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唐文学文本的“完整性”与“碎片化”——兼论文学文本的“不可靠性”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少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34,共11页
在中国古代特殊的学术环境中,文学文献多数脱胎于经史文献。经史与文学文本都具有"完整性"与"碎片化"特征,这使"原始文本"不断衍生出多层次的"次生文本",从而造成了文本的"不可靠性"... 在中国古代特殊的学术环境中,文学文献多数脱胎于经史文献。经史与文学文本都具有"完整性"与"碎片化"特征,这使"原始文本"不断衍生出多层次的"次生文本",从而造成了文本的"不可靠性"。但是,文本的"可靠"与"不可靠"是相对的。对文学而言,"完整性"与"碎片化",恰恰是文学文本产生的主要动因。文学文本的研究有其特殊规律,"不可靠性"并不妨碍文学研究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性” “碎片化” 经史文本 文学文本 “不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