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让作文不再是难事”——《于永正经典课例评析·作文教学卷》代序
1
作者 魏本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7-78,共2页
在小学初段向中段过渡时期,写话成了小学生的必修课。就是这道坎,把许多学生拦在了自由写作的圈子之外。写作就像一个紧箍咒套在孩子们头上,自由不得,痛苦万分。如何把学生从作文的泥淖中解放出来?这就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于永正... 在小学初段向中段过渡时期,写话成了小学生的必修课。就是这道坎,把许多学生拦在了自由写作的圈子之外。写作就像一个紧箍咒套在孩子们头上,自由不得,痛苦万分。如何把学生从作文的泥淖中解放出来?这就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于永正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探索作文的范式,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永正 经典课 作文 写话 痛苦万分 教育工作者 教学效果 几十年如一日 生活积累 作文评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靳家彦经典课例《跳水》(第一课时)评析
2
作者 吴忠豪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6-51,共6页
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好!请坐。我们刚刚见面就要上课,彼此都不熟悉,我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姓靳。哪个“靳”呢?一个革命的“革”字,一个一斤二斤的“斤”,这个字念什么呢?念靳(jìn)。你们怎么称呼我呢?生:靳老师。师:我们今天... 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好!请坐。我们刚刚见面就要上课,彼此都不熟悉,我先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姓靳。哪个“靳”呢?一个革命的“革”字,一个一斤二斤的“斤”,这个字念什么呢?念靳(jìn)。你们怎么称呼我呢?生:靳老师。师:我们今天讲《跳水》。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好!我们一起读课题——生:跳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书 自我介绍 老师 第一 跳水 经典课 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靳家彦经典课例《跳水》(第二课时)评析
3
作者 吴忠豪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2-59,共8页
一、导读第四至七自然段,理解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师:同学们现在跳过第四段,请读第五段。生: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都在笑猴子戏弄船长的儿子。但是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 一、导读第四至七自然段,理解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师:同学们现在跳过第四段,请读第五段。生:孩子气极了。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着,都在笑猴子戏弄船长的儿子。但是他们看到孩子放开了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全都吓呆了。师:这一段作者讲了几个要点?生:走上横木,全都吓呆了。(板书:走上,吓呆)师:哪一段写了孩子摇摇摆摆走上最高横木的原因?可以翻开书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木 经典课 自然段 第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站在学生立场上教阅读——肖培东《祝福》课例品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6-28,共3页
在全国鲁迅作品教学研讨会上,肖培东老师执教的《祝福》一课好评多多。的确,这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课堂推进还是现场生成而言,均可圈可点,有很多值得学习揣摩的地方。你可以将这节课作为长文短教的经典课例来研读,可以思考小说教学内... 在全国鲁迅作品教学研讨会上,肖培东老师执教的《祝福》一课好评多多。的确,这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课堂推进还是现场生成而言,均可圈可点,有很多值得学习揣摩的地方。你可以将这节课作为长文短教的经典课例来研读,可以思考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与选择,可以鉴赏课堂教学切入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福》 思考小说 鲁迅作品 经典课 教学研讨会 教学效果 堂教学 东老 小说情节 孙绍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是生命吐芳华——读华应龙老师《我不只是数学》随感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红芳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52,共2页
2018年2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华应龙出版了他的新书《我不只是数学》。从2009年的《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到2018年的《我不只是数学》,这本书不仅体现了华应龙老师对数学教学的再认识与超越,也体现了他近十年来... 2018年2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华应龙出版了他的新书《我不只是数学》。从2009年的《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到2018年的《我不只是数学》,这本书不仅体现了华应龙老师对数学教学的再认识与超越,也体现了他近十年来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刻理解与践行。在这本书中,华应龙老师向读者呈现了11节经典课例,每一节课例分为"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明辨"三部分。这些经典,如同从心灵里盛开的智慧之花,是生命里吐出的无限芳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应龙 副校长 数学教学 教育随笔 芳华 特级教师 学科育人价值 经典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点
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2-62,共1页
古今凡成大事者皆离不开“术、法、道”三字。笔者以为,学习名师亦当如此。一是仿“术”,看名师经典课例。一线教师应反复观看,领略名师的教学风采,感悟名师的教学智慧,将名师的经典课例“复盘”到自己课堂上。二是探“法”,阅名师教学... 古今凡成大事者皆离不开“术、法、道”三字。笔者以为,学习名师亦当如此。一是仿“术”,看名师经典课例。一线教师应反复观看,领略名师的教学风采,感悟名师的教学智慧,将名师的经典课例“复盘”到自己课堂上。二是探“法”,阅名师教学论著。技术的背后是方法的支撑。一线教师在学习名师时应系统阅读其发表的文章和专著,领会名师课堂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与思考,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三是悟“道”,研名师教育思想。学习名师,还需要触及“道”的内核——感悟名师的教育思想。唯有内化其“道”,学习才能进入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线教师 教学智慧 堂教学行为 名师 经典课 理念与思考 教学风采 知其所以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