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OEC护理模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卫华 张申伟 +2 位作者 秦延平 陈福坤 陈亚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分析G+OEC护理模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20例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G+OEC护理模式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20例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G+OEC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以及SCL-90量表、BAI量表以及HAMD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观察组患者的SCL-90量表、BAI量表以及HAMD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0 d内,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OEC护理模式能够缓解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治疗患者的负面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EC护理 经导管主动脉瓣生物瓣膜置换术 情绪状态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血压升高影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生物瓣钙化及衰败机制
2
作者 绳文静 朱齐丰 +2 位作者 戴晗怡 周道 刘先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方法,并在中、低危患者中取得了与传统手术相当的疗效。然而,TAVR所用生物瓣使用寿命有限,术后可能发生钙化、撕裂或感染等生物瓣衰败并发症,后者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标准方法,并在中、低危患者中取得了与传统手术相当的疗效。然而,TAVR所用生物瓣使用寿命有限,术后可能发生钙化、撕裂或感染等生物瓣衰败并发症,后者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动脉血压升高是主动脉瓣钙化和生物瓣衰败的重要因素。高血压通过增加瓣膜机械应力、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可能加速钙化进程并加重生物瓣衰败。此外,动脉血压升高还与人工瓣膜-患者不匹配和瓣周漏等并发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瓣膜耐久性。本文探讨了动脉血压升高影响TAVR后生物瓣钙化及衰败的机制,强调控制血压、优化术前评估和选择合适瓣膜类型在减少生物瓣衰败中的重要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瓣钙化 生物瓣衰败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动脉血压升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发生结构性瓣膜退化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晏梦云 赵振刚 陈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0,共8页
结构性瓣膜退化(SVD)是人工心脏瓣膜的自身组件发生内在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瓣膜纤维化、钙化、磨损、撕裂、松弛以及支架断裂或变形等,最终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反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出现SVD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机械应力... 结构性瓣膜退化(SVD)是人工心脏瓣膜的自身组件发生内在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瓣膜纤维化、钙化、磨损、撕裂、松弛以及支架断裂或变形等,最终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反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出现SVD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机械应力、免疫反应及钙磷代谢异常有关。TAVR后SVD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心血管基础疾病及其合并症)、瓣膜因素(如材料、处理方式、类型)和手术因素(如瓣膜损伤、支架扩张不良、支架释放形态不规则)。临床上影像学评估TAVR后SVD时,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心脏磁共振成像各有优势,评估目的也有不同。主要应对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再次TAVR、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及SURPLUS术。再次TAVR因其微创性成为常用方法,但仍需进一步明确患者适应证和优化手术策略;SAVR适用于年轻、低风险患者;SURPLUS术则结合了SAVR和TAVR的优点,适用于再次TAVR不可行或有禁忌证,同时SAVR风险过高者。本文就SVD在TAVR治疗背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生物瓣耐久性研究和临床干预SVD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生物 结构性瓣膜退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瓣环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验
4
作者 李岳环 周佳卫 +6 位作者 罗天戈 陈章 李昊阳 沈经伦 吴凯胜 王坚刚 张海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4期310-315,共6页
目的 总结本中心创新性应用J-Valve支架加宽和(或)保险绳技术对超大瓣环径患者成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的经验。方法 纳入2018年4月至2023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因主动脉瓣环径>29 mm,... 目的 总结本中心创新性应用J-Valve支架加宽和(或)保险绳技术对超大瓣环径患者成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的经验。方法 纳入2018年4月至2023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与房颤外科中心因主动脉瓣环径>29 mm,心脏直视手术高风险或禁忌,最终行TAVR手术的患者。结果 19例患者因瓣环径>29 mm采用了支架加宽和或保险绳技术的改良TAVR,平均年龄(65.4±10.9)岁。中位胸外科协会(STS)评分和欧洲心血管手术风险评分(EuroSCORE)Ⅱ预测的病死率分别为12.4(7.8~17.3)%和(23.3±3.7)%。主动脉瓣环径及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分别为(30.5±1.4)mm和(33.7±5.4)mm。合并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6.1±13.0)%。左心室显著扩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7.8±10.5)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54.1±13.0)mm。所有患者均使用J-Valve系统并使用经心尖入路。手术成功率为94.7%。中位随访时间和最长随访时间分别为12(4,41)个月和60个月。5例患者随访期间死亡,全因死亡率为29.4%。结论 使用J-Valve系统结合支架加宽和或保险绳技术行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大瓣环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功能不全 大瓣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效果比较
5
作者 蔡超 杨少峰 +2 位作者 刁文杰 刘戈 施超 《山东医药》 2025年第4期59-62,共4页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0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重度AS患者41例,按照施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AVR组(15例)和SAVR...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10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重度AS患者41例,按照施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AVR组(15例)和SAVR组(26例),TAVR组采用TAVR治疗,SAVR组采用SAV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ICU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TAVR组术后LVEDD、LVEF和SAVR组术后LVEDD均减小(P均<0.05);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LVEDD减小(P<0.05)。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第1天引流量少(P<0.05);与SAVR组比较,TAVR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短,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TAVR组术后瓣周漏2例(13.33%),SAVR组术后瓣周漏1例(3.85%)、切口感染2例(7.69%)、二次手术止血1例(3.85%),两组比较,P>0.05。结论TAVR、SAVR治疗重度AS效果较好,均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但TAVR较SAVR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创伤小及手术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脏导管微创技术 开胸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医大二院杨滨教授团队应用VitaFlow Liberty■经导管主脉瓣膜完成体外膜肺氧合辅助高危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6
作者 王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团队凭借高超的介入技术和精准的术前评估,成功应用VitaFlow Liberty■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为一例高龄、高外科手术风险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该例患者年龄较大,瓣膜重度钙化,术中发...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团队凭借高超的介入技术和精准的术前评估,成功应用VitaFlow Liberty■经导管主动脉瓣膜,为一例高龄、高外科手术风险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该例患者年龄较大,瓣膜重度钙化,术中发生循环崩溃及心力衰竭的风险较大。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实现术中安全和术后获益,杨滨教授团队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装置预置入,以确保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选择具有可回收输送系统的VitaFlow Liberty■经导管主动脉瓣以获取更佳介入治疗效果,最终在影像技术指导下,顺利实现了人工瓣膜精准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体外膜肺氧合 人工瓣膜 VITA 外科手术 LIBERTY 辅助装置 影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61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辉 张华 +4 位作者 赵建明 马伸 张瑞成 朱汝军 袁义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中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本中心行TAVR治疗的6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 目的分析单中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本中心行TAVR治疗的6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超声心动图、死亡率等,并观察随访期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结果全组患者均使用自膨胀式瓣膜,均经股动脉途径。患者平均年龄(76.1±2.7)岁,其中男性38例,胸外科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平均分数(9.7±5.6)。60例患者应用一个瓣膜,1例患者采用"瓣中瓣"技术应用第2个瓣膜。术中无患者死亡,无中转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ery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术中预扩张球囊平均大小(19.5±2.2)mm,瓣膜置入平均深度为瓣环下(4.2±3.1)mm;术后轻中度瓣周漏2例,中度瓣膜反流1例,卒中1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2例,术后早期因卒中死亡1例;超声心动图显示术前、术后平均主动脉瓣跨瓣压(mean pressure gradient,MPG)分别为(68.7±20.3)mmHg和(8.1±3.6)mmHg(P<0.05),术前、术后瓣口流速分别为(4.8±0.4)m/s和(1.2±0.3)m/s(P<0.05)。随访3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无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TAVR对我国重度AS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操作流程的优化,对危险因素的干预,TAVR将会是中高风险AS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介入治疗 自膨胀式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自膨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严重传导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孙泽瑜 单冬凯 +4 位作者 王晶 蒋博 辛然 陈韵岱 刘长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591-597,共7页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自膨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严重传导损伤的相关因素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至2022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应用国产自膨式主动脉瓣膜行TAVR患者。根据术后结果分... 目的分析应用国产自膨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严重传导损伤的相关因素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至2022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应用国产自膨式主动脉瓣膜行TAVR患者。根据术后结果分为正常组和传导损伤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预测效能并评估效能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U检验及χ^(2)检验。结果纳入患者84例,其中正常组60例,传导损伤组24例。2组间左室流出道(LVOT)面积、LVOT面积/瓣环面积、室间隔膜部长度、室间隔膜部长度和植入深度的差值(ΔMSI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OT面积/瓣环面积(OR=0.874,95%CI 0.797~0.959,P=0.004)、ΔMSID(OR=0.660,95%CI 0.515~0.846,P=0.001)是TAVR术后严重传导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示LVOT面积/瓣环面积、ΔMSI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2、0.768,二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DeLong检验显示单因素与二者联合指标的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VOT面积/瓣环面积、ΔMSID是TAVR术后出现严重传导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预测术后新发传导损伤的发生,二者联合较单因素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左束支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植入 主动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自膨式介入主动脉瓣膜动物实验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本 王显悦 +4 位作者 陈翔 童光 李鑫 徐志云 张卫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自膨式介入主动脉瓣膜绵羊体内原位置换的可行性和早期效果。方法选用厚度0.1 mm的超微孔ePTFE材料制作成三叶自膨胀型介入主动脉瓣膜。采用雄性绵羊10只,体质量(23.4±1.8)kg。全身... 目的评价自主研制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自膨式介入主动脉瓣膜绵羊体内原位置换的可行性和早期效果。方法选用厚度0.1 mm的超微孔ePTFE材料制作成三叶自膨胀型介入主动脉瓣膜。采用雄性绵羊10只,体质量(23.4±1.8)kg。全身麻醉,左侧开胸,经心尖入路行经导管主动脉瓣原位置换术。术后通过心血管造影、经胸心脏超声对介入瓣膜功能进行早期评价。结果死亡3只,另外7只羊手术成功。术后即时心血管造影和心脏超声提示人工瓣膜位置满意,开闭良好,冠状动脉供血良好,无明显瓣周漏。3只羊无或仅有微量反流,4只羊少量反流,峰值跨瓣压差为(2.38±0.60)kPa[(17.9±4.5)mm Hg]。术后随访4周无死亡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心脏超声提示4只羊微量反流,3只羊少量反流;人工瓣膜峰值跨瓣压差平均(2.67±0.64)kPa[(20.1±4.8)mm Hg],与术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二尖瓣功能未受影响。结论超微孔ePTFE自膨式介入主动脉瓣绵羊体内原位置换安全可行,早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人工心脏瓣膜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聚四氟乙烯 自膨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主动脉瓣环患者应用小口径生物瓣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勇 宋来春 +5 位作者 刘雨杭 杨明远 刘文豪 吴竞成 肖红艳 陶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988-99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行小口径(≤21 mm)生物瓣置换和机械瓣置换的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物瓣置换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机械瓣置换的差异,探讨在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中应用小口径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 目的回顾性分析行小口径(≤21 mm)生物瓣置换和机械瓣置换的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物瓣置换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与机械瓣置换的差异,探讨在小主动脉瓣环的患者中应用小口径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治疗的147例小主动脉瓣环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其中机械瓣膜组74例,生物瓣膜组7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指征,均行小口径的瓣膜置换。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既往病史、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手术相关数据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1mm生物瓣与20mm机械瓣比较,术后左心房内径[(36.4±7.0)mm比(37.2±10.2)mm,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5.7±5.0)mm比(44.4±7.0)mm,P>0.05]未见统计学差异,生物瓣术后射血分数优于机械瓣[(61.1±7.0)%比(57.4±10.4)%,P=0.034],生物瓣术后主动脉跨瓣压峰值差劣于机械瓣[(25.8±7.5)mmHg比(21.3±6.5)mmHg,P=0.002],但两者的压差降低率无明显差异(P=0.617)。19mm生物瓣与18mm机械瓣比较,术后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61.2±8.0)%比(60.1±5.1)%,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差异[(47.3±4.9)mm比(47.5±3.1)mm,P>0.05],主动脉跨瓣压峰值差无明显差异[(26.9±7.0)mmHg比(26.1±5.9)mmHg,P>0.05],且两者压差降低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生物瓣左心房内径优于机械瓣[(34.8±8.8)mm比(37.2±12.4)mm,P<0.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脑栓塞或脑出血等脑部并发症,随访过程中也未出现瓣膜功能障碍或卡瓣的情况。结论在小主动脉瓣环患者中用小口径的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其可获得的临床疗效不劣于机械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主动脉瓣置换术 生物瓣膜 机械瓣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张璇 查林涛 +3 位作者 梁诚 左权 葛涛 汤圣兴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新一代自膨胀瓣膜对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9月于弋矶山医院心脏中心因重度PAR而行TAVR的68名连续性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纳... 目的:探讨应用新一代自膨胀瓣膜对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9月于弋矶山医院心脏中心因重度PAR而行TAVR的68名连续性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最终纳入58例,根据术后是否新发传导阻滞,分为传导阻滞组(23例)和非传导阻滞组(3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结果:传导阻滞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瓣膜植入深度更深、主动脉根部角度更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根部角度更大(OR=1.166,95%CI:1.029~1.321,P=0.016)及瓣膜植入深度更深(OR=1.504,95%CI:1.055~2.144,P=0.024)为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显示主动脉根部角度及瓣膜植入深度均与PAR患者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独立相关,提示术者术前应充分结合主动脉根部角度制定手术方案,评估最佳的术中瓣膜植入深度,尽量减少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反流 传导阻滞 主动脉根部角度 瓣膜植入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12
作者 刘邕波 《华夏医学》 CAS 1996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ArtificialCardiacValveReplacementforChildren¥//刘邕波综述况竹生审校(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心胸外科桂林市541002)儿童人工瓣膜置换术由于其手术死亡率... 儿童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ArtificialCardiacValveReplacementforChildren¥//刘邕波综述况竹生审校(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心胸外科桂林市541002)儿童人工瓣膜置换术由于其手术死亡率高,远期疗效差,决策实属不易,常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人工心脏 儿童 置换术 生物 机械瓣 心功能 胸部外科 人工瓣膜置换 主动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瓣中瓣和环中瓣手术在再次瓣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云涛 刘欢 +2 位作者 杨晔 王文硕 魏来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302-306,共5页
外科生物瓣置换和瓣膜成形术受到越来越多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由于生物瓣耐久性有限以及瓣膜成形术后复发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许多瓣膜再次手术的临床需求.目前这类患者的金标准治疗是再次开胸瓣膜置换术,但伴随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外科生物瓣置换和瓣膜成形术受到越来越多医师和患者的青睐,但由于生物瓣耐久性有限以及瓣膜成形术后复发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许多瓣膜再次手术的临床需求.目前这类患者的金标准治疗是再次开胸瓣膜置换术,但伴随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随着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介入技术实施瓣中瓣和环中瓣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虽然目前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冠状动脉阻塞、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未知的耐久性等,但是当外科生物瓣衰败或瓣膜成形术后需要再手术时,尤其是高风险的患者,经导管瓣中瓣和环中瓣手术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生物瓣衰败 再次瓣膜手术 瓣中瓣术 环中瓣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换“心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团队成功完成省内首例外科生物瓣衰败后的瓣中瓣TAVR
14
作者 王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团队在医院多学科的共同协助配合下,成功完成1例外科生物瓣衰败后通过介入治疗再次植入瓣中瓣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在山西省内尚属首例,标志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团队在医院多学科的共同协助配合下,成功完成1例外科生物瓣衰败后通过介入治疗再次植入瓣中瓣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在山西省内尚属首例,标志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TAVR领域向更高水准、更深层次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生物瓣衰败 瓣中瓣 协助配合 杨滨 介入治疗 结构性心脏病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换“心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团队成功完成省内首例外科生物瓣衰败后的瓣中瓣TAVR
15
作者 王红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团队在医院多学科的共同协助配合下,成功完成1例外科生物瓣衰败后通过介入治疗再次植入瓣中瓣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在山西省内尚属首例,标志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 近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团队在医院多学科的共同协助配合下,成功完成1例外科生物瓣衰败后通过介入治疗再次植入瓣中瓣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在山西省内尚属首例,标志着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TAVR领域向更高水准、更深层次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生物瓣衰败 瓣中瓣 协助配合 杨滨 介入治疗 结构性心脏病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彬 陈海生 +5 位作者 叶东挺 张春曦 张雄 吴丽映 崔亚玲 朱大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9期837-840,共4页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的方式及经验.方法 总结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89例65岁以上的行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正中切口行手术治疗,3例单纯主动脉病变患者通过胸骨上正中小切...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的方式及经验.方法 总结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89例65岁以上的行瓣膜手术治疗的患者,85例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正中切口行手术治疗,3例单纯主动脉病变患者通过胸骨上正中小切口手术治疗,1例患者在DSA下行TAVI术.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34.48±43.08) min,阻断时间(817.9±34.7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7.26±7.28)min,术后监护时间(54.12±19.96)min,术后住院(10.2±4.8)d.围手术期死亡1例(1.1%).结论 加强手术技术及脏器保护,能减少高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及促进恢复.微创技术等新的技术能更好地处理高龄瓣膜病患者的病变,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瓣膜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小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进取谱华章——我国瓣膜性心脏病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被引量:8
17
作者 陆方林 孙寒松 +11 位作者 徐学增 陶凉 欧阳小康 孙广龙 张海波 刘盛 乔帆 郑宝石 张新来 姜胜利 曹景颖 屈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961-965,共5页
瓣膜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心脏病专家们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不断追赶瓣膜性心脏病治疗的最前沿,逐步完成追赶、成长、超越、引领的过程。本文对我国瓣膜性心脏... 瓣膜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脏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心脏病专家们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不断追赶瓣膜性心脏病治疗的最前沿,逐步完成追赶、成长、超越、引领的过程。本文对我国瓣膜性心脏病事业的发展与成就进行回顾,旨在鼓舞当代医疗人员继续伟大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心脏瓣膜置换术 心脏瓣膜成形术 微创心脏手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主动脉瓣成形术 二尖瓣介入治疗 三尖瓣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