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钟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4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实施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后采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静息时、缩肛时以及Valsalva动作时...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实施康复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后采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静息时、缩肛时以及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超声参数。结果80例患者治疗后静息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大于治疗前,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厚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治疗后缩肛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小于治疗前,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厚度大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者治疗后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3.61±1.20)cm、肛提肌裂孔左右径(5.71±0.82)cm、肛提肌裂孔面积(19.53±3.96)cm2均小于治疗前的(4.42±0.78)cm、(6.58±0.91)cm、(23.68±4.57)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在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显示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评估康复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评估 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范玉瑶 时光 吴俊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7期1270-1272,1283,共4页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104例分娩后女性和100例健康志愿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再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36例)和剖宫产... 目的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的104例分娩后女性和100例健康志愿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再按照不同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36例)和剖宫产分娩组(68例),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各项数据,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女性产后6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各项数据。结果分娩后女性产后漏尿发生率与膀胱脱垂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经阴道分娩女性漏尿发生率与膀胱脱垂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分娩女性(P<0.05)。结论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功能影响显著,尤其是对于经阴道分娩女性;对于分娩后女性应及时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及时发现盆底结构损伤,并尽早进行产后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盆底功能 经会阴盆底超声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早期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前盆腔功能障碍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廖红霞 吕晓玲 周锦朋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8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产后早期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前盆腔功能障碍的评估效果。方法98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产后6周均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产妇盆底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产妇的超声指标[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膀胱颈... 目的探究产后早期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前盆腔功能障碍的评估效果。方法98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产后6周均进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分析产妇盆底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产妇的超声指标[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膀胱后角(PUA)及尿道旋转角]、Valsalva动作下及静息状态下盆隔裂孔情况。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98例产妇中,52例(53.1%)产妇存在前盆腔功能障碍,46例(46.9%)产妇未出现明显的盆腔功能障碍。前盆腔功能障碍与非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的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BND(29.23±3.26)mm、PUA(139.33±12.17)°及尿道旋转角(55.17±7.29)°均大于非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的(16.11±3.18)mm、(107.68±8.95)°、(39.63±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盆腔功能障碍与非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静息状态下盆隔裂孔横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Valsalva动作下的盆隔裂孔面积、横径及前后径均大于非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静息状态下的盆隔裂孔面积及前后径均大于非前盆腔功能障碍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经会阴盆底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产妇的前盆腔功能障碍,并能够有效评估产妇的盆腔结构及功能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超声 前盆腔功能障碍 产后早期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实时三维超声在女性尿失禁及膀胱脱垂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雅娟 范淑玉 卢晓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58-562,共5页
目的 评估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实时三维超声在女性尿失禁(UI)及膀胱脱垂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UI及膀胱脱垂女性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体检盆底功能正常的60例女性纳入对照组,两组研... 目的 评估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实时三维超声在女性尿失禁(UI)及膀胱脱垂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UI及膀胱脱垂女性患者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体检盆底功能正常的60例女性纳入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经会阴盆底二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比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与肛提肌厚度,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分析对照组、UI及膀胱脱垂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静息、张力、缩肛状态下的盆膈裂孔前后径、横径、面积均大,肛提肌厚度小(P<0.05);与会阴盆底二维超声对比,实时三维超声对UI及膀胱脱垂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更高(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UI及膀胱脱垂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功能正常女性: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距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为12.6 mm,膀胱尿道后角为134.25°,尿道倾斜角为28.15°。UI超声图像特征:Valsalva动作之后,膀胱颈距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为-15.1 mm,膀胱尿道后角为164.19°,尿道倾斜角为59.83°,尿道内口表现为“漏斗状”。膀胱脱垂超声图像特征:膀胱尿道膨出Valsalva后,膀胱颈距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为-6.9 mm,膀胱尿道后角为146.71°,尿道倾斜角为54.87°,尿道内口未见明显开放。孤立性膀胱膨出:Valsalva后膀胱颈距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距离为-10.0 mm,膀胱后壁最低点与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为-24.3 mm,膀胱尿道后角为82.52°,尿道倾斜角为108.55°。结论 与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相比,实时三维超声对女性UI及膀胱脱垂患者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更高,且UI与膀胱脱垂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明显不同,实时三维超声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 实时三维超声 女性尿失禁 膀胱脱垂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经直肠超声对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盆底结构的评估 被引量:36
5
作者 李秀明 金佩文 +2 位作者 潘洪玲 黄惠益 韦桂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2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评估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筛查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3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常规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评估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筛查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3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常规健康体检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无便秘病史。应用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在静息期和力排时的盆底器官位置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肛直角(ARA)测量及参数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研究组静息ARA、Valsalva ARA较静息期差异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直肠前突(RC)的超声检查,正常对照组30例被检查者中有1例超声诊断为RC,研究组中有9例超声诊断为RC。结论通过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进行盆底动态三维超声及经直肠超声,观察在静息状态下、力排状态下盆底器官结构的变化,统计各个观察数据,肛直角(ARA)及直肠前突两个观察指标在便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中有统计意义。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经直肠超声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提供一种简便筛查方法,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 直肠超声 盆底功能障碍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超声在经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6
作者 唐琼 邹茗丹 +3 位作者 黄细娟 何秀军 敖颖 曾惠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2142-21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在经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应用。方法选取410例伴有产后PDF患者临床资料,行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检查。根据分娩发生的不同,分为A组(选择性剖宫产)185例和B组(经阴道分娩)225例。比较两组产妇...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在经阴道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应用。方法选取410例伴有产后PDF患者临床资料,行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检查。根据分娩发生的不同,分为A组(选择性剖宫产)185例和B组(经阴道分娩)225例。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肛提肌厚度和盆膈裂孔面积、横径、前后径及盆底肌力的情况。结果不同状态(缩肛、Valsalva、静息)下,B组肛提肌厚度明显少于A组,B组盆膈裂孔面积、横径和前后径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肌纤维肌力(Ⅰ类、Ⅱ类)、阴道压力及盆底肌力异常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可直观揭示产妇产后盆膈裂孔的形态学状况,同时经阴道分娩者肛提肌厚度和盆膈裂孔面积、横径、前后径与选择性剖宫产者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成像 经阴道分娩 选择性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在产后女性前盆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朱鹏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4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在产后女性前盆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无锡百佳妇产医院收治的25例前盆腔功能正常的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25例前盆腔功能异常的产后女性作为观察组,均进行经会阴... 目的:分析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在产后女性前盆腔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无锡百佳妇产医院收治的25例前盆腔功能正常的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25例前盆腔功能异常的产后女性作为观察组,均进行经会阴盆底行四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盆腔脱垂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膀胱颈移动距离尿道膀胱后角角度、尿道旋转角度。结果:观察组前盆腔膨出距离长于对照组,尿道转移角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止期BSD、张力期BSD、膀胱颈移动距离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止期尿道膀胱后角角度、张力期尿道膀胱后角角度、尿道旋转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后女性,采用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对其前盆腔功能进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产后女性前盆腔功能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方案,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盆底四维超声 产后女性 前盆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盆底超声可动态观察初产妇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成成 金永红 +2 位作者 左冬梅 陈光玉 江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33-738,共6页
目的分析利用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观察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受到不同分娩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67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患者... 目的分析利用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观察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及功能受到不同分娩形式所产生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病症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6月在我院产科门诊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67例,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将患者分为剖宫产组(n=23)和经阴道顺产组(n=44)。利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对两组患者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及宫颈外口位置进行观察,计算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下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宫颈移动度,比较尿道漏斗形成率、膀胱膨出形成率以及类型、子宫脱垂形成率,对比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缩肛及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左右侧肛提肌的厚度,在缩肛情况下,对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肛提肌是否存在撕裂进行观察。结果静息状态下的膀胱颈位置水平远低于剖宫产分娩组(t=-3.43,P<0.05),Valsalva状态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大于剖宫产分娩组(t=3.53、3.82,P<0.05),膀胱膨出发生率高于剖宫产分娩组(t=11.075,P<0.05),静息、缩肛以及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均大于剖宫产分娩组(t=4.17、2.95、2.80,P<0.05)。两组间在膀胱膨出类型上,Ⅱ型膀胱膨出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个类型,且经阴道顺产组膀胱膨出三种类型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组(χ^(2)=13.39,P<0.05)。而静息状态下的宫颈外口位置、膀胱尿道后角,Valsalva状态下宫颈移动度、尿道漏斗形成、子宫脱垂、直肠膨出以及会阴体过度运动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状态下左右侧肛提肌厚度无明显差异,两组产妇均未发现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及肛提肌撕裂。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能很好的动态观察到前、中、后盆腔脏器的各项指标,无论哪种分娩方式均可对盆底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相对于经阴道分娩,早期剖宫产分娩组在前盆腔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方面较经阴道顺产组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 初产妇 产后早期盆底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