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体会
1
作者 崔泽敏 吕兴 +2 位作者 蔡定邦 文忠 莫水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57-658,共2页
目的 :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临床疗效。方法 :从 1996年 8月至 2 0 0 1年 5月应用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弹簧圈法以及Amplatzer蘑菇伞堵闭法关闭 6例PDA患儿。结果 :6例均一次性堵闭成功 ,术后... 目的 :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临床疗效。方法 :从 1996年 8月至 2 0 0 1年 5月应用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弹簧圈法以及Amplatzer蘑菇伞堵闭法关闭 6例PDA患儿。结果 :6例均一次性堵闭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有小量残余分流 2例 ,其中 1例术后 2 4h心脏彩超显示小量残余分流消失 ;其它 4例术后即刻造影均无残余分流。结论 :经导管应用弹簧圈法及Amplatzer蘑菇伞法堵闭PDA ,临床疗效可靠、安全 ,可作为治疗小儿PDA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术后 造影 弹簧圈 堵闭 临床疗效 PDA 显示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丝微粒经导管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王颂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经导管血管腔内治疗。使用较多的栓塞物有明胶海绵、无水乙醇、弹簧钢圈、冻干硬脑脑微粒、Ivalon、IBCA、以及乳胶球囊等等,其中绝大多数都因其价格昂贵不易获取,或因病情特殊需要而不能满足。
关键词 经导管介入治疗 弹簧钢圈 栓塞物 明胶海绵 血管腔内治疗 导管尖端 供血动脉 动门脉短路 肝血管瘤 颈内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经导管介入治疗(TCT)会议纪要
3
作者 高立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2,共1页
2012经导管介入治疗会议于10月在美国如期举行,本次会议涵盖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本文将对本次大会亮点包括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顽固性高血压去神经治疗以及冠心病介入治疗作一简述,以飨读者。TAVR随着注... 2012经导管介入治疗会议于10月在美国如期举行,本次会议涵盖了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本文将对本次大会亮点包括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顽固性高血压去神经治疗以及冠心病介入治疗作一简述,以飨读者。TAVR随着注册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的公布,已获得FDA批准,其在极高危/不能手术的患者TAVR优于药物治疗,在高危患者TAVR不劣于外科手术。PARTNER非随机注册研究显示,随机、对照研究中TAVR高危患者的受益在真实世界中是可重复的,经股动脉途径数据显示30天住院卒中发生率较低,1年卒中、死亡或大卒中非随机队列组更少。德国主动脉瓣注册研究显示高危组TAVR住院死亡率不劣于外科手术,经股动脉比经心尖途径的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介入治疗 会议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随机对照研究 经股动脉途径 住院死亡率 冠心病介入治疗 高危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杰贤 张永勤 +1 位作者 柴云飞 李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18-2720,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肺动脉瓣狭窄(critical pulmonary stenosis,C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ulmonary atresia with ventricular septum,PA/IVS)导管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6年1月到2009年12月,18例新生儿(其中2例早产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PS13例,PA/IVS5例)采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术。经鼻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以异丙酚、芬太尼、爱可松维持麻醉。术前及术中使用前列腺素E1开放动脉导管,吸氧浓度为40%~60%,监测SPO2、ECG、SBP、T、ETCO2、出血及尿量。PA/IVS患儿先行射频瓣膜打孔再行球囊瓣膜扩张术。结果 17例介入治疗成功,PBPV后血压由(47.9±4.8)mmHg降低至(41.2±3.6)mmHg,SPO2由术前(64.4±3.65)%上升为(87.6±6.6)%,至手术结束血压回升至正常,SPO2上升至(92.4±6.7)%。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新生儿CPS、PA/IVS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快,加强术中麻醉管理有助于手术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 经导管介入治疗 新生儿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12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朱彬 曹然 +2 位作者 何耀强 李桂林 邝恒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43-1244,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对12例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共行16次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11例行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和/或颈内动脉栓塞。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弹簧钢圈、PVA颗粒、可脱球囊;1例用...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难治性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的价值。方法对12例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患者共行16次动脉内介入治疗,其中11例行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和/或颈内动脉栓塞。栓塞材料有明胶海绵、弹簧钢圈、PVA颗粒、可脱球囊;1例用带膜支架闭塞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结果7例患者至今仍存活,介入治疗后第2、3、5、21天因突然鼻腔再次大出血死亡4例,1例死于感染。5例术后出现复视、半边肢体肌力减退、面部隐痛、麻木等症状,经治疗后恢复。结论虽然经导管介入治疗后仍可能再次出血以及合并其他并发症,但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大出血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鼻出血 经导管动脉内介入治疗 血管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子宫颈癌经导管热灌注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总结
6
作者 岳同云 李微青 +2 位作者 罗延伟 隋文惠 杨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晚期子宫颈癌 经导管热灌注栓塞介入治疗 护理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缘对缘技术(MitraClip)治疗二尖瓣反流——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专家共识 被引量:16
7
作者 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专家组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1,共8页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代表产品:MitraClip),是一种经导管介入途径治疗二尖瓣反流(MR)的技术,西方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MitraClip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MR介入治疗技术。但是,在亚太地区患者群体中应用该类技术及产品的随机对照试验数...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技术(代表产品:MitraClip),是一种经导管介入途径治疗二尖瓣反流(MR)的技术,西方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MitraClip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MR介入治疗技术。但是,在亚太地区患者群体中应用该类技术及产品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仍然有限。因此,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召集专家组,通过详细回顾现有亚太地区MitraClip文献及临床治疗证据,制定共识建议,以更好地指导亚太地区的临床医师使用MitraClip治疗MR。本专家组讨论并制定的声明包括MitraClip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如:退行性MR,功能性MR和其他少见的指征,例如:急性MR,动力性MR,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和三尖瓣反流。共识声明中的每一项条目都由专家成员投票表决,只有当80%专家表决"同意"或"中立"时才予通过。经过投票表决后,共有10项共识决议被认可,以指导心脏专科医师对准备使用MitraClip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估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反流 亚太地区 MITRACLIP 缘对缘 瓣膜修复 经导管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介入化疗栓塞术前后血氧变化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肖书萍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5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血氧在术后不同时间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低氧血症,指导术后氧疗和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和TACE疗效。方法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测定TACE患者术前、术后1h、6h、24hSpO2,术前、术后1... 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的血氧在术后不同时间的变化,以便及早发现低氧血症,指导术后氧疗和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和TACE疗效。方法采取自身对照法,分别测定TACE患者术前、术后1h、6h、24hSpO2,术前、术后1h、24h血气分析。结果术后1h患者SpO2和PaO2即有下降,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术后6h、24hSpO2、PaO2较术前显著下降(均P<0.05);pH值术后1h、24h显著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TACE可引起术后患者血氧下降,使机体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对于TACE术后患者应常规进行血氧持续监测,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血氧改变,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 低氧血症 氧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超声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筛选及术中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程艳彬 李楠 +2 位作者 杨光 王晓冰 杨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5-908,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96例ASD患者,术前采用TTE筛查,测量主动脉短轴切面、胸骨旁四腔切面、剑下双房切面ASD大小及残余边缘长度。根据测量的ASD直径和缺损周边残端的软...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96例ASD患者,术前采用TTE筛查,测量主动脉短轴切面、胸骨旁四腔切面、剑下双房切面ASD大小及残余边缘长度。根据测量的ASD直径和缺损周边残端的软硬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并采用TTE进行术中监测。结果 96例患者中,10例患者未能全部获得各切面清晰图像,其余患者均准确纳入或排除,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经胸图像质量良好,经多切面观察ASD效果满意的患者,可单独应用TTE进行术前评估及术中监测,可以根据缺损的最大径平均值选择封堵器型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缺损 经导管介入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完全可降解封堵器经皮封堵动脉导管未闭一例
10
作者 刘子正 赵迎澳 +5 位作者 崔珈宁 周宁 董靖 张凤文 欧阳文斌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2025年第9期919-921,共3页
本文首次报告1例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使用完全可降解封堵器成功经皮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与需使用放射线和金属封堵器的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该技术结合超声心动图引导和可降解封堵器,降低了医源性损伤和手术相关风险,临床效果... 本文首次报告1例在单纯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使用完全可降解封堵器成功经皮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与需使用放射线和金属封堵器的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该技术结合超声心动图引导和可降解封堵器,降低了医源性损伤和手术相关风险,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完全可降解封堵器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导管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腔内超声在“潜在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松 张晓春 +4 位作者 李明飞 张蕾 陈海燕 周达新 葛均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7-272,共6页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对“潜在型”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介入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6—9月收治的术前右心声学造影显示Valsalva动作后出现房...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对“潜在型”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介入封堵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21年6—9月收治的术前右心声学造影显示Valsalva动作后出现房水平分流的PFO患者并行介入手术者,根据术中是否运用ICE分为经胸心超(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组与ICE组,记录两组的一般情况、超声结果、合并症、并发症、手术时间以及透视时间等临床资料。Pearson法分析术中ICE下测量的卵圆孔直径与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测量直径的相关性。结果纳入56例患者,其中TTE组37例,ICE组19例。术中ICE下测量的卵圆孔直径与术前TEE下测量的直径呈正相关(R=0.81,P<0.01),术中可以指引导丝通过卵圆孔,减少手术时间和射线照射时间。结论ICE对“潜在型”PFO介入封堵术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和TTE相比有更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能减少手术时间和射线照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腔内超声(ICE) 卵圆孔未闭(PFO) 经导管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