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核细胞非经典蛋白分泌途径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楠楠 刘欣 +2 位作者 孙晶 吴毓 李庆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5,共7页
在生物体中,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细胞生长、分化、发育、增殖、凋亡等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而蛋白分泌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大多数分泌蛋白都是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ER-Golgi)途径分泌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存在着一类无信... 在生物体中,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是细胞生长、分化、发育、增殖、凋亡等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而蛋白分泌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大多数分泌蛋白都是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ER-Golgi)途径分泌的。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存在着一类无信号肽的分泌蛋白,这类蛋白不依赖ER-Golgi途径就能分泌到细胞外发挥功能,被称为非经典分泌蛋白。非经典蛋白的分泌有其特有的机制,它对ER-Golgi分泌途径是一种必要和有益的补充。非经典分泌与细胞增殖、免疫反应、肿瘤形成、传染病病理学等密切相关。文章旨在对非经典分泌蛋白的特点、分泌机制及生物学意义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蛋白 信号肽 经典分泌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成素——一种非经典分泌蛋白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刚 王清明 +2 位作者 陈吉中 范国才 陈惠鹏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7-351,共5页
肝细胞生成素(hepatopoietin ,HPO)是一种分泌蛋白.为了研究肝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途径,利用SignalP软件分析了HPO的氨基酸序列,但HPO序列中没有经典分泌蛋白的信号肽.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HPO能以双体形式从细胞中分泌出来.特异性体外阻... 肝细胞生成素(hepatopoietin ,HPO)是一种分泌蛋白.为了研究肝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途径,利用SignalP软件分析了HPO的氨基酸序列,但HPO序列中没有经典分泌蛋白的信号肽.Western印迹实验证明,HPO能以双体形式从细胞中分泌出来.特异性体外阻断实验表明,布雷菲尔德菌素A(brefeldinA)和莫能菌素(monensin)都不能阻断HPO的分泌,说明HPO并不通过经典的内质网 高尔基体(ER -Golgi)途径分泌;优降糖(glyburide)对HPO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说明HPO的分泌并不是由ABC1(ATP bindingcassette)转运子介导的;DNP和NH4Cl也不能刺激HPO的分泌,说明内体 溶酶体系统不参与HPO的分泌.上述结果表明,HPO是一种非经典分泌蛋白(non classicalsecretoryprotein) ,能以双体形式从细胞中分泌出来.但和已知的非经典分泌蛋白IL -1β不同,HPO的分泌并不是通过ABC1转运子介导的,内体 溶酶体系统也不参与其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成素 经典分泌蛋白 IL-1β ABCl转运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典途径细胞焦亡在脓毒血症等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梁欢 黄毓慧 高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76-1284,共9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分为经典和非经典途径细胞焦亡。近年报道非经典途径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脓毒血症、炎症性肠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等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当革兰氏阴性菌或脂... 细胞焦亡是一种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分为经典和非经典途径细胞焦亡。近年报道非经典途径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直接影响脓毒血症、炎症性肠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等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当革兰氏阴性菌或脂多糖感染细胞时,可诱导胱天蛋白酶caspase-4/5/11激活,并在细胞内直接结合、切割gasdermin D(GSDM-D)蛋白生成有活性的GSDM-D氨基末端,切割后具有膜打孔活性的GSDM-D氨基末端迁移到细胞膜引起胞膜破裂,胞内容物流出,导致非经典途径细胞焦亡发生;caspase-11被激活后,同时促进经典途径细胞焦亡的发生,活化并释放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加剧炎症反应。Caspase-4/5/11、GSDM-D、Toll样受体4及高速泳动族蛋白B1是非经典细胞焦亡途径的关键分子。深入探讨非经典途径细胞焦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临床预防、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途径细胞焦亡 胱天蛋白酶 脓毒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预处理通过抑制caspase-11相关的非经典细胞焦亡途径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小莹 刘作金 申丽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0-675,共6页
目的研究异氟醚预处理通过抑制用随机数字表法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过程中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而对HIRI产生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将30只C57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n=10)、异氟醚组(n=10)和手术组(n=10),其... 目的研究异氟醚预处理通过抑制用随机数字表法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过程中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而对HIRI产生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将30只C57BL/6小鼠分成假手术组(n=10)、异氟醚组(n=10)和手术组(n=10),其中异氟醚组经1.4%异氟醚预处理30 min后行肝脏缺血再灌注手术。用组织HE染色切片观察及病理评分和检测血清中ALT/AST水平的方法评估异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和IL-18,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GSDMD的蛋白表达,以评价异氟醚预处理对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肝脏组织中caspase-11的蛋白表达,评价异氟醚预处理对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的抑制作用。结果HE染色切片的Suzuki's评分结果显示手术组分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5),而异氟醚组的分数较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ALT/AST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血清中ALT/AST显著增高(P<0.05),而异氟醚组的检测结果较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ELISA结果提示血清中IL-1β与IL-18在手术组中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异氟醚组中IL-1β与IL-18均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手术组GSDMD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异氟醚组的表达较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均提示I/R组小鼠肝脏组织中caspase-1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异氟醚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caspase-11表达较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而这种作用与其对细胞焦亡非经典途径的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异氟醚预处理 细胞焦亡 细胞焦亡经典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脂理肝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非经典的细胞焦亡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标 尹抗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观察降脂理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非经典的细胞焦亡途径的影响,探讨降脂理肝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饮食喂养制备大鼠NAFLD模型,给予降脂理肝汤连续灌胃6周干预后,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GS... 目的:观察降脂理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非经典的细胞焦亡途径的影响,探讨降脂理肝汤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饮食喂养制备大鼠NAFLD模型,给予降脂理肝汤连续灌胃6周干预后,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GSDMD和Caspase-11蛋白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大鼠门静脉血清LPS以及血清IL-1β、IL-18、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肝脏组织GSDMD、GSDMD的N端(GSDMD-N)以及Caspase-11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大鼠门静脉血清LPS以及血清IL-1β、IL-18、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降脂理肝汤干预后,大鼠肝脏组织GSDMD、GSDMD-N以及Caspase-1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大鼠门静脉血清LPS以及血清IL-1β、IL-18、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降脂理肝汤干预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的机制与抑制非经典的细胞焦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理肝汤 酒精性脂肪肝 细胞焦亡 经典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NG+:基于stacking集成策略预测革兰氏阳性菌非经典分泌蛋白质 被引量:1
6
作者 代伟 许峻玮 +1 位作者 王鹤杰 李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37-947,共11页
革兰氏阳性菌通过分泌毒力因子入侵宿主细胞引起化脓性炎症,进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威胁人类健康。识别分泌蛋白有助于了解细菌分泌系统和致病机理,并为进一步筛选出毒力因子奠定基础。由于非经典分泌蛋白质缺乏经典信号肽序列,大规模实验... 革兰氏阳性菌通过分泌毒力因子入侵宿主细胞引起化脓性炎症,进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威胁人类健康。识别分泌蛋白有助于了解细菌分泌系统和致病机理,并为进一步筛选出毒力因子奠定基础。由于非经典分泌蛋白质缺乏经典信号肽序列,大规模实验鉴定此类蛋白质相对困难并且耗时耗力。目前,虽相继提出了一些计算预测方法,但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非经典分泌蛋白质的预测性能并不令人满意。本文提出了一个集成学习模型——SPNG+(Stacking ensemble method to Predict Non-classical secreted proteins in Gram-positive bacteria),该模型通过stacking策略融合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两个梯度提升树XGBoost和LightGBM以及K近邻算法。五折交叉验证和独立数据集测试结果表明,此集成模型在预测革兰氏阳性菌非经典分泌蛋白质时综合性能优于单一模型、简单的集成学习模型和已有的预测工具。相较过去仅用有限的特征编码方法,或者单一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构建的预测器,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对革兰氏阳性细菌中非经典分泌蛋白质研究的有益补充。SPNG+的源代码可以通过https://github.com/weidai00/SPNG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阳性菌 经典分泌蛋白质 机器学习 ST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家族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洪早 苏思思 陈红伟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40-46,共7页
生物细胞中大部分生命活动是由蛋白质来执行和完成,NF-κB不仅是一个关键转录因子,在多种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免疫反应、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其中NF-κB信号通路作为经典的炎症反应通路,在抗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 生物细胞中大部分生命活动是由蛋白质来执行和完成,NF-κB不仅是一个关键转录因子,在多种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免疫反应、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其中NF-κB信号通路作为经典的炎症反应通路,在抗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各种信号传导机制、生物过程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使得NF-κB在维持免疫稳态中至关重要,细菌感染、病毒入侵等可激活该通路。基于此,本文系统综述了NF-κB家族蛋白(NF-κB1、NF-κB2、RelA、c-Rel和RelB)的作用,以及NF-κB信号通路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2种激活途径。经典途径可快速而短暂地调节转录活性,主要负责调控多种促炎基因的表达,并在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非经典途径则通过少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激活,具有持久性,与其在免疫细胞发育、淋巴器官形成及免疫稳态中的生物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可为研究NF-κB家族蛋白与宿主免疫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NF-κB信号通路的多重功能及其与其他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奠定基础,也将为研究者提供更全面的生物学视角,有助于理解NF-κB家族蛋白在健康和疾病中的重要性,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家族蛋白 信号通路 天然免疫 经典途径 经典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小鼠IL-1β表达载体促进Hepa1-6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2
8
作者 田叶 林志娟 +3 位作者 孙萍 刘艳菲 鞠吉雨 梁淑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构建小鼠经典途径分泌型IL-1β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a1-6细胞后,检测胞质及上清中IL-1β分泌表达水平,并考察其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特异性上下游引物将小鼠AFP信号肽序列和小鼠IL-1β成熟蛋白编码... 目的:构建小鼠经典途径分泌型IL-1β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a1-6细胞后,检测胞质及上清中IL-1β分泌表达水平,并考察其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特异性上下游引物将小鼠AFP信号肽序列和小鼠IL-1β成熟蛋白编码基因进行拼接后,再与pLIVETM载体进行连接,DNA测序鉴定阳性克隆;jetPEI法将重组载体、pLIVETM空载体、pLIVE-lacZ转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6后,经β-gal染色监测转染效率;各转染组经LPS及monesin处理后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析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液中IL-1β的表达水平;通过MTT方法分析经典途径分泌型IL-1β对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出了小鼠分泌型IL-1β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LIVE-smIL-1β;β-gal染色后,显示外源基因在3 d左右时转染效率最高;双抗体夹心ELISA法表明转染后与Hepa1-6/mock组细胞相比,Hepa1-6/smIL-1β组细胞胞质和上清中IL-1β的表达明显增高;MTT及细胞迁移实验分析证实,转染Hepa1-6/smIL-1β组细胞体外增殖速度明显加快。结论:该表达载体可以通过经典途径分泌促炎性因子IL-1β且高效表达成熟肽IL-1β,并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Β 肝癌细胞 信号肽 经典分泌途径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人红细胞生成素信号肽序列的IL-1β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娜 邸大琳 +2 位作者 肖伟玲 付晓燕 梁淑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构建由经典分泌途径和非经典途径表达人IL-1β的慢病毒载体,制备慢病毒后,感染HepG2肝癌细胞,比较肝癌细胞中IL-1β表达的水平。方法分别以表达人IL-1β前体蛋白基因和人红细胞生成素(EPO)信号肽序列与IL-1β成熟蛋白融合基因的pIRE... 目的构建由经典分泌途径和非经典途径表达人IL-1β的慢病毒载体,制备慢病毒后,感染HepG2肝癌细胞,比较肝癌细胞中IL-1β表达的水平。方法分别以表达人IL-1β前体蛋白基因和人红细胞生成素(EPO)信号肽序列与IL-1β成熟蛋白融合基因的pIRES2-EGFP-proIL-1β和pIRES2-EGFP-epoIL-1β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人IL-1β全长基因和含有EPO信号肽与IL-1β成熟蛋白融合基因的序列,将其分别克隆入pLenti6/V5慢病毒载体中,构建由非经典途径和经典途径分泌IL-1β的pLenti6/V5-proIL-1β和pLenti6/V5-epoIL-1β慢病毒表达载体。利用三质粒包装体系在HEK293T细胞中包装生产慢病毒,随后感染HepG2肝癌细胞,双抗体夹心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质和培养上清中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构建了含有人IL-1β全长基因和含有EPO信号肽与IL-1β成熟蛋白融合基因的pLenti6/V5-proIL-1β和pLenti6/V5-epoIL-1β慢病毒载体,经双酶切和DNA测序证实与基因库中登录的人IL-1β以及EPO信号肽序列一致。利用三质粒系统包装制备经不同途径表达IL-1β的慢病毒,研究证实经由2条不同途径分泌表达人IL-1β的慢病毒感染HepG2细胞后,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细胞相比,细胞培养液上清和胞质中IL-1β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其中HepG2/epoIL-1β细胞培养液上清中成熟蛋白IL-1β的水平明显高于HepG2/proIL-1β细胞,而胞质中总IL-1β的水平HepG2/proIL-1β高于HepG2/epoIL-1β。结论构建的带有EPO信号肽序列的IL-1β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在HepG2细胞表达后,分泌成熟IL-1β的水平明显高于非经典途径分泌的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人IL-1β HEPG2细胞 经典和非经典分泌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鸟苷酸结合蛋白家族在感染性疾病中调控炎症小体活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全舒婷 焦伟伟 +3 位作者 徐放 孙琳 綦辉 申阿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07-1017,共11页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ylate-binding proteins,GBP)是一类干扰素诱导蛋白,在应对细菌、病毒、衣原体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时,其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并且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发展和结局。目前,研究者发现在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细胞自主... 鸟苷酸结合蛋白(guanylate-binding proteins,GBP)是一类干扰素诱导蛋白,在应对细菌、病毒、衣原体以及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时,其发挥的作用存在差异,并且影响感染性疾病的发展和结局。目前,研究者发现在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发的细胞自主免疫中,GBP蛋白通过影响炎症小体的经典和非经典活化途径调控细胞焦亡。本文对GBP家族成员结构、进化特征以及炎症小体的经典和非经典活化途径进行了介绍,综述了GBP蛋白调控炎症小体活化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GBP蛋白影响不同病原体感染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疗提供新的基础研究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苷酸结合蛋白 感染性疾病 炎症小体 炎症小体经典活化途径 炎症小体经典活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dermin蛋白家族与细胞焦亡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史客松 马臣杰 +1 位作者 马玲玲 曾瑾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3-87,95,共6页
细胞焦亡作为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在感染性疾病、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细胞焦亡与凋亡、坏死性凋亡等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相互转化、相互... 细胞焦亡作为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在感染性疾病、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细胞焦亡与凋亡、坏死性凋亡等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相互转化、相互补充,构建了细胞复杂的死亡机制;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感知细胞外感染和内源性危险信号后,会完成炎性小体的组装,并利用特有的Caspase-1/4、5/11使Gasdermin D蛋白发生剪切并造成细胞质膜上孔隙,同时使IL-1β和IL-18炎性细胞因子成熟并释放,一系列的严谨秩序的过程最终造成了细胞的炎性程序性死亡,从而在机体的天然免疫屏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细胞焦亡的特征、发现过程、诱导激活的经典和非经典途径、Gasdermin家族蛋白的作用,以及炎性因子的形成和分泌机制中所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经典激活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 Gasdermin D蛋白 Gasdermin蛋白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