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7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钟柳英 钟梅 +6 位作者 苏春宏 陈敦金 陈娟娟 林琳 孙斌 谢素珊 李华珍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或病理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90例分为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23例和传统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67例,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 目的:探讨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或病理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90例分为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23例和传统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67例,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严重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无孕产妇死亡,对照组1例孕产妇死亡。观察组未发生膀胱损伤,1例(4.34%)输尿管损伤、1例(4.34%)肠管损伤;对照组5例(7.46%)膀胱损伤,7例(10.4%)输尿管损伤、7例(10.4%)肠管损伤;两组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平均时间(143.7±40.5分钟vs 180.8±37.2分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2243.6±1010.7 ml vs 2866.5±985.9 ml,2468.5±120.7 ml vs 3084.1±110.5 ml)、输注红细胞量(12.3±5.6 U vs 17.1±6.7 U)、术后住院天数(7.8±3.2天vs 10.7±2.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可能是更好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灌注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影响的比较
2
作者 李娜 郑伟 +3 位作者 张婷 梁健 刘杰 王立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91-696,共6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膀胱灌注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30~70岁,BMI 18.5~25.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 目的观察和比较膀胱灌注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30~70岁,BMI 18.5~25.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组(A组)、膀胱灌注右美托咪定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A组通过导尿管向膀胱注入生理盐水20 ml,同时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h^(-1),10 min后改为0.5μg·kg^(-1)·h^(-1)持续泵注30 min;B组将右美托咪定0.5μg/kg溶于生理盐水20 ml,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C组通过导尿管向膀胱注入生理盐水20 ml。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拔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拔管后)1、2、6、12、24 h CRBD发生情况和尿道VAS疼痛评分,评估CRBD严重程度。记录术中瑞芬太尼、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24 h内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术中瑞芬太尼、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A组拔管时、拔管后1、2、6 h中重度CRBD发生率明显降低,拔管时、拔管后1、2、6、12 h CRBD总发生率、尿道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B组拔管时、拔管后1、2、6、12、24 h中重度CRBD发生率、CRBD总发生率、尿道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拔管后12、24 h尿道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膀胱灌注或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均能有效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尿道疼痛程度,降低CR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且膀胱灌注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膀胱灌注 静脉泵注 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 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QM-C1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黄浩 焦燕 韩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QM-C1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与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治疗早期宫颈癌术后早期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比较腹腔镜QM-C1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LNSRH)与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LRH)治疗早期宫颈癌术后早期膀胱、直肠功能恢复情况,并总结识别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经验。方法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和佛山复星禅诚医院回顾性收集2009年9月~2023年9月早期宫颈癌200例LNSRH和160例LRH资料。对比2组术后膀胱与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LRH组相比,LNSRH组住院时间短[(9.3±2.2)d vs.(11.0±2.4)d,t=-7.688,P<0.001],术后解除尿管早[(7.9±1.2)d vs.(15.7±2.6)d,t=-39.023,P<0.001],尿潴留发生率低(5例vs.23例,χ^(2)=17.475,P<0.001),其他膀胱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夜尿、排尿困难、尿失禁和尿频/尿急)少(6例vs.30例,χ^(2)=24.500,P<0.001),排气早[(24.7±7.1)h vs.(32.4±4.4)h,t=-13.165,P<0.001]。结论与传统LRH相比,LNSRH有效地降低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与直肠功能障碍的风险,促进更快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Querleu-Morrow C1型手 腹腔镜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 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兵 孙建明 吴晓婕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146,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42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顺利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医体质类型平和体质140例...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42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顺利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医体质类型平和体质140例、阴虚体质140例、阳虚体质140例,比较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的麻醉情况以及麻醉前5 min、麻醉后30 min、术后6 h生命体征、应激反应情况,麻醉情况包括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生命体征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体质患者苏醒时间更短(P<0.05)。麻醉前5 min 3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 3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值均有所降低,术后6 h基本恢复正常,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前5 min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 3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术后6 h明显降低,平和体质患者在麻醉后30 min、术后6 h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显著优于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患者(P<0.05)。结论平和体质的老年宫颈癌患者能够更好地调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中医体质 老年 腹腔镜子宫切除 全麻 硬膜外阻滞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器械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其舟 肖仲清 +3 位作者 龙生根 王丽君 杨晶 舒宽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6月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宫颈癌ⅠA1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0例,按... 目的探讨常规器械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6月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或宫颈癌ⅠA1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0例,按患者意愿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及多孔腹腔镜手术各30例,均使用常规器械,不使用举宫器,比较2组手术指标。结果2组均未出现中转开腹及泌尿系、肠道或大血管等损伤。单孔组出血量较少[(54.6±20.5)ml vs.(67.5±27.0)ml,P=0.041],排气较早[(27.6±8.0)h vs.(32.2±9.0)h,P=0.040],总住院时间较短[(4.4±1.5)d vs.(5.1±1.2)d,P=0.044]。2组子宫重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与穿刺器相关的近期并发症(如穿刺孔感染、出血)或远期并发症(如脐疝、切口疝)。结论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瘢痕最小化,并发症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 子宫切除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单孔腹腔镜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1例(附手术视频)
6
作者 张慧林 丁宁 +3 位作者 丁兰芳 李娟 张蕾 沈宇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2-1465,共4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早期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是子宫广泛性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路径主要包括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和经阴道手术等[1]。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被广泛应用于早期宫颈癌的治疗。
关键词 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 宫颈癌 广泛性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子宫内翻致子宫切除医疗损害鉴定1例
7
作者 刘珍珍 李斌 王晓银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3,共2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康某,女,29岁,因妊娠在某县中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孕期无异常,足月后行阴道试产,在胎儿娩出后发生急性子宫内翻及大出血,最终行子宫切除。患方认为发生产后子宫内翻致子宫切除系医方诊治不及时所致,而医方则认为其属于... 1案例1.1简要案情康某,女,29岁,因妊娠在某县中医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孕期无异常,足月后行阴道试产,在胎儿娩出后发生急性子宫内翻及大出血,最终行子宫切除。患方认为发生产后子宫内翻致子宫切除系医方诊治不及时所致,而医方则认为其属于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故双方诉诸医疗损害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子宫内翻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医疗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桂云 杨小林 +4 位作者 任映梅 田演娇 丛峰 钱露露 陶高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AL... 目的 探讨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对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组(AL)和全麻组(CG),每组50例。AL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行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CG接受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手术时间、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翻身)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G组比较,AL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12、24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头晕、恶心呕吐、瘙痒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能够提高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和镇痛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 弓状韧带上腰方肌阻滞 麻醉效果 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价值医疗服务风险评估研究——以子宫切除术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慧佳 蓝天骄 潘杰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69,共7页
目的:评估低价值医疗服务的风险。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和四川省2016—2020年病案首页数据,构建低价值子宫切除术的风险评估指标,从全社会、患者、卫生体系和支付方四个角度构建决策树模型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低价值子宫切除术提供... 目的:评估低价值医疗服务的风险。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和四川省2016—2020年病案首页数据,构建低价值子宫切除术的风险评估指标,从全社会、患者、卫生体系和支付方四个角度构建决策树模型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低价值子宫切除术提供比例为17.8%,其健康临床风险、健康人文风险和健康经济风险均高于替代服务,从全社会和患者角度看,低价值子宫切除术属于高成本、低效果服务;从卫生体系和支付方角度看,低价值子宫切除术属于低成本、低效果服务;成本-效果分析显示,以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产出,低价值子宫切除术的经济性较差。结论:低价值子宫切除术具有较高风险,风险程度因成本测算角度不同而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扩充低价值医疗服务的证据,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临床指南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价值医疗服务 风险评估 子宫切除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梦秋 易倩琳 +2 位作者 武加林 陈万丽 肖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416)和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416)和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725)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等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患者进行分层(非超重、超重和肥胖),比较2组中各BMI亚组间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机器人组中超重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腹腔镜组[(125.37±50.92) min vs.(135.68±44.55) min],机器人组中3个BMI亚组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腹腔镜组[(60.46±45.20) mL vs.(92.88±105.13) mL、(72.01±62.03) mL vs.(115.02±123.38) mL及(65.59±37.92) mL vs.(125.16±96.07) mL],机器人组中超重亚组和肥胖亚组的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腹腔镜组[(2.04±0.83) d vs.(2.19±0.63) d和(1.97±0.54) d vs.(2.19±0.5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中各BMI亚组术中及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仍低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全子宫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围术期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传统腹腔镜 子宫切除 体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钓式”子宫悬吊联合阴道荷包缝合包埋宫颈的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11
作者 王苗苗 李秀芳 +1 位作者 黄相艳 孟泳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3-478,共6页
目的探讨“垂钓式”子宫悬吊联合阴道荷包缝合包埋宫颈的改良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8月82例Querleu-Morrow分型C2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资料,其中36例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6例开放手... 目的探讨“垂钓式”子宫悬吊联合阴道荷包缝合包埋宫颈的改良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8月82例Querleu-Morrow分型C2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资料,其中36例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6例开放手术(开放组)。腹腔镜组采用“垂钓式”子宫悬吊避免使用举宫杯,阴道荷包缝合包埋宫颈后切开阴道壁。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病理切缘阳性率及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40(30~130)ml vs.80(20~300)ml,Z=-4.057,P=0.000;8.5(5~24)d vs.10(5~26)d,Z=-2.975,P=0.003];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切除个数、切缘阳性率、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钓式”子宫悬吊联合阴道荷包缝合包埋宫颈的改良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腹腔镜 广泛性子宫切除 子宫悬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三里及内关埋针治疗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嘉瑜 田永宏 +4 位作者 邹蔼莹 邹柳苑 肖依珠 陈明月 黄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揿针穴位埋置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双侧内关及足三... 目的探讨揿针穴位埋置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双侧内关及足三里两个穴位共4个部位埋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排除了4例数据记录不全的患者后,最终纳入研究的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9例及47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1.7 h vs 24.2 h,P<0.001),排便时间(48.3 h vs 72.4 h,P<0.001)及肠鸣音恢复时间(6.5 h vs 48.0 h,P<0.001)等各项观察指标上具有显著改善。另一方面,试验组患者术后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除外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 h、12 h、24 h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及术后6 h、12 h、24 h、48 h腹胀症状发生率的对比中,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及内关穴揿针埋置能缩短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首次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针 腹腔镜手 子宫切除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明慧 姜莉 +1 位作者 李莎 徐钢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62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并镇痛泵中放入艾司氯胺酮的患者,选取镇...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62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并镇痛泵中放入艾司氯胺酮的患者,选取镇痛泵中无艾司氯胺酮的31例,按照艾司氯胺酮有无以及剂量高低分为C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C组: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低剂量(ES1)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高剂量(ES2)组:艾司氯胺酮1 mg/kg+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分析3组患者术前1 d、手术当天和术后2 d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以及术前1 d、术后第3天晨6时血清皮质醇(Cort)浓度、术后6、12、24、48 h的静息时轻度疼痛人数占比及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ES1组术后当天及2 d的PSQI评分低于C组(P<0.05)、ES2组术后当天的PSQI的评分低于C组及ES1组(P<0.05)、术后2 d的PSQI评分低于C组(P<0.05),与ES1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1组术后的Cort浓度低于C组(P<0.05),ES2组术后的Cort浓度低于C组及ES1组(P<0.05)。术后6 h轻度疼痛的人数占比ES2组最大,其他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2组术后自控次数明显减少,48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氯胺酮1 mg/kg复合舒芬太尼2.5μg/kg用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能够改善术后睡眠质量、术后镇痛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睡眠质量 经腹全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14
作者 韩继元 怀立春 +2 位作者 汪明辉 李玉珍 方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1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1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吸入氧浓度随机分为100%氧组(n=36)、80%氧组(n=38)和60%氧组(n=37)。比较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气腹30 min及术后第1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氧合指数(OI)等呼吸相关指标。比较3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切口感染、谵妄及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气腹30 min时,3组PaO_(2)均在正常范围内;60%氧组PaO_(2)低于100%氧组和80%氧组(均P<0.001)。气腹30 min时,60%氧组OI高于100%氧组(P=0.009),而80%氧组与100%氧组O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3组术后第1天PaO_(2)和OI均降低(均P<0.05),PaCO_(2)均增高(均P<0.05)。术后第1天,60%氧组PaO_(2)和OI高于100%氧组和80%氧组(均P<0.05),60%氧组PaCO_(2)低于100%氧组(P<0.001);80%氧组PaO_(2)和OI均高于100%氧组(P<0.05)。与100%氧组比较,60%氧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缩短(P=0.019)。3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组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亚高原地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适当降低吸入氧浓度(60%)对患者术后呼吸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且不会增加患者切口感染、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原地区 腹腔镜疝修补 腹腔镜子宫切除 全身麻醉 吸入氧浓度 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路径在直肠子宫陷凹封闭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晓翊 熊宙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后路径在直肠子宫陷凹封闭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策略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所行直肠子宫陷凹封闭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腹膜后路径组3... 目的探讨腹膜后路径在直肠子宫陷凹封闭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策略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所行直肠子宫陷凹封闭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研究。腹膜后路径组35例,腹膜内路径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膜后路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5.57±17.23)min、(75.71±40.89)mL,均少于腹膜内路径组[(140.88±18.32)min,(112.57±95.2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膜内路径组有1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出血量大于500 mL,而腹膜后路径组两者均无。两组均无膀胱、输尿管和肠管损伤。结论应用腹膜后路径对直肠子宫陷凹封闭的患者进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少,解剖层次清晰,未发现输尿管、肠管损伤,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 腹膜后路 直肠子宫陷凹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张建萍 卢丹 +3 位作者 郑平 王维 吉彤珍 舒明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88,90,共2页
目的 :研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L 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 (A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70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行 L H和 AH各 35例 ,测定术前、术后 2 4小时指血白细胞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NGR) ,术前、术... 目的 :研究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L H)和开腹子宫切除术 (AH)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70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行 L H和 AH各 35例 ,测定术前、术后 2 4小时指血白细胞 (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NGR) ,术前、术后 2 4小时和 48小时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 - 6 (IL- 6 )、白细胞介素 - 8(IL- 8)、免疫球蛋白 Ig G、Ig A、Ig M、C3、C反应蛋白 (CRP)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用药、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病率情况。结果 :AH组术后 2 4小时 WBC计数比术前明显增高 (P<0 .0 1) ,而 L H组增高不明显 (P>0 .0 5 ) ;两组术后 2 4小时的 NGR、术后 2 4和 48小时血清 IL- 6、IL- 8、CRP明显高于术前 (P<0 .0 1) ,但 AH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 L H组 (P<0 .0 1) ;两组术后 2 4和 48小时血清 Ig G均有下降 (P<0 .0 1) ,但 AH组较 L H组下降更明显 (P<0 .0 1) ;与 AH组相比 ,L H组术中出血少 ,术后镇痛用药少 ,输液少 ,术后病率低 ,住院日短。结论 :L H创伤较轻 ,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切除 开腹子宫切除 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比较研究 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89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9
17
作者 黄秀斌 周荣向 +2 位作者 秦棠妮 朱庆辉 孙成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行大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子宫均≥20孕周)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TAH)86例(对照组),改良L...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行大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9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肌瘤(子宫均≥20孕周)患者1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经腹子宫切除术(TAH)86例(对照组),改良LAVH89例(研究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P<0.05)。研究组术后无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剧烈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LAVH作为一种大子宫切除术式,具有有效、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腹腔镜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 子宫腺肌病 子宫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6
18
作者 涂皎 肖雁冰 +1 位作者 曹丽 安强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对比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3例与对照组73例,对照组给予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经腹次全子宫... 目的:对比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3例与对照组73例,对照组给予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组给予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恶心、呕吐、皮下气肿、下肢静脉血栓、阴道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窦卵泡计数分别为8.89±1.03个和6.19±1.33个,都明显低于术前11.39±2.98个和11.33±2.10个(P<0.05),但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雌二醇(E2)值明显低于术前(P<0.05),而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值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均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次全子宫切除术对AFC的影响更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次全子宫切除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窦卵泡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73
19
作者 王海清 胡杏军 +2 位作者 刘芳 钟倩 詹雪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个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因子宫良性病变切除全子宫盆底肌力0—Ⅱ级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开始对...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个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因子宫良性病变切除全子宫盆底肌力0—Ⅱ级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开始对照组自行盆底康复锻炼,治疗组另予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15次。术后3个月、5个月及1年分别比较二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电生理指标、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结果:治疗组术后5个月、1年的盆底电生理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术后5个月治疗组盆底肌力主要提升至Ⅲ—Ⅳ级,对照组肌力主要仍为Ⅱ—Ⅲ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治疗组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POP-Q分度在术后3个月、5个月及1年复查,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FIQ-7及PISQ-12评分术后5个月治疗组二者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评分较术后5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于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盆底肌力及电生理指标,并在1年内可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盆底疾病 肌肉锻炼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及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7
20
作者 夏欢 曹莉莉 +4 位作者 蒋璐频 熊维 贺丽人 赵娜 梁志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3-766,共4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2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NSRH组116例,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组(LRH...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宫颈癌患者23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NSRH组116例,普通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组(LRH组)11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宫旁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淋巴结切除数目),及术后的膀胱功能恢复指标(包括留置尿管天数、术后有无尿频、尿急、尿痛、腹压排尿、尿失禁、尿潴留以及排尿满意率),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术后生存时间分布。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SRH组术后留置尿管天数、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腹压排尿、尿潴留以及排尿满意率明显优于LR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SRH组和LRH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86.4%和89.1%,术后生存时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是安全可靠的,与LRH比较,有较好的膀胱功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保留神经 宫颈癌 广泛性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