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行改良经颈内静脉双隧道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护理
1
作者 韩文文 张凯 +4 位作者 张奕 张佳佳 赵林芳 宫晓艳 庄一渝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16,共4页
总结1例食道恶性肿瘤引发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接受改良经颈内静脉双隧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入术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多学科协作评估患者静脉状况,分析置管难点及风险... 总结1例食道恶性肿瘤引发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接受改良经颈内静脉双隧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入术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多学科协作评估患者静脉状况,分析置管难点及风险;制订并优化置管方案;应用心脏超声联合“雪花征”进行尖端定位;严密监测并发症;强化患者回访工作。经精心且专业的治疗与护理,患者于第6次化疗后成功拔除导管,未出现导管相关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双隧道技术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心脏超声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定位方法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精准度对比研究
2
作者 司元 史雯嘉 +4 位作者 严鹏 蔡晓菡 陈蕾 孔珊珊 余晓芳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5,共4页
目的比较心脏微气泡试验联合超声定位与腔内心电图定位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中的临床效果,明确微气泡技术的应用优势。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3年8月至2... 目的比较心脏微气泡试验联合超声定位与腔内心电图定位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中的临床效果,明确微气泡技术的应用优势。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52例PICC置管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微气泡联合超声实时定位)与对照组(腔内心电图定位),每组各76例。比较两组患儿定位成功率、导管尖端准确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成本。结果试验组在定位成功率、尖端准确率、操作效率、置管成本、家属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栓、血流感染发生率以及2次摄片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脏微气泡联合超声定位技术通过动态可视化监测可提升PICC导管定位精度,在提高操作安全性和降低并发症方面优势显著,尤其适用于需规避放射暴露的儿童群体,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微气泡 超声定位 儿童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腔内心电图 导管尖端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护理体会——评《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伟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由乔爱珍,苏迅,韩立存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4228。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的是在患者手臂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由乔爱珍,苏迅,韩立存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4228。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的是在患者手臂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置管,令导管到达临近心脏的大静脉,使药物能顺利输入到患者的体内。对于需要长期持续性进行静脉输液或是用药的患者,PICC置管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肘正中静脉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科学技术出版社 静脉 常见并发症 长期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何文惠 罗娜 +2 位作者 余有珍 马晓丽 马敏杰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29,共5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精确定位是当前PICC尖端定位领域的常用技术,对于优化药物输送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影像学、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电磁导航以及深度学习模型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局限性以...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精确定位是当前PICC尖端定位领域的常用技术,对于优化药物输送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影像学、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电磁导航以及深度学习模型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局限性以及适用条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超声定位 腔内心电图定位 电磁导航定位 深度学习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侧前臂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盛婉婷 杨小惠 +1 位作者 赵林芳 曹秀珠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113,共3页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由感染、创伤或医源性因素等造成动脉壁破裂,血液通过破裂的动脉壁渗入周围的软组织,形成一个被软组织包裹的动脉瘤囊腔[1].医源性因素是PSA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动脉穿刺不成功或穿刺后压迫止血时间不足[...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由感染、创伤或医源性因素等造成动脉壁破裂,血液通过破裂的动脉壁渗入周围的软组织,形成一个被软组织包裹的动脉瘤囊腔[1].医源性因素是PSA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动脉穿刺不成功或穿刺后压迫止血时间不足[2-3].PSA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堵塞远端动脉、压迫邻近血管或神经、破裂引起瘀血和血肿[1,4].然而,PSA形成之初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使其难以早期发现,从而导致治疗延误或出现并发症.目前,国内外有关上肢医源性PSA破裂致使同侧静脉导管穿刺处大量渗血的病例报极为少见.2022年8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了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予左上臂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3h后其穿刺处持续大量渗血,4h后置管侧手臂形成瘀斑,1d后左上肢瘀斑扩散至左背部,并出现广泛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动脉瘤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护理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首次换药时间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曾颖华 李文姬 郑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72-2777,共6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临床、心理、经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4—10月期间乳腺癌术后并接受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置管后48 ...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临床、心理、经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23年4—10月期间乳腺癌术后并接受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根据纳排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置管后48 h进行首次换药,对照组24 h内进行首次换药,比较两组患者在首次换药时穿刺点疼痛程度,1周内穿刺点渗血情况,3周内心理状态(PHQ-9抑郁量表和GAD-7焦虑量表)和维护频率、费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差异。观察组在置管后首次换药时的疼痛程度、1周内穿刺点渗血程度及渗血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观察组在置管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和3周内的维护频率、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在PICC置管后48 h进行首次换药,可减少穿刺点出血、减轻疼痛,从而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同时也可降低换药频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首次换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疾病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62
7
作者 范彬 黄芬 +1 位作者 张玉红 梅赣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共483例,共进行612次PICC置管,置管时间中位数101(48-184) d;观察CRBSI及CRTC的发生率,并对CRBSI及CRTC的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CRBSI共47例(7. 7%),发生率为0. 59‰导管日;而CRTC共16例(2. 6%),发生率为0. 20‰导管日,无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CRBSI和CRTC相关的变量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急性白血病与CRBSI的高发病率显著相关,但与CRTC无显著相关。结论:与传统CVAD置管方法相比,PICC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成为CVAD有效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血栓形成 恶性血液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顾宇静 谢珺 +1 位作者 吴菲菲 范菊红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42-1252,共11页
目的:对儿童病人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通过对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 目的:对儿童病人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和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通过对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儿童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输液港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20日。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进行交叉核对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使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儿童病人使用静脉输液港静脉炎发生率[RR=20.69,95%CI(10.56,40.54),P<0.000 01]、堵管发生率[RR=4.44,95%CI(2.88,6.85),P<0.000 01]、血栓发生率[RR=3.08,95%CI(1.91,4.97),P<0.000 01]、导管脱出或移位发生率[RR=6.89,95%CI(3.56,13.31),P<0.000 01]、穿刺点渗血、渗液发生率[RR=10.06,95%CI(6.61,15.32),P<0.000 01]、感染发生率[RR=3.87,95%CI(2.67,5.62),P<0.000 01]、导管断裂[RR=3.01,95%CI(1.19,7.64),P=0.02]、一次置管成功率[RR=0.95,95%CI(0.90,1.00),P=0.04]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病人使用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40,95%CI(0.10,1.52),P=0.18]。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儿童使用输液港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具有优势的输液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儿科 并发症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入困难经B超引导成功置入100例报告 被引量:8
9
作者 陈玉秋 李琼琼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832-833,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情况较为特殊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经验。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8月对100例经反复置管均未成功的患者,严格无菌条件下,将美国巴德公司(BARD)PICC导管... 目的探讨血管情况较为特殊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经验。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8月对100例经反复置管均未成功的患者,严格无菌条件下,将美国巴德公司(BARD)PICC导管在美国强生公司SONOACE6000C型B超引导下置入。结果 100例B超引导下穿刺全部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98例置管成功,成功率98%。1例因腋静脉畸形置管20cm后无法送管到预定长度,1例来我院时已分别在外院经外周静脉化疗4-6个周期,血管内膜损伤严重,穿刺成功后无法送管。结论 B超引导下行PICC,为PICC置入困难的患者提供了可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B超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月圆 高佩 +2 位作者 郭林芳 钱火红 曹洁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0,共4页
目的 检索、评价、汇结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为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工具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及网站... 目的 检索、评价、汇结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为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工具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及网站中关于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风险评估的临床决策、实践指南、最佳证据、横断面研究等。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分别为实践指南及专家共识各4篇、系统评价及横断面各1篇、证据总结3篇。总结内在因素、外在因素、评估内容、评估时机、评估工具5个主题,共34项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的最佳证据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对PICC携管期间预防皮肤损伤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皮肤损伤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上臂高位隧道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燕芳 刘云娥 +4 位作者 祝成红 汤海燕 王欢 杨亚坤 董水凤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上臂高位隧道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穿刺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21年1-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行超声引导下非... 目的 探讨经上臂高位隧道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穿刺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21年1-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行超声引导下非隧道式PICC置管的老年血管通路困难患者43例为对照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同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置管的同类患者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随访6个月期间PICC相关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在术中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有41例(91.11%)一针穿刺成功,高于对照组的27例(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管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渗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随访6个月期间PICC相关并发症的比较中,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4.70%,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2.30%,低于对照组的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 对于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经上臂高位隧道式PICC置管,可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维护方便,可降低导管滑脱率、减少非计划拔管及总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 皮下隧道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血管通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12
作者 黄婵 李硕 +7 位作者 张海燕 张鹍 张宝宏 霍花 郑孝词 王颜 战颖 张学民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4-949,共6页
目的 :探索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案及初步效果,为国内开展此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既往研究和国内相关标准,制订并论证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案。根据临床应用方案,应用该技术为10例癌症患者置入PICC... 目的 :探索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案及初步效果,为国内开展此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既往研究和国内相关标准,制订并论证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案。根据临床应用方案,应用该技术为10例癌症患者置入PICC,观察穿刺置管过程;分析磁导航、心腔内电图和X线检查3种定位方式的定位情况;记录X线定位实际耗时及医疗支出;观察置管后28天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感染(含穿刺点感染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访谈护士应用该技术的体验。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应用磁导航及时纠正原发性异位2例;心腔内电图均可见P波最大振幅,4例可见双向P波;X线定位确认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X线定位实际耗时(20.1±4.8)min,实际医疗支出91.5元/例;导管留置28天内未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或感染。置管护士认为该技术可以减少异位发生,愿意应用该技术。结论 :初步提示,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能够即刻纠正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的异位,护士接受度较高,需要进一步探索该技术在国内应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航 心腔内电图 尖端定位系统 异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开展及管理的现况调查
13
作者 李旭英 王童语 +2 位作者 袁忠 胡永红 林琴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7-342,共6页
目的:对湖南省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开展及管理现况进行调研,为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5年1月使用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开展及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对湖南省246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34家(13.... 目的:对湖南省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开展及管理现况进行调研,为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5年1月使用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开展及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对湖南省246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34家(13.82%)医院开展了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其中2019年之后开展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的医院占82.35%(28/34),采用该技术进行置管的主要为置管困难、危重症以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16家(47.06%)医院设置了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操作标准流程,24家(70.59%)医院对实施该技术的人员开展过培训。66.04%(140/212)的医院未来有开展该技术的计划。结论:湖南省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开展率较低,开展意向较高,在制定操作标准流程、并发症管理以及专科护士再培训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皮下隧道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专科护士管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巢黔 张梅英 +1 位作者 吴寅 张伟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74,共4页
目的构建基于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专科护士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针对PICC专科护士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立研究小组,以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为... 目的构建基于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的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专科护士管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针对PICC专科护士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立研究小组,以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为框架,构建PICC专科护士的使用和再认证管理方案,观察管理方案实施后PICC专科护士队伍的建设状况,质性访谈PICC专科护士自我体验,并比较方案实施前后全程跟踪病例PICC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该管理方案可促进PICC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和专科护士职业成长,降低PICC并发症中置管穿刺点炎症、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外露大于6cm的发生率,与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的PICC专科护士管理方案,有助于促进专科护理队伍建设,降低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ICC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专科护士 Strong高级护理实践模式 管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60
15
作者 江文 何海燕 +2 位作者 彭娜 刘蕾 曾登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临床的置管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患者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于医护人员在PICC置管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判断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 目的构建适用于临床的置管前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患者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于医护人员在PICC置管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判断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前期对PICC置管专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查证和Meta分析,形成置管前PICC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对18位PICC护理专家进行咨询和重要性评分,用Excel 2015和SPSS 21.0软件计算指标权重并修改定稿。结果依据PICC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建立了由4个一级指标和4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置管前PICC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患者基本情况(16个二级指标)、穿刺肢体情况(12个二级指标)、血管和导管选择情况(8个二级指标)和患者依从性(5个二级指标)。结论初步建立了置管前PICC并发症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据此进行PICC并发症风险评估,从而针对性制定护理计划以预防和减少PICC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风险评估 评估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护理应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丽丽 刘威 +1 位作者 高艳 刘佳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2866-2868,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及CNKI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10年2月。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及相关杂志、会... 目的系统评价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CVC)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维普及CNKI等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至2010年2月。手工检索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及相关杂志、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汇编等。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试验、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5篇相关文献,其中病例对照试验17个,随机对照试验8个,共计2807例患者,其中PICC组1313例,CVC组1494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PICC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优于CVC组[RR=1.13,95%CI(1.06,1.21),P=0.0003];PICC组插管平均操作时间也优于CVC组[SMD=-2.30,95%CI(-3.25,-1.35),P<0.00001];PICC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亦优于CVC组[SMD=1.62,95%CI(0.51,2.73),P=0.004];PICC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亦优于CVC组[RR=0.44,95%CI(0.35,0.55),P<0.00001]。结论现有证据表明,PICC较CVC相比,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优势明显且并发症较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不均,上述结论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锁骨下静脉置管 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治疗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朋朋 应燕萍 +3 位作者 黄惠桥 凌瑛 赵慧函 朱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3259-3266,共8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发生风险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Cochrane...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肿瘤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发生风险的情况。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关于VAP(对照组)与PICC(PICC组)治疗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的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7月。进行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试验、17项队列研究,共4 09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ICC组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2.88,95%CI(1.92,4.33)]。根据PICC人员分为医生置管、护士参与置管、未报道3个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当护士参与置管时,PICC组与对照组肿瘤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90,95%CI(0.93,3.89)]。医生置管、未报道两亚组,PICC组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3.06,95%CI(1.13,8.26);RR=3.83,95%CI(2.14,6.88)]。其他亚组分析显示,患者类型为住院患者、住院和出院患者,患者平均年龄≥18岁、<18岁,PICC方式为未报道、盲穿或超声引导、超声引导,是否报道血栓诊断方法,研究类型为队列研究,不同发表国家PICC组血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Begg秩相关法和Egger's直线回归法提示研究间无发表偏倚。结论与PICC比较,肿瘤患者采用VAP可以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由护士参与置管可以降低PICC血栓发生率;但是在临床应用中,肿瘤患者是否选择PICC还需要综合考虑其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血栓栓塞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与中心静脉置管临床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2
18
作者 葛永春 王尚前 +1 位作者 邵国安 陈良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187-4191,共5页
目的通过对国内所有已经发表的有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的评价,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置管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利弊。方法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有关干预试验的研究方法,采用GRADE3.5.1软件... 目的通过对国内所有已经发表的有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中心静脉置管(CVC)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的评价,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置管方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利弊。方法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有关干预试验的研究方法,采用GRADE3.5.1软件对所有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1.2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PICC单次置管成功率高于C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1,95%CI(1.01,1.45);P=0.04];PICC组导管感染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3,95%CI(0.12,0.89);P=0.03];PICC组误入动脉的发生率低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1,95%CI(0.03,0.49);P=0.004];而PICC组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CVC组[RR=4.17,95%CI(1.42,12.29);P=0.01];两组气胸、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导管尖端异位、导管口渗漏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间、导管留置时间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具有单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管时间长等优点,可以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是本研究纳入的所有研究的质量级别较低,高级别的研究纳入后是否可以逆转本研究的部分结果不得而知,期待高级别的文献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的研制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璐 谢新芳 +3 位作者 沈洪 杨金丽 陆月琴 宋建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10-13,共4页
目的构建适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权重赋... 目的构建适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形成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权重,并根据组合权重赋分。结果两轮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和95.0%。构建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其中1分指标2个、2分指标9个、3分指标16个、4分指标7个。结论构建形成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风险评估表可用于筛查PICC患者发生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上肢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穿刺点非炎性渗液护理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惠玉 郝瑾祎 +1 位作者 朱莉 祁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81-782,共2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是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目前,PICC已成为肿瘤患者、静脉高营养患者和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给药...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是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目前,PICC已成为肿瘤患者、静脉高营养患者和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给药途径。行PICC置管可最大程度保护肿瘤患者的外周血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非炎性渗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