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7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陈一爽 佟洋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现有疼痛强度、疼痛分级评分及总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腋下血流速度、平均速度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两侧曲线最宽距离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2)。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预见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钝性分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立姣 朱薇 +2 位作者 钦晓英 项小燕 张烨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钝性分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 2018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专科门诊行PICC置管的140例患者...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钝性分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 2018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专科门诊行PICC置管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采用盲穿刺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对照组采用可撕裂外鞘与扩张器组装钝性分离。比较两组一次送鞘成功率,置管后48h出血量及置管后7d内维护次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送鞘成功率较对照组高(95.71%vs 8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后48h穿刺点渗血纱布层数及置管后7d内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少(均P<0.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中,采用盲穿刺针外鞘与扩张器组装行钝性分离,可减少患者穿刺点渗血量及导管维护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钝性分离 渗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置管护理中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维护风险管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桂玲 胡素琴 +1 位作者 高樱之 李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导管维护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会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文中总结PICC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 目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导管维护中存在的各种护理风险,会出现导管相关感染、血栓等并发症,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文中总结PICC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对入选的416例患者风险识别、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了解PICC维护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入选的416例带管患者中354例导管维护期间未发生并发症,识别并处理穿刺点感染24例、机械性静脉炎26例,发生堵管并有效处理,实现导管再通10例,发现置管手臂血栓患者2例,请医师协助溶栓治疗后拔管,无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同行人员对服务质量满意率分别为99.7%、100.0%;对维护技术的满意率分别为99.7%、99.4%;对环境要求满意率分别为99.3%、95.3%。结论实施PICC导管维护风险管理能有效避免维护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维护 风险管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敷联合使用握力器降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被引量:20
4
作者 曹轶 马俊 金燕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湿热敷联合使用握力器降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200例肿瘤化... 目的探讨湿热敷联合使用握力器降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效果。方法方便抽样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的200例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7-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置管后常规进行湿热敷,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电子握力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湿热敷联合使用握力器能有效降低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敷 握力器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机械性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9
5
作者 赵雪梅 张海燕 《安徽医学》 2015年第7期906-907,共2页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2例选用VPA和22例超声引导下行PICC的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的一次性置管率、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PA)与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2例选用VPA和22例超声引导下行PICC的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的一次性置管率、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VPA组为100%,PICC组为86.36%(P>0.05);留置时间:VPA组为(1 110±680.81)d,PICC组为(228.17±123.48)d(P<0.05);并发症发生率:VPA组为9.10%,PICC组为18.18%(P<0.05)。结论 VPA是肿瘤患者值得推广应用的通道,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导管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婵珊 周淑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9期232-232,共1页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胃肠外科行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大剂量静脉化疗患者60例,观察其留置PICC导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6... 目的探讨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胃肠外科行PICC置管联合便携式化疗泵大剂量静脉化疗患者60例,观察其留置PICC导管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60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其中出现静脉炎3例(5%),感染1例(1.67%),导管堵塞4例(6.67%),导管脱出2例(3.33%)。结论PICC置管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提高了患者对PICC置管的信任,同时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并发症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解决门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怡萍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解决门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过程中局部渗血、血肿、静脉炎、接触性皮炎、导管局部感染等问题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行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进行循证护... 目的探讨解决门诊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过程中局部渗血、血肿、静脉炎、接触性皮炎、导管局部感染等问题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行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和干预,并与2010年同期实施普通导管维护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同期未实施循证护理的患者比较,患者舒适度增加,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由40%(20/50)下降至16%(8/50),24h常规换药后渗血发生率由8.0%(4/50)下降至2.0%(1/50);Ⅰ级以上静脉炎发生率由18.9%下降至4%,经积极对症处理后3~7d全部治愈,无因机械性静脉炎而拔管的患者;接触性皮炎发生率由10%(5/50)下降至6%(3/50),治愈总有效率100%;导管局部感染全部治愈,无血行感染,计划外拔管由偶发降至无。结论循证护理可为门诊PICC导管的维护提供可靠地科学依据,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8
作者 唐秀红 盛晓郁 张花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7期146-149,共4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8年9月新生儿科NICU收治的191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统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191例PICC置管的早产儿中有34(17.8... 目的分析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8年9月新生儿科NICU收治的191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统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191例PICC置管的早产儿中有34(17.80%)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6.88±14.99)d。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分别为穿刺处渗血渗液(35.29%),患儿病情变化、血培养阳性(17.65%),肢体肿胀(14.71%),堵管后溶栓失败(11.76%)。结论探讨早产儿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有助于临床制定更细致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早产儿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导致早产儿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为穿刺处渗血渗液,应重视这类问题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非计划性拔管 预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导管头端定位点位置的选择及临床应用
9
作者 魏颖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9期119-121,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胸部X线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CAJ)投影点位置的选择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PICC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CT平扫,以CT... 目的: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胸部X线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口(CAJ)投影点位置的选择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PICC术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CT平扫,以CT定位相模拟X线平片,测量患者右侧第6、7肋间隙,右侧第6后肋、肺门角、右肺门中点、左肺门中点至CAJ的距离。结果:肺门角距离CAJ的位置最近,右侧第6后肋距离CAJ最远,在与肋骨相关的影像学解剖结构中,右侧第7后肋距离CAJ最近。各影像解剖结构至CAJ的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右侧第6、7肋间隙与左肺门中点,右侧第7后与右肺门中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位置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门角的位置距离CAJ较近,为CAJ最佳投影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胸部X线 CAJ投影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盲穿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0
作者 洪泓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静脉高营养及化疗期行PICC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33例按诊疗计划完成全程化疗及静脉高营养,无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静脉高营养及化疗期行PICC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33例按诊疗计划完成全程化疗及静脉高营养,无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2例发生静脉炎,外用局部涂擦喜辽妥或如意金黄散后好转;2例发生上肢浅静脉血栓,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注射液6000 Axa IU后恢复通畅。37例患者治疗结束拔管后穿刺处均愈合良好。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和减少肿瘤患者在手术静脉高营养及化疗期间行PICC置管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围手术期静脉高营养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化疗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爽 崔沙沙 +2 位作者 江玉军 邱晨 桂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1-5,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化疗患者治疗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全面检索Cochrane、JBI、PubMed、EMB... 目的 系统评价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在化疗患者治疗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全面检索Cochrane、JBI、PubMed、EMBASE、CINAHL、CBM、维普等数据库,收集所有讨论PICC与VPA对化疗患者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受控的临床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CCT)和队列研究,按照JBI文献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研究结果显示PICC导管留置时间低于VPA(RR:9.06,95%CI:5.82~14.09);PICC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VPA,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RR:0.97,95%CI:0.92~1.03),P〈0.05;PICC并发症发生率大于VPA(RR:0.30,95%CI:0.22~0.41),P〈0.05;描述性分析显示VPA组生活质量优于PICC组,且留置时间大于1年时,VPA的总费用低于PICC。结论 VPA与PICC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低,留置时间长,患者生活质量高,且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但由于高质量文献较少,仍需进一步论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 VPA/静脉输液港 化疗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益美 曹燕 钱丹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3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究PDCA循环护理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ICU行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 目的 探究PDCA循环护理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重症监护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ICU行PICC置管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45例),以2021年1~12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为观察组(45例)。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PICC置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施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PICC日常维护质量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在实施6个月和12个月后的评分均高于实施3个月后(P均<0.05);观察组在实施12个月后的评分均高于实施6个月后(P<0.05)。实施12个月后,2组护理人员的理论和实操考核评分均较实施前升高,且观察组的考核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行PICC置管的ICU患者应用PDCA循环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PICC置管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高其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PDCA循环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策略护理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潘青 唐霞 朱碧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1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预处理策略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常州市儿童医院行PICC置管的90例患儿纳入研究,按照摸球法将其分为2组,奇数组为对照组,偶数组为观察组。对... 目的探讨预处理策略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常州市儿童医院行PICC置管的90例患儿纳入研究,按照摸球法将其分为2组,奇数组为对照组,偶数组为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儿采用常规PICC置管护理,观察组45例患儿采用预处理策略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置管时间、出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评分及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并比较2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置管时和置管后3 min,观察组的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处理策略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的PICC置管情况,减轻其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提升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预处理策略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对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士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3期2490-2491,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对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70例PICC的乳腺癌患者,评估所有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对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接收的70例PICC的乳腺癌患者,评估所有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对比不同癌因性疲乏状况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中度组、重度组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QLSBC)、治疗依从性评分低于轻度组,且重度组QLSBC、治疗依从性评分低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CC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对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随着患者疲乏程度加重,其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癌因性疲乏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红霞 谢娟 +1 位作者 薛迎利 陈广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肿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112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者中,105例患者穿刺置管成功,4例患者送管不顺利,经调整无效,再次选择血管穿刺后送管顺利;3例患者导管移位至颈静脉,经调整后顺利到位。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成功率高,患者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超声引导 赛丁格技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儿童血液肿瘤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郝彩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8期186-188,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肿瘤患儿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血液肿瘤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行三向瓣膜式PICC化疗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血液肿瘤患儿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血液肿瘤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行三向瓣膜式PICC化疗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PICC置管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业务水平和护理态度评分分别为(82.60±6.42)、(81.55±6.51)、(80.94±5.97)、(85.44±6.15)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0±5.10)、(64.50±5.78)、(63.95±5.44)、(64.08±5.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期间,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行三向瓣膜式PICC化疗治疗的血液肿瘤患儿舒适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儿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血液肿瘤 化疗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孝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3期113-116,共4页
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240例危重症PICC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后患儿是否形成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非血栓... 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22年1月至6月收治的240例危重症PICC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后患儿是否形成静脉血栓分为血栓组、非血栓组。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对危重症患儿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4例危重症患儿PICC后形成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两组年龄、置管型号、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OR=0.755)、D-二聚体(OR=9.490)、FIB(OR=4.106)是危重症患儿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D-二聚体和FIB水平是危重症患儿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可为后续临床监测、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及干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患儿 静脉血栓形成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姜南苑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7期249-250,共2页
目的:探讨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肿瘤科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48例)。对两组... 目的:探讨对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肿瘤科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干预组(48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其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综合护理干预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蓉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9期147-148,共2页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行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行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延长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妇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上肢静脉血栓的护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蔡玲 张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8期146-146,149,共2页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并发上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行PICC患者1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并发上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行PICC患者1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ICC患者采取整体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上肢静脉血栓 血栓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整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