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想类型与经典社会学的分析范式 被引量:43
1
作者 周晓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9,共6页
经典社会学产生于欧洲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 19世纪和 2 0世纪之交 ,这一背景决定了主要的经典社会学家都以类似韦伯的理想类型的方法 ,对社会形态作两分式的分类。作者认为 ,这一特点形成了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基本分析范式。这... 经典社会学产生于欧洲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 19世纪和 2 0世纪之交 ,这一背景决定了主要的经典社会学家都以类似韦伯的理想类型的方法 ,对社会形态作两分式的分类。作者认为 ,这一特点形成了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基本分析范式。这种分析范式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基本主题 ,又孕育了它的先天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类型 经典社会学 分析范式 社会形态 腾尼斯 社区 乡民社会 社会变迁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的对立与贯通——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回顾与再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兆曙 蔡志海 《学术论坛》 2004年第5期61-65,共5页
在现代社会学综合运动和后现代社会学解构热潮的背景下,经典社会学理论被指责为制造了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的对立与不可调和性。经典理论中的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在解释立场和解释路径上的确是相互对立的,但两种范式在各自的逻辑起点和前... 在现代社会学综合运动和后现代社会学解构热潮的背景下,经典社会学理论被指责为制造了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的对立与不可调和性。经典理论中的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在解释立场和解释路径上的确是相互对立的,但两种范式在各自的逻辑起点和前提上却又相互提供了解释性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理论是对立的,但同时又是相互贯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社会学理论 范式 结构 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研究的提升:从经验描述到理论思维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少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4,共3页
社会学研究中的经验描述方法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法西斯主义泛滥的威胁,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学术中心逐渐由欧洲移至美国。美国与实用主义相结合的经验主义传统要求社会学不仅把经验研究放在基础地位,... 社会学研究中的经验描述方法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法西斯主义泛滥的威胁,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学术中心逐渐由欧洲移至美国。美国与实用主义相结合的经验主义传统要求社会学不仅把经验研究放在基础地位,而且还要求社会学的研究要落实到操作性层面上来。这种情况表明,社会学中心移至美国后发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即法国和德国经典社会学注重对社会现象做出深入思考并做出高度理论概括的学术风格,让位于注重事实描述和技术分析的经验化及技术化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 经验主义 20世纪20年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 思维 法西斯主义 经典社会学 其他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伯、米尔斯的“科层制”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官欣荣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1-54,共4页
韦伯、米尔斯的“科层制”理论之比较官欣荣对科层制的社会学研究,自德国经典社会学奠基人韦伯开始,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课题,帕累托、帕森斯、罗斯、默顿、米尔斯等美国各流派的社会学大师们都涉足于此。限于篇幅,本文拟就韦伯、米... 韦伯、米尔斯的“科层制”理论之比较官欣荣对科层制的社会学研究,自德国经典社会学奠基人韦伯开始,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课题,帕累托、帕森斯、罗斯、默顿、米尔斯等美国各流派的社会学大师们都涉足于此。限于篇幅,本文拟就韦伯、米尔斯对科层制的有关论述作一比较、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层制 米尔斯 韦伯 行政管理 “理想类型” 科层组织 官僚制 非正式结构 当代社会学 经典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情境中的集体行动及形成逻辑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利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82-88,共7页
近年来,随着灾害的频发,过去很少被重视的灾害社会学研究逐渐从边缘变为主流的研究领域。面对日益复杂的灾害现象时,如何进一步与主流社会学理论对话成为当前研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集体行动视角进行探讨,并初步建立起灾害集... 近年来,随着灾害的频发,过去很少被重视的灾害社会学研究逐渐从边缘变为主流的研究领域。面对日益复杂的灾害现象时,如何进一步与主流社会学理论对话成为当前研究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集体行动视角进行探讨,并初步建立起灾害集体行动类型分析的框架。在灾害处置过程中,如何发挥灾害集体行动的正面效应而规避其负面风险?这是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事实证明,在"天灾"定义的情境中,灾民对于外界援助会有较高的满意度,因而能促进积极的集体行动产生。反之,在"人祸"情境定义中,灾民就会将灾害责任的焦点从"宿命论"转移到"人祸论"上,不仅会引起灾民的强烈不满和抗争性行动,还会威胁到政治安全目标及社会的稳定。政府应通过灾害信息的及时播报、正向解释以及专家诠释等方式正确引导民众的灾害情境定调。同时,政府还应从关注灾害技术层面的修复到关注弱势群体、信任机制、公私协力、柔性治理、危机管理和社会公平等综合层面治理的转变,来发挥灾害治理的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集体行动 灾民 灾害治理 灾害社会学 经典灾害社会学 社会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化及其限制》出版
6
作者 孙一 《社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2-22,共1页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撰写的关于西方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的研究专著还不多见,苏国勋同志的《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则是份量颇重的一本专著。该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和当代“韦伯热”兴起的原因,详尽地介绍了... 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撰写的关于西方经典社会学家的社会学思想的研究专著还不多见,苏国勋同志的《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则是份量颇重的一本专著。该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韦伯的生平和当代“韦伯热”兴起的原因,详尽地介绍了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理性化 社会学思想 韦伯 经典社会学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研究专著 出版 限制 生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