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6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王静 姜柏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评估已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以及CMD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入... 目的:评估已行血运重建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以及CMD对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AMI住院,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完成罪犯血管血运重建,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的患者145例,根据MCE结果分为CMD组及冠状动脉微循环正常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CE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探讨CMD患者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CMD对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145例已行PCI的AMI患者中有87例(60%)存在CMD。与正常组相比,CMD组患者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峰值更高[52.8(8.1,84.0)μg/L vs.18.9(5.7,56.1)μg/L,P=0.005],Killip分级更差(P=0.030),罪犯血管分布不同(P<0.001),且罪犯血管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3级者更多(65.1%vs.43.1%,P=0.025)。MCE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CMD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整体长轴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及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更差(P均<0.001)。CMD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组(13.8%vs.1.7%,P=0.013),校正罪犯血管分布、罪犯血管术前TIMI血流及TnI峰值后,CMD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依旧升高(OR=9.120,95%CI:1.152~72.192,P=0.036)。CMD预测已行血运重建的AMI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7(95%CI:0.551~0.804,P=0.03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依然有60%存在MCE检出的CMD,合并CMD的患者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心肌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红 黄岚 +6 位作者 晋军 宋耀明 耿召华 赵刚 高云华 刘政 杨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2-444,共3页
目的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测基础状态下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所供应心肌组织灌注状况。方法30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按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将所涉及的共93个心肌节段分为对照组(18个)和病变组(75个)... 目的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测基础状态下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所供应心肌组织灌注状况。方法30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按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将所涉及的共93个心肌节段分为对照组(18个)和病变组(75个),其中病变组又分为轻度狭窄组(12个)、中度狭窄组(28个)、重度狭窄组(35个);超声声学造影剂由冠状动脉直接注入,完成MCE。对心肌灌注进行定性分析,并由心肌灌注时间强度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12个心肌节段中有93个(83.0%)获得较满意图像,经视觉判断,病变组共75个心肌节段中,正常灌注的为58个(77.3%),低灌注为17个(22.7%),其中,轻度狭窄组均为正常心肌灌注。定量分析显示,重度狭窄组反映心肌灌注的3个参数值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轻、中度狭窄组各参数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基础状态下,狭窄程度>90%的冠状动脉病变,其心肌组织灌注水平较正常偏低;而当血管狭窄程度≤90%时,心肌灌注水平与正常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再灌注 超声检查 心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久格 湛武逸 何安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78-2884,共7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能成功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外膜下闭塞的血管,但术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并且显著影响远期心功能恢复。然而,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不同时期心功能的动态变化趋势...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能成功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外膜下闭塞的血管,但术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并且显著影响远期心功能恢复。然而,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不同时期心功能的动态变化趋势尚不明确。目的探讨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对术后不同时期左心室重构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手术成功的AMI患者98例。根据术后2~7 d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肌灌注正常(NOR)组(n=41)和心肌灌注异常(MPA)组(n=57),在术后2~7 d、2个月、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与NOR组相比,MPA组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升高(P<0.001),术前规范化用药比例减低(P=0.02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增高(P=0.032)。MPA组术后2~7 d、2个月和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心肌纵向总应变(GLS)绝对值均低于NO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房前后径(LAD')均大于NOR组,术后12个月的左房室瓣血流早期充盈速度与左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E/e')高于NOR组(P<0.05)。与术后2~7 d相比,两组患者PCI术后2、12个月的LVEF和GLS绝对值均升高,LVEDV和LVESV均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与术后2~7 d至12个月、术后2个月至12个月内LVEF的变化值均呈负相关(rs=-0.305,P=0.019;rs=-0.279,P=0.034),与术后2~7 d至2个月内LVEF的变化呈正相关(rs=0.276,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术后2~7 d)(OR=0.151,95%CI=0.040~0.568,P=0.005)和心肌灌注(OR=0.098,95%CI=0.026~0.366,P<0.001)是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左心室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水平与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相关,早期微循环灌注差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差,即使短期内有明显改善,远期恢复仍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7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张前 王静 姜柏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5-990,共6页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的患者113例,根据心肌声学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组(CMD组,n=78)及微循环功能正常组(正常组,n=35)。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情况以及心肌声学造影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13例患者中CMD的发生率为69.0%。女性(OR=4.065,P=0.034)、陈旧性心肌梗死史(OR=13.364,P=0.021)、STEMI(OR=3.248,P=0.031)、术前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OR=3.535,P=0.007)是CMD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在心肌梗死急性期行心肌声学造影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CMD发生率较高,女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史、STEMI及术前罪犯血管TIMI血流<3级是CMD的预测因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行心肌声学造影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心肌声学造影与心肌显色分级评价冠状动脉介入后心肌灌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房芳 李治安 +3 位作者 杨娅 田峰 陈韵岱 陆兆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应用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MCE)及心肌显色分级(MBG分级)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变心肌灌注情况,并对两种评价方法做出比较。方法24例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于PCI前后分别采用MBG分级以及冠状动脉内MCE观察梗死相... 目的应用选择性心肌超声造影(MCE)及心肌显色分级(MBG分级)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变心肌灌注情况,并对两种评价方法做出比较。方法24例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的冠心病患者,于PCI前后分别采用MBG分级以及冠状动脉内MCE观察梗死相关血管供应节段心肌显影效果、观察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评估及分析心肌灌注情况,出院前采用二维超声和组织多普勒随访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结果①MBG提示66.7%的患者在PCI成功开通冠状动脉后灌注改善;②冠脉内MCE显示注入造影剂即刻能够获得清晰心肌显影,患者均获得较满意左心室及心肌显影效果,MCE显示约70%节段开通冠状动脉后灌注好转,局部心肌灌注量提高;③"罪犯"血管对应心脏节段PCI术后收缩期峰值速度较术前提高,术后5天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增加;④相关性分析提示PCI术后MCE灌注量与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密切相关,并能预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改善。结论PCI即刻多数心肌灌注得到改善,MBG分级及选择性MCE均能显示心肌灌注状态,而选择性MCE能量化局部心肌灌注状态,并能预测PCI术后近期随访心脏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因此选择性MCE优于M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显色分级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无创性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静 张运 +6 位作者 季晓平 张薇 张梅 葛志明 胡燕燕 钟明 李秀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2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探讨利声显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IMCE)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对 12例患者于CABG前后行IMCE检查 ,分析利声显输注和递增触发时的心肌多普勒信号并描绘时间 -强度曲线 ,测量平台期心肌显影强度A、曲... 目的 探讨利声显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IMCE)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对 12例患者于CABG前后行IMCE检查 ,分析利声显输注和递增触发时的心肌多普勒信号并描绘时间 -强度曲线 ,测量平台期心肌显影强度A、曲线上升平均斜率 β以及A·β乘积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CABG术及IMCE检查 ,CABG术后A、β及A·β值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结论 IMCE为无创性评价CABG的疗效提供了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 心肌灌注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评价心肌血流灌注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少文 董少红 +2 位作者 石丹 翟丽华 吴瑛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前瞻性研究心肌声学造影 (MCE)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血流灌注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用间歇二次谐波、脉冲反转显像综合技术对 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行静态MCE检查。采用 16段划分法 ,对心肌显影进行目测... 目的 :前瞻性研究心肌声学造影 (MCE)评价冠心病局部心肌血流灌注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用间歇二次谐波、脉冲反转显像综合技术对 4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行静态MCE检查。采用 16段划分法 ,对心肌显影进行目测半定量计分 (MCS)分析。计分方法 :回声均匀性增强 ,显影时间≤ 90s为 1分 ;回声低淡不均匀 ,显影延时 ( >90s)为 0 .5分 ,充盈缺损为 0分。结果 :以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直径狭窄≥ 5 0 %为诊断标准 ,MCE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 88%(k =0 .75 )。MCS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差 (r =-0 .17)。结论 :MCE技术能较准确的预测冠状动脉狭窄 ,但心肌显影程度并非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 ,因除狭窄程度外 ,与狭窄的范围、侧支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心肌声学造影 心肌血流灌注 血管造影 间歇二次谐波 脉冲反转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非选择性冠状动脉超声造影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鸿 林坚 +1 位作者 李云良 许阿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经皮穿刺非选择性冠状动脉灌注CO_2发泡剂心肌显像是一项新技术,由于操作方法复杂,CO_2发泡剂可能引起一定副反应,临床应用宜严格掌握适应证,发泡剂剂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超声造影 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定性定量经冠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对非闭塞性病变心肌灌注水平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红 黄岚 +9 位作者 宋耀明 耿昭华 于学军 晋军 覃军 赵刚 高云华 刘政 杨丽 夏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180-2183,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评价非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水平二者关系时,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方法35例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程...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评价非完全闭塞性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与心肌灌注水平二者关系时,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方法35例住院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经冠状动脉注射造影剂行实时MCE,采用记分的方式对结果进行视觉定性分析,并由定量分析得到以下参数造影剂峰值密度(A)、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intensity,TP);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相应心肌节段的组织灌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6例(17%),其余29例(83%)至少有1支血管狭窄≥50%;MCE检测210个心肌节段中有167个(79.6%)获得较满意图像,定性分析从中发现异常心肌灌注节段17个(12.2%),均来自病变组;而定量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轻度狭窄组无明显变化,中度狭窄组AUC明显降低(P<0.05),重度狭窄组A、AUC和TP值均产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MCE定性分析能直观检测病变血管所对应心肌的异常灌注状况,而定量分析能更好的反映病变血管与心肌灌注水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冠状动脉超声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非闭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结合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非冠状动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肌微循环及收缩功能 被引量:16
10
作者 饶莹 王钰 +5 位作者 宋文娟 马雪娟 刘丽萍 谷颖 赵月 孙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86-890,共5页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非冠状动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INOCA)患者心肌微循环及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资料与方法选取符合INOCA诊断的40例患者,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 目的应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非冠状动脉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INOCA)患者心肌微循环及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资料与方法选取符合INOCA诊断的40例患者,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MCE和2D-STE检查,分别获得心肌对比度评分(MCS)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NOCA组E值、E/A值减小(P<0.05)。INOCA组左心室GLS低于对照组(P=0.001),M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3)。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左心室GLS一致性均较好。结论通过2D-STE结合MCE可以更早期充分地评价INOCA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异常及收缩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狭窄 超声心动描记术 造影 斑点追踪成像 心肌 微循环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在冠状动脉慢血流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邢雨蒙 潘翠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8-751,共4页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是指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未发现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而在末梢血管出现造影剂充盈延迟的现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这种现象的检出率也随之上升,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心肌声... 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是指在冠状动脉造影时未发现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而在末梢血管出现造影剂充盈延迟的现象。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这种现象的检出率也随之上升,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是评估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的一项新型诊断技术,本文对其在CSF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与冠状动脉流量定量关系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罗支农 刘伊丽 +5 位作者 龚渭冰 孟林 李医群 秦建新 黄小波 孟建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9期538-539,共2页
将14条犬左旋支冠状动脉(LCX)定量缩窄,于主动脉根部注射声振的76%复方泛影葡胺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探讨MCE分析指标及其与冠状动脉流量的定量关系。结果提示:左室后壁MCE的时间—强度曲线中,峰时、D_(1/2)及T_(1/2)在LCX流量减少30~... 将14条犬左旋支冠状动脉(LCX)定量缩窄,于主动脉根部注射声振的76%复方泛影葡胺行心肌声学造影(MCE),探讨MCE分析指标及其与冠状动脉流量的定量关系。结果提示:左室后壁MCE的时间—强度曲线中,峰时、D_(1/2)及T_(1/2)在LCX流量减少30~50%时即延长,当LCX流量减到50%以上时,峰时、峰值、D_(1/2)及T_(1/2)均出现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 定量缩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监测盐酸右美托咪定影响冠状动脉供血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梁磊 郭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定量分析持续滴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患者不同用药时间的左室心肌声学造影结果,以评估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冠状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52例手术中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实验组单纯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麻醉的患者,于给药前... 目的:定量分析持续滴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患者不同用药时间的左室心肌声学造影结果,以评估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患者冠状动脉供血的影响。方法:52例手术中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6例。实验组单纯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麻醉的患者,于给药前、给药后10 min、给药后30 min、给药后1 h、停药时及停药2 h采集患者左室心肌声学造影图像,进入工作站定量分析不同时间心肌内造影剂声强度;对照组单纯应用丙泊酚,于相同时间点采集心肌造影数据。心肌声强度反映心肌内血流灌注情况,声强度差值增大,冠脉血流灌注减少,声强度差值减少,冠脉血流灌注增加。结果: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分组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声强度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同。分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268),说明分组因素不起作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声强度差总体而言没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给药后10 min心肌声强度差值开始从4.82迅速减小到2.95,30 min后减小趋势降低,术后2 h声强度差值恢复至给药前状态。对照组心肌声强度变化不明显。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能扩张冠状动脉,达到增加术中患者心肌血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定量分析 盐酸右美托咪定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心肌重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庄磊 王新房 +7 位作者 谢明星 陈立新 费洪文 杨颖 王静 黄润青 陈欧迪 王良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529-531,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静脉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T 3DE)测量左室心肌重量的具体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 氟碳气体造影前后采用RT 3DE对 13条实验犬心脏进行探查。根据心尖长轴八平面法勾画左室心肌体积 ,再和心肌密度相乘计算左室重量。... 目的 探讨经静脉声学造影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T 3DE)测量左室心肌重量的具体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 氟碳气体造影前后采用RT 3DE对 13条实验犬心脏进行探查。根据心尖长轴八平面法勾画左室心肌体积 ,再和心肌密度相乘计算左室重量。并与犬离体左室称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造影前后RT 3DE左室心肌重量计算结果分别为( 5 7.5 1± 11.42 ) g和 ( 5 4.63± 9.62 ) g ,均与犬离体心脏左室心肌实际称重结果 ( 5 5 .62± 9.3 4)g明显相关 ,但造影后RT 3DE的相关性更好 (r =0 .99vsr =0 .95 )。结论 声学造影RT 3DE可显著提高左室心肌重量测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声学造影 左室心肌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肌桥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晋青 高润霖 +7 位作者 乔占瑞 乔增勇 陈珏 尤士杰 吴元 杨跃进 姚民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 :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肌桥的临床及造影特点。  方法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90例 ,所有患者通过采用Judkins法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 ,每支冠脉均经多体位投照 ,以收缩期冠脉管腔直径压缩至少 5 0 ... 目的 :分析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肌桥的临床及造影特点。  方法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 90例 ,所有患者通过采用Judkins法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 ,每支冠脉均经多体位投照 ,以收缩期冠脉管腔直径压缩至少 5 0 %或出现吸吮效应作为确定肌桥存在的证据 ,同时以至少一支冠脉管腔狭窄≥ 5 0 %作为有意义狭窄。  结果 :90例患者中发现肌桥 19例 (2 1 1% ) ,其造影特点显示 ①按压缩部位分类 :前降支中段 14例 (74% ) ,前降支中远段 1例 (5 % ) ,前降支弥漫性压缩 1例 (5 % ) ,间隔支 2例 (11% ) ,前降支中远段加对角支 1例 (5 % ) ;②按压缩程度分类 :收缩期管腔直径压缩 <5 0 %者 4例 (2 1% ) ,≥ 5 0 %~≤ 80 %者 11例 (5 8% ) ,>80 %~≤ 90 %者 2例(11% ) ,>90 %~ 10 0 %者 2例 (11% ) ;③左心室造影显示异常者 13例 (68% ) ,正常者 6例 (3 2 % )。此外经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者 2例 (11% )。  结论 :在肥厚型心肌病中肌桥为常见征象 ,明显高于其他患者 ,故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 冠状动脉肌桥造影 临床特点 造影特点 左心室造影 超声心动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宏斌 智光 +3 位作者 盖鲁粤 杨庭树 杜洛山 周军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14 7例心电图异常患者 ,行UCG ,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 ,2 1患者进一步行MRI检查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14 7例中 ,UCG发现 67例心尖部肥厚。左心室造影... 目的 :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14 7例心电图异常患者 ,行UCG ,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 ,2 1患者进一步行MRI检查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14 7例中 ,UCG发现 67例心尖部肥厚。左心室造影示 12 6例左心室舒张期形态均呈“黑桃”样改变 ,诊断阳性率 85 .7%。冠状动脉造影示 19例冠状动脉有狭窄。结论 :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较好的方法 ,并能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 冠状动脉造影 心尖肥厚型 心肌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犬静脉超声心肌造影二次谐波及成像声学密度的定量研究
17
作者 牟善初 王新明 周桂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4-216,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预后与心肌梗死面积及再灌注心肌缺血改善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无创、准确及安全地诊断心肌活性及灌注状态对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及可通过肺循环使左室心肌... 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预后与心肌梗死面积及再灌注心肌缺血改善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无创、准确及安全地诊断心肌活性及灌注状态对临床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及可通过肺循环使左室心肌显的声学造影剂的联合应用,可迅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超声波检查 造影 声学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血管内超声结果验证定量血流分数对冠状动脉造影临界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梦寰 柳杨 +5 位作者 何源 廖深根 姚文明 王骁智 宋雯 王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553,共8页
目的:参考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结果,分析定量血流分数(QFR)在评估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临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筛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冠脉造影的患者,纳入造影诊断冠脉临界病变(靶病变血管狭窄程... 目的:参考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结果,分析定量血流分数(QFR)在评估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临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筛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冠脉造影的患者,纳入造影诊断冠脉临界病变(靶病变血管狭窄程度40%~70%)、并行IVUS检查的患者57例,共62处病变。使用QFR测量系统对入选的冠脉病变进行分析,参照IVUS测量的最小管腔面积(IVUS-MLA)及面积狭窄率(IVUS-AS)结果,分析冠脉造影临界病变中QFR对血管显著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57例患者的平均靶病变IVUS-MLA为(3.93±1.15)mm2,IVUS-AS为63.5%±11.8%,IVUS诊断的血管显著狭窄靶病变38例(61.3%);靶病变平均QFR为0.87±0.14。QFR与IVUS-MLA(R=0.477)呈中等程度正相关,与IVUS-AS(R=-0.604)呈较强负相关(P均<0.001)。相比QFR>0.8的冠脉造影临界病变,QFR≤0.8的病变IVUSMLA更小[(3.04±0.52)mm2 vs.(4.15±1.16)mm2,P<0.001],IVUS-AS更高(76.03%±5.65%vs.60.19%±10.79%,P<0.001)。分别以IVUS-MLA<4 mm2、IVUS-AS>70%诊断血管显著狭窄病变时,QFR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95%CI:0.717~0.926,P<0.001)和0.746(95%CI:0.617~0.876,P=0.001),以QFR≤0.8作为诊断界值,诊断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246(95%CI:0.085~0.407,P=0.007)和0.469(95%CI:0.246~0.692,P<0.001),敏感度分别为32.4%和47.8%,特异度分别为96.0%和94.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和84.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0%和75.5%。结论:QFR对冠脉造影临界病变中管腔面积显著狭窄的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内超声 定量血流分数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9
19
作者 杨栓锁 汤磊 +2 位作者 陈晖 仇兴标 方唯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7-970,97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的192例心肌桥患者,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表现,分析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药物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的192例心肌桥患者,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表现,分析心肌桥Noble分级和发生位置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心肌桥在冠状动脉造影的检出率为10.2%,最常发生在左前降支中段;Noble 3级患者均出现胸闷或胸痛症状,43.8%出现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37.5%出现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异常,Noble 1、2级患者不出现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和心脏超声室壁节段运动异常;心肌桥近端冠状动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壁冠状动脉及其远端冠状动脉(P<0.05);随着心肌桥分级的增高,心肌桥近端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P<0.000 1);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联合钙离子拮抗剂使用率分别为80.0%、91.1%和62.2%,显著高于无症状者的11.4%、15.9%、4.5%(P<0.01)。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Noble 3级患者大多出现胸闷或胸痛症状;心肌桥近端较易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治疗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对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岚 马玉良 +7 位作者 王伟民 朱天刚 靳文英 赵红 曹成富 张前 王静 姜柏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80-1185,共6页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情况,并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在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情况,并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2015年11月至2021年7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并在住院期间完成心肌声学造影(MCE)的患者162例。根据MCE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组(CMD组)及微循环功能正常组(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情况以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评估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包括急性左心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机械并发症、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死亡)情况。结果: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MCE证实存在CMD者100例(61.7%),与对照组相比,CMD组患者B型利钠肽(BNP)水平更高[268(91,671)ng/L vs.190(57,459)ng/L,P=0.006],Killip分级更差(P=0.01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55.0(44.3,63.0)%vs.60.5(54.0,66.3)%,P<0.001],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GLS)下降更为显著[-11.8(-9.2,-16.0)%vs.-13.9(-10.7,-17.0)%,P<0.001],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RWMA)发生率更高(93.0%vs.64.5%,P<0.001),室壁瘤发生率更高(18.0%vs.3.2%,P=0.005)。CMD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为23.0%,校正混杂因素后显著高于对照组8.1%(OR=3.405,95%CI:1.221~9.500,P=0.019),住院期间MACE以急性左心衰竭最多见,CMD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为17.0%,校正混杂因素后显著高于对照组4.8%(OR=5.205,95%CI:1.138~23.801,P=0.03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CMD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尤其是急性左心衰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