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秋末年以前经典意识与尚古观念的形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吾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1-21,共11页
从西周到春秋,中国哲学思想中已经形成了十分明确而清晰的恒常性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原则或法则,这些原则或法则是稳定甚至不变的,而为了证明这些原则与法则的稳定、不变性,当时的人们发现可以诉诸历史经验或诉诸... 从西周到春秋,中国哲学思想中已经形成了十分明确而清晰的恒常性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原则或法则,这些原则或法则是稳定甚至不变的,而为了证明这些原则与法则的稳定、不变性,当时的人们发现可以诉诸历史经验或诉诸历史典籍,由此遂形成了相应的经验意识和经典意识,久而久之,这些意识形成为一种强烈的传统,并由此催生了先王观念、始祖情愫、尚古意识以及远古传说。春秋时期各国君主动辄引经据典,以及孔子推崇周代,墨子崇尚夏代,而老子喜好远古时期的小国寡民等思想行为,均植根于当时已经形成的经典意识和尚古观念。这一文化传统对后来的中国哲学思想乃至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末年 经典意识 尚古观念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文学经典”及“文学经典意识”三概念之考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闫霞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6-90,共5页
关于经典的争论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无论如何,概念内涵的界定是谈论此话题的关键,本文试图对"经典"及与经典相关的"文学经典"、"文学经典意识"的概念进行考察、界定和讨论。
关键词 经典 文学经典 文学经典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宜用“经典意识”来评当代作品
3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5-95,共1页
王干在《十年来的文学批评》(《当代作家评论》1980年2期)一文中指出:我觉得当代文学批评有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一经典意识,而这种经典意识正是从古典文学作家那里拿来的,比如李白、杜甫都是经典作家,唐诗、宋诗都是经典,我们必须用研究... 王干在《十年来的文学批评》(《当代作家评论》1980年2期)一文中指出:我觉得当代文学批评有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一经典意识,而这种经典意识正是从古典文学作家那里拿来的,比如李白、杜甫都是经典作家,唐诗、宋诗都是经典,我们必须用研究经典的方法研究它。但当代文学袭用了这种经典方法,这就搞错了对象,当代文学处于发展过程中,也不知谁是经典,那么多作家那么多作品,成为经典的是相当少的,如果都用一种经典意识去笼罩他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作品 经典作家 作家评论 经典意识 小说 古典文学 思维方式 经典 方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意识与文化自觉——教师从教的基本素质
4
作者 李芝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5-56,共2页
陶行知曾经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他们的言行与品格不仅引领着学生成长的脚步与后劲的勃发,更要担负起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国民素质,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
关键词 国民素质 文化自觉 经典意识 教师 创新教育理念 人类文明 人的命运 学生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应该适度经典化
5
作者 王珂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135,共4页
世纪之交的中国诗坛,感染了经典焦虑症。诗歌经典的标准是什么?新诗是否应该经典化?诗歌经典如何构建?围绕这些问题,本期笔谈刊发了吴思敬、王珂、张大为的文章,分别从新诗经典化的程度、评价,新诗是否应该适度经典化,当前诗歌创作中的... 世纪之交的中国诗坛,感染了经典焦虑症。诗歌经典的标准是什么?新诗是否应该经典化?诗歌经典如何构建?围绕这些问题,本期笔谈刊发了吴思敬、王珂、张大为的文章,分别从新诗经典化的程度、评价,新诗是否应该适度经典化,当前诗歌创作中的问题与经典的反差,新诗在后经典时代如何构建经典等等问题展开论述,涉及到当前新诗经典问题研究的最前沿问题,有学术独创性,期待学术界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新诗 语言艺术 中国文人 “革命” 文化改革 启蒙功能 经典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困境与变革 被引量:22
6
作者 邓心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新文科的产生与新技术渗入社会各领域、新需求倒逼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新国情需要文科发挥更大作用相关,它是三者综合作用的时代产物。新文科不仅引发各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更是一种引领文科发展方向的方法论。当前中文学科建制存在的主... 新文科的产生与新技术渗入社会各领域、新需求倒逼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新国情需要文科发挥更大作用相关,它是三者综合作用的时代产物。新文科不仅引发各学科的内涵式发展,更是一种引领文科发展方向的方法论。当前中文学科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学科划分越来越细,缺少对话和融通,课程设置量过多,且与时代发展存在距离;研究者聚焦某一领地,较少跨学科研究;培养的人才以“写作”见长,无法满足当前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综合素养的需求。新文科实施之际,中文学科面临着深刻变革:学科内部贯通,促进深度融合;促进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加强与新技术的密切关联。在新文科建设中,中文学科要牢牢立足自身经典,避免阅读的碎片化;强基固本,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回应新时代要求;依托新的科技改进教学内容与方式;以前瞻意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与时代共振的变革将带来中文学科发展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文学科 交叉融合 经典意识 强基固本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审美的、人性的及当下话语参与的文学史写作——读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 被引量:1
7
作者 查屏球 苗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5,共9页
章培恒、骆玉明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汲取了近代人文思潮中的文学史观以及现代精神分析、文本批评和接受美学的成果,重视经典的解读,微观实证与宏观结论相结合,将文学史的审视与人性精神史的考察融汇一体,使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汲取了近代人文思潮中的文学史观以及现代精神分析、文本批评和接受美学的成果,重视经典的解读,微观实证与宏观结论相结合,将文学史的审视与人性精神史的考察融汇一体,使文学史的写作既是对精神历史审美形态的严肃解读,又是对当下精神与审美话语的积极介入,体现了人文学者的求实学风与现实关怀精神,对于推进文学史学科建设的现代化、提升文学史研究的思想性都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 经典意识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探寻文学突围的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锐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5期9-11,共3页
不经意间,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同我们擦肩而过,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呈全方位跃动的文学态势,曾让我们对新世纪的文学曙光满怀期待。
关键词 先锋文学 新世纪文学 作家 纯文学 九十年代 五六十年代 经典意识 突围 文学性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研读:“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推进方案 被引量:17
9
作者 简圣宇 神惠子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7-103,共7页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文本研读作为一种推进方案值得重视。研读代表性人物的论文和著作是学生切入学术学习的重要途径。本科生的学术基本功在大学阶段就必须夯实,文本研读对学生深入了解本学科和周边学科知识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文本...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文本研读作为一种推进方案值得重视。研读代表性人物的论文和著作是学生切入学术学习的重要途径。本科生的学术基本功在大学阶段就必须夯实,文本研读对学生深入了解本学科和周边学科知识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文本研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审慎选定文本研读范围,使学生理解代表性人物论著的标杆意义,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和思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研读 研究性学习 推进方案 深度学习 批判精神 经典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