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金朝龙 史学功 +4 位作者 张成鑫 梁有峰 肖洁 盛哲 张定欣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早期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该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经心尖途径TAVR植入J-Valve人工瓣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单纯主动脉瓣...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尖途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早期效果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阐明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该手术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经心尖途径TAVR植入J-Valve人工瓣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分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组(AS组,n=20)、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组(AR组,n=37)和主动脉瓣狭窄并发反流组(AS&AR组,n=28)。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对各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测量各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 V_(max))、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AV PG_(mean))和瓣周漏(PVL)宽度等参数评估心脏及人工瓣膜功能,并分析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5例患者均成功植入J-Valve人工瓣膜。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和冠心病史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AS组和AS&AR组患者AV V_(max)及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AS组患者LVEF和LVFS增大(P<0.05),AV V_(max)和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LVEDV和LVESV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AS&AR组患者LVEDV、LVESV、AV V_(max)和AV PG_(mean)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3组患者LVEDV、LVESV、IVST和LVPWT减小(P<0.05),LVEF和LVFS增大(P<0.05);AS组和AS&AR组患者AV V_(max)及AV PG_(mean)减小(P<0.05);AR组患者AV PG_(mean)减小(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行永久起搏器植入3例(AS组2例,AR组1例),脑卒中1例(AS组1例),PVL 13例(AS组4例,AR组5例,AS&AR组4例)。随访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定量评估心尖途径TAVR术后早期心脏功能变化及人工瓣膜功能状态,为评价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心尖途径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cor^(TM)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2
作者 王圣文 刘浩忠 +7 位作者 郭海江 谭桐 谢含祥 刘湘 邱海龙 陈寄梅 郭惠明 刘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148,共8页
目的:分析Xcor^(TM)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是单臂、前瞻性临床试验。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瓣膜及冠心病外科接受Xcor^(TM)TAVR... 目的:分析Xcor^(TM)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是单臂、前瞻性临床试验。纳入2022年12月—2023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瓣膜及冠心病外科接受Xcor^(TM)TAVR系统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对比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主动脉瓣狭窄的差异,统计研究期间全因死亡、主动脉瓣反流、瓣周漏、心脑血管事件、再次手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全组共纳入32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70.9±4.3)岁,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评分6.45%(6.07%,7.28%),87.5%的患者心功能分级3级及以上。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Xcor^(TM)生物瓣,术后即刻技术成功率为100.0%,器械成功率为96.9%,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从(55.21±23.17)mmHg(1 mmHg=0.133 kPa)降低至(8.45±5.30)mmHg,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峰值从(4.66±0.85)m/s降低至(1.99±0.48)m/s,主动脉瓣瓣口面积从(0.66±0.21)cm^(2)增加至(2.09±0.67)cm^(2)(均P<0.01)。术中1例患者出现心室颤动,术后即刻1例患者出现中度人工主动脉瓣反流及中度瓣周漏。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患者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峰值、主动脉瓣跨瓣压差、主动脉瓣瓣口面积等指标较术前显著改善(均P<0.01),SF-12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显著上升(P<0.01),全因死亡4例(12.5%),中度瓣周漏4例(13.8%)。结论:Xcor^(TM)TAVR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近期结果良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在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阻塞方面表现出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XcorTM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系统 治疗效果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航 王华君 +3 位作者 石凤梧 刘苏 马千里 安景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42-945,957,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行TAVR治疗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将...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行TAVR治疗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技术将患者分为3D打印组和非3D打印组,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3D打印组35例,非3D打印组35例。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左室射血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与非3D打印组相比,3D打印组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跨瓣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瓣中瓣”置入、传导阻滞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中量及以上瓣周漏、瓣膜移位、中转开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可有效指导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TAVR治疗,在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可有效提高TAVR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经导管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二叶式主动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叶主动脉瓣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保护一例
4
作者 陈志鹏 杨栋 张涵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166,共6页
一例72岁四叶主动脉瓣患者因瓣膜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术中按原计划对右冠状动脉进行保护,人工瓣膜释放后发现左冠状动脉受到阻挡,改为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于左冠状动脉开口植入冠状动脉保护支架。提示四... 一例72岁四叶主动脉瓣患者因瓣膜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术中按原计划对右冠状动脉进行保护,人工瓣膜释放后发现左冠状动脉受到阻挡,改为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于左冠状动脉开口植入冠状动脉保护支架。提示四叶主动脉瓣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除在术前了解主动脉根部情况以外,还应该警惕术中由人工瓣瓣架推移造成的冠状动脉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四叶主动脉瓣 血管内超声 冠状动脉保护 冠状动脉阻塞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评价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左室功能
5
作者 王玲云 韩正阳 +2 位作者 赵娜 王红鹄 王萌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评价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度AS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TAVR手术,同时选择体检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3D-STE)评价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度AS患者50例作为试验组,均接受TAVR手术,同时选择体检健康成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对照组及试验组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二维超声及3D-STE指标。二维超声测量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流出道内径、主动脉瓣环直径、主动脉瓣口峰值流速(Vmax)、主动脉瓣口平均跨瓣压差(PGmean)、主动脉瓣口面积(AVA);3D-STE指标包括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和左室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试验组术后Vmax和PGmean较术前减低,AVA较术前增加(P<0.05)。试验组术后IVST、LVPWT、Vmax和PGmean高于对照组,LVEF和AVA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GLS、GCS、GRS和GAS的绝对值较术前增加,试验组术后GLS和GRS的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STE可有效评估重度AS患者TAVR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瓣狭窄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量梯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年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小涵 郭颖 +10 位作者 钟优 王翔 孟旭阳 李辉 张闻多 吴延庆 罗建方 刘先宝 吴永健 汪芳 张慧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62,共9页
目的比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经典型低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cLFLG-AS)、正常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NFLG-AS)与高压差主动脉瓣狭窄(HG-A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结局。方法前瞻性、全国性、多中心China-DVD队列研究... 目的比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经典型低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cLFLG-AS)、正常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NFLG-AS)与高压差主动脉瓣狭窄(HG-A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结局。方法前瞻性、全国性、多中心China-DVD队列研究的事后分析。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5家心脏瓣膜中心接受TAVR治疗的858例重度AS患者,其中男性462例,占比53.8%。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将所有主动脉瓣口面积(AVA)<1 cm 2的重度AS患者分为3组:(1)HG-AS组(683例):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MG)≥40 mmHg;(2)cLFLG-AS组(76例):MG<40 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且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35 ml/m 2;(3)NFLG-AS组(99例):MG<40 mmHg,LVEF≥50%且SVI≥35 ml/m 2。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Kalp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接受TAVR治疗后不同流量梯度AS患者的特征及1年结局。结果与NFLG-AS组相比,cLFLG-AS组患者的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8.5(52.8,65.0)mm比46.0(43.0,50.0)mm],入院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85.5%比66.7%)和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56.6%比16.2%)的比例更高(均为P<0.05)。与HG-AS相比,左心室扩大与cLFLG-AS独立相关(OR=1.073,95%CI:1.035~1.112,P<0.001),而高血压(OR=1.871,95%CI:1.175~2.979,P=0.008)、较小的左心室(OR=0.945,95%CI:0.916~0.975,P<0.001)与NFLG-AS独立相关;与cLFLG-AS相比,较小的左心室与NFLG-AS独立相关(OR=0.869,95%CI:0.814~0.927,P<0.001)。NFLG-AS患者TAVR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HG-AS(HR=3.163,95%CI:1.204~8.314,P=0.019)。结论在TAVR患者中,左心室扩大在cLFLG-AS患者中更显著;与常见的HG-AS患者相比,NFLG-AS患者的预后则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高压差 低流量低压差 正常流量低压差 1年全因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血压升高影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生物瓣钙化及衰败机制
7
作者 绳文静 朱齐丰 +2 位作者 戴晗怡 周道 刘先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方法,并在中、低危患者中取得了与传统手术相当的疗效。然而,TAVR所用生物瓣使用寿命有限,术后可能发生钙化、撕裂或感染等生物瓣衰败并发症,后者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方法,并在中、低危患者中取得了与传统手术相当的疗效。然而,TAVR所用生物瓣使用寿命有限,术后可能发生钙化、撕裂或感染等生物瓣衰败并发症,后者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动脉血压升高是主动脉瓣钙化和生物瓣衰败的重要因素。高血压通过增加瓣膜机械应力、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可能加速钙化进程并加重生物瓣衰败。此外,动脉血压升高还与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和瓣周漏等并发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瓣膜耐久性。本文探讨了动脉血压升高影响TAVR后生物瓣钙化及衰败的机制,强调控制血压、优化术前评估和选择合适瓣膜类型在减少生物瓣衰败中的重要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瓣钙化 生物瓣衰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动脉血压升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应用抗栓塞脑保护装置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张岚 刘新民 +5 位作者 席子惟 苑飞 姚晶 姜正明 闫云峰 宋光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1-548,共8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使用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接受TAVR治疗并行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置入80例患者... 目的:观察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使用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接受TAVR治疗并行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置入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72(68,76)岁,其中男性52例(65.0%),女性28例(35.0%);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62例(77.5%),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18例(22.5%);Ⅰ型主动脉弓患者34例(42.5%),Ⅱ型主动脉弓患者24例(30.0%),Ⅲ型主动脉弓患者12例(15.0%),牛型主动脉弓10例(12.5%)。主要观察终点为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置入是否成功以及院内和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症状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保护装置入路血管并发症。结果:80例患者使用自膨式瓣膜68例(85.0%),球扩式瓣膜12例(15.0%)。成功完成TAVR并置入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79例(98.8%),74例患者(92.5%)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的过滤器中捕获肉眼可见的物质。牛型主动脉弓患者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置入操作时间稍长,但不同类型主动脉弓患者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置入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和术后30 d内,除发生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未发生全因死亡、症状性脑卒中及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入路血管并发症。结论:TAVR使用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在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弓患者中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脑卒中 Sentinel抗栓塞脑保护装置 牛型主动脉 安全性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单联抗血小板和双联抗血小板疗效比较
9
作者 马伊珊 李柳 +3 位作者 王宇 周洁 王乐 杨志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6-630,637,共6页
目的比较单联抗血小板治疗(SAPT)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无长期抗凝指征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出血及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90例TAVR后无抗凝指征患者随机分为SAPT组(46例,阿司匹林100 mg/d)和DAPT组(44例,阿司匹林100 ... 目的比较单联抗血小板治疗(SAPT)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无长期抗凝指征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出血及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90例TAVR后无抗凝指征患者随机分为SAPT组(46例,阿司匹林100 mg/d)和DAPT组(44例,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3个月后转为阿司匹林单药)。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记录出血及缺血事件。结果SAPT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MARAA、MARADP,以及6月的MARAA均显著高于DAPT组(P<0.05);术后12个月SAPT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DAPT组(13.0%vs.31.8%,P=0.043)。2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5.2%vs.11.4%,P=0.759)。结论对于无抗凝指征的TAVR患者,与DAPT相比,SAPT可显著降低1年出血风险,且不增加缺血事件发生率。TAVR后采用SAPT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冠状动脉阻塞风险及保护策略
10
作者 彭彦人 聂如琼 张海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线选择。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阻塞是TAVR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冠脉阻塞一旦发生,患者病死率超过30%。冠脉阻塞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直接阻塞和间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线选择。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阻塞是TAVR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冠脉阻塞一旦发生,患者病死率超过30%。冠脉阻塞根据发生时间可分为急性和迟发性,根据发生机制可分为直接阻塞和间接阻塞。预测冠脉阻塞的风险因素包括Valsalva窦内径过小、自身瓣叶过长、冠脉高度过低、窦管结合部高度及直径过小等。术前通过CT精确评估这些解剖参数,对于选择合适的瓣膜类型、型号和植入深度至关重要。预防冠脉阻塞的技术策略包括术中介入治疗(如“烟囱”支架技术)、瓣叶修剪(如BASILICA技术)以及对合缘对齐和冠脉对齐等方法。这些技术在降低冠脉阻塞发生率及相关病死率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本文回顾了冠脉阻塞的流行病学、分类及发生机制,同时重点探讨高危患者的识别、预防及治疗措施,旨在为TAVR中冠脉阻塞防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冠状动脉阻塞 烟囱支架技术 BASILICA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单纯自体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疗效观察
11
作者 陈鉴涛 张怡 +4 位作者 冯康倪 黄穗青 萧寒日 梁孟亚 吴钟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9-540,共12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不适合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重度单纯自体主动脉瓣反流(PNAR)患者的早期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5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接受TAVR治疗的48... 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不适合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重度单纯自体主动脉瓣反流(PNAR)患者的早期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5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接受TAVR治疗的48例PNAR患者的资料,比较经股动脉入路(TF-TAVR组,25例)和经心尖入路(TA-TAVR组,23例)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结局。通过分析患者的基线特征、全因死亡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指标,评估不同入路TAVR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与TA-TAVR组比较,TF-TAVR组在主动脉瓣基底环周长和直径,左心室流出道周长和直径,左冠状窦、右冠状窦以及无冠状窦的直径、窦管结合部(STJ)直径等方面均较小,STJ距主动脉瓣基底环平面较近,瓣环角度较小(均P<0.05),且人工瓣膜植入深度更靠近主动脉瓣基底环平面(P<0.01)。两组患者TAVR整体技术成功率为91.67%,设备成功率为83.33%。TAVR后,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有改善(均P<0.05),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仅TA-TAVR组有显著变化(P<0.05)。在主要结局方面,住院期间患者死亡率为4.17%(2例);随访到术后60、90 d均无新增死亡病例;随访到术后90~180 d患者TF-TAVR组新增心源性猝死1例,TA-TAVR组新增因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随访到术后180 d~1年患者仅TF-TAVR组新增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死亡1例。随访到术后1年,两组患者累计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传导阻滞事件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TAVR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访到术后1年期间均未发生任何传导阻滞事件,而TF-TAVR组患者在住院期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和新植入永久起搏器发生率分别为12.00%、4.00%和12.00%。结论:TAVR在治疗不适合SAVR的重度PNAR患者中具有较高可行性,且TF-TAVR和TA-TAVR术后早期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主动脉瓣反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经股动脉 经心尖 疗效 安全性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发生结构性瓣膜退化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晏梦云 赵振刚 陈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0,共8页
结构性瓣膜退化(SVD)是人工心脏瓣膜的自身组件发生内在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瓣膜纤维化、钙化、磨损、撕裂、松弛以及支架断裂或变形等,最终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反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出现SVD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机械应力... 结构性瓣膜退化(SVD)是人工心脏瓣膜的自身组件发生内在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瓣膜纤维化、钙化、磨损、撕裂、松弛以及支架断裂或变形等,最终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反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出现SVD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机械应力、免疫反应及钙磷代谢异常有关。TAVR后SVD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心血管基础疾病及其合并症)、瓣膜因素(如材料、处理方式、类型)和手术因素(如瓣膜损伤、支架扩张不良、支架释放形态不规则)。临床上影像学评估TAVR后SVD时,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心脏磁共振成像各有优势,评估目的也有不同。主要应对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再次TAVR、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及SURPLUS术。再次TAVR因其微创性成为常用方法,但仍需进一步明确患者适应证和优化手术策略;SAVR适用于年轻、低风险患者;SURPLUS术则结合了SAVR和TAVR的优点,适用于再次TAVR不可行或有禁忌证,同时SAVR风险过高者。本文就SVD在TAVR治疗背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生物瓣耐久性研究和临床干预SV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生物瓣 结构性瓣膜退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分析技术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房功能早期改变
13
作者 谢圆圆 李子卓 +5 位作者 李冬梅 毛鑫乐 胡文涵 李曦 孟庆国 邓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3-647,共5页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分析(4D Auto LAQ)技术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TAVR的43例患者,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后3月行心脏超声检...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心房定量分析(4D Auto LAQ)技术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TAVR的43例患者,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后3月行心脏超声检查。常规测量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应用4D Auto LAQ技术测量四维左心房容积及应变参数,分析TAVR患者手术前后各参数差异。结果:术后3月,TAVR患者主动脉瓣峰值血流速度(AV)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左心房排空容积指数(LAEVI)、左心房被动排血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排血容积指数(LAVIp)、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排血分数(LApEF)较术前增大(P<0.05),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LAVpreA)、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A)、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LAVa)、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指数(LAVIa)较术前减小(P<0.05),左心房应变参数均较术前改善(P<0.05),而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向血流频谱(E峰)、左心房排空容积(LAEV)、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4D Auto LAQ技术可有效评估TAVR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左心房容积和功能改善情况,有望为评价TAVR疗效提供可靠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漏诊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一例
14
作者 田佳 苏利芳 +2 位作者 刘畅畅 周庆 汪雁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4-1105,共2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患者中已经广泛应用。然而,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常与老年退行性变化或瓣膜病相重叠,极易掩盖潜在的系统性疾病如心肌淀粉...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患者中已经广泛应用。然而,此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常与老年退行性变化或瓣膜病相重叠,极易掩盖潜在的系统性疾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cardiac amyloidosis, CA)。本病例报道1例TAVR术后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而漏诊的CA,旨在提示临床医师重视术后非特异性症状的深入评估,以期提高早期识别率。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7岁,既往高血压病史8年,近1年出现不明原因低血压,已停用降压药物。因间断胸闷、气短1年于2023年6月23日第1次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漏诊 心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超声心动图随访研究
15
作者 李萌萌 纪淑姣 袁义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30-634,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用于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4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PCI联合TAVR手术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用于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4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PCI联合TAVR手术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56.5%),女30例(43.5%),平均年龄(71.8±6.0)岁。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住院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术前及随访期间(术后1 d、1月、3月、6月、12月)主动脉瓣峰值流速(Vmax)、跨主动脉瓣平均压差(PGmean)、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PCI联合TAVR手术,无中途转外科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患者术中发生中度瓣周漏,成功置入第二瓣膜(瓣中瓣),1例患者术后发生中度瓣周漏,所有患者均无重度瓣周漏、瓣膜移位。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股动静脉瘘1例,无严重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治疗后恢复;2例患者术后新发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1月发生出血性脑卒中死亡;5例患者因肺炎住院治疗,其中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6月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自行恢复;2例患者因瓣架下移发生中重度瓣周漏,成功置入第二瓣膜(瓣中瓣);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对比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Vmax、PGmean、LVEDD、LVEF术后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Vmax和PGmean在术后1 d即显著下降(P<0.05),而LVEDD在术后1月时开始显著下降(P<0.05),LVEF在术后3月开始显著升高(P<0.05)。结论:PCI联合TAVR手术治疗合并CHD的AS患者安全有效,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治疗及随访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冠心病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相关脑卒中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越 杨人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共8页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临床推广和普及,TAVR相关脑血管事件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这类不良事件明显降低神经认知功能、增加患者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目前,由于TAVR相关脑卒中诊断标准的不一致性导致其发生...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临床推广和普及,TAVR相关脑血管事件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这类不良事件明显降低神经认知功能、增加患者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目前,由于TAVR相关脑卒中诊断标准的不一致性导致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脑卒中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急性(24 h及以内)、亚急性(24 h~30 d)、早期(31 d~1年)和晚期(超过1年),不同时期脑卒中的发生机制有所不同。影响TAVR相关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因素(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成形术、经导管心脏瓣膜类型、手术入路)和非手术因素(瓣膜钙化负荷、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亚临床瓣叶血栓形成、术后新发心房颤动)。TAVR后监测、抗栓治疗及脑栓塞保护装置的应用对预防脑卒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TAVR相关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以期为其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脑血管事件 脑卒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心功能下降患者行左束支起搏一例
17
作者 李兴红 蒋巨波 +1 位作者 苏圣桉 周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一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高龄患者,外科换瓣风险高,经术前详细评估后,成功经心尖路径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导致左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不佳,于术后4.5个月行... 一例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高龄患者,外科换瓣风险高,经术前详细评估后,成功经心尖路径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导致左心功能下降,心力衰竭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后心功能改善不佳,于术后4.5个月行左束支起搏心功能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不全 左束支起搏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段维程 李华 +4 位作者 李亚雄 张雅永 马啸 江宇 韩燊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69,共7页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并确诊为BAV狭窄行手术治疗的104... 目的评价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早期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昆明市延安医院收治并确诊为BAV狭窄行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其中男性55例(52.9%)。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AVR组(47例)和SAVR组(5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住院资料、术前和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以及术后转归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SAVR组比较,TAVR组患者的中位年龄较大[69.0(63.0,72.0)岁比63.0(61.0,66.0)岁,P<0.001],两组的男性比例、体质指数、体表面积、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基础疾病及合并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患者的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峰值流速和峰值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的峰值流速和峰值压差均降低,SAVR组术后的LVEDD和LVEDV均降低;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的LVEDD和LVEDV均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和术后输血比例均减少,而术后瓣周漏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重症监护室时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植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肌梗死、卒中、永久起搏器植入、血管并发症、NYHA心功能分级和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与SAVR组(50例)比较,TAVR组(44例)的瓣周漏和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仍较高;与术后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LVEF均显著提高(均为P<0.05)。结论TAVR与SAVR治疗BAV狭窄患者有着同样的疗效,TAVR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天数短等优势,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一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广智 王首正 潘湘斌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0-292,共3页
本文报道了1例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的病例。患者8年前行外科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此次因生物瓣狭窄接受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瓣中瓣置换治疗。本例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瓣中瓣置... 本文报道了1例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的病例。患者8年前行外科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此次因生物瓣狭窄接受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瓣中瓣置换治疗。本例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瓣中瓣置换技术的成功应用,为生物瓣衰败术后再次瓣膜置换提供了新的微创治疗手段,展示了超声心动图引导介入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瓣中瓣置换技术中的可行性。同时本文还报道探讨了该介入技术在瓣膜定位、减少并发症风险及改善预后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超声心动图引导 生物瓣衰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成角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左心室结构逆重构的影响
20
作者 王英杰 宁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后左心室结构功能重构与主动脉成角(aortic angle,A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T... 目的探讨严重主动脉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后左心室结构功能重构与主动脉成角(aortic angle,A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TAVR患者53例,根据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评估AA分为治疗1组(AA<50°)21例和治疗2组(AA≥50°)32例。收集2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超声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相对室壁厚度(relative wall thickness,RWT)、左心室质量(left vntricularmass,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收缩期峰值径线应力(left ventricular peak systolic meridional wall stress,Pσm)等,分析术后1、6个月左心室结构逆转的程度。结果治疗1组术前RWT明显高于治疗2组,AA明显低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术后1、6个月LVMI、Pσm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1组术后1个月平均跨瓣压差明显低于治疗2组,术后6个月RWT明显高于治疗2组,平均跨瓣压差、LVEDD、LVM、LVMI、Pσm明显低于治疗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reenhouse-Geisser校正显示,时间对LVMI(F=37.937,P=0.001)及Pσm(F=40.169,P=0.001)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时间与分组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4.154,P=0.027;F=4.771,P=0.015)。RWT时间主效应和时间与分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F=0.490,P=0.579;F=1.563,P=0.218)。结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TAVR后,术后仅1个月左心室结构即表现出明显的逆重构变化,术后6个月这种变化较术前更为显著。此外,AA与术后左心室结构逆重构的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心室重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