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8例脾动脉瘤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志伟 李晓光 +1 位作者 金征宇 杨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0个月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7例随访3~3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血管再通。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术后定期影像随访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真性动脉 假性动脉 经导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对ShamblinⅡ/Ⅲ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孔祥国 李楠 +1 位作者 杨建勇 黄勇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7-293,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Pre-TAE)对Ⅱ/Ⅲ型颈动脉体瘤(CBTs)外科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影像及病理确诊的Ⅱ/Ⅲ型CBT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Pre-TAE将患者分为栓塞组及未栓塞组... 【目的】探讨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Pre-TAE)对Ⅱ/Ⅲ型颈动脉体瘤(CBTs)外科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影像及病理确诊的Ⅱ/Ⅲ型CBT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Pre-TAE将患者分为栓塞组及未栓塞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个病灶(栓塞组n=77,未栓塞组n=23)。栓塞组与未栓塞组肿瘤大小分别为(Ⅱ:40.91 vs.37.32 mm,P>0.05;Ⅲ:63.58 vs.65.75 mm,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分别为(Ⅱ:100 vs.100 mL,P>0.05;Ⅲ:750 vs.1000 mL,P>0.05)、(Ⅱ:184.66 vs.230.74 mins,P>0.05;Ⅲ:288.50 vs.332.75 mins,P>0.05)。尽管Pre-TAE能减少Ⅱ/Ⅲ型CBTs术中血管重建率(Ⅱ:28%vs.32%,P>0.05;Ⅲ:58%vs.100%,P>0.05),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型CBTs栓塞组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未栓塞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22%vs.47%,P=0.026;Ⅲ:50%vs.75%,P>0.05)。【结论】术前栓塞CBTs可有效降低术中失血量,改善手术视野可视化,从而有利于ShamblinⅡ/Ⅲ级CBTs的手术切除,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血管重建可能及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体瘤 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 Shamblin分级 外科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 被引量:5
3
作者 甘振 陈涛 +2 位作者 冯玉明 管敬 周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4-938,共5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6月采用TAE诊断治疗的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23例。术中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责任动脉,对动脉主干出血予以弹簧圈栓塞动脉...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9年6月采用TAE诊断治疗的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23例。术中动脉造影明确出血责任动脉,对动脉主干出血予以弹簧圈栓塞动脉远段和近段,对动脉末梢出血予以明胶海绵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至患者治愈出院或院内死亡。结果23例患者中造影表现阳性22例,阴性1例,阳性率为95.7%。阳性患者中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8例,动脉破裂伴对比剂外溢14例。所有阳性患者均接受进一步TAE治疗,术后治愈17例,死亡3例,复发2例,临床有效率为86.4%。术后1例死于肝衰竭,2例死于多脏器衰竭,2例复发患者再次TAE治疗后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胃肠坏死和胃肠穿孔等栓塞并发症。结论动脉造影结合TAE诊断腹部外科术后迟发性出血阳性率高,治疗效果确切,可作为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血管造影 经导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的并发症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潇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89-391,共3页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经导管动脉栓塞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的影像诊断及其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晓光 张晓波 +4 位作者 石海峰 潘杰 周慷 王志伟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的影像诊断方法,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经动脉栓塞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6例假性动脉... 目的探讨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的影像诊断方法,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诊断、经动脉栓塞治疗情况、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6例假性动脉瘤中3例位于脾动脉,另3例分别位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增强CT发现4例,全部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明确诊断并采取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达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增强CT和DSA是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主要诊断手段,经导管动脉栓塞安全有效,应作为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出血 假性动脉 经导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纵隔出血4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军 丁勋 +4 位作者 曹江慧 李小奇 凌公豪 吴宝林 龙清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54-957,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纵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采用TAE术治疗的4例纵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作胸部CT平扫或增强检查,治疗时先行主动脉造影并探寻出血动脉,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出血动脉后分别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纵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采用TAE术治疗的4例纵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前作胸部CT平扫或增强检查,治疗时先行主动脉造影并探寻出血动脉,用微导管超选择至出血动脉后分别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或两者联合作栓塞,术后胸部CT平扫观察栓塞治疗效果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前CT检查确定4例患者均为纵隔出血。术中经主动脉造影和探寻出血动脉发现,4例患者出血分别源自右侧第5肋间动脉纵隔分支、左侧支气管动脉分支、胸主动脉的食管动脉纵隔分支及左膈下动脉纵隔分支,给予明胶海绵及PVA颗粒后造影见对比剂外溢及动脉瘤征象消失。术后复查胸部CT显示4例患者纵隔血肿范围均缩小,随访6个月时3例未发生再出血,1例术后2个月病死于原发病。结论 TAE术治疗纵隔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直接迅速、疗效确切等优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出血 经导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对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晓光 金征宇 +1 位作者 刘巍 潘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在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对12例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栓塞...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在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对12例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栓塞,无严重并发症。其中6例原发瘤栓塞后成功进行手术切除,另6例术后复发或转移者栓塞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巨大恶性嗜铬细胞瘤安全可行,有利于手术完整切除和临床症状控制,近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嗜铬细胞瘤 经导管动脉栓塞 高血压危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动脉瘤 被引量:5
8
作者 田荣华 马芬 +2 位作者 肖刚 王艳 邓桃芳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支气管动脉瘤(BAA)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的BAA 2例,根据形态及部位不同,行不同方式TAE治疗,并临床随访。结果:囊状动脉瘤1例(微导管能顺利到达并通过),其远端实施球形PVA微颗粒栓...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支气管动脉瘤(BAA)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的BAA 2例,根据形态及部位不同,行不同方式TAE治疗,并临床随访。结果:囊状动脉瘤1例(微导管能顺利到达并通过),其远端实施球形PVA微颗粒栓塞止血,输出端及输入端分别用弹簧圈阻断血流,复查造影示支气管动脉远端血流阻断,BAA未见显示;梭形动脉瘤1例(距离支气管动脉起始部较远),其远端行球形PVA微颗粒栓塞,近端加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复查造影BAA未见显示。结论:TAE是一种治疗BAA的微创、高效、可靠方法,不同形态及部位的BAA应选择不同方式的T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肿瘤 经导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鼻咽血管纤维瘤摘除术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文辉 刘四斌 +3 位作者 吴文泽 黄江华 刘江泽 黄源义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9期665-66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鼻咽血管纤维瘤摘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 ,经股动脉行超选择插管造影 ,采用聚乙烯醇颗粒和 /或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 ,全部患者于栓塞后 3~ 7d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12...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鼻咽血管纤维瘤摘除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 ,经股动脉行超选择插管造影 ,采用聚乙烯醇颗粒和 /或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 ,全部患者于栓塞后 3~ 7d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12例均见到明显的肿瘤染色 ,供血动脉丰富。颌上动脉栓塞 12例 ,同时栓塞咽升动脉 8例。所有病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本组资料表明超选择插管造影诊断、栓塞、治疗及栓塞颗粒大小是技术成功的主要条件。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鼻咽血管纤维瘤摘除术前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 鼻咽血管纤维瘤摘除术 放射学 介入性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盆腔大出血 被引量:1
10
作者 路延平 鲁北 +1 位作者 张孟增 郭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z2期107-10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栓塞髂内动脉治疗各类急性盆腔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 2 6例盆腔大出血患者 ,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 ,经导管用明胶海绵或微弹簧圈栓塞。结果 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 ,血压逐步回升为正常 ,休克症... 目的 探讨经导管栓塞髂内动脉治疗各类急性盆腔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经保守治疗无效的 2 6例盆腔大出血患者 ,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 ,经导管用明胶海绵或微弹簧圈栓塞。结果 所有患者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 ,血压逐步回升为正常 ,休克症状消失 ,随防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能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 盆腔 急性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NBCA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后的Ⅱ型血管内漏
11
作者 关键(译) 胡道予(校)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 腹主动脉 修复术后 NBCA 血管内 内漏 Ⅱ型 丙烯酸正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12
作者 尚全良 肖恩华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7期515-517,共3页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 适应证 禁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理念下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肝癌患者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静 黄雨滟 +4 位作者 陈琪 雷素娟 黄厚强 郑思琳 周英凤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9期1371-1377,共7页
目的:总结归纳加速康复理念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管理的证据,以期引发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重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按照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证据进行归纳... 目的:总结归纳加速康复理念下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管理的证据,以期引发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的重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按照6S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证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包括4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1篇证据总结、1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病例对照研究、2篇Meta分析,汇总证据为“术前健康宣教与管理”“术后并发症的管理”“术后早期活动时间及安全性、必要性”3个方面内容,共27条。结论:本研究总结得出加强肝动脉栓塞化疗患者的术前健康宣教,及时预防、干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是安全且必要的,可为临床开展加速康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加速康复 早期活动 循证医学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非肿瘤性骨关节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忠衡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是介入放射学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近年来开始应用于非肿瘤性骨关节疾病如反复性关节积血、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等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综述TAE治疗反复性关节积血和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研究进展,涉及相关治疗...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是介入放射学最重要的技术之一,近年来开始应用于非肿瘤性骨关节疾病如反复性关节积血、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等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综述TAE治疗反复性关节积血和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研究进展,涉及相关治疗机制、操作要点、适应证和禁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 非肿瘤性骨关节疾病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和炎性反应因子对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肝细胞损伤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贝然 杜伟 +1 位作者 余义俊 吴春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0-76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后核因子(NF)-κB和炎性反应对兔VX2肝癌模型癌旁正常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经典开腹穿刺注入瘤块法将VX2肝癌移植至7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内造模,接种后21 d CT、MR检查追踪肿瘤种植及生长情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后核因子(NF)-κB和炎性反应对兔VX2肝癌模型癌旁正常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经典开腹穿刺注入瘤块法将VX2肝癌移植至7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内造模,接种后21 d CT、MR检查追踪肿瘤种植及生长情况。将60只造模成功兔随机分为TAE组(碘化油栓塞供血肝动脉)、造影组(仅肝动脉造影)和对照组(不作处理),每组20只。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在各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在各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TAE组、造影组、对照组癌旁正常组织中NF-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15/20)、35%(7/20)和20%(4/20)。ELISA检测显示,TAE组、造影组、对照组TNF-α水平分别为(11.72±0.65)ng/L、(9.60±0.31)ng/L、(8.82±0.81)ng/L;IL-10水平分别为(2.18±0.13)ng/L、(1.67±0.12)ng/L、(1.66±0.10)ng/L。与对照组和造影组相比,TAE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F-κB表达增加(P<0.05),TNF-α和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TAE术后肝功能损伤可能与NF-κB和炎性因子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 肝癌 核因子-ΚB 炎性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及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文翠 杜伟 +1 位作者 李正亮 杨培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目前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匹立尼酸对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目的目前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匹立尼酸对TAE术后癌旁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肝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方法构建兔肝癌模型,造模成功后将6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TAE组只行TAE术,联合治疗组在TAE术前3d连续经耳缘静脉注射匹立尼酸,随后行TAE术。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动物TAE术前术后外周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PPARα、NF⁃κB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癌旁肝组织中TNF⁃α、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肝癌组织中VEGF水平。RT⁃PCR检测癌旁肝组织中PPARα、NF⁃κB、TNF⁃α、ICAM⁃1、VCAM⁃1及肝癌组织中VEGF mRNA的表达。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ALT、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低于TAE组(P<0􀆰0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PARα在联合治疗组中阳性率(65%)高于对照组、TAE组(3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NF⁃κB、TNF⁃α、ICAM⁃1、VCAM⁃1、VEGF的mRNA及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PPARαmRN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AE组(P<0􀆰05)。结论匹立尼酸可能通过激活PPARα的表达,降低NF⁃κB、TNF⁃α、ICAM⁃1、VCAM⁃1及VEGF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并一定程度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 匹立尼酸 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恶性肿瘤经导管动脉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磊 王蕾 +1 位作者 刘彬 李仁桐菲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5-978,共4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栓塞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TACE)围术期应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单盲的研究设计,选择行TAE/TACE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使用浓度为80μg/m... 目的评价经导管栓塞术/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TACE)围术期应用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单盲的研究设计,选择行TAE/TACE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使用浓度为80μg/mL的氢吗啡酮PCIA(16 mg氢吗啡酮稀释至总体积200mL),对照组使用0.9%NaCl溶液。手术前1 h连接镇痛泵,设置背景剂量2 mL/h,栓塞前5 min给予单次追加剂量剂量4 mL,镇痛泵持续使用至术后3 d,使用吗啡作为补救镇痛措施。评估记录PCIA给药前,栓塞即刻,栓塞后5 min,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6、12、24、48、72 h的NRS评分,每日发生疼痛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在栓塞及术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每日发生疼痛的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镇痛药物及疼痛缓解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平均住院日,恶心、呕吐、尿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PCIA可有效缓解TAE/TACE术中及术后疼痛,患者满意度高,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动脉栓塞 化疗栓塞 氢吗啡酮 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在外科手术和非外科手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艾敏 刘丽 +1 位作者 卢光明 许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外科手术和非外科手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5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TAE术中证实为动脉破裂出血或假性动脉瘤形成。TAE术前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在外科手术和非外科手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5例SAP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TAE术中证实为动脉破裂出血或假性动脉瘤形成。TAE术前患者分为两组,已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4例为A组,未接受外科手术患者21例为B组。分析两组患者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及TAE术疗效。结果影像学检查显示,A组6例(43%,6/14)肠瘘,明显多于B组(P<0.05)。临床检查显示,A组14例(100%,14/14)腹腔引流管出血,6例(43%,6/14)突发性低血压,均明显多于B组(P<0.05);B组6例血便(29%,6/21),明显多于A组(P<0.05)。TAE术疗效显示,两组患者总栓塞成功率为95%(37/39),出血复发率为11%(4/35),其中3例出血点不同于首次造影,均再次成功栓塞;术后A组1例出现肝脓肿,B组1例出现脾脓肿,均经腹腔引流和抗感染好转;两组总死亡率为9%(3/35)。结论 TAE术前已接受外科手术和未接受外科手术治疗SAP伴出血患者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但TAE术对这两组患者止血率高、死亡率低,可作为临床处理SAP伴动脉出血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出血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外科手术 经导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兆栋 李明军 张传汶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 1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患侧上颌动脉或超选择至出血动脉,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PVA)颗粒行栓塞治疗术。结果 4 1例患者,39例1次栓...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顽固性鼻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 1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插入患侧上颌动脉或超选择至出血动脉,采用明胶海绵或聚乙烯(PVA)颗粒行栓塞治疗术。结果 4 1例患者,39例1次栓塞治愈,其余2例于术后第2天发生再出血,经再次介入治疗,治愈。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鼻出血 经导管动脉栓塞 治疗性介入 明胶海绵 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立尼酸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癌旁肝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培鈺 杜伟 +2 位作者 李正亮 周舟 熊文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60-1665,共6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PPAR-α激动剂)匹立尼酸(WY-14643)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后癌旁肝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成功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激动剂(PPAR-α激动剂)匹立尼酸(WY-14643)对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后癌旁肝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成功建立兔VX2肝癌模型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TAE组、联合治疗组(WT组),每组20只,TAE组进行TAE手术治疗,WT组在TAE术前连续3 d经耳缘静脉注入3 mg(/kg·d)WY-14643,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经耳缘静脉抽取外周血4 mL测量肝功能指标ALT、AST;化学发光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SOD、GSH-Px、CAT、MDA;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癌旁肝组织SOD1、Bcl-2、Caspase-3的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TAE组肝功能指标、MDA含量、AI和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SOD、GSH-Px、CAT活性和SOD1、Bcl-2表达明显降低;WT组各数据与TAE组相反(P<0.05)。结论 PPAR-α激动剂匹立尼酸可以增强抗氧化酶SOD、GSH-Px、CAT的活性并增加SOD1的表达来抑制氧化应激,增加Bcl-2和减少Caspase-3表达来减少细胞凋亡,从而使得TAE术后癌旁肝组织肝功能损伤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 匹立尼酸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