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皞 黄平 +5 位作者 张筱凤 吕文 范震 黄海涛 楼颂梅 王霞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EUS-RV)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ERCP不成功后改为EUS-RV治疗。观察其操作成功率、术后1周及1个月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EUS-RV)治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1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ERCP不成功后改为EUS-RV治疗。观察其操作成功率、术后1周及1个月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12例患者均通过超声内镜穿刺成功,经胃穿刺者8例,经十二指肠穿刺4例,成功率为100.00%;术后1周较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改善,并发症发生率8.33%;所有患者住院时间为(20.68±5.76)d;平均生存期为224 d。结论 EUS-RV创伤小、疗效好,可作为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超声内镜引导下对接技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张淼淼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宿迁市沭阳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联合...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宿迁市沭阳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联合麻醉,观察组(n=40)实施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刻下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完全清除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体动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麻醉前、术后清醒时,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进镜时、进镜后10min,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00%比25.00%;χ^(2)=6.275,P=0.012)。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可提升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更低,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张银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联合LC治疗,试验组进行ERCP联合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麻醉效果
4
作者 闫诺 马玉倩 李宏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38-44,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20、0.35和0.50 mg/kg,静推15 s后,均给予丙泊酚1.00 mg/kg静脉注射。记录患者摆好左侧卧位后(T_(0))、诱导成功时(T_(1))、内镜置入喉部时(T_(2))、括约肌置管或切开时(T_(3))和苏醒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麻醉恢复时间和麻醉恢复后15 min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点比较,E1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降低,E3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无明显变化(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较低,且E1组明显低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丙泊酚用量减少,且E3组明显少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苏醒时间较短,且E2组较E1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苏醒后15 min疼痛VAS评分较低,且E3组较E2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组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E2组和E3组(P<0.05),E3组拟精神症状和视觉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E1组和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5 mg/kg的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ERCP,呼吸循环更稳定,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患者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1 位作者 李权 吴金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随机分为ERCP+LC组、LCBDE+LC组,各6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S)]、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ERCP+L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LCBDE+LC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结石清除率(98.36%)高于LCBDE+LC组(86.89%)(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LCBDE+LC组(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TBIL、AMS、AST、ALT水平均低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LCBDE+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同期ERCP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创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价
6
作者 唐睿 张海阳 +3 位作者 曹学冬 宋鑫 陈晓东 张晞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ERCP插管,不做胰管切开,研究组在行常规ERCP插管的基础上,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统计两组患者插管成功时间、成功插管率和住院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血淀粉酶水平;统计两组患者预切开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两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的反流性胆管炎和复发性胰腺炎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成功插管时间缩短,成功插管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第1天CRP、IL-6和血淀粉酶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穿孔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研究组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2个月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降低,术后3、6和12个月复发性胰腺炎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对ERCP困难插管患者全身炎症影响较轻,血淀粉酶指标正常,且未增加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插管成功率,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 血淀粉酶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潇 张兆辉 +2 位作者 高胜强 姜静华 杨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需要行EST,根据EST的不同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接受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治疗,对照组行传统ES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综合胆红素(C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炎症和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以及BA和胆汁细菌阳性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TBiL、CB和ALT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血清CRP、HMGB1、Cor和NE水平及BA浓度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胆汁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BR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复发率(15.07%和1.37%)低于对照组(57.53%和1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相对于传统EST,能有效减少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损伤,避免肠胆反流,抑制BA分泌及细菌增殖,降低OPB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超声内镜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隐匿性胰胆反流 胆总管结石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多强 彭波 +5 位作者 刘晶 辛国军 虎晓军 杨勇 郝成强 张晓燕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该院行ERCP的患者62例。随机行内镜乳头夹闭成形术32例,成功30例。分为两组,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成功组(A组,n=30)和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该院行ERCP的患者62例。随机行内镜乳头夹闭成形术32例,成功30例。分为两组,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成功组(A组,n=30)和十二指肠乳头未夹闭组(B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3.8%(30/32)。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术后出血和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十二指肠穿孔病例。两组患者1年内胆管炎发病率和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胆管炎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对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后乳头的夹闭成形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可减少远期胆管炎的发生,降低结石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奥迪括约肌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 ERCP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杨婵 南旭 +2 位作者 王贵花 吴祥琴 何尤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9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贵州航天医院行ERCP联合LC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贵州航天医院行ERCP联合LC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护理前,两组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社会能力、生理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社会能力、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联合LC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琦 杨勇 +1 位作者 辛国军 张亚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A组(≤24 h)、B组(24~72 h)和C组(>72 h)。结果C组LC手术时间为58.0(46.0,73.0)min,明显长于A组的43.5(35.3,51.0)min和B组的43.0(35.0,51.0)min;C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为31.3%(21/67),明显高于A组的8.9%和B组的8.1%;B组行四孔法LC的3例(2.2%),明显少于A组的7例(12.5%)和C组的9例(13.4%),C组住院总时间长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再次ERCP率、LC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24~72 h行LC是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安全、有效、易行和经济的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维维 王维钊 +2 位作者 孙超 陈超伍 刘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患者(≥60岁)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患者(≥60岁)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P和PEP的严重程度分为:正常组(n=98)、轻-中度PEP组(n=79)和重度PEP组(n=12)。分析SII与老年患者PE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估其对老年患者PEP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相较于正常组,轻-中度PEP组和重度PEP组ERCP术后24和48 h的血清白细胞计数及SII均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长,血清钙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重度PEP组SII水平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PEP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P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II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绘制ROC curve,SII水平在ERCP术后24和48 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和0.94(P<0.05),其预测重度PE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90.51(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57%)和1686.97(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9%)。结论SII能够用于预测老年患者PEP的发生风险,且ERCP术后48 h的SII对重度PEP老年患者的预测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 胰腺炎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石球囊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的特殊应用
12
作者 王旋 陈雪雯 +6 位作者 黄金鑫 陈佳骏 曲岩 高浩 龚彪 张晞文 李甫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应用取石球囊协助导丝跨越胆管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收集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行ERCP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使用切开刀插管跨越狭窄段... 目的探讨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应用取石球囊协助导丝跨越胆管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收集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行ERCP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使用切开刀插管跨越狭窄段失败后,使用取石球囊尝试跨越吻合口狭窄,统计手术成功率,观察术中情况,分析治疗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入院体征主要包括:32例腹部不适,7例发热,4例皮肤瘙痒,3例黄疸,2例无明显症状;术前胆道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显示,胆管吻合口单纯狭窄35例,狭窄合并结石13例。在取石球囊引导下,导丝成功跨越吻合口狭窄26例,成功率为54.17%(26/48);通过对成功组和失败组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中胆总管远端是否扩张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04)。26例经取石球囊治疗成功者,术后48 h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成功手术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取石球囊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治疗中,能够提高操作成功率,特别是对于胆总管远端扩张者优势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石球囊 胆管吻合口狭窄 肝移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胆总管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尹静一 樊明阳 +3 位作者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王爱民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0期44-52,共9页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 目的分析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4年1月该院因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行ERCP塑料支架引流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手术相关因素和实验室相关指标对术后短期再梗阻的影响。以术后短期是否再发胆道支架梗阻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9例术后短期再发胆道梗阻,复发率为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胆道恶性狭窄的类型、术前发生胆管炎、术前未引流、术中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支架放置的位置、术后24 h内发热、术后2周总胆红素(TBiL)下降<50%、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下降<50%、GGT和碱性磷酸酶(ALP)下降<50%是影响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未引流(OR=5.738,P=0.013)、术前发生胆管炎(OR=5.347,P=0.025)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OR=6.739,P=0.014;OR=9.719,P=0.005)是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未引流、术前发生胆管炎和左、右单侧放置支架是导致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中,早期识别危险人群,并对危险因素及时干预,对预防此类患者行ERCP塑料支架置入术后短期再梗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塑料支架 再梗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放置不同支架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14
作者 齐静 尹静一 +4 位作者 樊明阳 王爱民 郝欣 花海洋 李建辉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1期31-38,共8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放置不同支架用于恶性胆道梗阻(MBO)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4年3月该院接受ERCP下支架放置治疗的MBO患者109例,分为可回收支架组(33例)、金属支架组(42例)和普通...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下放置不同支架用于恶性胆道梗阻(MBO)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4年3月该院接受ERCP下支架放置治疗的MBO患者109例,分为可回收支架组(33例)、金属支架组(42例)和普通支架组(34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远期胆管炎和术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时间、支架取出一次钳取成功率和生存时间,监测随访情况。结果支架放置前,3组患者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放置后1周,可回收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较术前差值明显大于普通支架组,普通支架组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回收支架组术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最低,其次为普通支架组,金属支架组胆管炎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回收支架组相比于普通支架组,支架取出一次性钳取成功率更高。金属支架组中位通畅时间为194.0 d,可回收支架组为126.0 d,普通支架组为92.0 d,3组患者支架中位通畅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回收支架组中位生存时间为590.0 d,金属支架组为476.0 d,普通支架组为453.0 d,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使用可回收塑料胆道支架,术后胆红素下降更快,相比于普通塑料胆道支架,可回收塑料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远期胆管炎发生率更低,支架一次性钳取成功率更高,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方面更有优势,是MBO患者ERCP支架置入术的一种有效选择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MBO)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可回收支架 疗效分析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手术室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兆龙 陈正民 +2 位作者 孙发缔 李乃树 姚超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复合手术室中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全凭静脉麻醉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完... 目的探讨在复合手术室中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在全凭静脉麻醉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完成ERCP胆管取石,接着完成LC。结果18例顺利完成ERCP联合LC同期治疗,3例改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BDE),无中转剖腹手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8例,无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复合手术室中运用ERCP联合LC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简化了手术流程,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复合手术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冬冬 梁占强 +2 位作者 沈曦温 朱丙帅 段希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4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RCP... 目的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4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RCP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40例接受ERCP的老年患者,138例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98.57%。129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一次取净率为93.47%。术后7例患者发生胆道感染,14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位胆道梗阻、合并糖尿病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既往慢性胰腺炎史、导丝多次进入胰管、插管困难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为高位胆道梗阻、合并糖尿病、既往慢性胰腺炎史、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困难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老年患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道感染 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不良事件危险因素观察
17
作者 覃家凭 姚朝光 +1 位作者 黄洁婕 黄理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34-36,共3页
目的:研究导致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目的:研究导致接受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后有无出现不良事件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术后未发生不良事件)60例,观察组(术后发生不良事件)60例。研究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1)单因素分析,两组在年龄、ASA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Ⅲ级、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气管插管全麻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65岁、ASA分级为Ⅲ级、有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加。在围手术期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以确保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复杂度分级量表在内镜医师培训中的效用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小泥 邵金海 +3 位作者 邱晨 张诚 杨玉龙 章鲁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复杂度分级,在内镜医师培训中的效用。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华东地区两家医院由进修培训医师完成ERCP治疗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ERCP病例均使用已提出的复杂度分级量表进行分类,...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复杂度分级,在内镜医师培训中的效用。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华东地区两家医院由进修培训医师完成ERCP治疗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ERCP病例均使用已提出的复杂度分级量表进行分类,包括: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分级量表、Morriston分级量表和HOUSE分级量表,并与肝胰壶腹解剖特征分类进行比较。记录患者插管成功率、手术治疗成功率和48 h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每一分级中,按严重程度分为亚组,3种不同分级中,亚组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亚组组间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并发症发生率与ASGE分级(P=0.361)、Morriston分级(P=0.332)、HOUSE分级(P=0.586)之间没有相关性。当只考虑具有原始乳头的病例时,新加入肝胰壶腹解剖特征分类,插管成功率取决于复杂度分级。ASGE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Morriston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OUSE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肝胰壶腹特征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成功率与插管成功率亦有相似的发现(P=0.000);并发症发生率与ASGE分级(P=0.586)、Morriston分级(P=0.443)、HOUSE分级(P=0.306)和肝胰壶腹特征分类(P=0.350)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使用肝胰壶腹解剖特征,作为胆管插管复杂度分类是可行的,其可以成为一种替代或附加手段,来预测胆管插管和手术治疗是否成功,未来也可用于评估内镜医师培训学习进度和技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医师培训 分级量表 肝胰壶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石失败后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9
作者 许兆龙 龚兵 +3 位作者 田兴梦 龚双庆 黄奕江 余文侠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不成功时如何选择治疗方式及时机。方法 1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拟分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患者,行常规ERCP治疗失败,立即静吸复... 目的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不成功时如何选择治疗方式及时机。方法 1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拟分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ERCP患者,行常规ERCP治疗失败,立即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LC+胆管探查取石术(LCBDE)。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C+LCBDE,并取净结石。术后3例出现高淀粉血症,全组无胆漏、肠漏、胆管炎、胰腺炎和胆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ERCP治疗不成功的患者,急诊行LCBDE是安全、可行的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肝外胆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研究
20
作者 张振宇 孙艳 +4 位作者 耿利利 崔立阳 应丽娜 李瑞芳 张骏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目的通过决策树模型,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术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建立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 目的通过决策树模型,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术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建立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用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筛选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模型预测患者复发风险。结果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胆道取石史(P=0.000)、胆总管直径>1.60 cm(P=0.000)和既往有胆囊切除史(P=0.004)为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胆囊切除史(P=0.003)、既往有胆道取石史(P=0.000)、胆总管直径>1.60 cm(P=0.000)、结石数量≥2枚(P=0.001)和胆道支架(P=0.038)为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40.5 g/L(P=0.026)为保护性因素。决策树模型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总体准确率为92.2%和93.3%,AUC为0.890(95%CI:0.839~0.940)和0.926(95%CI:0.887~0.964),敏感度为87.0%和85.3%,特异度为81.0%和89.2%。结论既往有胆道取石史、胆总管直径>1.60 cm和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是影响结石复发的高危危险因素。决策树模型简单易行,可以较好地预测结石患者的复发风险,可用于筛选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人群,并针对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决策树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