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动脉栓塞术治疗食管癌出血14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晨曦 宋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食管癌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AE治疗的14例食管癌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估TAE治疗的有效性及... 目的 探讨经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治疗食管癌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TAE治疗的14例食管癌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情况。评估TAE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14例患者中导管成功选择性插入靶动脉并行栓塞患者11例。9例患者接受治疗后未再出现出血征象。出血的主要责任血管为胃左动脉7例,支气管动脉6例和食管固有动脉6例。栓塞材料为微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及聚乙烯醇颗粒。常见不良反应有疼痛、发热,其中1例患者发生食管瘘。结论 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食管癌出血,TAE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食管瘘作为术后的严重并发症,需特别注意预防。对于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处癌,最常见的责任血管为胃左动脉、支气管动脉及食管固有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出血 经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中重度腹痛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4
2
作者 包建英 崔传芳 +4 位作者 林征 周卫忠 周春高 刘圣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者。依据接受TACE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按照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54例)和验证集(65例)。依据TACE术后是否发生中重度腹痛将训练集患者分为中重度腹痛组和无中重度腹痛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的预测效能。结果:训练集154例中,42例(27.3%)HCC患者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P=0.001)、碘油使用量>10 mL(P <0.001)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P=0.007)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2.199×肿瘤距肝包膜距离+2.252×碘油使用量+1.637×使用无水酒精-3.829。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中重度腹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和0.853。结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碘油使用量>10 mL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中重度腹痛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中重度腹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内灌注利多卡因-碘油乳剂在恶性肿瘤栓塞化疗术中止痛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安乐 颜志平 +5 位作者 周康荣 王建华 程洁敏 钱晟 罗剑钧 陈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 2 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 (TACE) ,随机分成3组 :行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 (n =4 0 ) ;T... 目的 评价经动脉内给予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中控制疼痛和预防动脉痉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并探讨其最佳用量。方法  1 2 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栓塞化疗术 (TACE) ,随机分成3组 :行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栓塞者为A组 (n =4 0 ) ;TACE术前行利多卡因团注者为B组 (n =4 0 ) ,单纯TACE为C组者 (无利多卡因组 ,n =4 0 )。术后疼痛程度用一主观指标评价 (即视觉模拟等级 VAS 0 - 1 0)和一客观指标评价 (术后肌注镇痛剂的使用数量 ) ,术中动脉痉挛发生率通过DSA来评价。结果  3组间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 ,B ,C组平均积分分别为 2 .78,3.87和 4 .4 6。术后疼痛积分提示A组较B组和C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肌注镇痛剂控制难以忍受疼痛的药量上A组和B组患者均较C组有显著减少 (P <0 .0 5 ) ,A组和B组患者动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两者均较C组低 ,恶性肿瘤内碘油沉积在A组患者中最致密 ,尤其是在肝脏转移性肿瘤中碘油沉积更好。结论 经动脉灌注利多卡因 碘油乳剂行栓塞化疗术不但能减轻疼痛发生率 ,而且能阻止动脉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内灌注 利多卡因-碘油乳剂 恶性肿瘤 止痛作用 经动脉栓塞化疗 TACE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手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文涛 董生 +2 位作者 贾宁阳 欧阳强 严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肝穿刺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同时(或1周后)行TACE。记录手术成功、狭窄开通、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目的:探讨门静脉金属内支架结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采用肝穿刺途径置入门静脉金属内支架,同时(或1周后)行TACE。记录手术成功、狭窄开通、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情况,随访支架通畅期和患者生存期。结果:门静脉通路穿刺成功率11/11;门脉支架置入成功率10/11;发生肝性脑病及肝功能衰竭1例。支架中位通畅期5.7个月(1~18个月);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11、4/11、2/11。结论:对巨块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但无远处广泛转移的患者,采用支架开通门脉主干及远端为非肿瘤所在肝叶的门脉,结合TACE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门静脉癌栓 金属内支架 门静脉 经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疗效评估中C臂CT技术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姚雪松 闫东 +2 位作者 曾辉英 刘德忠 李槐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C臂CT技术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3月对8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治疗时采用C臂CT扫描。通过评阅C臂CT平扫、动脉早期、动脉实质期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观察TACE治疗后肿... 目的探讨C臂CT技术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9月—2013年3月对8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TACE治疗时采用C臂CT扫描。通过评阅C臂CT平扫、动脉早期、动脉实质期图像及后处理图像,观察TACE治疗后肿瘤病灶存活、碘油沉积、供血动脉栓塞等情况,评估TACE疗效。结果 80例患者C臂CT扫描检出病灶139个。TACE治疗后,75例患者的128个病灶(128/139,92.09%)C臂CT扫描即时评价疗效结果满意,其中存活肿瘤较少78个、中等29个、较多21个;碘油沉积致密64个、中等39个、稀疏25个;栓塞治疗后肿瘤血供明显减少101个,无明显减少27个。结论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行C臂CT扫描,可以便捷、准确、全面的观察病灶存活肿瘤、碘油沉积、供血动脉栓塞是否完全等情况,可作为TACE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臂CT扫描 经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吕荣德 乔玉宁 +1 位作者 倪娜 梁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 artreial chemormbolization,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uduced killer cell,CIK)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6... 目的探讨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 artreial chemormbolization,TACE)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uduced killer cell,CIK)回输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行TACE术联合CIK治疗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术联合CIK细胞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新手段,护理内容繁多,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动脉导管灌注化疗栓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消融术治疗外生型肝癌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红兵 陈勇 +3 位作者 程寿林 李彦豪 李其祥 黄冬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消融术治疗外生性肝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外生型患者37例,男35例,女2例;年龄19~72岁,平均47岁。肿瘤大小4.2 cm×2.2 cm~22.1 cm×18 cm。采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消融术治疗。结果:采用单纯T...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消融术治疗外生性肝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外生型患者37例,男35例,女2例;年龄19~72岁,平均47岁。肿瘤大小4.2 cm×2.2 cm~22.1 cm×18 cm。采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消融术治疗。结果:采用单纯TACE治疗4例,33例采用TACE结合消融术。共进行162次TACE术,平均4.38次。其中26例采用瘤内注药术,4例采用射频治疗,3例联合瘤内注药和射频。注药术采用碘油化疗乳剂17例,治疗53次,平均每例3.1次;8例采用无水乙醇,治疗17次;1例因乙醇弥散欠佳,改用冰醋酸瘤内注射,2次。射频治疗共15次。随访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43.4%,21.7%,13%,8.1%。结论:经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消融术治疗外生性肝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经动脉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髂内动脉/分支慢性出血的经动脉栓塞治疗三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舒虹 黄立新 罗荣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68,共2页
创伤性动脉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常因失血性休克致伤病员死亡,早期快速有效的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内科止血效果较差,外科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近年来,随介入放射学技术来迅速发展和完善,已有较多文献报道经... 创伤性动脉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常因失血性休克致伤病员死亡,早期快速有效的控制出血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内科止血效果较差,外科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近年来,随介入放射学技术来迅速发展和完善,已有较多文献报道经动脉栓塞(TAE)成功救治创伤性大出血。然而TAE在治疗创伤后骨盆慢性出血方面鲜见报告。笔者回顾性分析3例经内外科治疗无效的创伤后骨盆慢性出血的TAE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栓塞术 创伤 慢性出血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槲芪散或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对比分析
9
作者 陆青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119-3120,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槲芪散或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再给予槲芪散治... 目的:对比分析经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槲芪散或槐耳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我们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3例,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再给予槲芪散治疗;对照组42例,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再给予槐耳颗粒治疗。口服槲芪散或槐耳颗粒的时间为期24周。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再联合使用槲芪散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有效率、生存率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动脉化疗栓塞 槲芪散 槐耳颗粒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段及亚段疾病血管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李震 胡道予 +2 位作者 郭友 张玉琴 黄艳蓉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经肾动脉导管超选择至肾段及肾亚段对肾肿瘤及肾动静脉畸形进行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例肾肿瘤患者 ,经导管超选择至肾段及肾亚段 ,行化疗栓塞术。 8例肾动静脉畸形均经DSA证实 ,经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肾段及肾亚段... 目的 :探讨经肾动脉导管超选择至肾段及肾亚段对肾肿瘤及肾动静脉畸形进行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例肾肿瘤患者 ,经导管超选择至肾段及肾亚段 ,行化疗栓塞术。 8例肾动静脉畸形均经DSA证实 ,经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肾段及肾亚段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为弹簧圈、无水酒精、PVA或IBCA。结果 :4例肾肿瘤患者节段性栓塞均获得成功 ,治疗后肿瘤缩小 ,碘油沉积良好 ,CT复查肿瘤平均 6个月无复发 ,相邻的肾段无梗死征象。 8例肾动静脉畸形患者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 1例术后 6个月血尿复发 ,再次栓塞后血尿症状消失 ,其余未见复发。结论 :肾段及肾亚段栓塞是治疗无手术适应证的肾脏肿瘤及肾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肾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静脉畸形 肾脏肿瘤 治疗 选择性经动脉栓塞术 化疗栓塞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射频联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11
作者 崔彦 畅坚 +6 位作者 周立艳 吉敏 李晓鸥 王平 董满库 张宏文 李成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评价经皮射频(PRFA)联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射频针经皮穿刺热消融治疗76例大肝癌患者81个病灶(肿瘤直径5.1~15.0cm),PRFA前后联合TACE治疗,随访观察治... 目的 评价经皮射频(PRFA)联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肝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射频针经皮穿刺热消融治疗76例大肝癌患者81个病灶(肿瘤直径5.1~15.0cm),PRFA前后联合TACE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PRFA操作均顺利完成。并发症6.58%(5/76),包括电极片灼伤皮肤2例,胆漏1例,腹腔出血1例,急性胆囊炎1例。PRFA相关死亡1例,该患者PRFA治疗后3天死于脑梗死。TACE无并发症。随访16~62个月,随访率92.1%,患者血清AFP下降89.3%,缓解率98.6%,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8.6%、72.9%和30.6%。结论PRFA联合TACE能发挥互补增益作用,是治疗大肝癌的一种有效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经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直径>5cm的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健 宋莉 +8 位作者 佟小强 杨敏 王超 牛国晨 闫子光 吕天石 关海涛 吕永兴 邹英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于直径>5 cm 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3...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于直径>5 cm 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30例直径>5 cm 的 HCC 患者资料,年龄34~83岁,(58.4±12.7)岁。肝内肿瘤均为单发,直径5~17 cm,(7.0±2.6)cm。肝功能 Child-Pugh 评分 A 级19例,B 级11例。患者一般状态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70~100分,(88.6±10.3)分。治疗顺序:先行 TACE 治疗,TACE 后适时给予 RFA。随访过程中如发现肿瘤局部残存或复发,仍行TACE 结合 RFA 治疗。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期结束(2014年1月)。采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期分析,并对随访结束时尚存活患者的 Child-Pugh 评分和 KPS 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统计学比较。结果经 TACE 和 RFA 联合治疗后,30例初始病灶中完全灭活23例(76.7%),未完全灭活7例(23.3%)。随访期内24例(80%)出现肝内新发病灶,6例(20%)未再出现新发病灶。至随访终止,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9例(30%),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1例(3.3%),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7例(23.3%),死亡13例(43.3%)。存活患者随访期内 Child-Pugh 评分及 KPS 评分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全组随访时间13~60个月,(34.1±14.1)月。中位生存期48个月(95% CI 34~6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69.5%、33.2%。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TACE 联合 RFA 安全有效,可以控制 HCC 患者肝内病变的进展,改善其生活质量,生存期数据满意。对于直径>5 cm 的 HCC 患者,TACE 联合 RFA 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肝细胞肝癌 射频消融 经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肿瘤外科手术前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吕银章 王南 +3 位作者 徐安辉 黄艳荣 彭羚 漆剑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对椎体肿瘤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36例椎体肿瘤患者手术前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观察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对手术操作难度进行评分,并与对照组(同期42例术前未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椎体肿瘤患者...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栓塞对椎体肿瘤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对36例椎体肿瘤患者手术前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观察手术中的相关指标,对手术操作难度进行评分,并与对照组(同期42例术前未行经导管血管栓塞术的椎体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栓塞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 428.9 ml、手术时间平均164.6 min、术后引流量190.7 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手术操作难度评分,栓塞组3个方面的得分为:1.42、1.78、1.97,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椎体肿瘤外科手术前,常规进行动脉栓塞,能显著减少肿瘤血供,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完整切除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血管栓塞 椎体肿瘤 明胶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介入技术治疗症状性多囊肝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14
作者 梁逸宁 杜贞华 +1 位作者 王志龙 左太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2,共5页
多囊性肝病(polycystic liver disease,PL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症状性多囊肝需要治疗。肝移植是症状性多囊肝病患者唯一的根治方法,但由于供体缺乏、手术费用昂贵,且风险大,多数患者无法... 多囊性肝病(polycystic liver disease,PL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症状性多囊肝需要治疗。肝移植是症状性多囊肝病患者唯一的根治方法,但由于供体缺乏、手术费用昂贵,且风险大,多数患者无法进行肝移植。近年来以经皮囊肿硬化术及经动脉栓塞术为代表的微创介入技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等诸多优势,已成功应用于治疗症状性多囊肝,并取得了医患双方的认可。因此微创介入技术将是未来症状性多囊肝治疗的发展方向,可以改善局部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对经皮囊肿硬化术及经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多囊肝的原理机制、引导方式、适应证及禁忌证,在治疗多囊肝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相关并发症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多囊肝 经皮囊肿硬化 经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热消融同步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进展期肝内胆管癌(ICC)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梦飞 宋华丹 +4 位作者 颜志平 王小林 王建华 程洁敏 刘凌晓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6-23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热消融同步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进展期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7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热消融同步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进展期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7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的进展期ICC患者53例。随访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ECIST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统计并分析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53例患者共行83次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有效率(response rate,RR)为80.7%,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7.2和20.9个月。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6%、39.1%和24.3%。6、12及18个月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3%、40.4%和24.2%。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是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进展期ICC患者生存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1例患者术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2例患者术后出现肝脓肿,未观察到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本研究表明经皮热消融同步TACE治疗进展期ICC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ICC) 热消融技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 同步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血管栓塞术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抗栓治疗后腹壁血肿2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洋 赵开飞 +1 位作者 利峰 石荣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3-205,共3页
1临床资料病例1,女,68岁。因突发晕厥2 d于2019年8月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急性痛苦面容,端坐呼吸,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心率115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D-二聚体0.73μg/mL... 1临床资料病例1,女,68岁。因突发晕厥2 d于2019年8月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急性痛苦面容,端坐呼吸,听诊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心率115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D-二聚体0.73μg/mL。肺动脉CTA提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多发栓塞(图1(1)),下肢静脉造影提示右侧腘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动脉血管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 血肿 腹壁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栓塞治疗在肝癌全程管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迪 郑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927,共7页
载药微球TACE(DEB-TACE)是应用可加载药物的微球作为栓塞剂,不仅可以永久性栓塞靶血管,而且其加载的化疗药物可缓慢释放,持续作用于靶病灶。近年来,DEB-TACE在肝癌各期的临床治疗中均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早期肝癌,DEB-TACE可作为长... 载药微球TACE(DEB-TACE)是应用可加载药物的微球作为栓塞剂,不仅可以永久性栓塞靶血管,而且其加载的化疗药物可缓慢释放,持续作用于靶病灶。近年来,DEB-TACE在肝癌各期的临床治疗中均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早期肝癌,DEB-TACE可作为长径>3 cm、为无法外科切除或消融的富血供肝癌的替代疗法,也可作为肝移植前的桥接治疗。对于早期的大肝癌及有潜在根治机会的中期肝癌,DEB-TACE可快速缩小肿瘤活性区域,后续联合消融治疗有望使患者获得根治。对于不可根治的中晚期肝癌,DEB-TACE联合靶向及免疫药物,三者优势互补,可加强短期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精准DEB-TACE联合HAIC治疗,有望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载药微球 经动脉化疗栓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3D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MRI影像组学预测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疗效
18
作者 董亚宁 朱菊芳 +3 位作者 毛珂 翟晓阳 段金辉 韩东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3D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MRI影像组学在预测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3D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MRI影像组学在预测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资料,根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分为客观反应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68例和无客观反应组(疾病进展+病情稳定)54例。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3D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将MRI增强动脉早期图像分辨率提高至原来的2倍。以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于重建前后图像分别勾画感兴趣区体积进行影像组学分析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重建前及重建后影像组学模型并筛选临床特征建立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采用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分析各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比值比(odds ratio,OR)值=1.31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12~1.547,P<0.001]与动脉期强化(OR值=9.466,95%CI=2.489~36.001,P<0.001)是联合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重建后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性能最佳,训练集与验证集AUC分别为0.883(95%CI:0.814~0.952)、0.844(95%CI:0.656~0.999),高于重建前影像组学模型0.847(95%CI:0.765~0.928)、0.753(95%CI:0.554~0.953)及临床模型0.834(95%CI:0.754~0.914)、0.760(95%CI:0.564-0.956)。然而,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各个模型的AUC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CA表明训练集在大于0.34、验证集在0.36~0.59以及大于0.71阈值范围内,重建后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净收益最大。结论采用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3D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MRI影像组学在预测TACE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疗效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动脉灌注rAd-p53联合TA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丽 卲天朋 +3 位作者 杨涛 曹建民 卢光明 许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的3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探讨经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的3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为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患者介入术程顺利,术后采用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共进行76次(平均每例2.4次)介入治疗。随访3-36个月,术后3、6、12个月完全缓解率(CR)均为0,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8.1%、38.7%、29%,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8.7%、29%;6个月、1年及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7.4%、58.1%、19.3%;6个月、1年及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8.7%、25.8%、12.9%。全组患者均未见急性肝衰竭、肝脓肿、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87.1%患者出现发热。结论 采用经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TAE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中晚期肝癌 经动脉栓塞术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及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37
20
作者 刘清欣 颜志平 +3 位作者 李说 罗建均 瞿旭东 王建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3-595,共3页
目的评估125I粒子条联合金属支架门静脉内植入+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疗效。方法选取17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行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内支架+TACE。粒子植入数量17~23粒(6711型,0.7mCi/粒),第1... 目的评估125I粒子条联合金属支架门静脉内植入+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疗效。方法选取17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行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内支架+TACE。粒子植入数量17~23粒(6711型,0.7mCi/粒),第1个半衰期组织内平均吸收剂量为73.51~76.22Gy。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等。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支架通畅时间、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支架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门静脉支架和125I粒子条均成功植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13个月,12例存活,5例死亡(肝功能衰竭4例,多发转移1例)。60、180和360d的累积支架通畅率为94%、94%和94%;累积生存率为87%、65%和53%。结论125I粒子条联合金属支架门静脉内植入+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可以提高支架通畅率,延长生存时间。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癌栓 125I粒子 支架 经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