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头孢噻呋晶体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LD50)试验
- 1
-
-
作者
冯言言
郑莉
马庆祝
陈玲
门晓冬
常雪
孔梅
-
机构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山东省饲料兽药质量检验中心
-
出处
《猪业科学》
2025年第5期94-95,共2页
-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抗菌药新型载药系统及制剂技术研究”课题(2023YFD1800901)。
-
文摘
头孢噻呋晶体为第三代动物专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与细菌胞质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使青霉素结合蛋白活性丧失,造成敏感菌内黏肽的交叉联结受到阻碍,导致细胞壁缺损,使胞外的水分不断渗入菌体内,引起菌体膨胀变形从而裂解死亡,达到繁殖期高效杀菌的作用。
-
关键词
抗生素
经口急性毒性
LD50试验
小鼠
-
分类号
R96
[医药卫生—药理学]
-
-
题名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肖飞
吴艳丽
-
机构
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当代水产》
2021年第6期64-67,共4页
-
文摘
应激宁具有保护鱼体肝脏,解除机体内有毒物质,促进机体正常代谢,提高鱼体抗应激能力的作用。为评价应激宁的安全性,根据农业部"兽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试验指导原则"技术要求,对应激宁进行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1材料方法1.1受试药物应激宁,批号:20210125。由武汉华扬动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羧甲基纤维素钠,国药试剂。
-
关键词
动物药业
亚慢性毒性试验
抗应激能力
有毒物质
应激宁
羧甲基纤维素钠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评价试验
-
分类号
S85
[农业科学—兽医学]
-
-
题名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比较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4
- 3
-
-
作者
陈伟国
戴建忠
董瑞华
孙海燕
杨一平
张芬
-
机构
浙江省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
-
出处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8-293,共6页
-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No.CARS-22)
-
文摘
氟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及其复配制剂的不断推出,使以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明确此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有利于在蚕区其他农作物害虫防治时选择对家蚕相对安全的农药产品。测定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的经口急性毒性以及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和在桑树中的内吸传导毒性,结果表明:12%甲维·氟酰胺ME、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0%阿维·氟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10%四氯虫酰胺SC对3龄起蚕的24 h LC50分别为0.007 6、0.009 6、0.009 8、0.024 7和0.073 0 mg/L,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对家蚕均为剧毒级;将5种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推荐使用浓度药液直接喷洒桑叶,对3龄起蚕的残毒期均>80 d;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40%氯虫·噻虫嗪WG可通过桑叶和桑根内吸传导至未喷施药液的桑叶,12%甲维·氟酰胺ME、10%阿维·氟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无内吸传导毒性。依据试验结果建议:(1)禁止在桑园周围农作物中使用上述5种杀虫剂;(2)必须使用此类杀虫剂时,宜选用对家蚕急性毒性相对较低,且无内吸传导毒性的10%四氯虫酰胺SC;(3)喷药时间应与蚕期保持安全间隔,防止药液飘移污染桑叶。
-
关键词
杀虫剂
双酰胺
家蚕
经口急性毒性
内吸传导毒性
残留毒性
-
Keywords
Insecticide
Diamides
Bombyx mori
Acute peroral toxicity
Internal transmission toxicity
Residual toxicity
-
分类号
S884.96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共轭亚油酸功能油脂安全毒理学评价
被引量:6
- 4
-
-
作者
许浮萍
李燕羽
于殿宇
张兰威
杨丽娟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院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哈尔滨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
-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40,共5页
-
文摘
对自制的共轭亚油酸(CLA)功能油脂进行了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和30 d喂养试验。结果表明: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小鼠无中毒及死亡症状;遗传毒性试验中受试物各剂量组的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的多项指标测定结果均未发现受试物有明显毒性。CLA功能油脂是无毒、无遗传突变的可食用性油脂。
-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功能油脂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遗传毒性试验
30
d喂养试验
-
Keywords
functional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oil
acute toxicity test
genetic toxicity test
thirty daysfeeding test
-
分类号
TS225.6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R114
[医药卫生—卫生毒理学]
-
-
题名岩陀黄酮与黄芩多糖复合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潘琼
王余磊
宋春莲
卜仕金
舒相华
-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
出处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33-37,共5页
-
基金
云南省农业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云南省猪重要疫病防控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202102AE090007]。
-
文摘
为探讨岩陀黄酮与黄芩多糖复合物的药用安全性,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开展了大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岩陀黄酮与黄芩多糖复合物对大鼠经口染毒半致死量(LD50)>5 g/kg·BW,为无毒级别,大鼠无临床症状和明显可见的病理变化;两次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表明无致突变性;小鼠精子畸形率为1.99%~2.06%,高中低3个剂量组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骨髓细胞微核率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岩陀黄酮与黄芩多糖复合物属实际无毒物质,在2 500 mg/kg·BW内对试验动物未见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
-
关键词
岩陀黄酮
黄芩多糖
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回复突变试验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
Keywords
flavonoid from Rodgersia sambucifolia Hemsl.
polysaccharide from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acute oral toxicity test
ames test
sperm aberration test in mice
micronucleus test of mouse bone marrow cell
-
分类号
S815.1
[农业科学—畜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