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L气动模型的旋转水平风机叶片经典颤振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迺璐 穆安乐 Balas M J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71-176,共6页
研究旋转水平轴风力机叶片周期时变气弹系统的经典颤振稳定性特性。叶片结构采用具有挥舞和扭转耦合的典型界面振动模型,引入Beddoes-Leishman气动模型为旋转叶片提供低攻角处周期时变的非定常气动力;为了研究颤振边界,利用标量风速和挥... 研究旋转水平轴风力机叶片周期时变气弹系统的经典颤振稳定性特性。叶片结构采用具有挥舞和扭转耦合的典型界面振动模型,引入Beddoes-Leishman气动模型为旋转叶片提供低攻角处周期时变的非定常气动力;为了研究颤振边界,利用标量风速和挥舞/扭转固有频率比对所建立的旋转叶片气弹模型进行变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时域响应曲线分析旋转叶片挥舞自由度和扭转自由度气弹稳定性特性,分析了标量速度,叶片刚度,挥舞/扭转固有频率比和结构阻尼的影响,揭示了旋转叶片经典颤振边界的变化规律且其准确性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风机叶片 经典颤振 气弹模型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扭耦合长柔叶片颤振速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涛 巫发明 +2 位作者 黄剑锋 钟杰 华旭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针对弯扭耦合叶片的颤振速度进行研究,提出基于FAST_v8结合非线性几何精确梁理论评估叶片颤振速度的分析方法,基于典型截面失稳机理验证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以某80.74 m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空气密度、叶片重心弦向位置、扭转频率、挥... 针对弯扭耦合叶片的颤振速度进行研究,提出基于FAST_v8结合非线性几何精确梁理论评估叶片颤振速度的分析方法,基于典型截面失稳机理验证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以某80.74 m叶片为研究对象,分析空气密度、叶片重心弦向位置、扭转频率、挥舞频率等参数变化对颤振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80.47 m叶片颤振速度随空气密度增大而减小;质心前移可有效抑制经典颤振;提高扭转频率可提升叶片的稳定性;挥舞频率位于0.2~0.4 Hz之间时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颤振速度 经典颤振 弯扭耦合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风机叶片颤振抑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迎博 易成宏 +2 位作者 孙海鹏 张晓林 刘廷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9365-9371,共7页
针对时变、滞后、非线性的风力机叶片系统,基于变论域思想,设计出一种变论域最优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r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控制器,解决叶片经典颤振断裂失效问题。叶片结构模型采用基于弹簧-质量-阻尼器的典型截... 针对时变、滞后、非线性的风力机叶片系统,基于变论域思想,设计出一种变论域最优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r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控制器,解决叶片经典颤振断裂失效问题。叶片结构模型采用基于弹簧-质量-阻尼器的典型截面模型,结合经典颤振稳态气动力模型,得到叶片气动弹性方程。通过变论域最优模糊PID控制器给出变桨信号,同时二阶变桨激励器执行变桨动作,进行颤振抑制。根据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准则(ITAE)准则,通过寻优得到PID最优初始值。仿真结果表示,与增量式模糊PID相比,变论域最优模糊PID控制器可动态调整论域范围,收敛时间快、幅值更低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经典颤振抑制 气动弹性 变论域 最优模糊比例积分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补偿滑模变桨控制的风力机叶片颤振抑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易成宏 孙长乐 +1 位作者 孙启童 刘廷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117,共9页
针对风力机叶片经典颤振问题,采用RBF神经网络补偿滑模控制来控制风力机叶片的变桨运动。依据弹簧-质量-阻尼器的典型叶型截面模型以及变桨激励器的二阶模型,给出了系统的非线性气动弹性方程。滑模变桨控制通过控制叶片的变桨运动,达到... 针对风力机叶片经典颤振问题,采用RBF神经网络补偿滑模控制来控制风力机叶片的变桨运动。依据弹簧-质量-阻尼器的典型叶型截面模型以及变桨激励器的二阶模型,给出了系统的非线性气动弹性方程。滑模变桨控制通过控制叶片的变桨运动,达到抑制叶片颤振、保护叶片的目的,但是在系统到达滑模面后,滑模控制器会迫使系统沿滑模面做小幅度、高频率的运动,即出现抖振现象。RBF神经网络的自适应、自学习能力可以逼近非线性函数,采用神经网络对滑模控制器进行补偿。实验选取5组不同的基本结构参数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器能够抑制颤振,但是在滑模控制器的输出端会出现剧烈抖振,RBF神经网络滑模控制能够保证系统的鲁棒性,不仅能够抑制颤振,而且能够降低抖振频率以及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颤振 RBF神经网络 滑模控制 变桨运动 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等效原理的颤振机理及颤振导数识别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磊 管青海 +1 位作者 李加武 刘健新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4-231,共8页
桥梁和风是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系统,风对桥梁的作用效应可以分为阻尼效应和刚度效应。首先基于能量等效原理将Scanlan线性颤振自激力分为纯阻尼效应项H1^*、A2^*,纯刚度效应项A3^*、H4^*和既有刚度效应又有阻尼效应的双重效应项A1^*、H... 桥梁和风是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系统,风对桥梁的作用效应可以分为阻尼效应和刚度效应。首先基于能量等效原理将Scanlan线性颤振自激力分为纯阻尼效应项H1^*、A2^*,纯刚度效应项A3^*、H4^*和既有刚度效应又有阻尼效应的双重效应项A1^*、H2^*、H3^*、A4^*。将颤振自激力进行积分运算分别求出其阻尼效应项的做功时程和刚度效应项的无功时程并从功能角度对经典耦合颤振驱动机理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将耦合颤振微分方程转化为功能方程形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激力瞬时做功的颤振导数识别方法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经典耦合颤振 能量等效原理 颤振机理 颤振导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ameter sensitivities analysis for classical flutter speed of a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 blade 被引量:11
6
作者 GAO Qiang CAI Xin +1 位作者 GUO Xing-wen MENG Ru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746-1754,共9页
The parameter sensitivities affecting the flutter speed of the NREL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5-MW baseline HAWT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 blades are analyzed. An aeroelastic model, which compris... The parameter sensitivities affecting the flutter speed of the NREL (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 5-MW baseline HAWT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 blades are analyzed. An aeroelastic model, which comprises an aerodynamic part to calculate the aerodynamic loads and a structural part to determine the structural dynamic responses, i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classical flutter of the blades. For the aerodynamic part, Theodorsen unsteady aerodynamics model is used. For the structural part, Lagrange’s equation is employed. The flutter speed is determined by introducing “V–g” method to the aeroelastic model, which converts the issue of classical flutter speed determination into an eigenvalue problem. Furthermore, the time domain aeroelastic response of the wind turbine blade section is obtained with employing Runge-Kutta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ur cases (i.e., reducing the blade torsional stiffness, moving the center of gravity or the elastic axis towards the trailing edge of the section, and placing the turbine in high air density area) will decrease the flutter speed. Therefore, the judicious selection of the four parameters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the chordwise position of the center of gravity, the elastic axis position and air density) can increase the relative inflow speed at the blade sec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flu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turbine blade aeroelastic model classical flutter parameter sensitivities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