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王婧 周巧云 +6 位作者 王牧雨 肖豫 宋冬梅 郭艳 夏恩兰 李天照 黄晓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风险的方法。方法连续... 目的通过收集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患者常规病史、危险因素和超声结果的临床数据,建立一种预测PMB妇女罹患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风险的方法。方法连续性收集2013年12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408例PMB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将EC和AH患者纳入恶性组(病例组),其余患者纳入非恶性组(对照组),收集有关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危险因素的临床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408例患者平均年龄(60.4±7.8)岁,病例组74例(18.1%),对照组334例(81.9%)。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的最佳预测因子,创建“LRDNT”(light bleeding,recurrent bleeding,diabetes,non-uniform echogenicity&thickness)模型。LRDNT分数在0至22之间。LRDNT评分≥15约登指数最大,预测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79.73%,特异度为80.84%,预测准确率为80.64%。结论PMB患者的临床信息与超声指标相结合的风险预测模型LRDNT,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发生的风险,有助于临床分流和优化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女性绝经后出血罹患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丽 毛文军 +1 位作者 白娥 杨筱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女性绝经后出血(PMB)罹患子宫内膜癌(EC)的预测价值,进一步分析伴有卵巢囊肿者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女性386例为研究对象,以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女性绝经后出血(PMB)罹患子宫内膜癌(EC)的预测价值,进一步分析伴有卵巢囊肿者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女性386例为研究对象,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内膜厚度(ET)和体积(E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对EC的预测价值。同时比较伴有卵巢囊肿者和无卵巢囊肿者子宫内膜相关超声指标及内膜病变的风险。结果 386例PMB女性子宫内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占 48.96%,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占40.93%,EC占10.10%。正常内膜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EC组患者ET、EV、VI、FI和V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EC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和良性病变组(P<0.01),良性病变组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组(P<0.05)。子宫内膜FI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6),其次为VI(AUC=0.84)、VFI(AUC=0.82),而ET的预测价值最小(AUC=0.74)。FI预测的灵敏度(91.00%)、特异度(85.00%)、阳性预测值(85.85%)、阴性预测值(90.43%)均最高,截断值为29.36。进一步比较每两组指标之间的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MB女性中伴有卵巢囊肿者ET、EV、VI、FI和VFI均显著高于无卵巢囊肿组(P<0.05),同时伴卵巢囊肿组者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EH)、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无卵巢囊肿组(P<0.05)。结论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于PMB女性EC的预测价值优于子宫ET,其中FI的预测价值最高。伴有卵巢囊肿可增加PMB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癌 流指数 卵巢囊肿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丽 郭艳平 +4 位作者 全诗敏 杨婷 赵娟 裴美丽 杨筱凤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3-927,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绝经后出血(PMB)女性子宫内膜癌(E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04例,EC组36... 目的:探讨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绝经后出血(PMB)女性子宫内膜癌(E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04例,EC组36例;另选择同期妇科查体正常的绝经后女性3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2~4月就诊的69例PMB患者为模型验证对象。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ET)、反复阴道流血和糖尿病史建立恶性风险模型,以子宫内膜体积(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构建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方法的价值,并对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①EC组患者子宫内膜超声指标ET、V、VI、FI、VFI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良性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超声指标中FI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6),其次为VI(AUC=0.84)、VFI(AUC=0.82),三维能量超声模型总分4~8分,截断评分值≥6分时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7)。③恶性风险模型总分0~9分,截断评分值≥4分时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0)。④两种模型联合应用预测价值(AUC=0.94)显著高于恶性风险模型(Z=3.126,P=0.039)和三维能量超声模型(Z=2.970,P=0.043);而恶性风险模型与三维能量超声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4,P=0.092)。⑤69例PMB验证对象采用联合模型进行预测验证,AUC=0.89,灵敏度为95.48%,特异度为83.97%,与模型建立时联合ROC曲线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8,P=0.126),具有可重复性。结论: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PMB女性EC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提高诊断效果,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风险模型 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癌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预测子宫内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丽 毛文军 +1 位作者 白娥 吕淑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9-684,共6页
目的:分析绝经后出血(PMB)患者的病因及子宫内膜病变特点,利用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建立预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EBL)和子宫内膜癌(EC)的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患者328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分析绝经后出血(PMB)患者的病因及子宫内膜病变特点,利用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建立预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EBL)和子宫内膜癌(EC)的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患者32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PMB病因,对其中可疑子宫内膜病变行内膜病理检查的208例患者根据其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子宫内膜组(NE组,35例)、EBL组(134例)和EC组(39例),比较不同的绝经年限(1~3年、3~5年、5~10年、≥10年)患者中EBL[子宫内膜息肉(EP)、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EH)、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和EC的发生率,并对NE组、EBL组和EC组患者子宫内膜超声影像学特点和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根据子宫内膜病变高危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①328例PMB患者中老年性阴道炎所占比例最高(32.32%),其次EBL中的EH患者占17.68%,而EC患者占11.89%。②不同绝经年限组中EP、EC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H、AE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3年组EP和EH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5.68%、20.27%),绝经≥10年组AEH和EC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9.57%、28.26%)。③超声影像学检查中NE组、EBL组及EC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均值及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内膜与肌层分界线不清晰、内膜血流分级(Ⅱ级、Ⅲ级)的比例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均呈递增趋势(P<0.05)。④3组患者在子宫内膜病变高危因素:不同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绝经年龄,及是否反复阴道流血、肥胖、糖尿病、服用他莫昔芬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高危因素预测模型对EBL(灵敏度85.3%,特异度67.8%,AUC=0.791)和EC(灵敏度89.7%,特异度72.3%,AUC=0.854)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PMB患者病因中以老年性阴道炎和EBL为主,但EC不容忽视,特别是伴有子宫内膜病变高危因素者。PMB患者不同子宫内膜病理类型超声影像学特点有差异,绝经≥10年组AEH和EC发生率最高,采用子宫内膜病变高危因素建立的模型对EBL和EC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良性病变 子宫内膜癌 高危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出血438例分析
5
作者 陈燕玲 郑丽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9期613-614,共2页
关键词 经后出血 病理诊断 病例分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及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对比 被引量:4
6
作者 方莉 万璟 李小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及经阴道超声在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而来我院就诊的患者62例进行TVS及HSC检查,结合病理做出病因诊断,比较两者的应用价值。【结果】经病理组织检查...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及经阴道超声在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因绝经后子宫出血而来我院就诊的患者62例进行TVS及HSC检查,结合病理做出病因诊断,比较两者的应用价值。【结果】经病理组织检查证实,TVS检查诊断宫腔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69.2%、80.0%、81.8%,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6%。HSC诊断宫腔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2%、92.3%、94.6%、96.0%,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2%,其特异性及与病理符合率显著高于TVS检查。【结论】HBC对PMB诊断价值更高。PMB患者应常规进行TVS检查,如果子宫内膜厚度超过4mm,或虽未超过4mm,但绝经后出血症状持续存在,应行HSC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检查 阴道超声 经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桂成运用调周法治疗经间经前经后期出血的经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1-22,共2页
夏桂成主任医师医理精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妇科疾病。近年来,他应用分期分时调周法治疗月经病及不孕症,引起海内外同道极大关注。笔者近年来随夏师学习,观其在治疗经行滴漏方面见解独到,疗效显著,特归纳整理如下,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夏桂成 调周法 经间 经前 经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阴道超声与宫腔造影术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侯东敏 何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D-TVS)与宫腔造影(2D-SHG)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7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接受3D-TVS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容积;内膜厚度≥5 mm的32例行2D-SHG,观察内膜变化。以子宫内膜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3D-TVS...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D-TVS)与宫腔造影(2D-SHG)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7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接受3D-TVS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容积;内膜厚度≥5 mm的32例行2D-SHG,观察内膜变化。以子宫内膜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3D-TVS、2D-SHG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以子宫内膜容积10 mL为临界值,3D-TVS诊断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78.8%、67.7%和97.6%;预测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以上各值分别为100%、66.7%、41.2%和100%;2D-SHG诊断子宫内膜病理性改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9%、95.0%和100%,预测子宫内膜癌和癌前病变的以上各值分别100%、88.2%、86.7%和100%。造影剂注入宫腔,良性病变组和恶性病变组的子宫内膜变化和子宫肌壁顺应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VS和2D-SHG是诊断绝经后内膜病变的有效方法。2D-SHG是诊断和鉴别绝经后不规则出血原因的较好方法,注入造影剂时子宫内膜变化和子宫肌壁顺应性是鉴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阴道超声 宫腔造影 子宫内膜病变 经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灿 李慧 程静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重点探讨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预测内膜恶变风险的内膜厚度阈值。方法:选择245例绝经后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绝经后出血(PMB)组(124例)和无PM...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性,重点探讨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预测内膜恶变风险的内膜厚度阈值。方法:选择245例绝经后经阴道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厚度≥5 m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绝经后出血(PMB)组(124例)和无PMB组(121例),均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活检,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PMB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及子宫内膜癌(EC)的发生率(22.58%)明显高于无PMB组(4.13%)(P<0.05)。②PMB组中良性病变患者(96例)与AH/EC患者(28例)之间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合并高血压、足月产次、流产次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子宫内膜厚度≥10 mm是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PMB患者发生AH及E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无PMB组中良性病变组(116例)与AH/EC组(5例)之间子宫内膜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ROC曲线分析:PMB组以子宫内膜厚度8.5 mm作为预测AH及EC的最佳阈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58.3%。无PMB组以子宫内膜厚度10.5 mm作为预测AH及EC的最佳阈值,AUC为0.941,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1.0%。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伴PMB患者均应行进一步病理检查排除癌变,而不伴PMB的子宫内膜恶变率低,若无合并高危因素、子宫内膜厚度<10.5 mm可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增厚 子宫内膜癌 ROC曲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厚度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军 高淑华 +1 位作者 李波 杨丽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5期342-343,共2页
本文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出血187例的阴道超声表现,针对其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内膜与肌层分界、质地及病变特点,结合病理内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平均厚度萎缩型为3.4mm、增生期内膜11mm、内膜息肉为11... 本文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出血187例的阴道超声表现,针对其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内膜与肌层分界、质地及病变特点,结合病理内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平均厚度萎缩型为3.4mm、增生期内膜11mm、内膜息肉为11.5mm、内膜非典型增生为14mm、子宫内膜癌内膜22mm。提出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厚度<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 阴道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及宫腔占位用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的阈值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勤妹 李金枝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内病灶大小用于预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及子宫内膜癌(EC)最佳阈值和AH及EC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就诊,因各种原因行宫腔镜诊刮及子宫...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内病灶大小用于预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及子宫内膜癌(EC)最佳阈值和AH及EC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就诊,因各种原因行宫腔镜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灶切除的绝经后女性共53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AH及EC的危险因素。按有无绝经后出血(PMB)分为两个亚组,分别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和病灶大小的最佳阈值。结果:(1)AH及EC的发生率4.32%,PMB患者和无PMB患者AH及EC的发生率分别为8.18%和2.67%。(2)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增厚、病灶较大、内膜边界不清、内膜血流信号丰富是AH及EC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厚度最佳阈值,非PMB患者为9.8 mm,AUC为0.718,敏感度66.7%,特异度78.7%;PMB患者为7.0 mm,AUC为0.832,敏感度85.7%,特异度76.0%。病灶大小最佳阈值,非PMB患者为12.7 mm,AUC为0.826,敏感度83.3%,特异度77.7%;PMB患者为11.3 mm,AUC为0.787,敏感度100.0%,特异度65.9%。结论:以子宫内膜厚度和宫腔内病灶大小来预测子宫内膜恶变风险是可行的,但应根据PMB状态采取不同的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不典型增生 经后出血 子宫内膜厚度 宫腔占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混合性苗勒氏肉瘤MR影像评价
12
作者 尚延海 刘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0年第4期50-50,共1页
子宫肉瘤较罕见,发病率为子宮恶性肿瘤的5%。但在子宫肉瘤中最常见的是发生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子宫混合性苗勒氏肉瘤。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由于缺少特征性症状且症状出现较晚,故对本病的诊断较为困难。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与子宫内... 子宫肉瘤较罕见,发病率为子宮恶性肿瘤的5%。但在子宫肉瘤中最常见的是发生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子宫混合性苗勒氏肉瘤。患者多为绝经后妇女。由于缺少特征性症状且症状出现较晚,故对本病的诊断较为困难。阴道流血为主要症状,与子宫内膜肉瘤患者症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影像 混合性 特征性症状 经后出血 恶液质 腹腔转移 移行带 加权图 剖腹探查术 闭孔内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的早期信号
13
作者 王雪梅 《农家致富》 2004年第1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妇科肿瘤 早期信号 肿物 阴道异常分泌物 月经异常 经后出血 腹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