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4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晶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6期93-94,共2页
[目的]应用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肿瘤患者化疗及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治疗的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经患者上肢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输液。[结果]33例均... [目的]应用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肿瘤患者化疗及需要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治疗的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经患者上肢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输液。[结果]33例均到达预定位置,1例首次穿刺未获成功,经改用Seldinger穿刺方法置管成功。[结论]危险性小,容易固定,留置时间长,有利于用药,降低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患者 长期静脉输液营养治疗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风险因素研究
2
作者 王春立 丁亚光 +5 位作者 陈芳娇 王莉 武莹 曲京霞 甄玉荣 段颖杰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0期102-107,共6页
目的了解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确定导致PICC非计划拔管的独立风险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心... 目的了解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确定导致PICC非计划拔管的独立风险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连续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工作室置管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39例患儿,置入1339根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4.19%(190例次)。占前3位的分别为导管脱出75例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57例次,疑似导管感染20例次,发生率分别为5.60%、4.26%、1.4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型号、置管肢体、并发皮疹、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栓、CRBSI、疑似导管感染、并发症、并发症数量、季节、拔管地点、拔管时间、年龄、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皮疹、导管相关血栓、CRBSI、并发症及导管留置时间是非计划拔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童PICC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处于中等水平,拔管原因具有儿童特异性,PICC导管管理及使用的医务工作者应重视非计划拔管的发生,针对非计划拔管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非计划拔管 发生率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高危人群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陈焕伟 王帝娣 +2 位作者 王博 周小珍 李晟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5期159-161,共3页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高危人群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40例,研究组采取利伐沙班进行预防,对照组则选择常规措施预...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高危人群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40例,研究组采取利伐沙班进行预防,对照组则选择常规措施预防,比较2组血栓发生率、PICC拔管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腋下血流速度、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血栓发生率、PICC拔管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2组凝血指标无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PT、APTT高出对照组,但FIB、D-D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前,2组腋下血流速度无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静脉血液流速、最大血流速度均高出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7.50%与对照组15.00%无差别(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预防PICC相关血栓中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PICC拔管率及血栓发生率,同时可改善高危人群的凝血指标及腋下血流速度,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群 利伐沙班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4
作者 陈玉 刘文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6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7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盲穿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完成PICC置管。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8)。结论:静脉留置针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留置针 改良塞丁格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文惠 罗娜 +2 位作者 余有珍 马晓丽 马敏杰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29,共5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精确定位是当前PICC尖端定位领域的常用技术,对于优化药物输送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影像学、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电磁导航以及深度学习模型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局限性以...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精确定位是当前PICC尖端定位领域的常用技术,对于优化药物输送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影像学、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电磁导航以及深度学习模型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局限性以及适用条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超声定位 腔内心电图定位 电磁导航定位 深度学习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侧肢体活动管理的证据总结
6
作者 李子崴 杨乔越 +2 位作者 陈旭升 杨洁 冯丽娟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0-54,共5页
目的汇总整理有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置管侧肢体活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专业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有关PICC置管侧... 目的汇总整理有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置管侧肢体活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网、专业学会网站及数据库中有关PICC置管侧肢体活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4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及汇总。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4篇随机对照研究、3篇指南、3篇专家共识、4篇系统评价。总结出活动评估、功能锻炼(锻炼原则、锻炼时机、锻炼方案、辅助内容)、日常生活(推荐活动、避免活动)及居家与预防教育4个证据主题共17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具体且可操作性强的PICC置管侧肢体活动管理的最佳证据,建议未来在临床中能够充分关注患者活动态度,保持活动平衡,从而提升PICC治疗质量安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静脉治疗 肢体活动 康复运动 肿瘤护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误入动脉致假性动脉瘤1例
7
作者 王俊丽 段俊芳 +3 位作者 张艳 许晨丽 赵临凯 栗宇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3期231-232,共2页
患者,男性,82岁,2023年3月26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胃窦前壁穿孔修补术,术中血压低至76/43 mmHg(1 mmHg≈0.133 kPa)。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留置右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持续机械通气,反复发生感染。2023年5月1... 患者,男性,82岁,2023年3月26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胃窦前壁穿孔修补术,术中血压低至76/43 mmHg(1 mmHg≈0.133 kPa)。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留置右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持续机械通气,反复发生感染。2023年5月1日由于发生血流感染且右颈内中心静脉置管到期,给予拔除。因家属不同意再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士给予建立外周静脉通路,但患者病情危重,血压低,血管条件差,护士反复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平均每日达到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假性动脉瘤 外周静脉留置针 穿孔修补术 重症医学科 血流感染 术中血压 剖腹探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影响因素meta分析
8
作者 胡美红 胡永红 +2 位作者 王莉杰 方运霞 李旭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49-52,共4页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4年2月关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累计... 目的系统评价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4年2月关于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利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累计研究组新生儿2380例、对照组新生儿540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OR=1.45,95%CI:1.20~1.76,P<0.01)、早产(胎龄<37周)(OR=3.04,95%CI:2.50~3.69,P<0.01)、导管留置时间(OR=2.00,95%CI:1.62~2.47,P<0.01)、基础性疾病(OR=1.90,95%CI:1.51~2.38,P<0.01)、外部未加固(OR=1.47,95%CI:1.29~1.69,P<0.01)、导管尖端未达到中心位置(OR=1.59,95%CI:1.31~1.93,P<0.01)、连续输液(OR=1.55,95%CI:1.21~1.99,P<0.01)、头静脉置管(OR=2.30,95%CI:1.83~2.91,P<0.01)为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早期给予干预,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蔡文琪 陈晓燕 郑晓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行PICC置管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53)与精细组(n=53)。...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2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行PICC置管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n=53)与精细组(n=53)。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精细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精细组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精细组总舒适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精细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精细化护理在神经内科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神经内科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佟洋 陈一爽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5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5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叙事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叙事护理在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行为能力和护理满意度,缓解其负面情绪,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叙事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负面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骆春燕 苟菊香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4期82-86,共5页
在住院患者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属于最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类型。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RVT)是PICC留置期间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降低PICC-RVT发生率是当前医疗护理领域中... 在住院患者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属于最常用的中心静脉导管类型。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RVT)是PICC留置期间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降低PICC-RVT发生率是当前医疗护理领域中备受瞩目的问题,持续引起国内外专家及学者的关注,国内外权威机构陆续颁布一系列防控指南和专家共识,有关PICC-RVT风险评估的相关研究也在快速推进。本文总结PICC-RVT发生的原因和监测工具,通过置管前的评估与选择、置管中的规范操作、置管后的护理与监测,以及预防性用药、护理人员的培训、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PICC-RVT防控体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性静脉血栓 防控策略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致局部过敏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戴宏焰 马艳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局部过敏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ICC置管致局部过敏的肿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局部过敏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ICC置管致局部过敏的肿瘤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皮肤红斑、皮肤肿胀和皮肤溃疡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留置PICC致局部过敏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过敏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局部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张佳宁 未微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4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血液透析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在血液净化中心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患者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护理 血液净化中心 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陈一爽 佟洋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4期135-137,共3页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现有疼痛强度、疼痛分级评分及总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腋下血流速度、平均速度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长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两侧曲线最宽距离小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2)。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留置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栓弹力图指标,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预见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雷娟 柯丹 +6 位作者 陈飞 梁文丽 蒋敏 张莹 张倩 来娟 张亚林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比较传统经验式消毒方法 (对照组)和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消毒方法 (观察组)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消毒... 目的 探讨使用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比较传统经验式消毒方法 (对照组)和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消毒方法 (观察组)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消毒范围规范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消毒范围规范率和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伸缩型非接触式消毒范围校准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捷、消毒范围规范、安全性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消毒 校准器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误诊探讨
16
作者 赵丽琴 吴晓勇 +2 位作者 赵耀华 陈建庆 吴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总结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患者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3年11月2例曾误诊的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烧伤后会阴部等瘢痕挛缩畸形2年入院,拟行会阴部瘢痕切除... 目的总结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患者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23年11月2例曾误诊的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烧伤后会阴部等瘢痕挛缩畸形2年入院,拟行会阴部瘢痕切除整形术,置入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后出现过敏反应,考虑利多卡因或丙泊酚过敏,给予抗过敏治疗后好转。再次拟行双侧腘部瘢痕切除植皮术,置入上述导管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结合2次过敏情况,诊断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误诊时间17 d。1例高空坠物致左下肢毁损伤并多发骨折、失血性休克1 h入院,经对症处理病情稳定后,拟行皮肤软组织扩创修复术,给予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及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出现过敏反应,考虑头孢呋辛钠过敏,给予抗过敏治疗后好转。再次拟行残余创面植皮术+头皮取皮术,置入上述导管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结合2次过敏情况,诊断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误诊时间24 d。经及时抢救,2例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好转出院。结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致过敏性休克易误诊,临床应严格选择适应证,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置管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临床医师与麻醉医师沟通有助于防范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 过敏性休克 误诊 利多卡因 丙泊酚 头孢呋辛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闲置的研究进展与启示
17
作者 杨巧芳 宋圆圆 +5 位作者 董方方 王蕾 丁鑫鑫 高伟 蒿若楠 李春燕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2-356,共5页
中心静脉导管闲置是临床实践中易被忽略的问题。文章通过检索、整理、分析、汇总国内外中心静脉导管闲置相关文献,明确中心静脉导管闲置的概念,从患者特征及偏好、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及管理制度4个方面阐述影响中心静脉导管闲置的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闲置是临床实践中易被忽略的问题。文章通过检索、整理、分析、汇总国内外中心静脉导管闲置相关文献,明确中心静脉导管闲置的概念,从患者特征及偏好、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及管理制度4个方面阐述影响中心静脉导管闲置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及研究方向,为中心静脉导管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以进一步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 闲置 患者安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阙秋萍 吴芸 +1 位作者 彭婕 张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各30例。上肢...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不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各30例。上肢静脉组、下肢静脉组及头部静脉组均行PICC,位置分别为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头部静脉。比较三组置管效果。结果:下肢静脉组PICC置管疼痛评分低于上肢静脉组、头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三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谷氨酰转移酶水平低于上肢静脉组、头部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上肢、头部静脉PICC置管,下肢静脉PICC置管能够减轻早产儿置管疼痛感,减少胆汁淤积风险,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上肢静脉 下肢静脉 头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展
19
作者 和晓凤 胡雁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点环节,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投入可明显节约卫生资源、改善患者结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重点环节,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控投入可明显节约卫生资源、改善患者结局。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管理的卫生经济学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未来该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卫生经济学 经济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血友病A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现状分析
20
作者 甄英姿 陈振萍 +5 位作者 刘国青 王春立 艾迪 吴心怡 迟巍 吴润晖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4-268,共5页
目的探索和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重型血友病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PICC的重型血友病A儿童的基本信息,电话询问其目前治疗现状及PICC并发症情况。结果... 目的探索和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重型血友病治疗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接受PICC的重型血友病A儿童的基本信息,电话询问其目前治疗现状及PICC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76例重型血友病A患儿,中位年龄4.2(2.3-5.8)岁,共安装123次PICC。安装PICC前,有17.1%(13/76)的患儿开展了家庭治疗;安装后,84.2%(64/76)的患儿进行了家庭治疗。有7.9%(6/76)的患儿出现导管位置改变,10.5%(8/76)出现导管阻塞,39.5%(30/76)出现贴膜下以及贴膜周围皮肤皮疹,2例患儿出现导管相关血栓,5例自行将PICC导管拔除,7例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结论重型血友病A患儿PICC置入后,置管局部皮疹、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血栓及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较常发生,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为其建立最适合的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 儿童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家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