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经传结构的文学效应——由《齐物论》和《秋水》的经传关系说起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学鸿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0-194,共5页
《庄子》一书的部分篇目之间存在经传结构,一般认为:内篇为经,外篇、杂篇为传。《齐物论》和《秋水》就是经传结构的代表,《秋水》是为阐释《齐物论》而作。由《齐物论》到《秋水》,在文本上呈现出由怪诞走向崇高、由描绘转向分析、由... 《庄子》一书的部分篇目之间存在经传结构,一般认为:内篇为经,外篇、杂篇为传。《齐物论》和《秋水》就是经传结构的代表,《秋水》是为阐释《齐物论》而作。由《齐物论》到《秋水》,在文本上呈现出由怪诞走向崇高、由描绘转向分析、由概说走向精论、由理念转向实践的演变,说明《庄子》由经到传的生成过程,不仅深化了其哲理内涵,还产生了积极的文学效应,对文本形态和艺术风格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经传结构 文学效应 风格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诸子文本的经传结构及其文体培育功能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学鸿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7-120,共4页
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各学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并且为经作传之风盛行。《墨子》、《文子》、《管子》、《韩非子》均有以经传结构出现的篇目,在文本形态上各具特征。先秦诸子经传结构的文本形态,对于格言警句体、说体、专论体作品均有培育... 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各学派都有自己的经典,并且为经作传之风盛行。《墨子》、《文子》、《管子》、《韩非子》均有以经传结构出现的篇目,在文本形态上各具特征。先秦诸子经传结构的文本形态,对于格言警句体、说体、专论体作品均有培育功能,甚至在连珠体和骈体赋的用典中,也可以见到先秦诸子经传结构文本形态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经传结构 文本形态 文体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吴越春秋》的生成及其“传体”改造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德靠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6,共10页
汉代社会的修史兴趣除了重视本朝历史之外,也关注春秋古国历史的撰写,《吴越春秋》就是赵晔依据吴、越两国历史而撰写的一部史著文献。继《吴越春秋》之后,还出现其它类似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吴越春秋》的流传,但今本《... 汉代社会的修史兴趣除了重视本朝历史之外,也关注春秋古国历史的撰写,《吴越春秋》就是赵晔依据吴、越两国历史而撰写的一部史著文献。继《吴越春秋》之后,还出现其它类似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吴越春秋》的流传,但今本《吴越春秋》确为赵晔之作。今本结构存在两个特征:一是"内吴外越"的格局,这是延续"尚吴卑越"的传统;二是《吴越春秋》设置"传""内传""外传",这应该是受到《春秋》经传、《越绝书》等文献的影响,其中"传"无疑具有"经"的身份。这样,《吴越春秋》形成二重传释结构:一是居于"外传"地位的越国史事对吴国史事的诠释,二是吴国史事这一部分"内传"对"传"的诠释。不仅如此,《吴越春秋》在叙事上由追求事件的过程性向叙事板块转化,完成对《左传》以来编年体叙事的扬弃,从而呈现"纪事本末体"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春秋》 经传结构 编年体叙事 纪事本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吕氏春秋·有始览》与相关篇目的互见关系
4
作者 管宗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80,共6页
《吕氏春秋.有始览》与相关篇目存在互见关系。这种互见关系承自先秦时期论著的经传结构,《有始览》起着经的提摄作用。其在编撰时坚持了篇幅大体一致的原则,对寓言故事和议论性语言进行了平衡处理。一面扩展议论性语言,一面将寓言故事... 《吕氏春秋.有始览》与相关篇目存在互见关系。这种互见关系承自先秦时期论著的经传结构,《有始览》起着经的提摄作用。其在编撰时坚持了篇幅大体一致的原则,对寓言故事和议论性语言进行了平衡处理。一面扩展议论性语言,一面将寓言故事简省为互见关系,避免了重文过多,也避免了篇幅过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见关系 经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