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予同与经今古文学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永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周予同是带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新型学者,受五四时期重新审查一切古代典籍、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之学术思想体系的观念深刻影响,首次尝试对二千年的经学进行系统清理。经今古文学则不仅是其研究入手处,亦是其一生治学重点。其主要代表作《经... 周予同是带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新型学者,受五四时期重新审查一切古代典籍、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之学术思想体系的观念深刻影响,首次尝试对二千年的经学进行系统清理。经今古文学则不仅是其研究入手处,亦是其一生治学重点。其主要代表作《经今古文学》,辨析经学两大流派的异同、揭示两派演进脉络及原因、挖掘今文学的学术思想价值并探讨两派与其他学术的关系,在20世纪经学史研究领域具有开创之功。其最初研究虽带有今文学倾向,但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提高,他逐渐摆脱了学派影响,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使研究真正达到科学、客观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予同 经今古文学 进化论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出土简帛经书谈汉代的今古文学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0-29,19,共11页
从出土简帛经书谈汉代的今古文学高明汉代经今古文学之争,是经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后来的经学、文学、史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直到清末余波未尽。经今古文学争论的实质何在?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历史上说法不同,唯清末廖平在他的经... 从出土简帛经书谈汉代的今古文学高明汉代经今古文学之争,是经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后来的经学、文学、史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直到清末余波未尽。经今古文学争论的实质何在?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历史上说法不同,唯清末廖平在他的经学六变中谈论的最多,影响最广,以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今古文学 古文 今文经 《仪礼》 假借字 《周礼》 《诗经》 同音假借 《周易》 今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间献王与景武之世的儒学 被引量:5
3
作者 成祖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4,共6页
秦火之后,典籍残灭,河间献王刘德,聘求幽隐、搜求余烬,广纳贤士,在河间形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儒学中心。由于其身处中国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型时代,作为封建的信仰者和鼓吹者,他的学术活动与中央朝廷在一系列问题上都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 秦火之后,典籍残灭,河间献王刘德,聘求幽隐、搜求余烬,广纳贤士,在河间形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儒学中心。由于其身处中国由封建制向郡县制转型时代,作为封建的信仰者和鼓吹者,他的学术活动与中央朝廷在一系列问题上都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这构成了他悲剧性命运的必然性。儒学也在冲突中遂渐形成了河间与中央两大儒学系统,即后世所谓的"今古文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间献王 河间儒 封建与郡县 今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世学风与毛泽东思想的起源》简介
4
作者 张珊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114-114,共1页
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丁晓强博士所著的《近世学风与毛泽东思想的起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一书从学风的演变入手,抓住了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分析了汉宋学之争、经今古文学之争、中西学之争的承续联系及... 浙江省社科院哲学所丁晓强博士所著的《近世学风与毛泽东思想的起源》(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一书从学风的演变入手,抓住了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矛盾运动,分析了汉宋学之争、经今古文学之争、中西学之争的承续联系及其意义,从而在更宏观的角度把握了传统文化在近代的运动脉搏,揭示了毛泽东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起源 传统文化 动脉搏 经今古文学 陆王心 中国文化发展 汉宋 明末清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