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道教字书《经史通用古今直音》考
1
作者 褚国锋 贺晏然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2期141-148,160,共9页
《经史通用古今直音》是明代高道邵以正及其弟子编撰的字书,刊印于成化年间。邵以正是刘渊然嫡传、道录司领袖和《正统道藏》督校工作领衔者,他的道教修养较受学术界关注,但其道教以外的知识背景则甚少被讨论。《经史通用古今直音》广... 《经史通用古今直音》是明代高道邵以正及其弟子编撰的字书,刊印于成化年间。邵以正是刘渊然嫡传、道录司领袖和《正统道藏》督校工作领衔者,他的道教修养较受学术界关注,但其道教以外的知识背景则甚少被讨论。《经史通用古今直音》广泛参考了前代字书,加以缩减,辅以直音系统,并将《正统道藏》编修的经验纳入字书修纂,具有独特的道文化色彩和实用性。研究《经史通用古今直音》可以增进对《正统道藏》校正增补前后京城高道群体小学修养的认知,丰富明代字书和邵以正一系道教思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史通用古今直音》 《正统道藏》 邵以正 喻道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玉树经史文献提要两种
2
作者 郑继猛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4-16,共3页
王玉树有经史文献四种,即《治学录》《说文拈字》《经史杂记》《退思易话》。《经史杂记》共八卷,是王玉树经学史学读书笔记及考证心得。《退思易话》梳理了《易经》研究的源流、流派脉络,是一本简明扼要的治易入门书籍。
关键词 王玉树 经史文献 提要 经史杂记》 《退思易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性理转向经史:明清之际学术的新趋向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16,共6页
在 1 6、1 7世纪 ,中国大多数学者仍然恪守理学道德心性的思辨体系 ,但有少数学者却转而根据实证标准从事经史典籍中的事实性考辨。在顾炎武之前 ,归有光、唐顺之、钱谦益以及陈第、方以智的学术取向 ,都与明代的性理之学迥异。这表明 ... 在 1 6、1 7世纪 ,中国大多数学者仍然恪守理学道德心性的思辨体系 ,但有少数学者却转而根据实证标准从事经史典籍中的事实性考辨。在顾炎武之前 ,归有光、唐顺之、钱谦益以及陈第、方以智的学术取向 ,都与明代的性理之学迥异。这表明 ,在乾嘉学派形成以前 ,已经有一批优秀的学者在从事经学、天文、小学、地理以及数学方面的实证性研究 ,由他们那里发轫出来的学术意识与研究方法 ,恰是清儒考据学重要的来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史 考据 音韵 训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的根本在经史
4
作者 夏金华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2期50-66,197,共18页
古代儒家以经、史、子、集四类分法,来概括天下一切学说。儒学以经、史为根本,以子、集为辅助。这个格局历千年而不易,此从四类分法的历史演变、六经至十三经的流传、明经科之取士制度、士大夫对经史子集之文的不同态度和经、史之间的... 古代儒家以经、史、子、集四类分法,来概括天下一切学说。儒学以经、史为根本,以子、集为辅助。这个格局历千年而不易,此从四类分法的历史演变、六经至十三经的流传、明经科之取士制度、士大夫对经史子集之文的不同态度和经、史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五个方面得以体现,使儒学在汉代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之后,获得了持续不断的传播、巩固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史子集 六经 十三经 明经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昶《金石萃编》以金石证经史方法述论
5
作者 龙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28-32,共5页
清代金石学与考据学联系紧密,在乾嘉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王昶《金石萃编》注重用石经文字及纬书材料来考证校勘板刻儒家经书,用石刻文献补充、纠正史书,碑史互证,体现出以金石材料考证经史的学术观念,代表着清代金石学的主流,是乾嘉考... 清代金石学与考据学联系紧密,在乾嘉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王昶《金石萃编》注重用石经文字及纬书材料来考证校勘板刻儒家经书,用石刻文献补充、纠正史书,碑史互证,体现出以金石材料考证经史的学术观念,代表着清代金石学的主流,是乾嘉考据方法在金石学领域运用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昶 《金石萃编》 金石学 考证经史 乾嘉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城文派一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曙光——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题语》析论
6
作者 张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31-36,共6页
《经史百家杂钞题语》是曾国藩改造桐城、中兴桐城之始。它师法《古文辞类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文选录的时空跨度与文体构架方面,曾国藩都表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扩宽了桐城堂庑。收录辞赋,超越方苞《古文约选》桎梏;垂爱骈文,突... 《经史百家杂钞题语》是曾国藩改造桐城、中兴桐城之始。它师法《古文辞类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古文选录的时空跨度与文体构架方面,曾国藩都表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扩宽了桐城堂庑。收录辞赋,超越方苞《古文约选》桎梏;垂爱骈文,突破姚鼐《古文辞类纂》樊篱;别树一帜,添增“叙记”与“典志”,使史传文与经世文纳入选编范畴。《经史百家杂钞》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突破一宗唐宋的桐城派文统,使桐城古文从狭小胡同迈向康庄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桐城文派 经史百家杂钞题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
7
作者 王灿 《阴山学刊》 2011年第3期78-82,共5页
司马迁之《史记》开"正史"之先河,在这关键的转折之中,文化背景与民族心理因素至关重要:中国经史子集"四部"之分,实为一种"文化层级"意识,与"三不朽"的人生"价值层级"相对应,二者皆... 司马迁之《史记》开"正史"之先河,在这关键的转折之中,文化背景与民族心理因素至关重要:中国经史子集"四部"之分,实为一种"文化层级"意识,与"三不朽"的人生"价值层级"相对应,二者皆中国特有;再者,由于世易时移,进入"经"书行列的时代契机不复存在,加之司马迁个人身份特征与孔子式"圣人"形象不合,没能如愿进入"圣人"行列,而《史记》也只能进入"正史"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史关系 正史 司马迁 《史记》 文化层级 身份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善《文选注》基于经史的汉赋认同
8
作者 何凯 《中国韵文学刊》 2014年第2期70-74,共5页
对汉赋的认识历来褒贬异辞,多据经史为说,或言其虚而不实,或谓是非颇谬于经。是后孟坚许为"古诗之流"、"雅颂之亚"、必依经撰赋,左思倡导"征实",且求"图籍可考",是撰赋之经史化。而李善注《文... 对汉赋的认识历来褒贬异辞,多据经史为说,或言其虚而不实,或谓是非颇谬于经。是后孟坚许为"古诗之流"、"雅颂之亚"、必依经撰赋,左思倡导"征实",且求"图籍可考",是撰赋之经史化。而李善注《文选》,多据经以征圣,据史以征实,由此认同汉赋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经史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丛报》与中国“经史子集”的译介 被引量:1
9
作者 曾文雄 刘青 《现代语文》 2020年第2期66-71,共6页
《中国丛报》(1832—1851)是在华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一份英文月刊,它是早期传播中国经典及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通过对《中国丛报》“经史子集”的译介动机、译介内容以及所存在问题的描述与探讨,可以为把握早期中国经典外译的特征... 《中国丛报》(1832—1851)是在华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一份英文月刊,它是早期传播中国经典及西方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通过对《中国丛报》“经史子集”的译介动机、译介内容以及所存在问题的描述与探讨,可以为把握早期中国经典外译的特征提供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丛报》 经史子集” 译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的文体分类与学术观
10
作者 喻智琦 任竞泽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5-20,共6页
曾国藩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不仅以门系类,缔造了三级文体分类纲目,而且在姚鼐《古文辞类纂》基础上对二级文类进行了删减与分合:一方面,广选经史篇目,增设叙记、典志类文体;另一方面,着眼文体形态,散碑志之文入记载门各类,并颂赞、... 曾国藩编选的《经史百家杂钞》不仅以门系类,缔造了三级文体分类纲目,而且在姚鼐《古文辞类纂》基础上对二级文类进行了删减与分合:一方面,广选经史篇目,增设叙记、典志类文体;另一方面,着眼文体形态,散碑志之文入记载门各类,并颂赞、箴铭于词赋类文体。这一相异姚选的文体分类,统一于曾国藩“义理、辞章、经济、考据”的体系中,体现了他切于世用、包纳百川的学术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经史百家杂钞》 文体分类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彝尊诗学的“其源本经史”
11
作者 郑强 《艺术科技》 2015年第8期116-117,共2页
朱彝尊作于康熙四十三年的《斋中读书》十二首,是全面反映其对明诗的评价并体现出本人诗学体系的重要篇章。《斋中读书》第十一首提出"诗篇虽小技,其源本经史"是朱彝尊学问化诗学的完整诠释,主要体现在朱氏对明诗的评价以及... 朱彝尊作于康熙四十三年的《斋中读书》十二首,是全面反映其对明诗的评价并体现出本人诗学体系的重要篇章。《斋中读书》第十一首提出"诗篇虽小技,其源本经史"是朱彝尊学问化诗学的完整诠释,主要体现在朱氏对明诗的评价以及四库馆臣对其诗学思想的肯定采纳,这种学问化的诗学主张本于儒家传统诗教之"醇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源本经史 《斋中读书》 醇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目录《中图法》查目导引
12
作者 闫邦勋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2-43,共2页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目录《中图法》查目导引闫邦勋《四库全书》编制后,分抄七部,分藏南北七间,其中文汇阁、文源阁被兵火焚尽,文澜阁损失将半。为防失传.台湾商务印书馆已据运台文渊阁本,即《四库全书》第一部抄本影印出版。1...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目录《中图法》查目导引闫邦勋《四库全书》编制后,分抄七部,分藏南北七间,其中文汇阁、文源阁被兵火焚尽,文澜阁损失将半。为防失传.台湾商务印书馆已据运台文渊阁本,即《四库全书》第一部抄本影印出版。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使这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目录 导引目录 中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诊断无停经史的宫外孕(附5例报告)
13
作者 孙淑玉 冯秀杰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5年第2期99-100,共2页
B超诊断异位妊娠以其直观性强,诊断迅速准确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应用B超诊断无停经史的异位妊娠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导如下。 资料与方法 年龄30—42岁,平均年龄为33岁,系我住院患者,她们无明显停经史,亦无早孕反应症状;
关键词 宫外孕 B超诊断 经史 异位妊娠 B超检查 后穹隆穿刺 妊娠破裂 不凝血液 输卵管峡部妊娠 侧输卵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濂经史并重的学术观念及其文章学理论的建构
14
作者 王长青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3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宋濂的文章学理论与其经史并重的学术观念有着直接关系。具体来说,宋濂吸收了吕祖谦经史并重的学术观念,将文学典范“六经”视为具有经世功能的史籍,从而将经书所具有的涵养心性和干预社会现实的功能重新统一起来。在这种学术观念的影响... 宋濂的文章学理论与其经史并重的学术观念有着直接关系。具体来说,宋濂吸收了吕祖谦经史并重的学术观念,将文学典范“六经”视为具有经世功能的史籍,从而将经书所具有的涵养心性和干预社会现实的功能重新统一起来。在这种学术观念的影响下,宋濂将文章划分为记事之文和载道之文,并且对文章的相对独立性给予了承认。由于宋濂将儒经看作是理与事的统一,因而宋濂一方面肯定了通过宗经创作出来的文章具有阐发义理,涵养德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承认了文章具有外在的事功教化价值,并以此构建起了以义理、事功、文章相统一为特点的文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濂 经史并重 文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以经史为乐 时有山泽之恩——我所认识的王道云先生
15
作者 薛飞 《书画艺术》 2001年第2期40-42,共3页
王道云,这个名字似乎是一夜之间闻名书坛的,凭借的仅仅只是一本薄薄的《书法门诊室》,然而正是这本小册子却被许多书家、批评家惊呼为“奇书”“书法醒示录”,在书坛掀起了一阵颇为震撼的波澜。
关键词 王道 书法实践 经史 书坛 山泽 章草 人生态度 黄庭坚 传统文化精神 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通俗文学英译研究专栏导语
16
作者 朱源 《语言教育》 2024年第4期1-2,共2页
自从2002年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召开和典籍英译研究会成立以来,典籍英译研究与实践在国内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2016)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现存古籍图书达790多万册。广义来讲,这些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具有... 自从2002年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召开和典籍英译研究会成立以来,典籍英译研究与实践在国内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据“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2016)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现存古籍图书达790多万册。广义来讲,这些中国古代流传下来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图书都属于典籍。但狭义的中国典籍可以只包括具有最重要文化价值的古籍正典。典籍英译的翻译书目来自这些中国古代经史子集的各个门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中国典籍 英译研究 经史子集 通俗文学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言文学与水文化的融合对策探讨——评《中华水文化教育》
17
作者 黄馨慧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I0006-I0006,共1页
历经上下五千年之文明演进,中华文化体系孕育出繁茂多元的分支,“水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水文化正如水元素一样,流转于世间,滋渗于万物,围绕“水”所衍生出的文化意象不可胜数,尤其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无论经史子集,还是诗歌小说,处处可... 历经上下五千年之文明演进,中华文化体系孕育出繁茂多元的分支,“水文化”便是其中之一。水文化正如水元素一样,流转于世间,滋渗于万物,围绕“水”所衍生出的文化意象不可胜数,尤其在汉语言文学领域,无论经史子集,还是诗歌小说,处处可以寻觅到水文化的踪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 文明演进 水元素 文化意象 上下五千年 经史子集 文化的融合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重互动:杜诗与钱锺书治学体系(上)
18
作者 赵永江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4期34-46,共13页
杜甫诗作与钱锺书的集部之学、四部之学以及文艺理论建构形成了三重互动关系。杜诗既是钱锺书集部之学尤其是诗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经史子集四部典籍阐释不可或缺的因子,与诗画一律、虚色、通感、诗可以怨等文艺理论概念的辨析、生... 杜甫诗作与钱锺书的集部之学、四部之学以及文艺理论建构形成了三重互动关系。杜诗既是钱锺书集部之学尤其是诗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经史子集四部典籍阐释不可或缺的因子,与诗画一律、虚色、通感、诗可以怨等文艺理论概念的辨析、生成与建构也有密切的关系。钱锺书的治学体系实现了对杜诗渊源、诗法与接受等诸多层面的阐述,揭示了杜诗蕴含的经史子集各部特征,也示范出杜诗对于建构文艺理论概念的原典作用。学杜、解杜、运用乃至化用杜诗贯穿了钱锺书的学术体系,使得这三重互动之间生成了复杂的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杜诗 学术体系 经史子集 文艺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
19
作者 周文 《郭沫若学刊》 2024年第3期42-42,共1页
青年郭沫若在四川求学成长的岁月,正值中学与西学砥砺、旧学与新学斗妍的时代,知识的激增已远超经史子集之范畴,其中不乏别开生面、石破天惊的论断,这些见解乃数千年来所未有,即便是饱学之士、资深儒者也未曾涉猎。郭沫若在为廖平今文... 青年郭沫若在四川求学成长的岁月,正值中学与西学砥砺、旧学与新学斗妍的时代,知识的激增已远超经史子集之范畴,其中不乏别开生面、石破天惊的论断,这些见解乃数千年来所未有,即便是饱学之士、资深儒者也未曾涉猎。郭沫若在为廖平今文经学所吸引崇拜的同时,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强烈欲望。在近代蜀学的滋养下,他对儒释道三教和合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领悟,兴机触发便可“醉眼欲穷天下势,揽衣直上最高台”,高台之上更有“大叫狂生郭八来,但听山壑呼长诺”壮志豪情,然而现实毕竟“烽火满目,荆棘丛生,时局沧桑,一日千变”,日渐式微的儒家理想在“黑铁主义”“武力强权”之下难以维持,但青年郭沫若在对新理论新思想新主义充满渴望的同时,仍希望“同胞齐努力,愿汉家四百兆数之文明上族,演出这般事业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持人 今文经学 儒家理想 壮志豪情 儒释道三教 经史子集 郭沫若 日渐式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初对宋末空疏风气的反正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少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0-105,共6页
元初社会对宋末空谈性命、不务实政的风气,从教育方式、假道学的虚言惑众以及理学本身的缺陷等方面,进行批评和反省。以许衡、郝经、刘因为代表的学者,提倡践履笃实、务实用世的学风,强调返求六经、经史并重的治学路径。这些思想倾向推... 元初社会对宋末空谈性命、不务实政的风气,从教育方式、假道学的虚言惑众以及理学本身的缺陷等方面,进行批评和反省。以许衡、郝经、刘因为代表的学者,提倡践履笃实、务实用世的学风,强调返求六经、经史并重的治学路径。这些思想倾向推动了元代经世思潮的发展,符合元代社会进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末元初 空疏学风 务实用世 经史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