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单侧椎板间开窗双侧减压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姜帅 孙垂国 +5 位作者 王承夏 徐飞 李卓夫 孙卓然 钟沃权 李危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9-636,共8页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单侧椎板间开窗双侧减压手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后L4~L5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为ULBD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名健康志愿者腰椎CT薄层扫描数据,应...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评估单侧椎板间开窗双侧减压手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后L4~L5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为ULBD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1名健康志愿者腰椎CT薄层扫描数据,应用高保真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L4~L5正常模型、ULBD术后模型和椎板间开窗单侧减压(lumbar fenestration,LF)术后模型,对所有模型完全固定L5椎体下终板,在L4上终板施加500N轴向载荷及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六个方向分别施加10N·m的弯矩载荷。对比分析不同载荷下三种模型的L4/5椎间盘压缩高度、椎间活动角度、椎间盘内应力分布和关节突间压力等生物力学特性。结果:正常模型在六个方向的活动度均在既往尸体实验研究测量结果的区间内,所建模型有效。正常模型、ULBD术后模型和LF术后模型在500N轴向载荷下椎间盘压缩高度分别为0.74mm、0.85mm、0.85mm。叠加10N·m的弯矩载荷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六个方向上,正常模型椎间活动度分别为6.1°、4.2°、5.1°、4.6°、2.9°、2.6°,ULBD术后模型分别为6.5°、4.8°、6.0°、5.2°、3.2°、2.9°,LF术后模型分别为6.4°、4.6°、5.6°、5.1°、3.0°、2.8°;三种模型椎间盘内应力分布无明显差异,最大von Mises应力都分布在椎间盘受压侧外纤维环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时正常模型椎间盘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别为0.52、0.66、0.81、0.87、0.46、0.40MPa,ULBD术后模型分别0.64、0.76、1.06、1.13、0.60、0.64MPa,LF术后模型分别0.65、0.80、1.00、1.06、0.66、0.65MPa。左、右旋转状态下关节突间有显著的压力,正常模型左、右旋转状态时的压力分别为60N、69N,ULBD术后模型为30N、87N,LF术后模型为79N、120N。结论:ULBD术后腰椎间盘压缩高度、椎间活动度、椎间盘内应力和关节突间压力均有明显改变,与LF手术相比,ULBD对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侧减压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9
2
作者 李萌 张鸿祺 +3 位作者 支兴龙 陈革 单永治 凌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总结经单侧椎板开窗入路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6例经脊髓MR和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瘘口的临床资料。结果  5 4例患者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 ,显示瘘口全部消失。... 目的 总结经单侧椎板开窗入路夹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5 6例经脊髓MR和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瘘口的临床资料。结果  5 4例患者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 ,显示瘘口全部消失。 38例患者术后 6个月行脊髓MR复查 ,显示脊髓周围的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 ,T2 像髓内高信号影消失或明显减少。 5 4例患者获随访 ,随访时间 3~ 36个月 ,2 4例症状完全消失 ,2 7例症状改善 ,3例无变化。结论 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瘘口的手术方法是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动静脉瘘 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术 临床表现 脊髓磁共振成像检查 脊髓血管造影检查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7
3
作者 金丹杰 徐南伟 +4 位作者 赵国辉 陈孜 周栋 农鲁民 张云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1-49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90例单节段单侧腰...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90例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FD组和PTED组,每组45例。FD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即硬膜外麻醉,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以及神经根减压松解。PTED组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即在局麻内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并进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末次随访时疗效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PTED组手术时间(82.8±34.3)min,与FD组(75.4±35.6)min无统计学差异(t=1.004,P=0.318);2组切口长度[(0.5±0.2)cm vs.(3.1±0.3)cm,t=-48.374,P=0.000]、住院时间[(7.8±2.3)d vs.(10.1±3.3)d,t=-3.836,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0例随访6~20个月,平均13个月,无一例腰椎间盘突出复发。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VAS、ODI评分显著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优良率为93.3%(42/45),FD组优良率88.9%(40/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66,P=0.571)。结论 FD和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无差异,但PTED手术切口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间孔镜间盘切除 间盘切除 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4
作者 靳安民 邵振海 +2 位作者 余斌 舒小秋 朱立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16-18,共3页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靳安民,邵振海,余斌,舒小秋,朱立新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减压范围有不同见解,近年不少作者认为[1,2],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椎板... 椎板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靳安民,邵振海,余斌,舒小秋,朱立新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和减压范围有不同见解,近年不少作者认为[1,2],广泛的腰椎后部结构切除可导致术后腰椎不稳,椎板切除部位瘢痕组织粘连增生可造成医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 减压 减压 潜行减压 神经根 狭窄症 不稳 侧隐窝狭窄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板开窗术后微小骨粒回植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振南 周忠 +2 位作者 王万明 郭剑 徐志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2-46,I0003,共6页
目的建立兔腰椎板开窗术后微小骨粒回植模型,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全麻后以L5棘突为中心,充分显露左侧L5椎板,用微型小枪钳慢慢咬去椎板、黄韧带,进行开窗术,暴露约0.8 x 0.3 cm大小骨窗后直... 目的建立兔腰椎板开窗术后微小骨粒回植模型,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兔,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全麻后以L5棘突为中心,充分显露左侧L5椎板,用微型小枪钳慢慢咬去椎板、黄韧带,进行开窗术,暴露约0.8 x 0.3 cm大小骨窗后直接缝合处理。实验组在L5左侧开窗后将开窗咬下的碎骨粒剪碎,然后将碎骨粒镶嵌于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塑成拱桥形,放置于硬膜外开窗处,缝合切口,术后观察椎板开窗位置CT及组织学变化。结果 CT检查示术后8周实验组开窗处微小骨粒形成菲薄的骨板,12周后形成的骨板较厚,骨梁连续,椎管形态及容积无明显变化,未见脊髓受压。对照组开窗处在8、12周局部有少量骨质增生,周围黏连组织侵入椎管,椎管未重建。结论兔椎板开窗处再植自体微小骨粒的骨重建,形成的骨板可遮挡疤痕侵入椎管,减少椎管内黏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植 胶原蛋白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采花 汤逊 +1 位作者 史志江 祝国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3,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疾病,随着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的开展及应用,通过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日趋成熟,并以其微创优势和良好的疗效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间孔 疗效 治疗 镜下间盘摘除 微创技 常见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平信 刘利国 刘旭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总结35例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的有单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优25例(70.6%),良7例... 目的:总结35例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椎板开窗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的有单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3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优25例(70.6%),良7例(20%),好转2例,差1例。其优良率达90.6%。结论:与后路椎板全切除或半切除相比,该术式减少了手术损伤风险,保持了脊椎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单侧 管狭窄症 神经根管扩大 后路 风险 目的 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侧椎板开窗治疗椎管内肿瘤(附13例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爱国 衡雪源 +2 位作者 费昶 蒋洪涛 于建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523-524,共2页
本文报道应用微创半侧椎板开窗术对 1 3例椎管内神经鞘瘤进行切除 ,回植切下的椎板。肿瘤均获切除 ,术后 4月~ 1 2月X线检查显示骨窗变小、消失或回植的椎板已与周围的骨质完全融合 ,脊柱力学结构破坏很小。
关键词 管内神经鞘瘤 微创半侧 治疗 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有限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平元 张卫 +2 位作者 张彬 苏小桃 欧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817-817,共1页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微创间有限 髓核摘除 管减压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板间开窗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被引量:25
10
作者 宋晓磊 王红建 +1 位作者 黄鹏博 吴志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fenestration discectomy,PEFD)与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fenestration discectomy,PEFD)与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0月1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PEFD 73例,PETD 72例。2组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突出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比较2组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与PETD组相比,PEFD组手术时间短[(88.0±11.7)min vs.(111.7±14.2)min,t=-10.992,P=0.000],但透视次数多[(28.4±4.0)次vs.(7.1±1.1)次,t=44.023,P=0.000]。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3±3.9)月vs.(24.6±2.5)月,t=1.340,P=0.183]。2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PEFD组为90.4%(66/73),PETD组为87.5%(63/72)(χ^(2)=0.313,P=0.576)。结论PEFD可以取得与PETD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可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 间盘突出症 间盘切除 间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椎板开窗椎体后缘骨赘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11
作者 宋展昭 万年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55-55,共1页
双侧椎板开窗椎体后缘骨赘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宋展昭,万年宇应用双侧椎板开窗椎体后缘骨赘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4例,平均年龄58岁,平均病程5年6个月。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足背伸肌力下降,小腿和足部麻木,跟腱反射减弱或消... 双侧椎板开窗椎体后缘骨赘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宋展昭,万年宇应用双侧椎板开窗椎体后缘骨赘切除治疗腰椎管狭窄4例,平均年龄58岁,平均病程5年6个月。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足背伸肌力下降,小腿和足部麻木,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术前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 切除治疗 骨赘 狭窄症 神经根 直腿抬高试验 疤痕粘连 体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2 位作者 吴超 司雨 杨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 目的:探讨微通道技术在颈椎管肿瘤微创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管肿物行微创切除手术的5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例患者肿物位于硬膜外,6例位于硬膜内外,40例位于髓外硬膜下(6例位于脊髓腹侧)。肿物最大径0.5~3.0 cm。患者临床表现包括颈肩部或上肢疼痛43例,感觉障碍(麻木)22例,肢体无力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通道锁孔技术进行肿瘤显露,显微镜下进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35例切除半侧椎板,12例采用半侧椎板间开窗,2例在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基础上切除内侧1/4小关节,经解剖间隙(未切除骨质)2例。肿瘤切除程度包括50例全部切除和1例次全切除。肿瘤性质包括36例神经鞘瘤,12例脊膜瘤,2例肠源性囊肿和1例皮样囊肿。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7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3~36个月),未发现颈椎不稳或后突等畸形,肿瘤均无复发。结论:颈椎管较为宽大,不超过三个节段的颈椎管肿瘤可借助微通道技术进行充分显露,除髓内或恶性肿瘤外,可显微外科切除。患者术后更多颈椎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得到保留,有利于颈椎保持正常功能,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有助于避免脊髓或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切除 选择性切除 管肿瘤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在椎管肿物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林国中 马长城 吴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9月34例椎管内髓外肿物的临床资料,包括腰骶椎肿瘤26例,颈椎肿瘤4例,胸椎肿瘤4例,长径0.5~2cm。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联合半椎板切除或半...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技术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9月34例椎管内髓外肿物的临床资料,包括腰骶椎肿瘤26例,颈椎肿瘤4例,胸椎肿瘤4例,长径0.5~2cm。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联合半椎板切除或半侧椎板间开窗技术进行手术。结果半椎板切除25例,半侧椎板间开窗9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87min。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26例,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3例,单纯囊肿3例,脊膜瘤2例。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4d。术后随访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未见脊柱不稳定或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按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两个节段以下的髓外肿瘤通过微通道技术可Ⅰ期全切。微通道技术有利于保留脊柱的正常结构和肌肉附着,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切除 管内肿瘤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管肿瘤手术入路新选择:微通道锁孔入路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国中 吴超 +2 位作者 司雨 马长城 杨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84-788,共5页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入路切除胸椎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49例胸椎管肿瘤资料,男29例,女20例。均为2个节段以内的胸椎管髓外肿瘤,包括硬膜外肿瘤6例,硬膜内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0例(其中脊髓腹侧肿瘤7例...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入路切除胸椎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0年3月49例胸椎管肿瘤资料,男29例,女20例。均为2个节段以内的胸椎管髓外肿瘤,包括硬膜外肿瘤6例,硬膜内外肿瘤3例,髓外硬膜下肿瘤40例(其中脊髓腹侧肿瘤7例)。长径0.5~2.7 cm,平均1.3 cm。术中仅剥离肿瘤侧椎旁肌肉,导入微通道,切开肿瘤侧半椎板,肌肉剥离和椎板切开范围根据肿瘤大小个体化确定,必要时可潜行切除棘突根部或(和)切除小关节内侧1/4,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微通道下半椎板入路9例,半椎板入路+棘突根部潜行切除29例,半椎板入路+棘突根部潜行切除+小关节内侧1/4切除11例。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80~135 min,平均96.4 min;术后3~8 d出院,平均5.5 d。术后病理为神经鞘瘤27例,脊膜瘤16例,肠源性囊肿3例,单纯囊肿1例,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2例。术后3例节段性感觉减退,2例下肢肌力减退。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5.4月。5例症状加重者均恢复正常,无脊柱畸形,无肿瘤复发或残留。脊髓功能均为McCormickⅠ级。结论2个节段以内的胸椎管髓外肿瘤(包括部分脊髓腹侧肿瘤)可通过个体化微通道技术全切,有利于保持胸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切除 管肿瘤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疗效观察
15
作者 冷双全 吴晓瑞 武晓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7-,共1页
关键词 疗效观察 间盘突出症 压迫硬脊膜 神经剥离子 骶棘肌 后症状 压迫神经根 切除 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例犬椎间盘疾病的MRI诊断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琳珊 吴礼平 +1 位作者 姚大伟 杨德吉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第7期86-88,共3页
(目的)为探讨犬椎间盘疾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8例犬进行体格检查、神经学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确诊患有椎间盘疾病,并手术治疗。(结果)磁共振图像显示患犬椎间盘脱水、钙化,呈T2WI低信号,并向背侧膨出或突出,压迫脊... (目的)为探讨犬椎间盘疾病的磁共振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8例犬进行体格检查、神经学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确诊患有椎间盘疾病,并手术治疗。(结果)磁共振图像显示患犬椎间盘脱水、钙化,呈T2WI低信号,并向背侧膨出或突出,压迫脊髓。脊髓受压水肿,呈T2WI高信号。确诊患有椎间盘疾病。行半椎板切除术或背侧椎板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6只犬预后良好,2只犬预后谨慎。(结论)磁共振检查可以清晰的显示椎间盘疾病,手术治疗根据发病情况预后不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疾病 磁共振成像 偏侧切除 间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 被引量:24
17
作者 梁海峰 陆顺一 +4 位作者 刘书豪 张键 姜晓幸 董健 费琴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5-712,共8页
目的:探讨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的39例8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8例;年龄80~90岁(82.4±3.1岁)。术前13例伴有... 目的:探讨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并获得至少1年随访的39例80岁以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8例;年龄80~90岁(82.4±3.1岁)。术前13例伴有一种合并症,12例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合并症。按相关科室会诊意见处理合并疾病,应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体格状态分级评估患者可耐受全麻下手术。12例根性疼痛和间歇性跛行症状为主、无明显腰椎不稳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术(单纯减压组);27例明确存在腰椎不稳/腰椎滑脱或术中需要手术切除小关节突、椎板范围较大发生继发性不稳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TLIF)(融合内固定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3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12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单纯减压组3例(肺炎1例,尿路感染1例,肺炎合并术后贫血1例),融合内固定组9例(肺炎3例,硬膜撕裂、尿潴留、心律失常、术后贫血、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各1例,尿路感染合并认知功能障碍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纯减压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0.8±2.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9.0±4.8分,融合内固定组JOA评分由术前的11.8±2.2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1.8±3.4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单纯减压组3.2±1.7分和3.5±2.1分,融合内固定组3.0±1.2分和2.9±1.2分)与术前(单纯减压组7.4±0.9分和7.8±1.0分,融合内固定组7.4±1.7分和7.7±1.1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积极处理合并疾病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确定责任节段及致病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狭窄症 高龄患者 减压 间孔入路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嗣生 刘法银 +3 位作者 罗汉民 王秀廷 张美玲 毛凤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26-430,共5页
目的: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经皮椎... 目的: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行椎板开窗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生活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VAS疼痛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 h及术后1周的VAS疼痛评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ODI评分组间比较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椎板开窗术,经皮椎间孔镜BEIS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具有创伤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势,自制简易定位器减少透视次数,提高定位准确率,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孔镜 BEIS技 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板间减压黄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19
作者 李展振 龙亨国 +4 位作者 祝海炳 危立军 刘志安 洪文跃 明文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减压黄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16例以黄韧带退变增生为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减压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优7例,良6例,优良率为81.4%...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减压黄韧带切除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对16例以黄韧带退变增生为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黄韧带切除减压术,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优7例,良6例,优良率为81.4%,未出现脊髓损伤、颈椎不稳及术后鹅颈畸形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板间减压黄韧带切除术是治疗以黄韧带退变增生为主要病变的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颈椎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脊髓型颈 后路黄韧带切除减压 影像学检查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减压治疗伴Ⅰ度退变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38
20
作者 阮狄克 何勍 +2 位作者 丁宇 侯黎升 王德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板节段开窗减压治疗伴Ⅰ度退变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中远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8例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治疗的伴Ⅰ度退变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45 ̄75岁,平均62岁,病程4个月 ̄14... 目的:探讨椎板节段开窗减压治疗伴Ⅰ度退变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中远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8例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术治疗的伴Ⅰ度退变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0例,女18例,年龄45 ̄75岁,平均62岁,病程4个月 ̄14年,平均18个月;滑脱节段L425例,L32例,L51例。评估患者术后平均2年与6.8年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2年和6.8年的JOA评估优良率分别为89.8%和76%;术前腰痛VAS评分平均7.6分,术后2年及6.8年分别为3.8和5.6分(P<0.05),腿痛VAS评分分别由术前8.2分下降至2.4和2.7分(P<0.01)。影像学检查示滑脱节段椎间高度降低,滑脱轻度增加,椎体间活动度减少,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并发症3例,二次手术3例。结论:椎板节段开窗、椎管潜行扩大减压是治疗伴Ⅰ度退变性滑脱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远期疗效与手术方法、自然病程进展、相邻节段退变及腰椎不稳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滑脱症 减压 管狭窄症 长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