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维维 王维钊 +2 位作者 孙超 陈超伍 刘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患者(≥60岁)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中的表达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老年患者(≥60岁)的病例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P和PEP的严重程度分为:正常组(n=98)、轻-中度PEP组(n=79)和重度PEP组(n=12)。分析SII与老年患者PE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评估其对老年患者PEP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结果相较于正常组,轻-中度PEP组和重度PEP组ERCP术后24和48 h的血清白细胞计数及SII均明显较高,住院时间明显较长,血清钙水平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重度PEP组SII水平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PEP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轻-中度P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II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绘制ROC curve,SII水平在ERCP术后24和48 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和0.94(P<0.05),其预测重度PE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490.51(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57%)和1686.97(敏感度为91%,特异度为89%)。结论SII能够用于预测老年患者PEP的发生风险,且ERCP术后48 h的SII对重度PEP老年患者的预测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 胰腺炎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孟冬冬 梁占强 +2 位作者 沈曦温 朱丙帅 段希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4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RCP... 目的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4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RCP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40例接受ERCP的老年患者,138例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98.57%。129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一次取净率为93.47%。术后7例患者发生胆道感染,14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位胆道梗阻、合并糖尿病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既往慢性胰腺炎史、导丝多次进入胰管、插管困难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为高位胆道梗阻、合并糖尿病、既往慢性胰腺炎史、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困难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老年患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道感染 急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应用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张淼淼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宿迁市沭阳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联合... 目的研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宿迁市沭阳仁慈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0)实施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进行联合麻醉,观察组(n=40)实施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进行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不同时刻下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完全清除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中体动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麻醉前、术后清醒时,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进镜时、进镜后10min,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00%比25.00%;χ^(2)=6.275,P=0.012)。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老年患者采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可提升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更低,生活质量以及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老年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张银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CB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联合LC治疗,试验组进行ERCP联合LC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CP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CBDS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麻醉效果
5
作者 闫诺 马玉倩 李宏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2期38-44,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E1组、E2组和E3组,各35例。E1组、E2组和E3组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20、0.35和0.50 mg/kg,静推15 s后,均给予丙泊酚1.00 mg/kg静脉注射。记录患者摆好左侧卧位后(T_(0))、诱导成功时(T_(1))、内镜置入喉部时(T_(2))、括约肌置管或切开时(T_(3))和苏醒时(T_(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麻醉恢复时间和麻醉恢复后15 min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点比较,E1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降低,E3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无明显变化(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T_(1)、T_(2)、T_(3)和T_(4)时点HR和MAP较低,且E1组明显低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时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丙泊酚用量减少,且E3组明显少于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3组比较,E1组和E2组苏醒时间较短,且E2组较E1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1组比较,E2组和E3组苏醒后15 min疼痛VAS评分较低,且E3组较E2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1组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和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E2组和E3组(P<0.05),E3组拟精神症状和视觉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E1组和E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头晕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5 mg/kg的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ERCP,呼吸循环更稳定,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老年患者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1 位作者 李权 吴金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随机分为ERCP+LC组、LCBDE+LC组,各6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S)]、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ERCP+L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LCBDE+LC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结石清除率(98.36%)高于LCBDE+LC组(86.89%)(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LCBDE+LC组(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TBIL、AMS、AST、ALT水平均低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LCBDE+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同期ERCP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创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抑制剂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潘慧 张宇龙 +3 位作者 黄晓俊 金安琴 郝晋雍 魏丽娜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38-1146,共9页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能否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临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截至2011年9月),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能否降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临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万方(截至2011年9月),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蛋白酶抑制剂预防ERCP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提取数据并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的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蛋白酶抑制剂干预性RCT包括42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加贝酯组:可降低PEP的发生率[OR=0.62,95%C(I0.44,0.86);P<0.05;NNT=37];可降低轻-中度PEP的发生率[OR=0.61,95%C(I0.43,0.87);P<0.05;NNT=40];未能降低重度PEP、高危患者PEP、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腹痛的发生率。②乌司他丁组:未能降低PEP和轻-中度PEP、高危患者PEP、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腹痛的发生率,其研究未见重度胰腺炎发生。③甲磺酸萘莫司他组:可降低PEP的发生率[P<0.05;OR=0.39,95%C(I0.21,0.70);NNT=22]和轻-中度PEP的发生率,未能降低高危患者PEP及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未见重度胰腺炎的发生及ERCP术后腹痛的发生。④抑肽酶未能降低PEP及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论加贝酯及甲磺酸萘莫司他可降低轻-中度PEP的发生率,加贝酯、乌司他丁、甲磺酸萘莫司他均未能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高危患者PEP的发生率或ERCP术后腹痛的发生率,抑肽酶对PEP及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均无积极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随机对照试验 蛋白酶抑制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5
8
作者 肖茂林 缪林 李全朋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诊断性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9月行ERCP检查和治疗1713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1713例患者中,49例(2.9%)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 目的探讨诊断性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2004年8月~2007年9月行ERCP检查和治疗1713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1713例患者中,49例(2.9%)并发ERCP术后胰腺炎(PEP),其中2例为诊断性ERCP,47例为治疗性ERCP,2例为重症,47例为轻症,均经内科综合治疗后痊愈出院。与PEP相关的主要因素有既往有胰腺炎病史、术中有与内镜操作无关的腹痛、女性、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胰管多次显影、胆总管直径不增加、插管困难、疑有oddi扩约肌功能障碍、胆道扩约肌气囊扩张术、服用糖皮质激素史等。结论 PEP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师操作技术有关,提高操作技术、术后鼻胆管引流、药物预防、术后积极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轻PE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急性胰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置入术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反复胰管导丝插入患者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陈超伍 朱海杭 +4 位作者 邓登豪 刘军 陈娟 陈炜炜 朱振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术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反复胰管导丝插入患者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因插管困难而导致导丝反复进入胰管的胆道疾病患者64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术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反复胰管导丝插入患者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作用。方法前瞻性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因插管困难而导致导丝反复进入胰管的胆道疾病患者64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皆常规行ERCP术,观察组术中置入胰管支架,对照组术后不置入胰管支架或者鼻胰管,术后监测腹痛症状,血淀粉酶。统计并对比分析两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腹痛评分、Ranson评分、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生5例PEP,发生率为15.6%,其中轻型4例(12.5%)、中型1例(3.1%);对照组发生13例PEP,发生率为40.6%,其中轻型6例(18.8%)、中型4例(12.5%)、重型3例(9.4%)。观察组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型PEP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中、重型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Ranson评分为(1.2±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1.2)分(P<0.05);观察组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0±0.6)d,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4)d(P<0.01)。两组皆未发生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胰管支架置入能够有效预防因导丝反复进入胰管患者的PEP的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痛楚、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困难插管 胰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给药时机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云燕 丁百静 +5 位作者 陈明锴 曹中保 李生 杨勇 刘充 程珍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最佳给药时间。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立即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B组(术后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和C组(单纯常规处理组)。分别...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预防高危人群发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最佳给药时间。方法 8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术后立即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B组(术后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和C组(单纯常规处理组)。分别测术前、术后3、24及48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等指标。结果 A组ERCP术后PEP(4.00%)、B组(5.41%)均明显低于C组(26.31%)(P<0.05);A组(4.00%)、B组(13.51%)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C组(31.6%)(P<0.05)。A组和B组之间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术后立即或术后30 min经直肠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均能够有效降低PEP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后胰腺炎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翟启智 王建宁 +5 位作者 佘维斌 朱祖明 王川 李加虎 许平 夏金荣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ERCP,20例同期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ERCP,20例同期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RCP组治疗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与内镜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ERCP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60.4±11.4)小时vs(88.6±18.5)小时、住院时间(11.4±2.1)天vs(18.3±3.5)天、肠道恢复通气时间(4.4±1.5)天vs(7.8±2.3)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5.7±1.8)天vs(8.5±3.1)天(P<0.05或<0.01);ERCP组住院费用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1天血清淀粉酶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ERCP安全有效,ERCP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吲|哚美辛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敏利 汪志明 +5 位作者 刘炯 郭美霞 王彬 吴晓尉 周俊明 张晓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3-1277,共5页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仍是临床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吲哚美辛给药剂量及时机选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中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术前和术后直肠给药在预防ERCP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术后PEP的临床... 目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EP)仍是临床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围手术期吲哚美辛给药剂量及时机选择,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文中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术前和术后直肠给药在预防ERCP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术后PEP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消化科和普外科254例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微创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应用吲哚美辛以及剂量和时间分为:常规治疗组(ERCP常规治疗,术前及术后均未给予吲哚美辛处理,n=49)、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30 min给予100 mg吲哚美辛栓剂纳肛,n=52)、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30 min给予200 mg吲哚美辛栓剂纳肛,n=48)、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 h给予100 mg吲哚美辛纳肛,n=50)、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 h给予200 mg吲哚美辛纳肛,n=55)。观察各组患者术后6 h、24 h炎症指标(IL-1β、IL-6、TNF-α、CRP)、WBC、淀粉酶、脂肪酶指标、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 h、24 h,吲哚美辛各组ERCP血清WBC、CRP、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血清IL-1β、IL-6、TNF-α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6 h、24 h,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血清WBC、CRP、淀粉酶、脂肪酶指标及IL-1β、IL-6、TNF-α指标较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明显升高(P<0.05)。吲哚美辛各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低(P<0.05)。吲哚美辛各组24 h PE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术后100 mg吲哚美辛组、术后200 mg吲哚美辛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2.00%、20.00%)、PEP发生率(6.00%、5.45%)较术前100 mg吲哚美辛组(19.23%、3.85%)、术前200 mg吲哚美辛组(18.75%、2.08%)明显升高(P<0.05)。结论 ERCP术前直肠应用吲哚美辛可有效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程度以及PEP的发生,且术前用药效果明显优于术后用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吲哚美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及鼻胆管引流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汤娜娜 唐春丽 朱锦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吲哚美辛直肠给药及术后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行ERCP诊治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n=49)、ENBD组(n=50)和安慰剂组(n=53)。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性吲哚美辛直肠给药及术后鼻胆管引流术(ENBD)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血症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行ERCP诊治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n=49)、ENBD组(n=50)和安慰剂组(n=53)。观察各组术后2、6、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对比PEP、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吲哚美辛组与ENBD组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P均<0.05)。血清淀粉酶变化,吲哚美辛组和ENBD组术后2、6 h较安慰剂组低(P均<0.05);但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吲哚美辛组和ENBD组胰腺炎患者腹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安慰剂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吲哚美辛、ENBD均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同时吲哚美辛干预方法更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胆管引流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价
14
作者 唐睿 张海阳 +3 位作者 曹学冬 宋鑫 陈晓东 张晞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5期48-55,共8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患者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ERCP插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ERCP插管,不做胰管切开,研究组在行常规ERCP插管的基础上,行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统计两组患者插管成功时间、成功插管率和住院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和血淀粉酶水平;统计两组患者预切开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随访两组患者术后3、6和12个月的反流性胆管炎和复发性胰腺炎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成功插管时间缩短,成功插管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第1天CRP、IL-6和血淀粉酶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急性胰腺炎4例,出血2例,穿孔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研究组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12个月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降低,术后3、6和12个月复发性胰腺炎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对ERCP困难插管患者全身炎症影响较轻,血淀粉酶指标正常,且未增加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插管成功率,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 血淀粉酶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陈潇 张兆辉 +2 位作者 高胜强 姜静华 杨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8-16,共9页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 目的探讨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术后胆汁淀粉酶(BA)、胆汁细菌阳性率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2月在该院进行ERCP的1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需要行EST,根据EST的不同分为两组,各73例。观察组接受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治疗,对照组行传统EST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综合胆红素(CB)和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炎症和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以及BA和胆汁细菌阳性率。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2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TBiL、CB和ALT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 d,两组患者血清CRP、HMGB1、Cor和NE水平及BA浓度高于术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各时点胆汁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和3 d胆汁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PBR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复发率(15.07%和1.37%)低于对照组(57.53%和1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阵超声内镜引导精准EST相对于传统EST,能有效减少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损伤,避免肠胆反流,抑制BA分泌及细菌增殖,降低OPBR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超声内镜 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隐匿性胰胆反流 胆总管结石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多强 彭波 +5 位作者 刘晶 辛国军 虎晓军 杨勇 郝成强 张晓燕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该院行ERCP的患者62例。随机行内镜乳头夹闭成形术32例,成功30例。分为两组,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成功组(A组,n=30)和十二指肠... 目的探讨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该院行ERCP的患者62例。随机行内镜乳头夹闭成形术32例,成功30例。分为两组,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成功组(A组,n=30)和十二指肠乳头未夹闭组(B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的成功率为93.8%(30/32)。两组患者术后胰腺炎、术后出血和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十二指肠穿孔病例。两组患者1年内胆管炎发病率和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胆管炎发生率+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对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后乳头的夹闭成形成功率高,手术安全,可减少远期胆管炎的发生,降低结石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奥迪括约肌 内镜夹闭乳头成形术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大球囊扩张术(EPLBD) ERCP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敏 许亚平 +1 位作者 薛翠华 姚俊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80名拟行ERCP且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140例)及对照组(140例)。预防组在ERCP术前30min肌肉注射地西泮及山莨菪碱各10mg...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80名拟行ERCP且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140例)及对照组(140例)。预防组在ERCP术前30min肌肉注射地西泮及山莨菪碱各10mg,同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对照组在ERCP术前30min肌肉注射地西泮及山莨菪碱各10mg。分别于ERCP术后6及24h检测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 ERCP术后预防组6和24h血清淀粉酶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的总发生率为7.1%,其中预防组和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6%、10.6%,术后6及24h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4%、29.3%和11.4%、20.7%,预防组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以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帕瑞昔布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被引量:7
18
作者 雷春 朱虹 《肝胆外科杂志》 2016年第4期315-317,共3页
随着ERCP及相关技术广泛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治,其并发症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且严重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症,且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测是困难的。本... 随着ERCP及相关技术广泛用于胆胰疾病的诊治,其并发症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急性胰腺炎是最常见且严重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并发症,且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测是困难的。本文就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pancreati—tis,PEP)的危险因素、发生机理及预防做一综述,旨在提高ERCP诊治水平并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胰管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开腹手术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刚 刘益 +1 位作者 周小平 崔益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5期754-758,共5页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前后和肽素(CPT)、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前后和肽素(CPT)、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ERC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观察治疗前后CPT、CRP、D-D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7.92%vs 87.23%,P<0.05)。手术后1 d、4 d的CPT、CRP、D-D水平较手术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腹部疼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均较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也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ERCP手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CPT、CRP及D-D水平及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胰胆管造影术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临床疗效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赛克在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晓怀 杨传春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7期84-85,共2页
目的 :评价洛赛克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2 4 1例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治疗组 (A组 )及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 (B组 ) ,A组 (132例 )分别于术前 1d ,当日及术后 1d给予洛赛克 (40mg... 目的 :评价洛赛克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2 4 1例患者随机分为洛赛克治疗组 (A组 )及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 (B组 ) ,A组 (132例 )分别于术前 1d ,当日及术后 1d给予洛赛克 (40mg/d ,静脉滴注 ) ,B组 (10 9例 )给予安慰剂。术前、术后 3h及 2 4h检测血清淀粉酶 (参考值 10~ 12 0U/L)。结果 :A组有 4例 (3.0 3% ) ,B组有 9例 (8.2 6 % )发生急性胰腺炎 (P <0 .0 5 ) ,A组有 33例 (2 5 .0 0 % ) ,B组有 5 8例 (5 3.2 1% )出现高淀粉酶血症 (P <0 .0 1)。结论 :洛赛克能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赛克 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