个月抽血检测BNP浓度。药物干预组患者自术后第4天抽血后开始服药。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者20例为对照组。结果①封堵术前,A、B、C3组血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3组术前、术后第4天及C组术后2个月血BNP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②用药前,A、B、C3组血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个月及6个月时,3组患者血BNP浓度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1);A、B两组以及C组血BNP浓度分别于术后2个月及6个月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③组间比较显示:A、B两组血BNP浓度于术后2个月时较C组显著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A、B两组间血BN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介入治疗术后,CHD伴PAH患者的血BNP浓度先升高后降低,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均有促进其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经导管封堵 脑钠素 依那普利 美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静脉畸形经导管封堵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红珊 徐克 +1 位作者 肖亮 邵海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392-396,共5页
目的对肺动静脉畸形(AVM)经导管封堵术进行疗效评估。方法16例肺AVM患者接受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其中5例同时辅以经导管可脱式球囊栓塞术或国产自制双伞形血管封堵器置入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家族史,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 目的对肺动静脉畸形(AVM)经导管封堵术进行疗效评估。方法16例肺AVM患者接受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其中5例同时辅以经导管可脱式球囊栓塞术或国产自制双伞形血管封堵器置入术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家族史,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以及其影像学表现等作了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1±1)个月,根据其胸部CTA检查结果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评估疗效,并对其术前和术后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例首次经导管封堵治疗技术成功率75%(12/16),再次经导管封堵治疗技术成功率100%。16例患者术前SaO2平均值为(76±5)%,PaO2平均值为(46±3)mmHg;术后SaO2平均值上升为(94±5)%,PaO2平均值上升为(62±3)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无症状复发,胸部CTA检查未发现明显血管再通。结论采用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术,或同时辅以经导管可脱式球囊栓塞术或国产自制双伞形血管封堵器置入术等治疗肺AVM,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畸形 经导管封堵治疗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向前 周胜华 +5 位作者 方臻飞 祁述善 王成 胡信群 吕小玲 张子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5-717,共3页
关键词 诊断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CAF 经导管封堵 冠脉造影 检出率 治疗 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口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进军 张恒 +4 位作者 吴士礼 王本芳 史晓俊 王洪巨 高大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57-3458,共2页
主动脉窦瘤是一种很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且多为先天性,其主要由主动脉窦壁中层缺乏正常的弹力纤维和肌肉组织,在主动脉血流压力的冲击下,窦壁变薄并向外极度扩张所致。主动脉窦瘤常无临床症状.但是窦瘤一旦... 主动脉窦瘤是一种很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且多为先天性,其主要由主动脉窦壁中层缺乏正常的弹力纤维和肌肉组织,在主动脉血流压力的冲击下,窦壁变薄并向外极度扩张所致。主动脉窦瘤常无临床症状.但是窦瘤一旦发生破裂就类似于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窦瘤 经导管封堵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血流压力 窦壁变薄 心血管疾病 动力学改变 成年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无冠窦瘤破裂至右心房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加立 夏勇 +1 位作者 李文华 张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9-399,共1页
关键词 经导管封堵 窦瘤破裂 右心房 一过性黑朦 家务劳动 呼吸困难 意识丧失 心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天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隆贵 耿召华 +3 位作者 覃军 黄岚 宋耀明 李爱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观察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以及对手术适应证的体会。方法对58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前超声心动图所见与介入性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前缘短小并下缘缺如者外,余57例均成功封堵。结论多数继发孔... 目的观察国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疗效,以及对手术适应证的体会。方法对58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术前超声心动图所见与介入性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前缘短小并下缘缺如者外,余57例均成功封堵。结论多数继发孔房间隔缺损虽属中央型,但缺损缘短小或缺如者多见。带孔封堵器为合并严重肺高压的房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经导管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200例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淑范 柳阳 +3 位作者 高文红 冯卫红 李静 张苏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经导管封堵 动脉导管未闭 观察 护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华仰德 钱晋卿 杨思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9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三种封堵动脉导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①Porstmann 海绵塞子封堵法;②带纤毛弹簧圈置入法;③Amplatzer( 蘑菇伞) 封堵法。结果:应用Porstmann 法封堵450 例,弹簧圈置入法30 例,A... 目的:探讨三种封堵动脉导管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①Porstmann 海绵塞子封堵法;②带纤毛弹簧圈置入法;③Amplatzer( 蘑菇伞) 封堵法。结果:应用Porstmann 法封堵450 例,弹簧圈置入法30 例,Amplatzer 法3 例均成功。结论:Postmann 法操作较为复杂,对血管损伤较大,器械均为国产化,但费用低廉。弹簧圈只适用于小型动脉导管的封堵。Amplatzer 封堵法方法简单,不限年龄和动脉导管的大小,但价格昂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未闭 海绵塞子 弹簧圈 蘑菇伞 经导管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和手术修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永为 黄敏 华仰德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经导管封堵和手术修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对比研究的结果,采用Meta分析法评估经导管封堵ASD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在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 目的总结国内、外经导管封堵和手术修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对比研究的结果,采用Meta分析法评估经导管封堵ASD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在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EMBASE)药理学分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CBMA)及Cochrane图书馆的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TR)内进行相关的对照研究检索,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06年5月。所有经2种方法治疗ASD的对比研究纳入此项Meta分析,研究指标包括:操作失败率、术后残余分流率和并发症(包括主要并发症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应用RevMan4.2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的效应尺度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表示。结果共检索到相关对照研究文献17篇,排除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13篇进入Meta分析,所有研究均为非随机对照试验,未采用分配隐藏和盲法,其中1项研究采用意向性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介入组(n=1085)的操作失败率高于手术组(n=631)(9项对照研究,4.61%傩0.32%,RR=5.48,95%CI:2.28-13.21);术后即时残余分流率介入组(n=495)低于手术组(n=182)(2项对照研究,3.84%W0,RR=7.61,95%CI:1.04-55.99),1年后随访的残余分流率介入组(n=402)和手术组(n=18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项对照研究,1.74%体0,RR=3.54,95%CI:0.45-27.72);介入组(n=1191)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n=845)(13项对照研究,6.80%体28.52%,RR=0.24,95%CI:0.19~0.31),其中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12项对照研究,介入组1155例,手术组780例;1.56%vs4.23%,RR=0.37,95%CI:0.21~0.64)及心律失常发生率(9项对照研究,介入组806例,手术组622例,3.85%vs11.25%,RR=0.34,95%CI:0.21~0.53),介入组均显著低于手术组。结论尽管经导管封堵继发孔型ASD的成功率低于手术修补;但其治疗效果与手术修补相似,且安全性优于手术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心脏外科手术 经导管封堵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先天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18
作者 李隆贵 耿召华 +3 位作者 覃军 黄岚 宋耀明 李爱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S1期50-,共1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器先天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过程中缺损缘对封堵疗效的影响。方法 5 8例患者中男16例,女4 4例,年龄6~6 0 (平均2 9±14 )岁。术前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多普勒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房间隔继发孔...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器先天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过程中缺损缘对封堵疗效的影响。方法 5 8例患者中男16例,女4 4例,年龄6~6 0 (平均2 9±14 )岁。术前经临床体检、X线胸片、多普勒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先天性房间隔继发孔缺损。患者中包括双孔型缺损2例,合并明显肺动脉瓣狭窄及重症肺动脉高压者各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房间隔缺损直径5~36 ,平均(2 2 .2 9±7.0 6 )mm。另有2 5例加作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平均缺损直径(2 2 .36±7.2 )mm。术前超声检测示房间隔缺损缘>5mm者2 2例(39% ) ;余36例患者缺损缘<5mm ,其中前缘短小或缺如者34例,后缘短小(3mm)1例,前缘短小(2mm)合并下缘缺如者1例。结果 除1例前缘短小同时合并下缘缺如者外,余5 7例封堵均获成功。应用封堵器直径8~4 2 (平均2 8.6 6±7.14 )mm。2例患者术后即刻心房水平有微量残余分流(2~4cm2 ) ,分别于术后1周和3月超声复查时消失。术后半年随访的34例患者右房、右室较术前均有显著缩小。1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房缺患者经Inoue球囊对肺动脉瓣进行扩张后置入2 6mm封堵器。1例37岁女性患者曾在外院诊断为艾森曼格综合征;术前超声于房间隔中部可见以右向左为主的双向分流,但动脉血氧饱和度仍可达95 % ;术前主动脉压12 0 71mmH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经导管封堵 继发孔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经导管封堵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左浩 黄月 +2 位作者 管雪 徐亚丽 曾百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对比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经导管封堵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胸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80例为研究组,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112例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 目的:对比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与经导管封堵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胸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80例为研究组,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112例为对照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封堵成功79例,失败1例,成功率98.8%;对照组封堵成功109例,失败3例,成功率97.3%。研究组术后有3例残留少量心包积液,其余无其他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发现1例股静脉血栓,1例穿刺处血肿,5例少量心包积液。所有病例随访1年,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及肺动脉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三尖瓣反流面积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使用的封堵器大小与超声心动图评价的ASD最大径呈正相关(r=0.940,P<0.01),对照组使用的封堵器大小与超声心动图筛选的ASD最大径亦呈正相关(r=0.928,P<0.01),研究组的相关性略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不亚于经导管封堵术,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微创封堵 经导管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卵圆孔未闭患者经导管封堵效果的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蕾 张晓春 +6 位作者 张源 李明飞 潘文志 陈莎莎 管丽华 周达新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6-383,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60岁)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行经导管封堵预防脑血管事件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FO封堵治疗的患者共218例,年龄18~83岁,男性112例(51.... 目的探讨老年(≥60岁)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行经导管封堵预防脑血管事件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FO封堵治疗的患者共218例,年龄18~83岁,男性112例(51.4%),女例106例(48.6%)。按年龄分为非老年组(<60岁,n=180)和老年组(≥60岁,n=38)。收集和比较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合并症、术前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资料、PFO封堵并发症并随访是否有脑缺血事件再发。运用Kaplan-Meier方法对所有封堵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利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比较其预后因素。结果所有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完成。术前老年组具有高危形态学PFO的比例高于非老年组(36.8%vs.20.0%,P=0.02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器械成功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为1.000)。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两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2和0.593),而老年组卒中复发和新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则高于非老年组(P=0.029和0.007)。Log-rank检验显示老年组的无事件生存率低于非老年组(P=0.019),只分析卒中和TIA终点,老年组也低于非老年组(P=0.00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基线资料后,年龄≥60岁对于PFO封堵术后神经系统缺血性事件再发为独立于高血压和术前AF之外的风险因素(HR=1.237,95%CI:1.037~1.477,P=0.018)。结论老年PFO患者行经导管封堵术与非老年患者一样安全,在预防脑血管事件再发方面临床获益较年轻患者小,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筛选合适的老年PFO患者进行封堵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PFO) 老年 经导管封堵 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