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5
1
作者 谭明生 移平 +5 位作者 王文军 谭远超 张恩中 韦宏宇 杨峰 蒋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寰枢椎脱位并有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 目的:探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寰枢椎脱位并有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经口腔前路松解,一期后路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融合。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42例8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36例获3 ̄42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患者均在3 ̄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4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1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5例好转。结论: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后弓 侧块 螺钉固定 弓根 寰枢脱位 经寰椎“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手术中椎弓根螺钉损伤主动脉的解剖基础与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若兰 陈圣烨 +4 位作者 施昱含 金雯婧 陆佳诚 潘翔翔 黄崇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78-988,共11页
脊柱侧凸是脊柱的三维畸形[1],常以冠状面畸形(侧凸)为主,同时可伴随矢状面前后弯曲和轴面椎体旋转等变化[2]。其主要诊断标准是脊柱全长X线片冠状面侧凸Cobb角>10°[1]。脊柱侧凸往往导致患者胸部畸形,严重者可影响患者心肺功能... 脊柱侧凸是脊柱的三维畸形[1],常以冠状面畸形(侧凸)为主,同时可伴随矢状面前后弯曲和轴面椎体旋转等变化[2]。其主要诊断标准是脊柱全长X线片冠状面侧凸Cobb角>10°[1]。脊柱侧凸往往导致患者胸部畸形,严重者可影响患者心肺功能[3~5],并导致疼痛、心理问题等[6、7]。严重的脊柱侧凸(Cobb角>45°)主要通过手术治疗[8]。与传统的钩状器械相比,椎弓根螺钉具有三柱固定的优点,同时具有更高的抗拔出强度和更好的旋转控制力,对侧凸的矫形能力更强[9、10],已成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的主要治疗方法[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脊柱侧凸 解剖基础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柏霈 邱龙恒 +5 位作者 娄振凯 何恒涛 黄靖 肖瑜 郭宸源 王兵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0-398,407,共10页
目的:比较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技术(anterolateral screw fixation,AF)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B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 目的:比较侧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联合前外侧螺钉固定技术(anterolateral screw fixation,AF)或后路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bilater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BPS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疗效及影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LLIF-AF或LLIF-BPSF治疗的100例单节段LDD患者,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AF组和BPSF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的腰部及腿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参数如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手术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椎间隙下沉及融合器不融合的危险因素。结果:A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优于BPSF组[125.0±26.6min vs 221.6±52.2min,25.0mL(20.0~50.0mL)vs 100.0mL(90.0~150.0mL),12.5±4.8d vs 14.9±4.6d],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腿痛VAS评分和ODI方面,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相较于本组术前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DH、FH和CSA参数方面,同组术后7d和术后6个月相较于本组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前、术后7d及术后6个月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AF组出现椎间隙下沉的患者有12例,BPSF组出现椎间隙下沉的患者有9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F组和BPSF组患者术后6个月椎间隙出现下沉和未出现患者间的BMI、Q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融合器出现未融合和融合患者间的QC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BMI≥28kg/m^(2)和QCT<80mg/cm^(3)均是AF组椎间隙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是BPSF组椎间隙下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QCT<80mg/cm^(3)在AF组、BPSF组中均为融合器发生不融合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LIF联合AF或BPSF均是治疗LDD的可靠方法,对BMI≥28kg/m^(2)的大体重患者或QCT<80mg/cm^(3)的骨密度下降患者,BPSF内固定能够为脊柱提供更强的机械稳定性,可以降低术后椎间隙下沉或融合器未融合情况的发生率;反之,AF内固定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少,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腰体间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弓根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与术后神经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万文 陈炜城 +7 位作者 陈伟文 张宁 杜浏学 陈江伟 周荣平 刘志礼 黄山虎 刘家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3220-3227,共8页
目的分析腰椎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与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手术节段、术后... 目的分析腰椎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位置不佳与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手术节段、术后即刻有无神经并发症及其类型。根据患者术后腰椎CT评估螺钉位置及穿透分区和分级,分析不同椎弓根螺钉穿透分型与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84例患者,其中男80例,女104例。年龄(60.1±14.2)岁。35例患者术后即刻因椎弓根螺钉穿透产生了新的神经症状。椎弓根内侧象限和下方象限螺钉穿透导致术后神经症状发生率高于椎弓根上方和外侧象限螺钉穿透。从L1~L5节段,椎弓根内侧象限螺钉穿透致术后神经症状产生的风险逐渐增加。L4和L5节段的椎弓根内侧象限螺钉穿透距离≥2 mm时,患者术后神经症状产生的风险增加;L1~L3节段的椎弓根内侧象限螺钉穿透距离>4 mm时,患者术后神经症状产生的风险增加。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象限的距离与术后患者产生神经症状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椎弓根的外侧和上方象限可被视为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安全区域。对于L1~L3节段,螺钉穿透深度不应超过4 mm;而对于L4~L5节段,其安全阈值应严格控制于2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神经症状 螺钉位置不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朱括昀 朱悦 +6 位作者 丛琳 刘欣春 朱海涛 袁伟 裴磊 温凯程 王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9,共7页
目的:比较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开放置钉手术与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手术的切口暴露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性,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3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3例患者... 目的:比较应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开放置钉手术与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手术的切口暴露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性,探讨该技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8月~2023年12月行机器人辅助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53例患者,其中21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常规机器人辅助开放置钉技术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收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暴露时间、出血量、置针及置钉准确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将观察组患者按照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平均分为A、B、C三组,每组7例,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机器人手术时间、置针及置钉准确率、并发症,采用ln曲线回归分析法分析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的趋势。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65.5±108.8min,对照组为309.2±154.9min,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暴露时间为189.0±94.7min,对照组手术开始时切口即暴露,切口暴露时间与手术时间相同(309.2±154.9min),观察组切口暴露时间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置针准确率为94.2%,对照组置针准确率为95.0%,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置钉准确率均为100%;术中出血量(对照组343.8±207.0mL vs观察组480.6±392.0mL)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组、B组、C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50.9±92.8min、263.7±116.2min、181.9±25.8min,机器人手术时间分别为90.1±25.1min、73.9±12.1min、65.4±9.5min,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ln对数曲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加,总手术时间[y=-71.324ln(x)+419.603]、机器人手术时间[y=-15.757ln(x)+110.527]显著减少,在第8例达到相对稳定。A组、B组、C组的置针、置钉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技术减少了切口暴露时间,具有常规机器人辅助置针及置钉的高精准性;该技术总手术时间、机器人手术时间随着手术病例数的增加而减少,学习曲线很快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机器人 弓根螺钉 经皮穿刺技术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arm导航辅助下儿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精确性及安全性评估
6
作者 朱奕同 李松 +5 位作者 马彦宇 周杰 凌宸 邱勇 朱泽章 毛赛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85-792,799,共9页
目的:评估O-arm导航辅助下儿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O-arm导航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27例儿童患者,其中寰枢椎脱位7例,先天性颈胸椎脊柱畸形12例,神经纤维瘤病伴颈胸段萎... 目的:评估O-arm导航辅助下儿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O-arm导航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27例儿童患者,其中寰枢椎脱位7例,先天性颈胸椎脊柱畸形12例,神经纤维瘤病伴颈胸段萎缩性脊柱侧凸4例,Gorham′s病2例,颈椎肿瘤2例,年龄4~15岁(8.2±3.2岁),所有患者均接受O-arm导航辅助下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在颈椎CT椎弓根的最宽横断面上对每个节段的椎弓根宽度进行测量并将宽度<3.5mm的椎弓根定义为高风险椎弓根,术中O-arm导航辅助下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术后即刻行CT扫描评估CPS置入的精确性:0级,螺钉无破壁;1级,螺钉破壁<25%螺钉直径;2级,螺钉破壁25%~50%螺钉直径且侵犯内侧壁或下壁;3级,螺钉破壁25%~50%螺钉直径且侵犯外侧壁或上壁;4级,螺钉破壁>50%螺钉直径。收集分析不同节段CPS破壁的数量及等级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共置入109枚CPS,术前测得平均椎弓根直径3.49±0.58mm(C3-6),其中高风险螺钉36枚。置入的颈椎节段分布为C113枚(11.9%),C225枚(22.9%),C38枚(7.3%),C417枚(15.6%),C514枚(12.8%),C617枚(15.6%),C715枚(13.8%)。术后CT示100枚(91.7%)CPS位置良好(≤2级),5枚(4.6%)有3级破壁,4枚(3.7%)有4级破壁,未发现椎动脉或脊髓神经根损害等手术并发症。C4椎体受体位及导航偏移影响相对发生破壁可能性较大。4级破壁均因术前椎弓根极细(平均2.78mm),无明显神经并发症,故未二次手术调整或拆除。结论:O-arm导航辅助下行儿童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在不同的儿童颈椎疾病中具有较高的置钉精确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弓根螺钉 精确性 O-arm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腰5进钉点椎弓根螺钉置钉方法的临床研究(附手术视频)
7
作者 陈研松 徐寅阳 +3 位作者 伏佳驹 李青青 眭涛 曹晓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01-1306,1361,共7页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腰5进钉点,并通过与传统Magerl法置钉进行对比,验证其可行性与准确性,以改进腰5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需行腰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60例,分为新型进钉组(... 目的:提出一种新型腰5进钉点,并通过与传统Magerl法置钉进行对比,验证其可行性与准确性,以改进腰5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需行腰5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60例,分为新型进钉组(Novel组,30例)和传统Magerl法组(Magerl组,30例)。两组各置入60枚腰5椎弓根螺钉,采用Gertzbein和Robbins提出的分类法来评估置钉准确性。比较两组间置钉满意率、术中透视剂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有无神经根侵犯症状。结果:Novel组置钉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Magerl组80%(P=0.013)。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腰5进钉点可显著提高置钉精度,且未增加手术风险,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解剖标志 手术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腰椎椎弓根螺钉轴向抗拔出力的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谷世锋 李玉伟 +1 位作者 王海蛟 李修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3,共7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6种螺钉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结果,为内固定螺钉的优化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例无腰椎病变及手术史的男性腰椎CT数据,年龄68.0±4.9(60~75)岁,身高171.7±3.2(168~176...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6种螺钉强化技术在骨质疏松腰椎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结果,为内固定螺钉的优化和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例无腰椎病变及手术史的男性腰椎CT数据,年龄68.0±4.9(60~75)岁,身高171.7±3.2(168~176)cm,体重63.6±3.2(59~68)kg,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连续薄层扫描,获取DICOM格式影像。通过Mimics 21.0软件重建L3椎体三维模型,经Geomagic Wrap 2021完成曲面优化后,在Solid Works 2023中构建7种螺钉模型并进行装配。按强化方式将螺钉分为:A组(对照组,传统螺钉无加固)、B组(增大螺钉外径)、C组(减小螺距)、D组(减小皮质骨接触部分的螺距)、E组(骨水泥加固)、F组(穿透对侧皮质骨)、G组(皮质骨轨迹螺钉)。建立7种螺钉×7例椎体模型的49组有限元模型,参考既往研究文献数据完成材料赋值后,采用Ansys Workbench 2023静态结构分析模块,对所建立的7组有限元模型模拟轴向拔出实验,观察各组螺钉在1200N的轴向拉力下的拔出位移及破坏时产生的最大等效应力,并对所测指标进行不同螺钉组之间的对比分析。组间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G组螺钉的最大位移分别为:0.142±0.029mm、0.138±0.031mm、0.144±0.032mm、0.139±0.027mm、0.119±0.024mm、0.126±0.028mm、0.040±0.007mm,A~F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2,P=0.5489)。A组与G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264.0±7.6MPa、234.8±28.0MPa、245.5±17.5MPa、260.0±7.2MPa、279.7±14.3MPa、311.9±31.4MPa、432.6±87.5MPa。B组、C组与A组对比分别减小了1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组分别与A组对比分别增大了5.9%,18.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螺丝钉强化技术抗轴向拔出力效果明显不同,仅增大螺钉外径或减小全部螺距会减小螺钉的轴向拔出强度,减小皮质骨区域的螺距对螺钉把持力的增加没有明显正向作用,骨水泥加固、增加螺钉长度穿透对侧皮质骨和皮质骨轨迹螺钉均明显改善了螺钉的轴向抗拔出效果,其中皮质骨轨迹螺钉强化技术的加固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弓根螺钉 皮质骨轨迹螺钉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变径螺钉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在L4椎体中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9
作者 张陈伟 居来提·买提肉孜 +3 位作者 程旗圣 肖扬 陈琪豪 帕尔哈提·热西提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9-705,共7页
目的 对在L4椎体中采用新型变径螺钉的改良皮质骨轨迹(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MCBT)置钉技术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的传统椎弓根置钉技术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通过获... 目的 对在L4椎体中采用新型变径螺钉的改良皮质骨轨迹(modified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MCBT)置钉技术与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cement-augmented pedicle screw,CAPS)的传统椎弓根置钉技术的力学特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通过获取骨质疏松症病人CT扫描数据,建立完成L4椎体模型中CAPS与MCBT置钉。运用有限元方法,比较采用不同置钉技术在4种工况下(上、下、左、右方载荷)的稳定性、螺钉轴向抗拔出力与腰椎活动度。结果 MCBT组螺钉轴向抗拔出力比CAPS组提高25.3%(P<0.05)。相对于CAPS组,MCBT组螺钉载荷位移比在下、左、右工况下分别提升14.9%(P>0.05)、23.2%(P>0.05)、19.1%(P<0.05);MCBT组螺钉载荷位移比在上工况比CAPS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屈与后屈工况下,MCBT组腰椎活动度比CAPS组分别降低13.3%、2.5%;在左侧弯、右侧弯、轴向旋转工况,MCBT组腰椎活动度比CAPS组分别提升了69.1%、74.6%、118.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BT螺钉在轴向抗拔出力,以及下、左、右工况下椎体前屈稳定性略优于CAPS,在上、左侧弯、右侧弯、轴向旋转工况下稳定性略弱于CAPS。研究结果论证了MCBT螺钉相比CAPS有一定优势,为MCBT置钉技术在骨质疏松症临床应用提供了前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弓根螺钉 改良皮质骨轨迹螺钉 骨质疏松症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经皮单向椎弓根螺钉连接棒长度测量器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10
作者 王越 王珊 +6 位作者 李良生 郑晓鹏 黄泓翰 陈恒梅 陈世杰 陈建泉 王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疾病之一[1、2],在所有创伤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2]。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的发病率约占脊柱骨折的60%[1],目前,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 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 fractures)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疾病之一[1、2],在所有创伤患者中的发病率达到5%[2]。其中,胸腰椎(T11~L2)骨折的发病率约占脊柱骨折的60%[1],目前,采用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已经成为常用术式[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脊柱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创伤患者 脊柱创伤 无神经损伤 长度测量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对比
11
作者 梁利川 刘列华 +4 位作者 赵晨 罗磊 李培 高永健 周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2,共7页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7~69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机器人...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与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4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7~69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机器人辅助,分为机器人辅助引导的观察组的和传统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的对照组。观察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7~69岁(52.1±8.8岁);对照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7~69岁(50.9±13.2岁)。两组患者的病例数及男女比例、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行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记录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后3d的CT资料,根据Gertzbein-Robbins评分,评价置钉的优良率。记录术前及术后1d、3d、1个月的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测量术前及术后3d、1个月、6个月的Cobb角及椎体前缘相对高度,使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比术前及术后数据。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90.71±9.52min vs 117.62±16.63min,P<0.05)、术中出血量(67.14±18.75mL vs 139.52±28.01mL,P<0.05)和透视次数(9.14±2.27次vs 18.86±2.86次,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共置入150枚螺钉,其中136枚位置优良;观察组共置入126枚螺钉,其中124枚位置优良,观察组螺钉置入优良率更高(98.4%vs 90.7%,P<0.05)。两组术后1d(2.67±0.57分vs4.00±0.70分,P<0.05)、术后3d疼痛VAS评分(1.19±0.68分vs 1.95±0.59分,P<0.05)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个月VAS疼痛评分(0.76±0.43 vs 1.10±0.53,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3d、1个月及6个月的Cobb角(6.08°±1.49°vs 6.09°±1.05°;6.26°±1.46°vs 6.28°±1.14°;6.78°±1.38°vs 6.91°±1.31°)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90.14±1.56)%vs (90.06±1.69)%;(89.62±1.56)%vs (89.44±2.12)%;(88.87±1.72)%vs (88.92±1.88)%]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提高手术精确度、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透视次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机器人辅助 经皮复位内固定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中远期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玉伟 李修智 +3 位作者 王海蛟 潘传红 崔巍 严晓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2-818,共7页
目的:评价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水泥强化椎... 目的:评价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高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分为强化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时采用钉道骨水泥强化,22例)、对照组(椎弓根螺钉固定时未采用骨水泥强化,23例)。强化组男9例,女13例;年龄70~91岁,平均78.68±7.12岁;病程1.1~3.8年,平均2.39±0.71年。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年龄70~89岁,平均77.73±5.83岁,病程0.8~3.3年,平均2.38±0.67年。随访36~69个月,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善率。结果:强化组手术减压1~2个节段,固定融合6~9个节段,行SPO截骨14例、PSO截骨8例,手术时间221±32min,出血量939±113mL。对照组手术减压1~3个节段,固定融合6~8个节段,行SPO截骨16例、PSO截骨7例,手术时间209±36min,出血量979±111mL。强化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脑脊液漏,给予术中修补硬膜、严密缝合切口及术后头低脚高体位等处理。两组的减压节段(t=1.785,P=0.081)、融合节段(t=0.922,P=0.362)、手术时间(t=1.162,P=0.252)、出血量(t=1.193,P=0.239)及脑脊液渗漏并发症(χ^(2)=0.311,P=0.577)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无切口感染、骨水泥渗漏至椎管引起神经症状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螺钉松动率强化组0%(0/268),对照组18.6%(45/242),两组对比螺钉松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57,P=0.000);后凸畸形矫正率强化组(73.27±9.78)%、对照组(55.96±11.31)%。两组后凸矫形率对比有显著差异性(t=5.480,P=0.000);VAS改善率强化组(67.94±14.72)%、对照组(74.29±13.18)%,两组VAS改善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t=1.526,P=0.134);ODI改善率强化组(82.01±3.11)%、对照组(81.96±3.58)%,两组ODI功能评分改善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t=0.41,P=0.968)。结论:应用钉道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行减压截骨矫形长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能够有效降低椎弓根螺钉松动率、提高矫形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质疏松 后凸畸形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4
13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5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夏虹 吴增晖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4-555,共2页
目的 :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 ,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 :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12 .78mm和 12 .95mm ;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8.... 目的 :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 5 0例干燥寰椎标本 ,电子游标卡尺测量其侧块中部、椎弓根以及后弓的宽度和高度。结果 :寰椎侧块中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12 .78mm和 12 .95mm ;寰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分别是 8.5 7mm和 5 .83mm ;椎动脉沟下方寰椎后弓的宽度为8.46mm ,该部内侧 1/3和外侧 1/3的高度分别是 3 .88mm和 4.2 5mm。结论 :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弓根 螺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关节后部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关系 被引量:24
14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5 位作者 钟世镇 刘景发 夏虹 吴增晖 徐达传 丁自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4-457,共4页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 目的:研究寰枢关节后部的神经血管丛与寰椎椎弓根的解剖关系,为局部手术显露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具血管灌注的颈椎标本,解剖观测寰枢后部的神经血管丛及其与寰枢椎的关系。在20具尸体标本上利用枢椎侧块定位方法,不分离寰枢神经血管丛,直接进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而后X线和CT扫描评价螺钉位置情况。结果:在寰枢关节的后方有丰富的、怒张的球团状的静脉丛存在,分离时易出现血管壁损伤。模拟临床手术共完成4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无脊髓、硬膜、椎动脉、脊神经损伤,X线和CT扫描显示所有螺钉位置理想。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时不宜分离显露寰枢神经血管丛,而枢椎侧块定位方法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神经血管丛 弓根螺钉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15
作者 赵文龙 倪斌 +4 位作者 郭群峰 郭翔 杨军 杨珺 陈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比较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枢椎板钩固定融合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3月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的74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钉... 目的:比较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枢椎板钩固定融合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3月行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治疗的74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钉钩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时期相同纳入标准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的63例患者(钉棒组)作为对照。记录术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脊髓功能(ASIA分级)、颈部僵硬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VAS评分、ASIA分级、NDI、颈部僵硬度及患者满意度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和术前VAS评分、NDI、ASIA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钉钩组随访时间为76.3±14.0(48~11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26.1±8.6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7.8±34.2ml,植骨融合率为100%,平均融合时间为4.6±0.9个月;钉棒组随访时间为72.0±12.0(48~9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29.8±7.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25.8±30.0ml,植骨融合率为98%,平均融合时间为4.8±1.2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手术时间、植骨融合率和融合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钩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与钉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NDI和颈部僵硬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钉钩组的49例与钉棒组的37例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较术前提高1~2级。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SIA分级、颈部僵硬度、患者满意度及NDI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寰枢椎经关节螺钉结合寰椎椎板钩固定融合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脱位 可复性 寰枢经关节螺钉 板钩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3 位作者 徐荣明 孙韶华 胡勇 朱颜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或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43例,其中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组(A组)21例,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组(B组)22例。所有患者均有寰枢椎半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均使用颈椎后路Vertex钉棒系统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神经、血管、脊髓损伤和内固定松动、断裂失败并发症,是否出现复位丢失和植骨融合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1~3h,平均1.5h,出血量100~650ml,平均240ml。B组手术时间1.2~3h,平均2h,出血量120~800ml,平均350ml。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有2例、B组有3例术中在剥离时损伤C1-2间静脉丛,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成功。术后CT显示B组1例单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症状,余枢椎椎弓根螺钉和椎板螺钉均位置良好,未见椎动脉、神经损伤及脑脊液漏并发症。43例术后获12个月~3年随访,平均20.3个月,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4个月获得骨性融合,术后X线片显示颈椎稳定,未见复位丢失,亦未见内固定松动退出或断裂。结论:对创伤性上颈椎不稳患者应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及枢椎椎板螺钉固定不仅具有椎弓根螺钉同等的固定疗效,而且相对安全、简单,可以作为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 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上颈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轶 吴增晖 +3 位作者 章凯 马向阳 尹庆水 詹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9-401,共3页
目的通过60具寰椎标本的观察和测量,建立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60具成年人体寰椎干骨标本,观察并确定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测量其与寰椎上关节面、前正中矢状面及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寰椎侧块宽度,侧块长... 目的通过60具寰椎标本的观察和测量,建立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60具成年人体寰椎干骨标本,观察并确定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测量其与寰椎上关节面、前正中矢状面及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寰椎侧块宽度,侧块长度,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骨性钉道长度,椎弓根厚度,安全的进钉方向(向外倾斜角度)。结果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安全进钉点为:与前正中矢状面的距离为(14.1±1.0)mm,寰椎侧块长度为(20.8±2.8)mm,宽度(19.6±2.4)mm;与横突孔内侧壁的距离为(10.1±2.0)mm。前路寰椎椎弓根的骨性钉道长度为(28.8±1.8)mm,椎弓根的高度为(5.6±0.8)mm。安全置钉方向为向外倾斜(9°±3°)。结论①经口前路寰椎椎弓根螺钉的最佳进钉点为距离前正中失状面14mm处;②安全进钉方向为向外倾斜9°置入的寰椎椎弓根螺钉均位于骨性钉道内,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弓根螺钉 解剖学 经口前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向阳 刘景发 +4 位作者 尹庆水 夏虹 吴增晖 钟世镇 徐达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技术。方法:配套干燥寰枢椎标本50套,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与中线的距离为19.21mm,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为19.61mm,二者仅相差0.4... 目的:探讨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进钉技术。方法:配套干燥寰枢椎标本50套,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结果: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与中线的距离为19.21mm,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与中线的距离为19.61mm,二者仅相差0.40mm。结论:枢椎下关节突中点可作为术中判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进钉技术 弓根螺钉 关节突 固定 解剖学 中点 距离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椎弓根髓腔大小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立雄 郝定均 +1 位作者 贺宝荣 姜永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评估寰椎椎弓根髓腔大小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方法:从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行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的患者中,筛选出年龄≥20岁、术前影像学测量寰椎椎弓根高度〉4mm的患者97例,男41例,女56例,年龄20-79岁,平均41.... 目的:评估寰椎椎弓根髓腔大小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方法:从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行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的患者中,筛选出年龄≥20岁、术前影像学测量寰椎椎弓根高度〉4mm的患者97例,男41例,女56例,年龄20-79岁,平均41.6岁。术中选择内固定方法时,寰椎首先选择椎弓根螺钉固定,若椎弓根螺钉置钉失败则改用椎板钩或侧块螺钉固定。其中145个椎弓根成功置入椎弓根螺钉,49个椎弓根因无法形成椎弓根螺钉通道,改用椎板钩或侧块螺钉固定。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所有患者寰椎椎弓根髓腔的高度。根据髓腔高度将寰椎椎弓根分为3型:Ⅰ型,髓腔高度≥2mm;Ⅱ型,髓腔高度<2mm;Ⅲ型,无髓腔。统计每型椎弓根成功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比率,比较其差异。结果: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中,Ⅰ、Ⅱ、Ⅲ型椎弓根个数(比率)分别为104个(71.7%)、39个(26.9%)、2个(1.4%);非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中,Ⅰ、Ⅱ、Ⅲ型椎弓根个数(比率)分别为2个(4.1%)、28个(57.1%)、19个(38.8%)。Ⅰ、Ⅱ、Ⅲ型椎弓根成功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比率分别为98.1%(104/106)、58.2%(39/67)、9.5%(2/21),Ⅰ型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Ⅱ型明显高于Ⅲ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寰椎椎弓根髓腔大小对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有一定影响。寰椎椎弓根髓腔高度≥2mm时建议行椎弓根螺钉固定,髓腔高度<2mm时可根据术者情况选择固定方法;无髓腔时建议不行椎弓根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弓根 髓腔 螺钉固定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椎后弓环抱钩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寰枢椎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正霖 关宏刚 +6 位作者 付忠泉 王刚 霍智铭 肖隆艺 梁亮科 陈超 沈源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1-1053,共3页
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双侧寰椎后弓环抱钩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患者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1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7例,类风湿性关节... 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双侧寰椎后弓环抱钩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患者12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6~61岁,平均41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先天性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寰椎横韧带损伤2例。临床表现为颈痛11例,双肩以下痛觉减退5例,四肢肌张力增高3例,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1例,左下肢肌力4级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 寰椎横韧带损伤 寰枢融合术 后弓 陈旧性齿状突骨折 类风湿性关节炎 应用 自体髂骨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