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炎利胆汤结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刚 周自忠 +1 位作者 刘益 曾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究消炎利胆汤结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8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由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3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 目的探究消炎利胆汤结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合计纳入8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由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予以对照组患者(43例)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44例)消炎利胆汤结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积分变化、患者术后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理化检验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 d、术后10 d、术后15 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术后1 d及术后4 d、术后7 d胆汁引流量、治疗前后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胆汁生化指标变化、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BIL)、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等指标、并发症情况及6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均手术成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0%(44/44)、97.67%(42/4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中医症状积分、TBA、TBil、IBil、DBil、TBIL、GGT、AST、ALT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中医症状积分、TBA、TBil、IBil、DBil、TBIL、GGT、AST、ALT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中医症状积分、TBA、TBil、IBil、DBil、TBIL、GGT、AST、ALT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理化检验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0 d、术后15 d 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胆汁引流量比较,P>0.05,术后3 d及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胆汁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0.00%)低于对照组患者(11.63%,5/43),6个月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9.30%,4/43),P<0.05。结论消炎利胆汤结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肝胆功能,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及6个月结石复发率,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消炎利胆汤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疗效 肝功能 胆汁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连化浊解毒汤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对胆汁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结石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铸锋 张玎鑫 +1 位作者 段洋洋 龙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793-1796,共4页
目的:探讨茵连化浊解毒汤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估患者胆汁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水平及结石复发率。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茵连化浊解毒汤联合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评估患者胆汁生化指标、肝功能指标水平及结石复发率。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ERCP+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ERCP+术后茵连化浊解毒汤治疗,术后7 d评估疗效。结果:术后7 d,观察组的腹痛、发热、黄疸积分值低于对照组;外周血胆汁生化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外周血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2组结石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后茵连化浊解毒汤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患者的近期病情,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茵连化浊解毒汤 胆汁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胰管支架引流及二者联合预防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傅晓 张晓东 +5 位作者 汪静 关亚萍 宋森涛 李俊 孙燕 朱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290-229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生长抑素、胰管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drainage,ERPD及二者联合对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difficult selective biliary cannulation,DSBC)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目的回顾性分析生长抑素、胰管支架引流(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drainage,ERPD及二者联合对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difficult selective biliary cannulation,DSBC)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post-ERCP acute pancreatitis,PEP)的预防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8-2019年行ERCP术中发生DSBC的患者121例,单独术前使用生长抑素患者37例,构成生长抑素组;未使用生长抑素,仅术中行ERPD患者41例,构成ERPD组;术前使用生长抑素,同时术中行ERPD患者43例,构成联合组。比较各组间PEP的发生情况。结果生长抑素组PEP 10例(27.0%),其中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共4例(10.8%);ERPD组PEP 3例(7.3%);联合组PEP 4例(9.3%),其中MSAP 1例(2.3%)。ERPD组及联合组术后PEP包括MASP和SAP发生率明显低于生长抑素组(P<0.05);但ERPD组和联合组对比PE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淀粉酶血症生长抑素组、ERPD组及联合组分别为5例(13.5%)、8例(19.5%)、6例(13.9%),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D对DSBC患者PEP的预防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生长抑素,而术中ERPD联合术前生长抑素的使用对于ERPD预防PEP的效果未见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胰管支架引流 困难胆管插管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平均动脉压波动轨迹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
4
作者 翁宸翔 李萱羽 +6 位作者 蒋译莎 王雪郦 赵翔 蔡沁奕 马玉虎 张红 刘亚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3-488,共6页
目的 构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波动轨迹模型,分析不同MAP波动轨迹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ERCP的患者306例,男163例,女143例,年龄18~90岁,BMI<30 kg/m^(2),AS... 目的 构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波动轨迹模型,分析不同MAP波动轨迹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接受全身麻醉下ERCP的患者306例,男163例,女143例,年龄18~90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通过基于群体的轨迹模型(GBTM)识别并构建ERCP术中MAP波动轨迹,根据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人群比例等评价指标选择最佳亚组数的MAP波动轨迹,比较不同亚组的MAP波动轨迹在基线特征、围术期不良事件及POD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MAP波动轨迹与POD的相关性。结果 通过GBTM分析,将306例行ERCP的患者分为三个不同MAP波动轨迹亚组:MAP呈低水平稳定组(L组,n=71)、MAP呈中等水平稳定组(M组,n=157)和MAP呈高水平波动组(H组,n=78)。L组2例(2.8%)、M组3例(1.9%)、H组8例(10.3%)发生POD。与H组比较,M组POD发生率明显降低,MAP方差明显降低,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L组MAP方差明显降低,舒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定用量明显减少,睫毛反应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M组比较,L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以L组作为参照,H组POD发生风险更高,在调整年龄、BMI、ASA分级、Mallampati分级、高血压史构建的模型2中,H组POD发生风险较高,OR=10.08(95%CI 1.11~91.67)(P=0.040);在模型2的基础上调整术前禁食时间、手术时间、睫毛反应消失时间、苏醒时间、使用镇静药物、发生呼吸抑制、发生低氧血症构建的模型3中,H组POD发生风险较高,OR=13.60(95%CI 1.02~181.20)(P=0.048);趋势性检验显示,三个轨迹与POD的发生呈显著的线性趋势,H组POD发生风险最高(P<0.05)。结论 ERCP术中MAP波动轨迹与POD显著相关,术中MAP波动较大的轨迹提示POD发生风险更高。基于MAP的波动轨迹模型有助于识别POD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术后谵妄 平均动脉压 轨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甾体抗炎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和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武向鹏 李恩君 +5 位作者 李雄伟 王海红 崔薇 武向丽 祁卫华 侯森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0期3823-3830,共8页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 背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标准方法,但ERCP后胰腺炎(PEP)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其抗炎和镇痛作用,可能在预防PEP中发挥作用。探索适合的用药时机及联合用药效果,有助于降低PEP发生风险。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NSAIDs在PEP预防中的给药时机及影响因素,以确定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最佳应用。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普外科及肿瘤科接受ERCP治疗的86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用药组(431例)与术后用药组(435例),其中术前用药组分为术前单独用药亚组(210例)和术前联合用药亚组(221例),术后用药组分为术后单独用药亚组(247例)、术后联合用药亚组(188例)。术前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前30 min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前联合用药亚组同期加用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术后单独用药亚组于ERCP术后即刻肌肉注射双氯芬酸钠75 mg,术后联合用药亚组同步给予双氯芬酸钠75 mg肌肉注射及吲哚美辛栓100 mg肛塞。所有干预为单次给药。主要观察指标包括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术后穿孔、出血、胆管炎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检者PEP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个亚组受检者PEP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前单独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术前联合用药亚组PEP发生率低于术后单独用药亚组和术后联合用药亚组(P<0.05);4个亚组PEP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4 kg/m^(2)(OR=3.751,95%CI=2.293~6.136)、酗酒(OR=2.624,95%CI=1.520~4.529)、糖尿病(OR=2.687,95%CI=1.559~4.634)、插管时间>10 min(OR=4.229,95%CI=2.531~7.066)及使用双导丝技术(OR=3.542,95%CI=2.159~5.809)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超提示肝外胆管扩张是PEP发生的保护因素(OR=0.573,95%CI=0.347~0.947,P<0.05)。结论 BMI≥24 kg/m^(2)、酗酒、糖尿病和插管时间>10 min及使用双导丝技术是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ERCP术前预防性使用吲哚美辛栓剂及双氯芬酸钠可以有效降低PEP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不良反应 吲哚美辛栓剂 双氯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萌 蔡淦 +3 位作者 李甫 龚彪 张振超 邵家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8-522,共5页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广泛运用于肝胆胰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术后胰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难度。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广泛运用于肝胆胰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术后胰腺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难度。目前临床用于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西药有限,且具有诸多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中医药在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方面有效,可降低相关实验室指标,且有整体调节、无特殊禁忌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但由于中医药的复杂性及处方的个体差异性,目前仍难以得到明确的循证证据,且相关基础研究较少,中医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目前仍难以明确阐述。本文归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内容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中医药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临床应用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应用效果
7
作者 刘克 梅莎莎 +2 位作者 郭壮 徐伟民 叶文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89-1093,共5页
目的观察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9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拟行ERCP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和... 目的观察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3月至9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拟行ERCP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和奥赛利定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羟考酮或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用量和镇痛药物追加次数。记录患者入室即刻(T_(0))、镇痛后3 min(T_(1))、麻醉诱导后(T_(2))、开始检查即刻(T_(3))、到达十二指肠乳头时(T_(4))、苏醒时(T_(5))生命体征。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内镜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率、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比较显示,奥赛利定组显著高于羟考酮组[(7.6±1.9)比(6.6±1.3),t=2.23,P=0.03]。奥赛利定组术中丙泊酚用量与羟考酮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与T_(0)相比,T_(1)~T_(4)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明显下降(均P<0.05),组间比较显示T_(1)~T_(3)时羟考酮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T_(4)时两组MAP、HR出现升高(均P<0.05),羟考酮组明显高于奥赛利定组(均P<0.05)。奥赛利定组T_(1)时血氧饱和度(SpO_(2))与T_(0)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两组SpO_(2)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奥赛利定组患者苏醒时间与羟考酮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内镜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率更高(均P<0.05)。奥赛利定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羟考酮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苏醒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奥赛利定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明显低于羟考酮组(均P<0.05)。结论与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相比,奥赛利定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ERCP安全可行,不良事件少,满意率高,患者舒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赛利定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利芳 杨建功 +5 位作者 李明勇 刘德智 杨燕 周霞 邵坤 申长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吸复合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86例接受ERCP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每组143例。试验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辅以TEAS,电刺激干预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接受常规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5 min(T1)、进镜5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监测BIS,术后24 h测定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结果:在T1~T3时点,试验组BI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MMSE评分更高,试验组POCD发生率(3.50%,5/143)低于对照组(11.19%,16/143)(P=0.013)。术后24 h内,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89%,17/143)低于对照组(21.68%,31/143)(P=0.027)。结论:在进行ERCP术时,常规麻醉基础上给予全程TEAS干预能降低BIS,改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经皮穴位电刺激 静吸复合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婴儿自发性胆管穿孔1例
9
作者 李博文 陶仲宾 +3 位作者 周永康 李宇宁 刘登瑞 张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4-786,共3页
自发性胆管穿孔(spontaneous bile duct perforation,SBDP)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机制不明确、诊断困难的罕见儿童胆道疾病,部分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绝大多数需要采用联合胆道引流的腹腔引流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 自发性胆管穿孔(spontaneous bile duct perforation,SBDP)是一种临床表现不典型、机制不明确、诊断困难的罕见儿童胆道疾病,部分病例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绝大多数需要采用联合胆道引流的腹腔引流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报道1例ERCP治疗儿童自发性胆管穿孔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胆管穿孔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自然排石致非必要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蕾 刘振 +1 位作者 于剑锋 刘心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自然排石致非必要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23年1月~2024年2月治疗性ERCP共432例,按照剔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393...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自然排石致非必要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检索2023年1月~2024年2月治疗性ERCP共432例,按照剔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393例,根据ERCP术中有无发现胆总管结石,分为自然排石组和胆总管结石确诊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6个变量,分析自然排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93例,女性占42.7%(168/393),平均年龄63.9岁。76例(19.3%)ERCP术中未发现阳性结石,剔除2例胆总管结石假阳性后分为自然排石组(n=74)和胆总管结石确诊组(n=317)。单因素分析显示7个变量(年龄、呕吐症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淀粉酶升高、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结石直径≤5 mm、单发结石)与自然排石潜在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个变量与自然排石显著相关:术前呕吐症状(OR=3.432,95%CI:1.271~9.272,P=0.015)和胆总管结石直径≤5 mm(OR=4.835,95%CI:2.720~8.595,P=0.000)。结论小结石(≤5 mm)、有呕吐症状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更可能出现自然排石,对于有此类特征的患者,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情况,必要时在ERCP术前复查内镜超声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评估有无排石,避免非必要治疗性ER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自然排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主胰管相通的胰腺假性囊肿的逆行胰胆管造影特征及内镜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施云星 孙振兴 +3 位作者 李兆申 邹多武 邹晓平 许国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探讨交通性胰腺假性囊肿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2例ERCP显影的胰腺假性囊肿病例资料,其中慢性胰腺炎38例,急性胰腺炎3例,外伤性1例.结果:发现囊肿共44个,41个呈椭圆形,3个为不规则形.胰头部20个... 目的:探讨交通性胰腺假性囊肿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特征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2例ERCP显影的胰腺假性囊肿病例资料,其中慢性胰腺炎38例,急性胰腺炎3例,外伤性1例.结果:发现囊肿共44个,41个呈椭圆形,3个为不规则形.胰头部20个,胰体部8个,胰尾部16个;平均大小(cm×cm)分别为4.1×3.0、3.7×2.7、3.9×2.4,囊肿前胰管径均值分别为0.18、0.20、0.23 cm.囊肿后胰管显影率16.7%(7/42).胰尾胰管扩张者占62.5%(10/16).13例胰管支架治疗,囊肿消退,腹痛、胃纳、脂肪泻及体质量明显改善9例(69.2%),2例(15.4%)改善不明显,2例(15.4%)无效者转手术治疗;随访2~36个月,1例(7.7%)囊肿复发但无症状,只有1例支架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5例鼻胰管过渡性引流治疗.手术治疗11例(含支架治疗失败者2例,鼻胰管过渡性引流2例).内科治疗及被观察者18例.结论:交通性胰腺假性囊肿多为椭圆形,囊肿相对较小,囊肿前胰管径大多狭窄.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其次考虑手术及内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胰腺假囊肿 逆行胰胆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家速 刘枫 李兆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4-1418,共5页
急性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尽管使用了多种预防性措施,其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特异性抑制剂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很有前... 急性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尽管使用了多种预防性措施,其仍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在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其特异性抑制剂为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很有前景的方向。本文就近年来钙调磷酸酶及其抑制剂与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发病机制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蒙 张平 +1 位作者 孙晓东 王广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08-1809,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胰疾病856例。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性内镜下网篮取石、ENBD或胆管塑料支架(ERBD)等。观察终点为成功率及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胰疾病856例。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性内镜下网篮取石、ENBD或胆管塑料支架(ERBD)等。观察终点为成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56例ERCP中,内镜治疗成功率为97.7%,其中治疗性ERCP822例,占98.3%。ERCP+EST+取石+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447例,其中415例一次性取尽结石,占93%;胆总管末段或乳头良性狭窄152例,其中124例ERCP+EST+ENBD,ERBD28例;207例恶性胆道梗阻中ERBD195例,12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活检明确诊断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胆肠吻合术;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放置胰管内支架引流(EPBD)12例;医源性胆道损伤造影明确诊断后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8例。ERCP并发症7.9%,无穿孔及死亡病例。结论:ERCP及相关技术治疗胆胰疾病是安全、疗效确切的诊治方法,是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的微创治疗手段。对于部分经过严格选择的病例,可作为首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疾病 内窥镜 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相关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房龙 樊艳华 +2 位作者 杜时雨 高春 廖军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626-629,共4页
目的研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关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胆管梗阻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并行ERCP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相关技术结合血清CEA、CA199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胆管梗阻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并行ERCP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ERCP前检测血清CEA、CA199,ERCP术中进行胆汁细胞学、胆管刷检细胞学、胆管组织活检等检查,分析上述方法对定性诊断胆管梗阻的价值。结果 155例患者包括56例良性胆管梗阻和99例恶性胆管梗阻。2组病例血清CEA、CA1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1.70~3.11)ng/mL vs 3.26(1.95~7.00)ng/mL,P=0.002;46.91(13.24~115.90)U/mL vs 258.20(74.80~1000.00)U/mL,P〈0.000]。采用ROC曲线方法,选取CEA=3 ng/mL、CA199=150 U/mL为界限,结合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于CEA而言,CA199的定性诊断预测意义更大。胆汁细胞学、胆管刷检细胞学、胆管组织活检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敏感度(23.0%、72.0%、69.1%)、特异度(均为100%),胆管刷检细胞学对诊断的意义更大。结合上述技术,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具有更高的敏感度。血清CEA≥3 ng/mL、血清CA199≥150 U/mL的病例中,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对胆管梗阻定性诊断的敏感度(89.4%、83.0%)、特异度(均为100%);对血清CEA≥3 ng/mL的胆管梗阻病例进行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明确诊断的意义更大。结论 ERCP下进行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结合血清CEA、CA199浓度对于胆管梗阻定性诊断具有价值。血清CEA≥3 ng/mL可能用于高危人群的术前筛选,对于基线血清CEA≥3 ng/mL的胆管梗阻患者建议考虑行胆管刷检细胞学联合胆管组织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血清CEA、CA199 胆管梗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使用胰胆直视成像系统联合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复杂结石的分析
15
作者 刘姣 朱巧 范建梅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使用胰胆直视成像系统联合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复杂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与传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疗效获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镜中...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使用胰胆直视成像系统联合激光碎石治疗胆总管复杂结石的治疗效果,及与传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疗效获益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镜中心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RCP手术治疗的胆总管复杂结石症患者。分为成像辅助组(胰胆直视成像系统辅助ERCP术,n=24)和对照组(常规ERCP术,n=26)。比较2组手术指标、康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评分标准、焦虑自评量表等临床疗效获益和医疗成本上的差异。结果成像辅助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总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第一次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成像辅助组切口出血、胆管炎和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仅中度疼痛的发生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胆直视成像系统辅助下ERCP术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符合快速康复和精准微创治疗的理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胆直视成像系统 激光碎石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建红 宁义军 +2 位作者 景喜英 王辉 柴宝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探究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镜室拟行ERCP的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病人配合度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消化内镜室拟行ERCP的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的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病人配合度、心率、血压、焦虑、抑郁、满意度、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配合度和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教育配合积极情绪引导的策略能够提高ERCP病人的配合度,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认知教育 积极情绪引导 配合度 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介入放射学·腹部分册》出版:对比传统腹腔镜手术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结石效果分析
17
作者 任海兵 江新平 +3 位作者 金锦莲 孙书林 周海燕 冯进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流行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肥胖、多产、40岁女性,称为“3F”女性,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 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流行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肥胖、多产、40岁女性,称为“3F”女性,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胆结石发病率还与地域、民族、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系统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介入放射学 饮食习惯 胆结石 传统腹腔镜手术 胆石症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宁 高华 +2 位作者 向妍睿 文友民 朱秀琪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了解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单病种付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7-12月144例ERCP手术病例,对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 目的了解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单病种付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7-12月144例ERCP手术病例,对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品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4例ERCP患者胆汁标本送检率93.75%(135/144),共检出213株菌株,阳性检出率79.34%(169/213),其中革兰阴性菌91株(53.85%),革兰阳性菌48株(28.40%),真菌30株(17.75%)。排前3位的致病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草绿色链球菌。使用抗菌药物12种,总计182次,使用次数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唑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总体上,第3代头孢菌素/加酶抑制剂类药物使用频次最多,占68.68%(125/18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占25.82%(47次),其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使用最多。平均用药疗程9.42 d;抗菌药物人均费用3451.80元,占药品费用41.52%。结论该院治疗性ERCP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该研究可为制定单病种付费制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病原微生物 单病种 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鼻胆引流术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俞剑 沈云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5期2385-2385,共1页
目前诊断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胰腺.尤其是胆道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随之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治疗性ERCP358例.本组均选在内镜下行乳头肌切... 目前诊断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胰腺.尤其是胆道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随之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行治疗性ERCP358例.本组均选在内镜下行乳头肌切开术(EST)后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行ENBD12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鼻胆引流术 治疗 造影术后 胆道系统疾病 乳头肌切开术 诊疗技术 结石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志云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3期628-629,共2页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治疗ERCP 胰腺炎 术后并发 护理 化脓胆管 胰腺疾病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