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观电路的准经典描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林琨智 刘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3-527,共5页
以LC串联电路为例,研究介观电路电荷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公式与基尔霍夫定律的关系,给出了满足相干态波函数的方程和LC串联电路的相干态波函数与满足Schrdinger方程的准经典波函数,以及电流强度、量子涨落和量子相位,并讨论了波包的运... 以LC串联电路为例,研究介观电路电荷平均值随时间的演化公式与基尔霍夫定律的关系,给出了满足相干态波函数的方程和LC串联电路的相干态波函数与满足Schrdinger方程的准经典波函数,以及电流强度、量子涨落和量子相位,并讨论了波包的运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电路 相干态 经典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结构模型的经典描述
2
作者 陈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99-100,共2页
引进一维Lorentz标量磁场β,将真空中Maxwell方程组推广为: (1) (2)其中 (3) 由式(1)所包含的守恒定律确定电磁场能量、动量密度等推广了的物理量。包括电磁场的能量密度为: ω=1/2(εE·E+1/μB·B+1/μβ<sup>... 引进一维Lorentz标量磁场β,将真空中Maxwell方程组推广为: (1) (2)其中 (3) 由式(1)所包含的守恒定律确定电磁场能量、动量密度等推广了的物理量。包括电磁场的能量密度为: ω=1/2(εE·E+1/μB·B+1/μβ<sup>2</sup>) 在静态的情况下,给出电子的结构方程: 在适当的解的假设条件下,构造出一个具有球对称结构的电子模型。如图1所示,电子模型由一个内核和一个壳层所组成。内核的半径为R<sub>6</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模型 结构方程 动量密度 电磁场能量 LORENTZ 球对称 子模型 能量密度 经典描述 壳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荷量子化介观LC电路的准经典解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琨智 刘艳 何畏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6-711,共6页
基于量子力学的力学量平均值是实验可测量值和相干态的定义,给出电荷量子化介观LC串联电路电荷平均值和电流强度随时间的演化公式,以及相干态波函数和满足Schrdinger方程的准经典波函数的形式解,形成了描述电荷量子化介观电路的准经... 基于量子力学的力学量平均值是实验可测量值和相干态的定义,给出电荷量子化介观LC串联电路电荷平均值和电流强度随时间的演化公式,以及相干态波函数和满足Schrdinger方程的准经典波函数的形式解,形成了描述电荷量子化介观电路的准经典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电路 相干态 经典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力学确定能量态的一种新定义及经典态
4
作者 刘全慧 谢冬青 谢志坚 《长沙水电师院自然科学学报》 1994年第1期13-20,共8页
仔细考查了Heisenberg所指的量子力学定态的含义,认为量了力学中允许存在一种新的方式去定义确定能量的态.并给出了这种态在经典情况下将直接导致经典态.
关键词 量子力学 经典描述 理论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经典程序的反拨
5
作者 黄盛华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3期51-56,共6页
文章认为科学认识的经典程序注重从部分到整体,这样就淡化了认知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偏废了潜逻辑方法,忽视了工具的制作与选择,过分强调了真理性价值,忽视了功利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给予反拨,其中系统观念和格式塔是反... 文章认为科学认识的经典程序注重从部分到整体,这样就淡化了认知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偏废了潜逻辑方法,忽视了工具的制作与选择,过分强调了真理性价值,忽视了功利价值和审美价值。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给予反拨,其中系统观念和格式塔是反拨的期望;科学发生于问题,而问题又是观察与理论(或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双重指向,它是反拨的发生显现。最后,作者认为科学认识就是一个“部分(?)整体”的双向互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认识论 观察与理论 主体性 反拨 经典描述 程序 理论知识 审美价值 双向互补 潜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管植物实验胚胎学》一书翻译出版的背景和意义
6
作者 张圣章 《生物学教学》 1986年第3期44-44,共1页
植物胚胎学的发生发展和植物学的其他一些分支学科一样有着从宏观到微观,从经典描述性到实验性研究的过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在第七次(1950)和第八次(1954)国际植物学会议上已引起了植物胚胎学家的相当重视,Malles... 植物胚胎学的发生发展和植物学的其他一些分支学科一样有着从宏观到微观,从经典描述性到实验性研究的过程。实验胚胎学的研究开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在第七次(1950)和第八次(1954)国际植物学会议上已引起了植物胚胎学家的相当重视,Malleshwari在这两次会议上所作的评述报告中指出胚胎学的发展要提高对实验胚胎学(控制受精作用、胚胎人工培养、人工单性生殖、人工无籽结实等)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到1965出版的Maheshw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胚胎学 植物胚胎学 人工单性生殖 翻译出版 经典描述 受精作用 实验性研究 维管 人工培养 胚胎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