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向后经学时代的文学之思——关于王国维文学研究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2
1
作者 马睿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6-141,共6页
以经学作为理论资源 ,运用经学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话语方式来定义和评判文学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主流。时至 2 0世纪初 ,经学对人们文学思考的控制却难以为继。此时王国维的一系列文学研究活动颇引人注目 ,尤其是《红楼梦评论》、《人... 以经学作为理论资源 ,运用经学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话语方式来定义和评判文学是中国传统文论的主流。时至 2 0世纪初 ,经学对人们文学思考的控制却难以为继。此时王国维的一系列文学研究活动颇引人注目 ,尤其是《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史》分别在小说论、词论、戏曲论三个领域消除了经学眼光 ,尝试了新型的文学批评模式和文学研究方法 ,其基本思路、价值体系和主要术语 ,都已凸现出“后经学”文论的特征 ,成为中国文论走出经学时代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时代 王国维 文学 审美非功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经学时代儒家的经世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亚利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58,共6页
我国经学时代的儒家具有经世特征。首先,这个时期儒家虽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形态,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学统,从这个学统来看,具有经世特征。其次,从这个时期儒家的“内圣”、“外王”两条不同路径学者的经世精神来看,具有经世特征。最后,从... 我国经学时代的儒家具有经世特征。首先,这个时期儒家虽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形态,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学统,从这个学统来看,具有经世特征。其次,从这个时期儒家的“内圣”、“外王”两条不同路径学者的经世精神来看,具有经世特征。最后,从这个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文化大总结来看,具有经世特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的经世特征决定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使它成为伦理——政治型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时代 儒家 经世精神 学统 内圣 政治型文化 治学方式 《四库全书总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经子关系的嬗变与子学复兴的多重面向
3
作者 孙邦金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58,共7页
在经学解构这一至为重大的中国近代学术转型过程中,学界多注意经、史关系的异动,而较少关注经、子关系的嬗变。其实,晚清经学的解体与子学的复兴,是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相互伴生的一体两面。从经主子辅、尊经黜子一变而为经子平等,甚至诸... 在经学解构这一至为重大的中国近代学术转型过程中,学界多注意经、史关系的异动,而较少关注经、子关系的嬗变。其实,晚清经学的解体与子学的复兴,是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相互伴生的一体两面。从经主子辅、尊经黜子一变而为经子平等,甚至诸子夺席孔孟,子学因素在经学解构和传统知识结构性重组中的作用,不可不辨。乾嘉以来周秦诸子的复兴思潮,大致经历了以子学考证经义、对接西学、创教改制、倡明义理等阶段性变化,先后激活了子学中蕴含的文本、知识、制度和思想多个层面的价值内涵。当然,经子平等的最终结局,可谓中国传统学术摆脱经学束缚的自我解放和多元发展的契机,但也可能被认为是中国文化之根本精神与孔孟“道统”沦丧的象征,“新子学”建设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学复兴 经子关系 以子证经 诸子哲学 经学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政治文化的经学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少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7-69,共3页
作为政治文化的经学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离经叛道”可以成为置人于死地的罪名,可见“经”在传统中的地位何等权威、神圣。然经藉的浩繁与经学的烦琐,又常令当代学子望而却步,经学越来越成为绝学,但是,走向后经学时代步履艰... 作为政治文化的经学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离经叛道”可以成为置人于死地的罪名,可见“经”在传统中的地位何等权威、神圣。然经藉的浩繁与经学的烦琐,又常令当代学子望而却步,经学越来越成为绝学,但是,走向后经学时代步履艰难,有人要呼唤走出现代经学的牢笼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经学时代 合法性危机 经学 微言大义 信仰危机 今文学 历史文献 典章制度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论廖平与传统经学在近代的终结
5
作者 赵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20,共4页
廖平是中国近代经学大师,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思想家。他所在的年代是儒学作为政治的意识形态正在逐步走出历史的时代。所谓廖平与近代经学的终结,一是指他所建构的孔经天人的经学理论,最终完成了使经学完全脱离现实... 廖平是中国近代经学大师,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思想家。他所在的年代是儒学作为政治的意识形态正在逐步走出历史的时代。所谓廖平与近代经学的终结,一是指他所建构的孔经天人的经学理论,最终完成了使经学完全脱离现实和历史而走向终结,廖平经学理论以尊孔、尊经为宗旨,但孔子和六经事实上都被廖平所任意篡改。名为尊孔、尊经,实则视孔子为玩偶,六经为躯壳。杂引诸说,牵强附会,其结果漏洞百出,互相抵牾不说,尽管从主观上维护经学,企图为经学设计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从形式上对孔子和六经作了登峰造极的神化,而事实上,这一切本身正意味着对经学的否定。二是经学作为西汉中期以后,中国诸王朝的政治统治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学说,它包含了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社会思想、道德准则等多种复杂的因素。所谓经学时代,即经学作为政治统治学说和社会生活准则的时代。随着帝制时代的解体,经学时代也必将终结,这也就意味着经学作为政治和社会生活准则并为政治和社会生活提供理论依据的时代的结束。三是就经学史意义而言,廖平经学"平分今古"的发明以及以地域论古今的创获,又最终完成了清代经学复古两汉经学直入周秦的学术历程,解决了经学史上经今古文之争的千年诉讼,从学术史上为千年经学的这一核心争论画上了句号。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说廖平经学宣告了中国传统经学的结束和现代史学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经学 经学时代 经学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来儒学形态与功能变化的总体走向与基本历程 被引量:6
6
作者 李维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2,共17页
进入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间,儒学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大变迁相俱进,与中西古今文化的碰撞、交流、融会相伴随,其形态与功能发生了由古代向现代的转换。这种古今之变是近百年来儒学形态与功能变化的总体走向,其展开过程呈现出诸多历史环节:(... 进入20世纪以来的百余年间,儒学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大变迁相俱进,与中西古今文化的碰撞、交流、融会相伴随,其形态与功能发生了由古代向现代的转换。这种古今之变是近百年来儒学形态与功能变化的总体走向,其展开过程呈现出诸多历史环节:(一)从经学时代向后经学时代的嬗变;(二)从建立孔教到开创现代新儒学的转换;(三)20世纪30-40年代现代新儒学的兴起;(四)20世纪下半叶台港地区儒学的开展;(五)近30年来中国大陆新儒学的出现。只有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才能对近百年来儒学形态与功能变化作出深入的考察、细致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经学时代 经学时代 现代新儒学 台港地区新儒学 中国大陆新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道统论法哲学与现代中国法学的兴起 被引量:4
7
作者 魏敦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131,共5页
现代中国的知识场域正在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其深刻性之根本要义在于,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以法学为新的知识轴心时代。从中国思想的长程历史视角来看,这个法学时代将是继子学时代(先秦)、经学时代(秦汉至两宋)、理学时代(两宋至晚清)之后... 现代中国的知识场域正在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其深刻性之根本要义在于,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以法学为新的知识轴心时代。从中国思想的长程历史视角来看,这个法学时代将是继子学时代(先秦)、经学时代(秦汉至两宋)、理学时代(两宋至晚清)之后的第四个知识轴心时代。现代中国法学知识的创建,虽然当下在很大程度上要以西方为借镜,但是从根本上说,又必将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为依归。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建立在道论的基本观念之上的,因此现代中国法学的建构必然在充分吸收西方法学的营养的同时回归到道论的基础之上,从而在新的知识背景下展示中国文化传统的巨大创造力。新道论法哲学正是为这样一个伟大的法学知识时代的到来进行奠基的思想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道统论 子学时代 经学时代 理学时代 法学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记》文本评述术语的发生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0-115,共6页
中国学术范式历经从传统学术范式向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变迁,《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在不同的学术范式下呈现出不同的学术旨趣。在经学时代,以"学"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由"道"至"义、序、... 中国学术范式历经从传统学术范式向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变迁,《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在不同的学术范式下呈现出不同的学术旨趣。在经学时代,以"学"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由"道"至"义、序、由"再至"法"之间的操作转换,并最终以"道"的实现作为教育的圭臬;在过渡时代,经学在从"国故"向"国学"的自我学术救赎之中隐身于"现代学科"之内,《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教科书化的时代特征,并正在试图用新的学术术语为经学重新立法;在学科时代,以"教"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形成,《学记》文本评述术语呈现出学科化和制度化的特点。《学记》文本评述术语的历史变迁,为实现新、旧学术范式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对话,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文本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经学时代 过渡时代 学科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当代个人独立文论述学人称的“我们”
9
作者 杨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108,共9页
在90年代以前的当代文论中,文论学者在其个人独立著述中时常大量使用“我们认为”等语引起议论、发表见解。本文主要从述学人的生存方式、自我意识、述学姿态、述学方式等方面分别讨论这一微妙现象。通过对不同语境中的“我们认为”的... 在90年代以前的当代文论中,文论学者在其个人独立著述中时常大量使用“我们认为”等语引起议论、发表见解。本文主要从述学人的生存方式、自我意识、述学姿态、述学方式等方面分别讨论这一微妙现象。通过对不同语境中的“我们认为”的语义分析和文化政治学反思,本文认为,上述现象的广泛存在既与有关学者自我意识不清晰及所采用的代言式述学方式的特性相关联,也是当代学者深受中国传统经学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文论 代言式述学方式 元叙事 经学时代 我们认为 当代文论 “我们” 个人 人称 作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高校学报之窗
10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义务教育投入机制 学报 2003 连续出版物 课程全球化 经学时代 武汉交通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11
作者 任继愈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2期4-7,共4页
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任继愈冯友兰先生是哲学史家,又是哲学家,他以哲学家的观点治哲学史,故能独具特色。这里只讲一个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家的使命。(一)冯友兰学术活动的时代,在二十世纪。中国人是怀着屈辱走... 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任继愈冯友兰先生是哲学史家,又是哲学家,他以哲学家的观点治哲学史,故能独具特色。这里只讲一个问题──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家的使命。(一)冯友兰学术活动的时代,在二十世纪。中国人是怀着屈辱走进二十世纪的。1900年,八国联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先生 中国哲学史 唯物史观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十世纪 时代 爱国知识分子 文化传统 经学时代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