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或病理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90例分为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23例和传统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67例,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目的:探讨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或病理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90例分为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23例和传统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67例,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严重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无孕产妇死亡,对照组1例孕产妇死亡。观察组未发生膀胱损伤,1例(4.34%)输尿管损伤、1例(4.34%)肠管损伤;对照组5例(7.46%)膀胱损伤,7例(10.4%)输尿管损伤、7例(10.4%)肠管损伤;两组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平均时间(143.7±40.5分钟vs 180.8±37.2分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2243.6±1010.7 ml vs 2866.5±985.9 ml,2468.5±120.7 ml vs 3084.1±110.5 ml)、输注红细胞量(12.3±5.6 U vs 17.1±6.7 U)、术后住院天数(7.8±3.2天vs 10.7±2.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可能是更好的手术选择。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42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顺利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医体质类型平和体质140例...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42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顺利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医体质类型平和体质140例、阴虚体质140例、阳虚体质140例,比较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的麻醉情况以及麻醉前5 min、麻醉后30 min、术后6 h生命体征、应激反应情况,麻醉情况包括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生命体征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体质患者苏醒时间更短(P<0.05)。麻醉前5 min 3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 3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值均有所降低,术后6 h基本恢复正常,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前5 min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 3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术后6 h明显降低,平和体质患者在麻醉后30 min、术后6 h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显著优于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患者(P<0.05)。结论平和体质的老年宫颈癌患者能够更好地调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416)和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416)和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725)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等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患者进行分层(非超重、超重和肥胖),比较2组中各BMI亚组间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机器人组中超重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腹腔镜组[(125.37±50.92) min vs.(135.68±44.55) min],机器人组中3个BMI亚组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腹腔镜组[(60.46±45.20) mL vs.(92.88±105.13) mL、(72.01±62.03) mL vs.(115.02±123.38) mL及(65.59±37.92) mL vs.(125.16±96.07) mL],机器人组中超重亚组和肥胖亚组的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腹腔镜组[(2.04±0.83) d vs.(2.19±0.63) d和(1.97±0.54) d vs.(2.19±0.5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中各BMI亚组术中及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仍低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全子宫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围术期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揿针穴位埋置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双侧内关及足三...目的探讨揿针穴位埋置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双侧内关及足三里两个穴位共4个部位埋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排除了4例数据记录不全的患者后,最终纳入研究的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9例及47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1.7 h vs 24.2 h,P<0.001),排便时间(48.3 h vs 72.4 h,P<0.001)及肠鸣音恢复时间(6.5 h vs 48.0 h,P<0.001)等各项观察指标上具有显著改善。另一方面,试验组患者术后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除外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 h、12 h、24 h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及术后6 h、12 h、24 h、48 h腹胀症状发生率的对比中,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及内关穴揿针埋置能缩短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首次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或病理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90例分为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23例和传统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67例,对比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严重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无孕产妇死亡,对照组1例孕产妇死亡。观察组未发生膀胱损伤,1例(4.34%)输尿管损伤、1例(4.34%)肠管损伤;对照组5例(7.46%)膀胱损伤,7例(10.4%)输尿管损伤、7例(10.4%)肠管损伤;两组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平均时间(143.7±40.5分钟vs 180.8±37.2分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4小时出血量(2243.6±1010.7 ml vs 2866.5±985.9 ml,2468.5±120.7 ml vs 3084.1±110.5 ml)、输注红细胞量(12.3±5.6 U vs 17.1±6.7 U)、术后住院天数(7.8±3.2天vs 10.7±2.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子宫后路子宫切除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能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减少手术并发症,可能是更好的手术选择。
文摘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对老年宫颈癌患者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宫颈癌患者42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顺利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医体质类型平和体质140例、阴虚体质140例、阳虚体质140例,比较不同体质类型的患者的麻醉情况以及麻醉前5 min、麻醉后30 min、术后6 h生命体征、应激反应情况,麻醉情况包括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生命体征指标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体质患者苏醒时间更短(P<0.05)。麻醉前5 min 3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 3组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值均有所降低,术后6 h基本恢复正常,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前5 min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 3组以上指标均明显升高,术后6 h明显降低,平和体质患者在麻醉后30 min、术后6 h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及皮质醇水平显著优于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患者(P<0.05)。结论平和体质的老年宫颈癌患者能够更好地调控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激反应,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文摘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关于全子宫切除术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416)和传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n=725)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等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患者进行分层(非超重、超重和肥胖),比较2组中各BMI亚组间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机器人组中超重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腹腔镜组[(125.37±50.92) min vs.(135.68±44.55) min],机器人组中3个BMI亚组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传统腹腔镜组[(60.46±45.20) mL vs.(92.88±105.13) mL、(72.01±62.03) mL vs.(115.02±123.38) mL及(65.59±37.92) mL vs.(125.16±96.07) mL],机器人组中超重亚组和肥胖亚组的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传统腹腔镜组[(2.04±0.83) d vs.(2.19±0.63) d和(1.97±0.54) d vs.(2.19±0.5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中各BMI亚组术中及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仍低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患者的全子宫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相较于传统腹腔镜在围术期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文摘目的探讨揿针穴位埋置对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该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双侧内关及足三里两个穴位共4个部位埋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肠鸣音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排除了4例数据记录不全的患者后,最终纳入研究的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9例及47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更快,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1.7 h vs 24.2 h,P<0.001),排便时间(48.3 h vs 72.4 h,P<0.001)及肠鸣音恢复时间(6.5 h vs 48.0 h,P<0.001)等各项观察指标上具有显著改善。另一方面,试验组患者术后胃肠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除外术后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6 h、12 h、24 h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及术后6 h、12 h、24 h、48 h腹胀症状发生率的对比中,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及内关穴揿针埋置能缩短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首次排气、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