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经向气流看亚澳季风的季节区域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际龙
黄荣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6,共7页
利用1979~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亚澳季风区经向气流的季节性分支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亚澳季风区经向气流的垂直斜压结构由冬到夏发生季节性转向,即从冬季时的低层北风、高层南风转换为夏季时的低层南风、高层北风.季节反...
利用1979~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亚澳季风区经向气流的季节性分支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亚澳季风区经向气流的垂直斜压结构由冬到夏发生季节性转向,即从冬季时的低层北风、高层南风转换为夏季时的低层南风、高层北风.季节反向的经向气流主体偏向北半球,其区域差异性在对流层中低层更为显著.以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为界,亚洲热带季风区中低层经向气流在冬夏季均呈现三通道特征,与此相应,亚澳季风区自西向东存在三支相对独立的经向环流分支,且冬夏季的差异均很显著,如冬季的中心高度自西向东递减、夏季的经向跨度自西向东递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澳季风
经向气流
季节循环
区域结构
经向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经向气流示意图”讲授三圈环流
2
作者
张永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2年第5期42-42,共1页
“大气三圈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难点之一,在本节教学中可采用突出低纬度环流的组成、形成和特点带动中高纬度环流的阐述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边讲边画“经向气流示意图”来讲授:首先提出,赤道地区的大气垂直面上是上升还是...
“大气三圈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难点之一,在本节教学中可采用突出低纬度环流的组成、形成和特点带动中高纬度环流的阐述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边讲边画“经向气流示意图”来讲授:首先提出,赤道地区的大气垂直面上是上升还是下沉运动?为什么?针对问题分析讲解,同时画示意图;赤道附近是整个地球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地区,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画出赤道地区空气上升的箭头)同时,赤道高空大气密度增大,比同一高度气压高。接着分析赤道高空大气为什么会向南北流动?指出赤道高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梯度力指向南北两极方向,(画出高空气流向南北极方向箭头)接着再分析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大气为什么会产生下沉气流?引用教材中“大气是在不停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午太阳高度角
经向气流
高中地理
环流圈
气压带
赤道地区
气压梯度力
空
气流
中高纬度
南北两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纬向基本流上的斜压扰动
3
作者
林一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7-1365,共9页
本文基于能量方法研究了时间平均的非纬向基本流的稳定性以及该基本流上斜压扰动的发展,并探讨了经向基本气流对于扰动发展的作用。从广义能量方程得到了时间平均的非纬向基本流的稳定性条件,并用扰动能量方程研究了正压发展(衰减)和斜...
本文基于能量方法研究了时间平均的非纬向基本流的稳定性以及该基本流上斜压扰动的发展,并探讨了经向基本气流对于扰动发展的作用。从广义能量方程得到了时间平均的非纬向基本流的稳定性条件,并用扰动能量方程研究了正压发展(衰减)和斜压发展(衰减)的扰动结构及其与基本流的配置关系。研究发现,以急流轴为中心,对于正压发展的扰动,其流线在水平面上向基本气流来流方向的下游倾斜,而对于正压衰减的扰动,其流线在水平面上向基本气流来流方向的上游倾斜。对流层大气中,斜压发展的扰动,其流线在垂直剖面上随高度增加向基本气流来流方向的上游倾斜,而斜压衰减的扰动,其流线在垂直剖面上随高度增加向基本气流来流方向的下游倾斜。经向基本气流的存在会促进并加强扰动的发展,令扰动更加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纬向基本流
稳定性
斜压扰动
发展
经向
基本
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经向气流看亚澳季风的季节区域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际龙
黄荣辉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05034
40575026和4072501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IAP07118)资助
文摘
利用1979~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亚澳季风区经向气流的季节性分支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亚澳季风区经向气流的垂直斜压结构由冬到夏发生季节性转向,即从冬季时的低层北风、高层南风转换为夏季时的低层南风、高层北风.季节反向的经向气流主体偏向北半球,其区域差异性在对流层中低层更为显著.以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为界,亚洲热带季风区中低层经向气流在冬夏季均呈现三通道特征,与此相应,亚澳季风区自西向东存在三支相对独立的经向环流分支,且冬夏季的差异均很显著,如冬季的中心高度自西向东递减、夏季的经向跨度自西向东递增等.
关键词
亚澳季风
经向气流
季节循环
区域结构
经向
环流
Keywords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Meridional flow, Seasonal cycle, Regional structure, Meridionalcirculation
分类号
P4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经向气流示意图”讲授三圈环流
2
作者
张永葆
机构
上海市东昌中学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2年第5期42-42,共1页
文摘
“大气三圈环流”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难点之一,在本节教学中可采用突出低纬度环流的组成、形成和特点带动中高纬度环流的阐述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运用边讲边画“经向气流示意图”来讲授:首先提出,赤道地区的大气垂直面上是上升还是下沉运动?为什么?针对问题分析讲解,同时画示意图;赤道附近是整个地球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地区,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画出赤道地区空气上升的箭头)同时,赤道高空大气密度增大,比同一高度气压高。接着分析赤道高空大气为什么会向南北流动?指出赤道高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梯度力指向南北两极方向,(画出高空气流向南北极方向箭头)接着再分析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大气为什么会产生下沉气流?引用教材中“大气是在不停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
关键词
正午太阳高度角
经向气流
高中地理
环流圈
气压带
赤道地区
气压梯度力
空
气流
中高纬度
南北两极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纬向基本流上的斜压扰动
3
作者
林一骅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7-136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5057、42230403、42075008。
文摘
本文基于能量方法研究了时间平均的非纬向基本流的稳定性以及该基本流上斜压扰动的发展,并探讨了经向基本气流对于扰动发展的作用。从广义能量方程得到了时间平均的非纬向基本流的稳定性条件,并用扰动能量方程研究了正压发展(衰减)和斜压发展(衰减)的扰动结构及其与基本流的配置关系。研究发现,以急流轴为中心,对于正压发展的扰动,其流线在水平面上向基本气流来流方向的下游倾斜,而对于正压衰减的扰动,其流线在水平面上向基本气流来流方向的上游倾斜。对流层大气中,斜压发展的扰动,其流线在垂直剖面上随高度增加向基本气流来流方向的上游倾斜,而斜压衰减的扰动,其流线在垂直剖面上随高度增加向基本气流来流方向的下游倾斜。经向基本气流的存在会促进并加强扰动的发展,令扰动更加不稳定。
关键词
非纬向基本流
稳定性
斜压扰动
发展
经向
基本
气流
Keywords
Nonzonal flow
Stability
Baroclinic disturbance
Development
Meridional flow
分类号
P401 [天文地球—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经向气流看亚澳季风的季节区域特征
陈际龙
黄荣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经向气流示意图”讲授三圈环流
张永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纬向基本流上的斜压扰动
林一骅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