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唐代打击官吏经商谋利的法律规定
- 1
-
-
作者
洪学伙
-
机构
安徽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126-128,共3页
-
文摘
腐败不仅是困扰我们今天的社会问题,也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痼疾。尽管封建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清除腐败,但绝大数统治者对吏治都相当重视,以重法惩治贪官污吏。官吏以权谋私是导致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而官吏经商谋利又是官吏以权谋私的重要方面。唐代打击官吏经商谋利的法律规定比较严密,主要从禁止官吏兼业、惩治官吏偶儿买卖谋取剩利、限制和打击官吏家属经商谋利三个方面来打击官吏经商谋利。
-
关键词
唐代
官吏
经商谋利
兼业
剩利
-
分类号
D929.42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试论孔子的义利观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魏启德
-
出处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2期55-57,共3页
-
文摘
在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经济思想体系中,儒家的贵义贱利思想虽不象法家的重农抑商思想那样处于支配地位,却亦如无形的绳索束缚着商业的发展。商业活动这一士君子不屑置身的谋利之事,因长期受到鄙弃而未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居于应有地位。作为先秦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由于在义利问题上扬弃分明,某些贵义贱利之议便自然地被人们视为发展商品经济的巨大思想障碍,并受到否定和批判。 笔者以为,“贵义贱利”并非孔子义利观的全部内蕴。如果我们认真研剖一下孔子在义利问题上的一贯思想和言论实际,便不难发现:孔子虽然贵义,却并不一味贱利。
-
关键词
孔子义利观
贵义贱利
义利问题
《论语》
商业活动
正统经济思想
子贡
先秦儒家学派
经商谋利
司马迁著《史记》
-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