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接受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杨红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2期264-265,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需进行ERC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分析组和参考组。对... 目的:探讨对接受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需进行ERCP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硬币投掷法将其分为分析组和参考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ERCP。在围手术期内,对参考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分析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胰腺炎、消化道感染等)的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2.00%)低于参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0.00%),P<0.05。结论:对接受ERCP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潇 张兆辉 +2 位作者 高胜强 姜静华 杨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需要行EST,根据EST的不同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接受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治疗,对照组行传统ES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综合胆红素(C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炎症和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以及BA和胆汁细菌阳性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TBiL、CB和ALT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血清CRP、HMGB1、Cor和NE水平及BA浓度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胆汁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BR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复发率(15.07%和1.37%)低于对照组(57.53%和1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相对于传统EST,能有效减少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损伤,避免肠胆反流,抑制BA分泌及细菌增殖,降低OPB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超声内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逆行胰胆管造影 隐匿胰胆反流 胆总管结石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梅永 贾继虎 +8 位作者 曾鹏飞 王俊 王国兴 杜超 刘凯 李文平 冯春林 冷凯 陈炜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90例行治疗性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90例行治疗性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探讨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结果共51例患者发生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为5.7%。出血组患者胆总管结石所占比例明显低于未出血组,胆管癌、胰头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亚组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结石直径>2 cm、结石嵌顿及憩室内十二指肠乳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嵌顿或直径>2 cm、恶性胆胰肿瘤、合并高血压病或憩室内十二指肠乳头均是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客观危险因素,重在预防出血,内镜止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疾病 逆行胰胆管造影 并发症 十二指肠乳头出血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付嘉鑫 陈娟 +2 位作者 邓登豪 刘军 陈超伍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8年6月于苏北人民医院行ERCP检查的300例高龄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分为两组,A组为...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8年6月于苏北人民医院行ERCP检查的300例高龄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分为两组,A组为十二指肠憩室患者,B组为非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胆管结石的复发率、不同憩室类型的胆管结石复发的差异、ERCP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胆管结石复发率为32.08%,B组为18.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憩室内乳头患者的胆管结石复发率高于憩室旁乳头及憩室间乳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例患者的取石成功率为93.00%,其中一次性成功取石231例,48例行第2次ERCP术后完全取出,21例取石失败。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3%,其中高淀粉酶血症8例,一过性胆管炎2例,轻型急性胰腺炎3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管结石的安全性较好,十二指肠憩室可促进胆管结石形成,其中憩室内乳头对结石的复发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憩室 高龄 胆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不良事件危险因素观察
5
作者 覃家凭 姚朝光 +1 位作者 黄洁婕 黄理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导致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导致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有无出现不良事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术后未发生不良事件)60例,观察组(术后发生不良事件)60例。研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两组在年龄、ASA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Ⅲ级、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5岁、ASA分级为Ⅲ级、有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在围手术期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治疗逆行胰胆管造影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外胆管结石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宏春 王秀敏 +1 位作者 黄佩杰 王永亮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8-289,29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治疗胆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对4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同时设立开腹手术肝外胆管探查取石治疗组为对照组。观察术后病情...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治疗胆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对45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同时设立开腹手术肝外胆管探查取石治疗组为对照组。观察术后病情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治疗组有效率97.8%,开腹手术组有效率为90.9%(P>0.05)。残余结石发生率:内镜组为2.22%,开腹手术组为20.00%(P<0.05)。并发症发生率:内镜组为4.44%,开腹手术组为18.18%(P<0.05)。结论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于开腹手术,是治疗胆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胆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相关十二指肠穿孔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9
7
作者 陶杰 孙昊 +3 位作者 王铮 郝杰 杨雪 李宇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十二指肠穿孔的原因、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6例外科手术治疗的ERCP相关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穿孔患者均急诊行外科开腹手术,其中3例为外院十二指肠穿孔后转入。4例有...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十二指肠穿孔的原因、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6例外科手术治疗的ERCP相关十二指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穿孔患者均急诊行外科开腹手术,其中3例为外院十二指肠穿孔后转入。4例有腹部外科手术史。术前证实胆总管结石4例,胆囊癌术后阻塞性黄疸1例,胆管扩张1例。结果穿孔原因为十二指肠镜操作不当相关穿孔2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相关3例(1例针状刀预切开),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致穿孔1例。6例患者4例术中发现右肾周积气,2例术后CT发现后腹膜积气、积液。6例均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十二指肠穿孔修补和空肠造瘘术,其中2例同时行胃肠吻合术。5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指征把握不佳,有多次腹部手术史者穿孔率较高,及时发现,合理治疗是关键;对于严重的Ⅰ型及Ⅱ型穿孔,及时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ERCP相关穿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穿孔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内镜下治疗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燕霞 黄茜 马久红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相关因素及急诊内镜治疗的止血措施,总结预防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该院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例内...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相关因素及急诊内镜治疗的止血措施,总结预防和治疗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该院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的十二指肠乳头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6例内镜下止血成功,成功率达96.30%。结论治疗性ERCP术后乳头出血重在预防,术后一旦出血,急诊内镜下止血是最直观、简便且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 十二指肠乳头 出血 急诊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治方 顾进 赵鹏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7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72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672例胆总管结石行ERC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72例行ERCP治疗性手术患者,其中44例发生十二指肠乳头出血,发生率为6.5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合并胆道感染、结石直径>1 cm、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术中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存在明显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出血组女性患者术后3 d内月经来潮、术后血压异常、合并十二指肠乳头内憩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行EST术预切开、切口偏斜、切口至后1/3及切割电流所占比例高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道感染(OR=3.905,P=0.002,95%CI:1.660~9.187)、结石直径>1 cm(OR=5.183,P=0.003,95%CI:1.742~11.421)、结石嵌顿(OR=2.953,P=0.017,95%CI:1.343~7.893)、术中行EST术(OR^=11.873,P=0.000,95%CI:3.838~36.729)、十二指肠乳头憩室(OR^=5.445,P=0.011,95%CI:1.783~8.679)是ERC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3 d内月经来潮、术后血压异常变化、合并胆道感染、结石直径>1 cm、结石嵌顿及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行EST术是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危险因素,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应予重视,进而降低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 十二指肠乳头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莉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9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探查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结果 8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例并发出血,经全面观察、及时抢救...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要点。方法对8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探查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结果 80例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术后1例并发出血,经全面观察、及时抢救护理,均痊愈出院。1例因术后呕吐致鼻胆管脱落,6例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经积极的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在术前、术中、术后都有很多影响因素,而有效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效率及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总管结石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胆道成像与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胆道疾病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筠 鲍民生 刘起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42-342,共1页
为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断率 ,比较了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FCP)和磁共振胆道成像 (MRCP)诊断疗效。结果显示ERCP和MRCP各有优缺点。提示了MRCP和ERCP相结合可提高胆胰疾病诊断率。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胰胆管造影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诊断 十二指肠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的护理措施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娅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和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行ERCP+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 目的:观察和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行ERCP+EST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ERCP+EST手术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依从性,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 逆行胰胆管造影 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沈慧娟 朱燕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6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行ERCP的100例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行ERCP的100例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2组的围手术期一般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术后首次进食、肠鸣音恢复、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及住院所需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均<0.05)。观察组感染、出血、胆漏及胰腺炎的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对照组在术后12 h、24 h、48 h和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更低(P均<0.05)。相比于对照组在术后1 d和3 d的白介素-6、白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观察组均更低(P均<0.05)。结论在胆管结石患者行ERCP期间实施优质护理,可改善其围手术期一般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 优质护理 并发症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老年胰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高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老年胰胆疾病患者治疗中运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症状表现与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 目的 探讨在老年胰胆疾病患者治疗中运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症状表现与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79.14±2.76)分、躯体功能评分(81.18±2.23)分、情绪角色评分(82.60±2.28)分、躯体角色评分(83.50±2.15)分高于对照组的(72.70±6.01)、(74.75±5.04)、(75.11±4.45)、(77.63±4.22)分(P<0.05)。结论 以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老年胰胆疾病患者,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结石清除效果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整体运用效果较佳,值得在基层医院内推广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疾病 逆行胰胆管造影 疗效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胆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李木双 曹爽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86-88,共3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胆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ERCP的82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胆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ERCP的82例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快速康复护理在胆结石患者ERCP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并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与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胆结石 经内逆行胰胆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艳菊 刘建国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第12期894-896,共3页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静脉全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行ERCP患者80例,年龄55~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组(M组),每组40例。两组术前均静脉给予东莨菪...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静脉全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行ERCP患者80例,年龄55~75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丙泊酚组(P组)和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组(M组),每组40例。两组术前均静脉给予东莨菪碱10 mg,地佐辛5 mg。P组麻醉诱导为单纯静脉泵入丙泊酚(诱导速度为15 mg·kg^(-1)·h^(-1))至呼之不应、无睫毛反应后,改为维持速度(4.5 mg·kg^(-1)·h^(-1));M组在麻醉诱导前小壶给予咪达唑仑0.04 mg/kg,随后静脉泵泵入丙泊酚(诱导速度为15 mg·kg^(-1)·h^(-1))至呼之不应、无睫毛反应后,改为维持速度(4.5 mg·kg^(-1)·h^(-1)),分别记录两组丙泊酚诱导量,丙泊酚维持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呃逆、呛咳、恶心、呕吐)。结果:M组丙泊酚诱导量及丙泊酚维持量低于P组。M组术中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结论: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ERCP静脉全麻安全有效,且能产生协同作用,降低丙泊酚用量,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逆行胰胆管造影 丙泊酚 咪达唑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在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郑金辉 何利平 +3 位作者 陈勇 王丽珍 高丽影 张咩仔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诊治的9例IPMN,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特点,经ERCP结合超声内镜作出初步诊断,采用超细内镜进入囊腔活检... 目的探讨内镜下胰胆管逆行造影术(ERCP)对胆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ERCP诊治的9例IPMN,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特点,经ERCP结合超声内镜作出初步诊断,采用超细内镜进入囊腔活检,以求术后病理确诊,后根据具体病情予相应内镜处理。结果 5例胆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B),4例胰管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s-P),均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超声、CT、MRI主要表现为胆胰管扩张,仅1例IPMNs-P胰头部见囊实性团块、壁结节及主胰管明显扩张(5.5 cm);ERCP均显示乳头开口扩张,胶冻样黏液流出,胰胆管不同程度扩张。9例行ERCP抽吸黏液后,1例IPMNs-B同时置入胆管及胰管支架,3例IPMNs-P置入胰管支架,1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术后1例出现轻症胰腺炎(11.1%,1/9),3例出现淀粉酶升高而无症状(33.3%,3/9),无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选择,对IPMN的诊治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病理诊断,可为外科术前提供明确的诊断和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逆行造影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 胆管 胰管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用于老年人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时镇静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楼奇峰 蒋祯 +2 位作者 沈绚丽 马文聪 张筱凤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 比较老年人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及其两种不同使用方法的镇静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2月,将120例65~85岁行治疗性ERCP患者,随机分为3组(=40):A组(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镇静... 目的 比较老年人行治疗性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及其两种不同使用方法的镇静效果。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2月,将120例65~85岁行治疗性ERCP患者,随机分为3组(=40):A组(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镇静)、B组(镇静+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涂抹于内镜头端及镜身)和C组(镇静)。记录镇静前(基础状态,T0)、进镜时(T1)、进镜至十二指肠乳头(T2)、术中(记录术中任意3次取平均值)(T3)、患者清醒(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咪达唑仑与哌替啶的用量、Sp O2最低值、操作时间、患者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MAP和HR:C组组内T1和T2较T0明显增高(P〈0.05),T3较T0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T1和T2,C组与A和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的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中的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和躁动发生情况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的使用及其两种不同使用方法均能明显提高老年人行治疗性ERCP时的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利多卡因胶浆 老年人 治疗经内逆行胰胆管造影 镇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症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宏 耿文茂 +2 位作者 冀慎忠 苏忠学 穆庆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 术并发症 治疗ERCP 诊断ERCP 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十二指肠乳头 胆管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心理干预联合程序化手术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星华 王芳 +5 位作者 史帅 霍艳兵 秦晓辉 陈静 宋华勇 赵忠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8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联合程序化手术用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该联合手段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联合程序化手术用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该联合手段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程序化手术方案治疗[术中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术前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情况、心理情绪、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机体功能恢复用时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手术治疗与护理干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联合程序化手术的实施,利于缓解接受ERCP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其治疗信心,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实施安全性及有效性提高,护理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逆行胰胆管造影 程序化手术 心理干预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